品味極簡風的內涵.來趟北歐設計之旅
赫爾辛基,一個光聽就令人覺得寒冷的名字,卻是全球設計人皆嚮往的設計首都。因為氣候寒冷,以緻於整個地區的設計呈現齣簡約、低調、不做作、不極端的風格,這正好與芬蘭人對設計的高度熱情形成強烈的對比,芬蘭人秉持著自己的個性與執著,在這片藍色調的設計海洋裏乘風破浪……
本書將帶領您展開一趟品味極簡風格的北歐設計之旅。作者用日記的形式記錄瞭他在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的留學經曆,內容包括在國外所見、所聞、所感觸到的中、外設計的差異,以及從中獲得的啓發。
書中沒有太多的設計專業知識,讀起來不僅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以忠實的口吻記述遊記,反而能為讀者帶來最實在的設計資訊和設計經驗,加深對北歐的設計印象。作者也沒有因為置身於國外,就忘瞭自身立場,而是從一個外國留學生的角度,去賞析當地學生的作品與概念,解讀他們的設計哲學。更進一步地,還比較瞭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的學風差異,對有意前往當地修習設計的設計者們來說,不失為是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料。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就宛若置身於芬蘭赫爾辛基的設計現場,跟著作者一同曆經留學生活,接受一場簡約的北歐設計洗禮。另外,整本書就是一件很優秀的平麵設計作品,透過本書圖文的編排,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設計巧思。
作者簡介
張儒赫
1984年齣生於大連。200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第七工作室視覺傳達專業,獲學士學位。在校期間,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金奬牌設計」小組,和其他成員共同設計瞭「金鑲玉」奬牌。
隨後以工作室交換學生的身分來到芬蘭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大學交換學習。其留學日誌也在視覺同盟等各大設計網站連載。 畢業後在北京北奧大型文體活動策展公司擔當設計師職務,同時跟隨公司進入張藝謀領銜的「20
08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運營中心」,在舞美工作室工作。工作經曆以及與奧運的結緣受大連和北京的媒體關注,曾多次報導。
2009年夏天,即遠赴英國,在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學院攻讀視覺傳達的碩士研究生。
blog.sina.com.cn/zrh1984
前言:分享快樂的旅行
第一章:心中的一抹藍——我的北歐情結
第二章:質樸的實用主義——全民設計的故事
第三章:藍色的眼淚——告彆首都機場
第四章:普及的人性化,滲透的商業性——赫爾辛基萬塔機場
第五章:品味北歐——挑剔於生活品質之間
第六章:從工廠到教育基地的變遷——初探UIAH
第七章:We一起設計——記芬蘭獨立90周年海報課
第八章:傾聽曆史的聲音——芬蘭堡一日遊
第九章:這裏不是印刷的終結——UIAH的圖書館
第十章:遊走於邊緣地帶的我——設計師與藝術傢討論的經典課程
第十一章:虛擬與現實的交集——訪聖誕老人故鄉
第十二章:掌控細節,服務大眾——關於導視係統的粗略討論
第十三章:瘋狂的紀念日——阿拉比亞之夜化妝晚會
第十四章:現實來自於設想——一堂十萬啓動資金的概念設計課
第十五章:白色為主題的思鄉情——雪中遊玩
第十六章:尾聲——也許的未完待續……
後記
我一直對設計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關係很感興趣,而“設計在赫爾辛基”這個書名,讓我覺得它可能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案例研究。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對赫爾辛基設計作品的羅列和贊美,而是更深入地去探討其背後的設計理念、創作過程以及社會影響。我期待書中能夠分析赫爾辛基的設計是如何受到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曆史文化以及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的。例如,它是否受到瞭芬蘭傳統工藝的影響?它是否在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短缺方麵找到瞭創新的設計解決方案?我特彆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赫爾辛基設計如何與科技相結閤,以及如何塑造城市未來發展的探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些有價值的洞見,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設計在塑造城市和社會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评分作為一名對旅行充滿熱情的人,我總喜歡通過書籍來預先感受一個地方的獨特氣質,而“設計在赫爾辛基”這個書名,無疑為我勾勒齣瞭一個充滿藝術感和探索性的目的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本精心設計的導覽手冊,帶領我領略赫爾辛基這座城市的“設計之美”。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那些必去的博物館、畫廊、設計商店,以及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創意空間。我更希望它能分享一些關於赫爾辛基在地設計品牌的獨特故事,比如他們的設計理念,他們的産品特色,以及他們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齣的。我想瞭解,在赫爾辛基,設計是如何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又如何在遊客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這本書,將是我探索赫爾辛基設計之旅的最佳伴侶。
评分說實話,我最初是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設計在赫爾辛基”。這個名字有一種莫名的召喚力,讓我覺得它一定隱藏著某種與眾不同的魅力。我一直對北歐的極簡主義設計風格頗為欣賞,但又覺得它似乎總有些距離感。我希望這本書能拉近我和這種風格的距離,讓我更具體地感受到它在赫爾辛基這座城市中的落地和生長。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赫爾辛基設計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簡潔,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智慧,一種對生活的尊重,一種對環境的關懷。我希望看到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設計案例,那些充滿溫度的作品,而不是冰冷的概念堆砌。比如,那些為特殊人群設計的便利設施,那些巧妙利用自然光綫的建築,或是那些注重材料本身的質感和生命力的傢居用品。我想要通過這本書,去感受赫爾辛基這座城市的設計哲學,去理解它為何能在世界設計舞颱上占有一席之地。
评分我最近對城市文化和在地設計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而赫爾辛基,作為一座充滿創意活力的北歐都市,自然成為瞭我關注的焦點。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對這座城市設計的求知欲。我一直認為,設計不僅僅是錶麵的美觀,更是對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體現。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瞭解到赫爾辛基的設計是如何反映其居民的生活態度、工作習慣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的追求的。是不是那些公共空間的規劃,體現瞭對社群互動的重視?是不是那些創新的産品設計,解決瞭城市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挖掘齣一些鮮為人知的設計師故事,他們的靈感來源,以及他們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將創意轉化為現實。我喜歡那些能夠引發思考的書籍,而這本書,似乎能夠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一個城市,以及它所孕育齣的設計力量。
评分赫爾辛基的設計,這個名字本身就勾起瞭我無限的遐想。我一直對北歐設計情有獨鍾,那份簡潔、實用又充滿人文關懷的美學,總能觸動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想象一下,在這個以設計聞名遐邇的城市,一定隱藏著無數令人驚嘆的創意和故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赫爾辛基,設計是如何滲透到城市肌理中的?它是如何體現在那些標誌性的建築、精巧的傢具,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裏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探尋赫爾辛基的設計 DNA,去理解它背後的文化根源和哲學思考。我特彆好奇,在現代化的浪潮中,赫爾辛基的設計是如何保持其獨特性的?它又是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我腦海中浮現齣那些流綫型的公共交通工具,那些極具功能性的傢居用品,以及那些隱藏在街角的小店裏,散發著獨特魅力的手工藝品。這本書,或許就是我瞭解這一切的鑰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