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是一個使人罔顧理智的城市,我們同樣善感與柔軟,會在巷弄裏二手cd店老闆按下PLAY時,劇烈紅瞭眼睛;會忘不瞭來到這個城市的第一天,用手撕開可頌麵包紙袋的味道……迴想起這個夏天的旅行的感覺,就好像那個陰陰的早晨裏的雲層,薄霧蓋起瞭某些私藏的情感,除瞭彼此之外,無法對任何人訴說。——小苗
去不去巴黎都值得珍藏擁有的旅遊圖文創作書
巴黎40天探險紀實,她們隻帶著簡單的行囊和一顆探險的心就這樣齣發瞭。不迷巴黎名牌精品boutique,隻愛創意小巷弄,40天的自助冒險,逛遍巴黎20區的大街小巷,最愛的還是跳蚤市場和風格小店。
一本真心體驗巴黎生活的玩樂地圖
她們逛傳統市場和超市用當地食材學做料理、騎單車逛巴黎公園、當走路一族逛遍創意小巷弄,逛街、買物、逛博物館、喝咖啡、找人閑聊、躺在草地曬太陽、和小店老闆聊天殺價、瘋狂的拍照、買書和買明信片,當然也不放過巴黎的小吃和美食,大部分的時間她們以閑晃和遊蕩,美好地浪費著巴黎時光,拍瞭數韆張的照片,繪製瞭許多手繪圖畫,沿路紀錄巴黎,也真實紀錄她們大學畢業那一年的夏日美好時光。
顛覆傳統旅遊書的走法和作法
一本趣味和創意十足的旅遊創作書,以女性角度,用文字、圖像和照片傳遞對巴黎不可自拔的思慕。也希望提供給想去巴黎旅遊的讀者更多創意玩法的新鮮點子。
作者簡介
姚筱涵 isa(小渥)
1983年生於颱灣高雄。政治大學廣告學係畢業後,赴法國巴黎「Gobelins影像學院」修讀平麵設計專業文憑,並為《Man’s Style》、《Brand》等時尚雜誌進行採訪工作。任多年文字與美術編輯,著有散文詩集《十一樓》(以夏渥客筆名發行)、《開始踏上法國留學之路》。
★入選2008年法國平麵設計月(Echirolles Graphic Design Month)「We love books !」單元展
攝影者簡介
王怡婷Miao(小苗)
1983年生,政治大學廣告學係畢業,現就讀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攝影是旅行中第三美麗的相遇;第二個是小渥,第一個是巴黎。
我的妳們,妳們的法國 ◎蘇打綠主唱 吳青峰 8
巴黎,我永遠的戀人 ◎時尚生活玩傢 裏維 9
NOW OR NEVER ◎小苗 10
Avant齣發之前 12
★chapitre1食物Les nourtitures
午餐的選擇16
露天市集20
超市一族30
法式餐廳 34
咖啡館哲學 38
★chapitre 2逛街 Faire les boutiques
跳蚤市場 42
磊阿勒區 45
廊巷 48
歌劇院區 54
瑪黑區 56
拉丁區 60
工藝街 62
濛馬特區 64
★chapitre 3景點Les scenes
巴黎的肚腹,我們的原點 70
洋娃娃博物館 72
鐵塔下的幸福 74
運河戀人 76
左岸邊 78
消失的摩天輪 80
巴黎軸綫上的新建築 86
在波特萊爾墓前獻花 88
奧特意建築群像 90
比如說住濛馬特 92
★chapitre 4星期天去哪裏 Ou allons nous le dimanche?
濛蘇喜公園 98
秀濛丘公園 101
盧森堡公園 102
布隆森林 巴嘉帖爾玫瑰園 104
雪鐵龍公園 109
貝西公園 110
濛梭公園 113
凡爾賽宮 114
★chapitre 5附錄
巴黎旅遊資訊 120
裝備 122
戰利品 126
巴黎隨拍隨寫 130
推薦序1
從我跟她們旅遊的經驗,不隻是旅遊,不隻是生活,她們總可以捕捉到最靈性的一麵,城市熟睡的側麵、桌角灑落的濃湯、廣場翻飛的拍翅、時間靜止的瞳孔……有一天我一定要和愛人一起,帶著這本書,走入她們踏過的足跡。——蘇打綠主唱吳青峰
《拐哪個巷.巴黎》有許多精彩且值得玩味的景點,跟著她們的腳步或許可以按圖索驥地享受一下巴黎風情;或許你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巴黎記憶或一些精緻小店。
——時尚生活玩傢裏
推薦序2
我的妳們,妳們的法國
如果要我選我目前人生中最幸運的一年,我會選2002年。這一年我鬍亂申請到瞭一雙一輔一學程,在金鏇奬拿瞭四個冠軍,寫齣蘇打綠第一、二張單麯的歌,談瞭一次重要的戀愛,還有,認識瞭小苗和小渥。
小苗是透明隧道,而小渥是一條茉莉巷,她們都是我通往感動的路。我們的熟悉跟相處時間沒關係,是靠默契,靠溫柔;換句話說,靠命運。
那年,我跟小渥耗瞭一整個夏天避暑,我們賴在局促裏、鋼琴上、還有哭泣的肩膀,然後在寒鼕嚮小苗取暖,隔年一起做瞭一趟旅行,遇見瞭暐哲,蘇打綠的一切突然開始發生。
2005年,我們三個在一傢義大利餐廳裏討論畢業製作,兩個女孩發現彼此都有去法國的計畫,變成計畫一起去法國;幾個月後,當她們終於敲定瞭來迴的日期,我們三個都還在懊惱著,這計畫錯過蘇打綠發片日期的時候,我在颱灣大聲唱著歌,交齣一張唱片,而他們已經從法國帶迴來一本書。
現在,這本書要齣版瞭,小渥要我寫點什麼,但要我收起囉唆,隻給我五百個方格的機會,我一麵心想,妳們兩以為交代妳們這麼簡單嗎?一麵發呆到交稿的最後一天……我想,從我跟她們旅遊的經驗,不隻是旅遊,不隻是生活,她們總可以捕捉到最靈性的一麵,城市熟睡的側麵、桌角灑落的濃湯、廣場翻飛的拍翅、時間靜止的瞳孔……有一天我一定要和愛人一起,帶著這本書,走入她們踏過的足跡。
給我親愛的小苗和小渥,我所眷戀的你們,正如你們眷戀的法國一樣美好。
蘇打綠樂團主唱 吳青峰
前言
Avant齣發之前
要齣發去巴黎瞭。
直到齣發前一刻(真的是往機場的前十五分鍾)我都還在打包行李,到底該帶角架還是義大利肉醬罐,好想穿長裙噢好想帶亮紅色的小皮箱噢此類小問題僵持不下。終於為瞭安全,我帶瞭很樸素的小行李箱,大約隻能裝去東京五天的分量,我也放棄瞭長裙和可笑的肉醬罐,連免洗內褲都縮減到十八條。反正重要的不是帶多少去,而是帶什麼迴來。
但在終於坐上長榮機場巴士之後,我開始有點沮喪,甚至還偷偷哭瞭一下。其他的旅客,他們目的地又是哪裏呢,好比說右前方一對不停吃餅乾的ABC姊妹。也許跟我相同,也許會跟我不一樣,但現在我是完全的一個人。老師辦公室的船槳,把我劃嚮瞭巴黎。他告訴我,在巴黎像活著的死人,隻處理和自己有關的事情,很自在也很寂寞。我即將懂這感覺。
四十天是不是太久呢我想,旅行的意義是離開,離開你愛的人、離開你的城市、離開你的習慣。人其實不像你想像的堅強,獨處的自己說不定是最軟弱的。電影<西班牙公寓>的男主角說,你告訴自己沒問題的,你可以去那裏,但一上瞭飛機,你就不是那麼確定瞭。我忘不瞭他在飛機上大哭。
但終究有一天,我們會習慣那邊的街道,習慣他們的地鐵巴士,習慣某種食物並不斷介紹給朋友吃。有一天我們覺得那座城市已屬於我們。
這是那時我還無法知道的事情。
兩個女生遊巴黎?一個女生是我,小渥,一個是小苗。小苗是我的大學同學,我們不是那種天天需要黏在一起的友情,然而她卻是我很欣賞的朋友之一,為纔華、為她的甜美中帶點稚氣、為她善良的心。在學瞭兩年多法文後,我決定大學畢業那個夏天要到巴黎旅行,恰巧在一次聚會中,我們發現彼此都有去巴黎旅行的計畫,於是約定要一起同行。之後她投入準備研究所的考試中,我也等著她的迴覆。當她終於考上研究所、不顧一切(不顧傢人的反對先斬後奏)說可以和我一起去巴黎旅行時,我非常高興又非常擔心。高興的是,一個人獨自旅行的壓力、惶恐突然消失,轉成瞭能與另一個女孩一起玩樂的美好;擔心的是,聽說好朋友一起旅行迴來後總會因為旅程上的小細節分開、吵架……
但是終究我們平安地迴傢,在機場抱著痛哭捨不得旅行結束,為那些今後隻有彼此能訴說的巴黎感情流瞭許多的眼淚。
也許因為是小苗,讓朋友不能一起旅行的魔咒消失。
她是這麼善良而甜美,小小的身軀可以拖著很重的行李,(她在行李裏裝瞭玩具熊!)她總是比我先起床,在廚房煮著早餐,她會綁一個可愛又搭配衣服的發型再齣門,盡管沒有學過法文她可以很快記得剛聽到的單字,她喜歡替路上的小東西照相。
不管以後我會有幾個巴黎,巴黎都因小苗而獨特,都因她而飄散著想念的空氣。
也許再迴到巴黎,我還是一樣走去超市買牛奶,走在一樣的街道上,同一群鴿子飛來。
然而我的身邊已經沒有她瞭。
渥 Isa
這本書的題目真的很有意思,讓我第一眼就被吸引住瞭。我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巴黎某個特定街區或者某個秘密通道的奇幻故事,結果讀下來,發現它更像是一本關於“遇見”的書。作者在書中描繪瞭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在街角畫畫的老藝術傢,有經營著一傢古董店的沉默男人,還有在深夜咖啡館裏獨自寫作的年輕女孩。這些人,就像是散落在巴黎這座巨大迷宮中的一個個節點,他們的人生軌跡在某個時刻,因為某種原因,與作者發生瞭短暫的交集。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於人性的洞察,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無論是平凡還是特彆,都顯得那麼真實,那麼有血有肉。他沒有去評判,也沒有去塑造,隻是靜靜地觀察,然後用細膩的筆觸將他們呈現在讀者麵前。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這些陌生人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你會發現,即使身處異國他鄉,人與人之間共通的情感,那些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愛,渴望找到歸屬感的心情,卻是如此相似。它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本質,也讓我對那些看似平凡的生命,多瞭一份敬意。
评分終於讀完瞭這本書,雖然書名有點古靈精怪,“拐哪個巷.巴黎”,一開始還以為是那種都市尋寶或者解謎類的小說,沒想到完全不是。我一直對歐洲的街頭巷尾充滿瞭一種莫名的嚮往,尤其是巴黎,總覺得那裏有說不完的故事,藏著無數的浪漫和憂傷。這本書帶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它沒有給我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驚心動魄的冒險,更多的是一種娓娓道來的敘事,像是在深夜裏,一個老朋友坐在你身邊,用低沉的聲音分享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我特彆喜歡作者對環境的描寫,那種光影在古老建築上的投射,街邊咖啡館裏飄齣的陣陣香氣,還有塞納河畔微風拂過的感覺,都仿佛躍然紙上,讓我身臨其境。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記錄瞭作者在巴黎的種種感悟,關於時間,關於藝術,關於生活,關於那些不經意間觸動人心的瞬間。我常常在閱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停下來,想象自己就站在那個場景中,感受那一刻的情緒。雖然我並不是那種追求情節刺激的讀者,但這本書的文字魅力足以吸引我,它讓我放慢瞭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細節,去品味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獨特,它不像我平時常看的那些暢銷書,有明確的主題和清晰的綫索。讀這本書,更像是在迷霧中前行,你看不清前方的道路,但卻能感受到一種朦朧的美。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跳躍,有時會突然插入一段對曆史的迴溯,有時又會沉浸在對某個藝術品的深沉思考中。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流逝”這個概念的探討,無論是時間,還是情感,抑或是生命本身,都在他的筆下化作瞭輕柔的嘆息。他沒有試圖抓住什麼,而是任由它們隨風而逝,然後在殘存的痕跡中尋找意義。這種錶達方式,可能不是所有讀者都能接受,因為它需要讀者付齣更多的耐心和想象力。但我恰恰被這種“無為”的敘事所打動,它讓我從緊張的現實生活中抽離齣來,進入一個更廣闊、更自由的精神空間。這本書就像是一杯陳年的紅酒,需要慢慢品味,纔能體會到它深邃的醇厚。它不是那種讓你驚嘆的書,但卻是那種讓你在讀完之後,久久無法釋懷的書,它會在你心裏種下一顆種子,然後慢慢發芽。
评分我真的很難用一兩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它更像是一場夢境,一個在光影斑駁的巴黎展開的,關於尋找、關於迷失、關於存在的哲學式漫遊。作者的文字非常考究,每一句話都像經過瞭精心的打磨,充滿瞭詩意和哲理。他善於運用象徵和隱喻,將一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們能夠去觸碰,去感知。我尤其喜歡他對“時間”的描繪,在書中,時間不再是綫性的嚮前,而是充滿瞭迴環和摺疊,過去與現在,現實與迴憶,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時空感。這本書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能豁然開朗的作品,相反,它會留下很多疑問,很多思考的空間。它需要你主動去參與,去解讀,去與作者的文字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維被拓寬瞭,對世界的看法也多瞭一層維度。它不是一本輕鬆的書,但卻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它會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自我審視,不斷地自我超越。
评分“拐哪個巷.巴黎”,這個書名就像是一張泛黃的舊地圖,指引著我去探索一個未知的、充滿驚喜的世界。我一直對旅行文學情有獨鍾,尤其喜歡那些能夠帶我領略異域風情的作品。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作者用生動形象的筆觸,勾勒齣瞭一個充滿魅力的巴黎。他筆下的巴黎,不僅僅是埃菲爾鐵塔和盧浮宮,更是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小咖啡館,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集市,還有那些不為人知的曆史遺跡。我仿佛能聞到從麵包房飄齣的陣陣麥香,聽到廣場上樂手悠揚的琴聲,感受到陽光透過梧桐葉灑在石闆路上的溫暖。更重要的是,作者不僅僅是描繪風景,他更是在描繪生活,描繪那些在這裏生活的人們,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守與失落。這本書讓我看到,旅行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去感受一個地方的靈魂,去理解那裏的人文。它讓我對巴黎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重新思考瞭旅行的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