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說荷蘭當代設計如何在
楚格(Droog)、Moooi、馬賽爾.萬德斯(Marcel Wanders)等當代設計師
和風車、木鞋、乳酪、鬱金香等傳統文化根源中
交織成形的故事
在風車、木鞋、乳酪和鬱金香之外,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現代荷蘭又多瞭一個讓人驚艷的元素:設計。楚格(Droog)、Moooi 、馬賽爾.萬德斯(Marcel Wanders)等設計品牌和設計師名字的陸續登上國際舞颱,不僅讓荷蘭在國際設計界上的知名度撥雲見日,也使得「荷蘭設計」這個名詞成為繼「北歐設計」之後,另一個慢慢爬上人們嘴邊的設計入門通關語。
本書所敘說的,正是「荷蘭設計」如何在荷蘭當代設計師手中逐漸成形的故事。作者於清華以其設計齣身的視角,探入荷蘭設計的風土與傳統根源,舉示近年躍上國際設計舞颱的荷蘭品牌與設計師名字,同時走訪荷蘭的博物館與特色建築,為讀者展開瞭一幅如其土地一般百花爭妍、氣象萬變的荷蘭設計風景。
作者簡介
於清華Chanya Yu
1978年齣生 2001年 河北省燕山大學設計係工業設計組畢業
2001年 上海瀚納明斯休閑傢具公司任設計師
2001-02年 浙江海鹽職業技術學院任美術、電腦教師
2005年 獲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工業設計碩士學位;留校任教工業設計教研室副主任,講師
2008年 上海禦代陶瓷有限公司創意總監
獲奬:
獲「紅棉杯」傢具設計大賽優秀奬
〈鏇〉獲江西美協設計比賽二等奬
〈時間的重量〉陶瓷作品獲江西美協一等奬
〈遠古「移」風〉傢具設計獲江西美協設計比賽優秀奬
著作:
《品味芬蘭.設計物語》
序(李硯祖)
前言
第一部分 荷蘭文化與設計
1-1 荷蘭概況
1-2 關於荷蘭設計
1-3 美麗的荷蘭風車
1-4 荷蘭木鞋
1-5 愛吃乳酪的荷蘭人
1-6 鬱金香——荷蘭國花
1-7 庫肯霍夫鬱金香公園
1-8 鬱金香的形態在産品設計中的應用
1-9 荷蘭悠久的鑽石加工曆史
1-10 女設計師瑪蘿斯卡.梅茲的首飾和産品設計
1-11 開放的荷蘭
1-12 性愛博物館
1-13 荷蘭文化對設計的影響
第二部分 前衛設計團體楚格(Droog)
2-1 楚格設計
2-2 楚格公司的的創始人
2-3 楚格的傢具設計
2-4 楚格的燈具設計
2-5 楚格的其他産品設計
2-6 楚格的浴室和廚房用品設計
2-7 楚格的宴會
2-8 楚格的T恤衫設計
2-9 愉快花園
2-10 楚格設計的隱憂
2-11 紐約「楚格設計」旗艦店與約根.貝(Jurgen Bey)
第三部分 Moooi公司與馬賽爾.萬德斯
3-1 關於Moooi
3-2 Moooi的傢具設計
3-3 Moooi的燈具設計
3-4 Moooi的其他産品設計
3-5 關於馬賽爾.萬德斯
3-6 馬賽爾.萬德斯的設計作品
3-7 BISAZZA
3-8 THOR
3-9 快樂時光
3-10 魯特公寓
3-11 夢想花園
第四部分 漫步荷蘭
4-1 阿姆斯特丹
4-2 荷蘭國立博物館
4-3 梵榖美術館
4-4 安妮之傢
4-5 羊角村的建築
後記
參考文獻
前言
於清華
關注荷蘭設計是從楚格(Droog)開始的,那些造型奇特、設計理念前衛的設計作品,牽動瞭我那條對設計敏感的神經。於是,決定去瞭解荷蘭、關注荷蘭設計。
荷蘭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國度,低平的地勢造就瞭荷蘭與眾不同的獨特文化,也影響瞭荷蘭設計的風格和特徵。荷蘭人熱愛風車、木鞋、乳酪和鬱金香,它們稱之為荷蘭四寶。風車、木鞋、乳酪和鬱金香的情結已深深根植在荷蘭人心中,這是荷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荷蘭還有悠久的鑽石加工曆史,作為世界鑽石加工的帝國,荷蘭的鑽石加工業蜚聲國際,阿姆斯特丹是全球最重要的鑽石加工重地之一。在如此發達的鑽石加工工業的基礎上,也極大地促進瞭荷蘭珠寶首飾設計的發展。
荷蘭還是一個自然資源有限、國土狹小、人口眾多的國傢,荷蘭這種地域特徵對荷蘭設計也帶來瞭深遠的影響。荷蘭設計師更關注環保、關注環境問題,前衛的設計團體楚格就是從使用迴收物品的再設計而起傢的,到如今楚格在設計界的盛名,不輸於國際間任何一傢知名的設計公司。
除瞭楚格之外,Moooi也備受關注,它是荷蘭重要的製造商,創辦時間並不長,卻不斷設計生産齣前衛的、商業化的産品,受到消費者和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公司創辦人之一馬賽爾.萬德斯對Moooi的發展具有重要貢獻。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設計師,還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懂得怎樣去經營、運作一傢公司進行商業化的生産,而不是把公司當作藝術傢的工作室來生産藝術品。
由於這幾年間我對荷蘭設計的關注,也讓我對這個國傢的文化産生瞭濃厚興趣。一個國傢特定的文化習俗常常對設計産生深遠的影響,研究設計的同時要關注文化,探討設計和文化之間的內在關聯。相信這有助於從更深層麵來瞭解設計、解讀設計。同時,也提醒我要關注本國的傳統文化,在深入研究中國古代造物文明和藝術發展史的基礎上,來更好地進行設計實踐工作。將固有傳統文化的精髓用當代的設計語言進行演繹和轉化,設計齣更具特色的産品;並且,這種符號語言又是國際化的,能被世界其他國傢的消費者所接受。
對於當代的設計師來講,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跨國之間的閤作和交流變得益發頻繁,在這種情境下,設計師更必須要去瞭解世界各地的資訊,因為各國迥異的風景、風土人情、文化特色等,都會對設計師産生深遠的影響。作為一個「世界人」的多元化跨界設計師,是沒有國傢界限和文化障礙阻隔的。
我對“設計物語”這個副標題非常感興趣。我一直覺得,每一個設計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個關於靈感、關於匠心、關於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喜歡聽故事,也喜歡從故事中去理解事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羅列一些設計作品,而是能夠深入挖掘每一個設計背後的故事,講述設計師的思考、挑戰以及最終的呈現。我希望通過這些故事,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設計的本質,以及設計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溫暖人心的設計故事,讓我感受到人與設計之間的情感連接,讓我明白,好的設計不僅僅是為瞭滿足功能需求,更是為瞭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已經足夠吸引我瞭。封麵色調是那種沉靜而溫暖的米白色,搭配燙金的字體,低調中透著一絲精緻。翻開第一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帶著一點點溫潤的觸感,讓人覺得捧在手裏就很舒服。我本身就是對書籍的“觸覺”和“視覺”很在意的人,所以光是這一點就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期待。我喜歡這種用心對待每一處細節的書,總覺得這樣的書會承載著作者和編輯更多的熱情與誠意。我尤其喜歡封麵上的留白處理,給人一種呼吸感,不會顯得擁擠,也暗示瞭書中內容或許有深度和留白的空間,讓人可以細細品味。書的尺寸也很適中,方便攜帶,無論是放在包裏通勤路上翻看,還是在傢裏的沙發上靜靜閱讀,都再閤適不過。閤上書,書脊的挺括程度也令人滿意,即使經常翻閱,也不易變形。這種整體的和諧感,就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索它內在的魅力。
评分從目錄來看,這本書似乎涉及瞭我一直以來非常感興趣的幾個領域。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將實用性與美學完美結閤的設計理念很著迷,無論是傢居、服飾,還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我總喜歡去探究它們背後蘊含的設計哲學。我曾在旅行中留意過一些當地特有的生活方式和與之相關的器物,總覺得它們有著一種超越物質本身的獨特氣質。這本書的書名就點明瞭“品味”二字,這正是我所追求的。我希望它能帶我走進那些充滿巧思的設計背後,瞭解它們是如何誕生,又如何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慢生活”或者“可持續設計”的探討,因為我一直覺得,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迴歸本真、注重品質的設計反而更具長久的生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周圍的世界,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並嘗試將它們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中。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品味荷蘭”讓我聯想到那種優雅、精緻卻又不失生活氣息的風格。我一直對北歐和荷蘭的設計情有獨鍾,它們總能給我一種平和、舒適的感覺。我總覺得,那裏的人們似乎很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將藝術和美融入到日常的點滴之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領略荷蘭設計的獨特魅力,瞭解他們的設計理念是如何形成,又如何體現在他們的文化和生活中。我尤其想知道,在看似開放包容的荷蘭社會,他們的設計是如何兼顧個性與公共性的,又是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有豐富的圖片,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那些設計作品的美感,同時也能通過文字的解讀,深入理解其背後的文化底蘊和設計智慧。
评分最近我總覺得生活裏少瞭點什麼,好像是在某種程度上喪失瞭發現美的能力。每天忙忙碌碌,很多時候都是機械地重復,對身邊的事物也變得有些麻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股清流,重新喚醒我沉睡的感官,讓我重新學會去“看見”和“感受”。我希望它能用一種輕鬆有趣的方式,引導我去觀察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設計,發現它們身上隱藏的智慧和故事。比如,一件看似簡單的傢具,它為什麼會被設計成這個樣子?它解決瞭什麼問題?又帶來瞭什麼樣的情感體驗?我喜歡這種能夠觸及生活本質的探討。我期待書中能夠齣現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案例,它們不一定需要多麼華麗,但一定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能夠引發我的思考,甚至産生共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