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錶於2025-01-25
《孟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儒家經典。
《孟子》原文七篇並無上下卷之分,亦無章次之別。東漢趙岐為《孟子》作注時,將各篇劃分為上下卷,每卷分若干章。七篇的順序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全書總計二百六十章,約三萬四千字。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為明代姚士 偽撰。古今對《孟子》的注釋著作甚多,較優的有趙岐《孟子章句》、朱熹《孟子集注》、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焦循《孟子正義》以及今人楊伯峻《孟子譯注》等。
《孟子》一書的作者,主要是孟子本人,其中也有萬章、公孫丑等學生的記述。
孟子(前三七二年 前二八九年),名軻,戰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著名的儒家大師,中國傳統儒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孟子是魯國公族孟孫氏的後代。少年時期,家境貧寒,但從母親那裡得到了很好的教育。約十五歲時,孟子懷著對孔子的仰慕之情,赴魯國求學,受業於子思的門徒。約四十歲左右,孟子在鄒魯一帶從事講學,廣招學生,宣傳德治仁政學說。為了實現濟世救民、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約從周顯王四十年(前三二九年)起,孟子率領弟子先後遊歷齊、宋、魯、滕、梁、齊等國。因他的仁政主張不符合各國國君的需要,便於周赧王三年(前三一二年)離開齊國返回鄒國。孟子結束了近二十年的遊說生涯,晚年在鄒聚徒講學和著書立說,終老於鄒。
《孟子》一書主要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從系統方法的角度看,該書主要探討了個體、社會、天人問題,分別回答了人與自身、人與社會、人與天的關係。孟子追求的個體人格的完善、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個體、社會、天人三者之間的和諧,是《孟子》一書的主要內容。
孟子繼承、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懷著治國平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自覺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弘揚仁義,宣傳德治,同情民苦,抨擊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濟天下,表現出新興地主階級思想家朝氣蓬勃、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他在抨擊暴政的同時,又懷著極大的政治熱情,力諫諸侯借鑑三代天下得失的經驗教訓,擯棄霸道,施行仁政,制民之產,發展經濟,減輕刑罰,薄收賦稅,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加強修養,改過從善,從而獲得民心,統一天下。他以新興地主階級思想家的深邃洞察力和理性批判精神,揭露、批判了當時社會的貧富對立和各種弊端,在深度、廣度上都是前人所未及的。這既在廣闊的層面上揭示了當時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衝突,又順應了封建統一的社會發展趨勢。
孟子在長期的政治、學術活動中,崇尚仁義,堅守信念,剛直不阿,藐視權貴,強調士人無論在身居窮困之時,還是通達顯赫之時,都要堅持仁義節操和不可屈服的獨立人格,不為富貴所淫、貧賤所移、威武所屈,為堅守道義而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他所強調的士的志向、節操、尊嚴,完全壓倒了對富貴利祿的追求和滿足,既表現了對高尚人格和道德境界的孜孜追求,又表現了中國古代優秀知識份子堅持理想、不苟全取容的傲岸性格和風骨。
《孟子》一書的總體特色是感情充沛,氣勢奔放。文章中飽含著作者的激越之情,讀後令人感到一種酣暢淋漓的味道。他斥責時弊,抨擊暴政,既激蕩著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辭犀利,呈現出凌鑠一切之勢。當他闡述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時,又豪爽直率,火辣熱烈,顯示了對仁義之道的堅定信仰。當他譴責見利忘義之輩和權佞之徒時,又充滿鄙視、憎惡和激憤。
本書的內容,包括名言、要義和故事三個緊密結合的部分。
第一,關於名言。選取了《孟子》書中五十餘則蘊含哲理、發人深省、激勵人奮發向上的名言、警句。它的主要內容涉及道德修養、德治仁政兩個方面。
就道德修養來看,孟子特別強調了道德修養對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重要作用,主張社會成員只有加強修養、不斷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質和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才能尊親敬長,交友有信,進而治理國家,安定天下。這樣,個體的道德修養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礎;而治國、平天下又是個體道德修養的必然延伸和體現。這裡選取的道德修養的名言,主要包括嚴己寬人、正己正人、崇尚仁義、培養正氣、知恥改過、養心寡欲、尚儉抑奢、以義制利、藐視權貴、捨生取義、反求諸己、推己及人、效法聖賢、躬行踐履等等。這些名言反映了孟子崇尚仁義、堅守信念、剛直不阿、堅持理想、不苟全取容的傲岸性格和風骨,對我們加強修養、陶冶情操和樹立高尚的人格具有積極的啟示作用。
就德治仁政來看,孟子繼承了孔子的「為政以德」思想,並將它發展為系統的仁政學說。孟子的德治仁政就是以道德為基礎的政治倫理學說。這個問題與前面的道德修養緊密相連。孟子認為,應該讓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處在管理百姓的地位。如果不仁的人處在管理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施加給群眾。孟子強調國君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行為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指出:「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孟子主張國君應把倫理上的愛人之心推廣並運用於治國、平天下的社會活動中。這樣,國君既負有治國、平天下的政治責任,又負有導民向善、為民表率的道德責任。因此,這一部分所選取的名言,主要包括以民為本、愛民利民、仁賢使能、選拔清廉、順乎民心、與民同樂、端正君心、上行下效、為民表率、以德服人等等。這些名言,表現了孟子尊王抑霸、民貴君輕、愛民仁民、獲得民心的政治倫理思想。
第二,關於要義。對名言中的生僻字詞作簡要注釋,並簡述名言發生的時代背景、概括名言的基本含義和現代啟示。
第三,關於故事。每一則故事與前面的名言、要義有著緊密的關聯,通俗、生動地反映名言、要義的中心思想。這些故事發生的時間分為三類:一是在孟子之前發生的,二是在孟子之時發生的,三是在孟子去世後發生的。在編撰前兩類故事時,力求凸顯孟子名言是對歷史經驗教訓和當時社會狀況或事件的概括及總結;編撰第三類故事則明確指出它從一個側面證實了孟子的名言所揭示的深刻哲理。所編寫的每一則故事,只是表現了某一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一個側面,力求凸顯其與名言的內在聯繫,並不是對某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全面研究和評價。
本書的撰寫,力求融學術性、實用性、通俗性、科學性於一體,將每一名言、要義、故事視為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讀後使人受到啟迪。在對名言作深入淺出解說的基礎上,既肯定它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對後世的重要影響,又指出其階級、歷史的侷限和不足,堅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原則,對名言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作者簡介
張樹驊
山東樂陵市人。先後擔任山東省作家協會紀檢組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山東省政協常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先後主編《儒商與二十一世紀》、《先秦經典智慧名言故事》叢書、《儒藏論壇》等書籍。
王何必曰利 二一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率獸而食人 二八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 三二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四一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誅一夫不為弒君 四七
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我善養浩然之氣 五五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以德服人,心悅誠服 六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禍福無不自求 七○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聞過則喜 七七
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天時、地利、人和 八○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八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 九三
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
古之君子,過則改之 一○一
古之君子,過則改之。……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人之有道,教以人倫 一○六
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無而教,則近於禽獸。……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
,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 一一一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何為大丈夫 一一八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 一二六
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三代之得天下以仁 一三三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 然。
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 一四一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一四九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得其民,斯得天下 一五五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曾子可謂養志 一六一
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君正而國定 一六五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臣如手足,君如腹心 一六九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
則臣視君如寇仇。
湯執中,立賢無方 一七八
湯執中,立賢無方。
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一八四
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友也者,友其德 一八九
友民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
多聞則天子不召師 一九三
為其多聞也,則天子不召師,而況諸侯乎?
善士斯友善士 一九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
非天降才殊,陷溺其心者然 二○○
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捨生取義 二○四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人之所貴者,非良貴 二一五
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
人皆可以為堯舜 二二一
人皆可以為堯舜。
為人弟則懷仁義事兄 二二六
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三○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人不可無恥 二三六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有德慧術知,恆存疢疾 二三九
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
得育英才為三樂 二四八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有為者若掘井 二五九
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二六三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梓匠輪輿不能使人巧 二六六
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民貴君輕 二七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諸侯之寶三 二七七
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說大人,則藐之 二八一
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養心莫善於寡欲 二九一
養心莫善於寡欲。
孟子:智慧名言故事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孟子:智慧名言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