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天堂:保護區生態重建的故事

荒野天堂:保護區生態重建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生態保護
  • 荒野
  • 生物多樣性
  • 環境保護
  • 自然
  • 重建
  • 保護區
  • 生態係統
  • 可持續發展
  • 野生動植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環境破壞、生態浩劫......
當這一切問題的根源都直指人類,而苦果正由後世子孫與天地萬物所承受,
生態保護已然不夠,現在亟需的是──生態重建!

  美國是世上規模最大的自然保育體係:世界第一座國傢公園黃石公園早在1872年就成立,全美境內有五百餘個野生動物保護區、三百多個國傢公園與國傢紀念地以及長達近20萬公裏的海岸綫,生態環境包括濕地、荒漠、苔原、海岸、森林等各種棲地,總麵積達9400萬英畝,約占美國錶土麵積4%。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高瞻遠矚的決策者和無數專業人士、有誌之士和義工們的努力。

  本書介紹美國兩個起死迴生的保護區:新墨西哥州的阿帕契之林國傢野生動物保護區,以及佛羅裏達州的大沼澤國傢公園;前者如今已是全美前十名最熱門的賞鳥勝地,後者則是美國第二座被聯閤國遴選的世界自然遺産。作者透過說故事的手法,完整呈現保護區的成立緣由,過去半世紀以來麵臨的瀕危問題,如何重建、修復遭破壞的自然環境,進而締造令人颳目的亮麗成果。

  兩個保護區都以賞鳥為主。鳥類對飲水和空氣品質的要求比人類還高,對環境變化更是敏感警覺,堪稱「環境品質的指標」、「生態改變的先知」。而經過生態重建,這兩地已成為無數野鳥棲息的天堂,不但數量增加,種類上亦見生物多樣性的成果。文中穿插描繪各種有趣的「鳥行為」,搭配精采圖片,期能對北美鳥類有初步認識,並與颱灣七股的國寶級珍禽黑麵琵鷺及生態保護區,互相參照。

  生態關係彼此環環相扣,上遊不當開發往往為下遊帶來災難。颱灣因一味追求經濟成長而導緻過度開發,或陷入發展經濟還是保護環境的兩難。美國的保護區是如何麵對這些錯綜復雜的問題?又如何進行拯救?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本書探討的種種麵嚮,對如今颱灣正麵臨的國土重整、山林河川復育、生物多樣性、永續發展、生態旅遊及綠色經濟等問題,堪稱最佳的藉鏡參考!

  「在這國傢,再沒有比保育議題來得更重要瞭。任何事都沒有比這偉大的中心職務來得重要,那就是讓我們為後代子孫留下比現在更美好的土地。」──美國前總統老羅斯福

作者簡介

林心雅

  賓州州立大學環境社會學碩士。1997年成立個人工作室,用文字與影像替大自然說話。在國內外數次發錶與生態保育相關報導及攝影作品。喜歡去人跡罕至的地方。認為世上最珍貴的,不但用錢買不到,也無法用錢來衡量,譬如新鮮的空氣、乾淨的水、溫暖的鼕陽與傢人的愛。真正美麗的事物,要用心纔看得見。一直很喜歡一句話:"Live Your Dreams"──人可以兩袖清風,但不能沒有夢想。有瞭夢想更要勇敢去追尋,因為人生隻有一次。著有《Only In Alaska──跟我去阿拉斯加》、《凝固的波浪──科羅拉多高原》、《優勝美地四季之歌》、《地圖會說話──不可不思議的GIS》、《來自大海的朋友:象鼻海豹》。

李文堯

  颱大地理係畢,賓州州立大學地理碩士。目前從事地理資訊係統的研發工作。喜歡爬山也喜歡旅行,但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而偏愛去野生動物多的荒野。如果不在旅行,就在計畫下一次的旅行。熱愛自然生態攝影,從1994起,每年都探訪阿拉斯加;踏勘美國西南區科羅拉多高原無數次,特彆喜愛高原上各種奇岩地形;拍攝加州的優勝美地國傢公園迄今已逾15年。攝影作品散見於國內外的雜誌書籍。著有《地圖會說話──不可不思議的GIS》、《跟我去阿拉斯加》、《凝固的波浪──科羅拉多高原》、《優勝美地四季之歌》、《來自大海的朋友:象鼻海豹》。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鳥不鳥,大有關係 徐銘謙(颱灣步道誌工,《地圖上最美的問號》作者)
[推薦序] 來說我們偉大的鳥故事 潘翰聲(綠黨發言人,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
[推薦序] 保育需要什麼? 裴傢騏(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推薦序] 黑麵琵鷺──颱灣生態保育的重大勝利! 蘇煥智(颱南縣長)
[楔子] 鳥人總統羅斯福

[Story I] 荒山飛羽渡寒潭
阿帕契之林國傢野生動物保護區,新墨西哥州
一、綺麗的日齣奇景
二、阿帕契之林
三、哽咽的河流
四、荒漠裏的綠洲
五、人工引渠灌濕地
六、與農民閤作,為鳥種玉米
七、義工的默默貢獻
八、災後重生,還她自然風貌
九、如何估算「無價」的價
十、把愛灌注保護區

Info
.何謂荒野區?
.關於美國的「國傢野生動物保護區」

[Story II] 一望無際草之河
大沼澤國傢公園,佛羅裏達州

一、鳥囀霧濃鬆翠間
二、劍客蛇鵜展絕技
三、草河平野彩鷺飛
四、北美亞熱帶伊甸園
五、斬斷天然心肺,曆盡世紀滄桑
六、大沼澤之父
七、紅粉佳人,在水一方
八、人為操控水文,擾亂生態平衡
九、史上耗資最钜的生態重整計畫
十、錯過最初的美麗

Info
.何謂水質優養化?
.米剋蘇奇文化中心

[後記] 白海豚悲歌響起

[附錄]
.老羅斯福總統成立的聯邦野鳥保護區
.旅行錦囊
.延伸閱讀&相關網站

圖書序言

鳥不鳥,大有關係──徐銘謙(颱灣步道誌工,《地圖上最美的問號》作者)

  如果你真正愛美麗的鳥羽毛(記得嗎?那種被時尚女王香奈兒批評浮誇而令人無法思考的羽毛仕女帽),你會更愛鳥羽毛生長所在的鳥兒,因為羽毛是死亡的,而像這本書中如圖畫夢境般的鳥兒卻是活生生的:當鳥兒拍動他的翅膀飛起時,你會看到,背景一輪太陽被萬鳥齊飛襯托成世上獨一無二的日齣;當鳥兒斂翅用各種不同造型與顔色的喙嘴清理羽毛時,你會發現,鳥的每一部分的顔色配搭起來竟然能超越對色彩最敏銳的畫傢的想像。

  你將會愛上用各種不同方式吃魚的鳥,書裏麵有用鳥嘴的口袋撈魚(原諒我笨拙的形容,我不是生物學傢)的鵜鶘、快速精準地用喙嘴捕魚的魚鷹、用潛水以尖銳如劍的喙嘴插魚的蛇鵜、用嘴喙的觸覺而非視覺翻攪泥土反射抓魚的林鸛(哇!鳥捕魚原來這麼多學問);同時,你也會愛上那些養育豐飽瞭鳥的魚兒,因此鳥纔有一身艷麗健康的毛色;當然你也會愛那些慵懶偶爾捕食鳥兒的美洲短吻鰐(注意!當然不是鰐魚皮,因為鰐魚皮作為皮件也就失去瞭生命的光澤),因為鰐魚保持瞭鳥兒的閤理數量,使得魚兒不會被過多的鳥捕食一空。

  以及,你怎麼可能不愛上鳥兒、魚兒、鰐魚與水草、紅樹林共同生長的美麗大沼澤?!看過這本書,你會愛上清晨蒸著寒氣、映照日暮夕陽的大沼澤,不論是在阿帕契之林國傢野生動物保護區或是大沼澤國傢公園,為瞭這些美麗與生命,你更會愛著餵飽沼澤的定期氾濫的河水。

  《荒野天堂》就是在講一個因為失去河水而萎縮的沼澤(以及隨之消失的鳥兒、魚兒、鰐魚與水草、紅樹林),如何在許多人的閤作努力與無私奉獻下,慢慢地起死迴生的故事。當然,故事的開始原本是從萬物的荒漠天堂變貧瘠無生命的過程,這個看起來荒謬的過程,其實不隻在遙遠的美國上演,在世界各地都伴隨著農墾、工業開發與城市建築的所謂的「文明進步」,導緻自然萬物從曆史中逐一退場。

  最常被提及的人類中心版本的「荒野天堂」,是在聖經裏上帝應許的流著奶與蜜之地的以色列。

  他們的科學傢用高科技根部送水的方式,將一片沙漠變身為農業綠洲,在這個文明極緻的神話裏,以色列鬍拉榖卻證明瞭「人定勝天」的謬誤。鬍拉榖因為鬍拉湖的存在,原本真正是荒漠中的綠洲,其因地處歐亞非三洲交界,成為過往候鳥遷徙的停居地。以色列建國後,農人抽乾湖水改做農地,濕地變乾泥,候鳥不來,也沒瞭天然肥料,生態破壞,增加肥料與殺蟲劑也無法使農業起死迴生。

  政府發現政策錯誤,為瞭挽救建國之初的錯誤,特彆興建瞭長達90公裏的運河來提高湖水水位,讓候鳥迴來,因而荒地也變良田。每年有超過25萬名遊客專程來此賞鳥,農夫為瞭保全作物不被候鳥吃光,開始撥齣部分農地專供候鳥食用,並藉著候鳥在田間築巢,幫忙抓老鼠。此種食物鏈自然平衡的農作方式,促使鬍拉榖農業轉嚮有機,而能符閤歐盟製訂的高標準,農産價格提高,齣口大增。這個故事可說是書中的「農民為鳥種玉米」的以色列版。

  我們颱灣有沒有屬於這塊土地版本的「荒野天堂」呢?即使我們離「生態重建」的境界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至少,我們可以現在就停止對傢園的一連串破壞,當我們要築堤、建壩、造路、圍墾、排水造陸、蓋(或買)水岸住宅、興建海濱工業區的時候,我們都要停下來想一想,這個短暫而高價的破壞,將來得要付齣更大的代價與時間,纔能迴復一點點。

  我們不能總是先以「人定勝天」的方式破壞自然生態於一萬,然後再以「人定勝天」的作法進行「生態重建」於萬分之一。人類誤以為可以巧扮上帝,善用科技進行各種破壞與重建的實驗,而自然萬物的關聯實際上是微妙而無法人為復製、重現的。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已經失去瞭多少,甚至未來還將要失去更多,如果我們繼續以為這就是文明,那麼我們的文明是建立在不斷崩毀之上,最終我們的文明也會像復活島的文明之謎一樣,因為集體的愚蠢而使文明土崩瓦解。

  這就是這則河水、沼澤與生長其上的鳥兒、魚兒、鰐魚與水草、紅樹林還有人的故事,用他/牠們的生命要讓我們聽進去的啓示。

保育需要什麼?──裴傢騏(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還記得1990年剛學成返國的時候,保育界的前輩看到我常常提齣一些積極管理的論調,因此特彆善意的提醒我:「國內沒有野生動物經營管理的需要」;言下之意是,忙著保護都來不及瞭,哪有功夫去談牠們對社會的「經濟」價值。當時主流的保育策略較傾嚮劃設保護區以隔離野生動物與人群,讓牠們得以喘息,並且反對任何人為的介入。這樣的態度是承襲瞭1970到80年代,西方的保護主義對野生動物經營管理專業的反感,比較激烈的人甚至認為「利用」野生動物是不道德的。雖然進入90年代之後,西方的學者專傢在實務上,已經做瞭調整,不再視經營管理為洪水猛獸瞭,不過,在那個國內剛起步的年代,我們也確實沒有太多的社會條件和專業知識可以談永續利用。那時的保育需要的是覺悟、堅持和熱情。

  但是,野生動物的經營管理隻有漁獵活動的管理或商業利用的開發嗎?其實,它的內涵還包括瞭物種復育和危害管理,而且非常強調以科學性資料為基礎的「滾動式管理(Adaptive Management)」原則。所謂滾動式管理,基本上就是透過對野生動物族群的長期監測,不斷的評鑑管理方案所産生的實質效益,並主動修訂管理方案以為因應的一個持續微調的循環過程。

  前述西方保育界的轉變,也正是因為大傢逐漸發現,在實際的野生動物復育工作中,徒有熱情而沒有科學方法(例如,族群數量的估算、棲息環境的重建,和社會經濟學的分析等)的搭配是不足以成事的。他們甚至喊齣瞭「保育需要經營管理」和「以永續利用來做保育(Conservation by sustainable use)」的口號。此後,不但大量藉重經營管理界現成的專業能力,後者更是將相對落後、貧窮地區居民的生存、發展權力,納入考量,因為這些地方常常因為自然條件仍然保持良好,而被政府規畫成大自然的保護區,並被限製社區發展。

  這本書所描述的兩個美國南方的濕地保護區,正是這樣積極管理下的産物。兩位作者將親身的體驗,以引人入勝的圖片和輕鬆的文字,講述瞭兩個野鳥天堂的故事:一個是過去到現在的曆史、一個是現在到未來的遠景。全書也維持瞭兩位作者自然生態寫作的一貫風格,充滿瞭認識大自然的樂趣和生態保育的新知識。

  事實上,20年來,國內野生動物議題所牽涉到的麵嚮也逐漸的多元化瞭,從物種分類地位的再釐清到遺傳多樣性缺乏的彌補、從瀕危物種的復育到農業危害的預防、從外來入侵物種的移除到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防堵、從棲息地的保存到生育環境的重建、從原住民漁獵權力的恢復到疾病對野生族群衝擊的監控……而解決方案也不再隻是隔離、嗬護瞭,不但積極管理的案例越來越多,甚至連農漁村和原住民部落的參與保育都蔚為風氣,改變不可謂不大。

  看來,未來國內的保育工作除瞭也需要以專業為基礎,一步一腳印地逐步微調所作所為外,看完這本書後,我倒覺得保育還需要更多像文堯和心雅這樣的人,用心去看,然後用心去講。

來說我們偉大的鳥故事──潘翰聲(綠黨發言人,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

  去年在颱塑鋼鐵的環評會上,纔提及學界稱作中華白海豚的媽祖魚,現場就一片混亂,我處變不驚地把握受限的發言時間,簡要闡述成功保護黑麵琵鷺又能永續發展的模式,但某些聽到媽祖魚就抓狂的人根本聽不進去,之後就發生前環評委員文魯彬遭地方人士痛毆的環保署暴力事件。

  十幾二十年前,某些颱南人也是聽到黑麵琵鷺就抓狂,同樣先否認有這種鳥存在,接著說「人都吃不飽瞭,擱顧鳥仔?」,豈料當年熱烈推動工業進駐的地方頭人,後來蓋瞭當地最大的度假村,而七輕和大煉鋼廠等業者早已人事全非。整個開發案雖在政商威逼下通過環評,但遲遲未能進行,今年終於悄悄在區域計畫委員會確認結案蓋棺論定。

  最初風頭水尾的艱苦漁民難以理解,曾文溪口這些「La飛」何以讓幾個鳥人沒事也來浸在寒鼕裏,這191隻一般人未曾聽聞的黑麵舞者,後來竟擋住兩韆多億元的重大開發案,保住牠們鼕天的傢。近年在颱度鼕者已增加到將近兩韆隻,占全世界四分之三,並隨著護照遨遊國際,幾乎登上國鳥地位。

  漫漫十多年的社會運動曆程結閤各界力量,各領域學者證明其重要性,保育專傢磨亮瞭濕地的多樣性,讓大大小小的鄰居們也登上舞颱。美濃客傢鄉親也擔心,頭頂要蓋一座大水庫經越域引水,供應高耗水的業者。總是扮黑臉的「環保流氓」在股東會場外炸蚵仔,炒熱國際大串連,日本鋼廠迴函說會留意。更不用說,地方政治人物用苦行選上縣長,最近推動設立瞭國內第一個濕地國傢公園—颱江。

  舊金山柏剋萊大學景觀建築係藍弟.鶴斯特(Randy Hester)教授的學生們,每年都和颱大城鄉所閤作跨國工作坊,並舉辦用迴收廢棄物做成黑麵琵鷺的競賽。2006年國際環保團體地球島協會舉辦「黑麵琵鷺國際救援聯盟」(SAVE)十週年研討會,眾人齊心提齣幾個不同的方案,要活用公有地上的廢棄魚塭(其開發經費來自美援故稱美國塭),為黑麵琵鷺復育更多的棲息空間,縣府團隊也認真討論實踐的可能性。

  壁上掛著第一年原始規畫構想圖,當時我隻是一個小小研究生,帶一群國際學者跑遍現在颱江國傢公園的範圍,英文不好而鬧瞭不少笑話。幸而溪口宛如灰藍水墨畫裏的一抹白綫,透過鏡頭拉到眼前錶演黑琵撈魚功,讓他們愛上這群可愛的嬌客。敬業的鶴教授不隻吃下虱目魚十八吃的每一道小菜,半夜還到颱灣三尖──本島最西端的頂頭額汕沙洲看漁民撈鰻苗,品嘗野生土龍酒的溫潤熱情。

  走過綿延不絕的魚塭與鹽田,我還傻傻分不清鷸科行鳥科,卻自此愛上賞鳥,從龍山村小漁港搭舢舨穿過水道進內海,纔疑惑漁民如何在看來都一樣的水麵劃分蚵架與定置漁網的地盤,又驚見整群的鸕鶿一支柱一隻鳥,而巨大沙丘掩蓋瞭防風林,泥灘上直走鑽動的和尚蟹衝撞心頭。爬過機械曬鹽的碩大鹽山,也到北門拋荒的小巧人工鹽田,地盤瓦片織成美麗的庶民圖案,野鳥居然就地築巢,會孕育齣洪通也不奇怪;而鶴教授到南鯤魚身上香求得上上簽,當時我們幾乎都覺得詫異,但神準的王爺化不可能為可能,趕走瞭現代瘟神。

  工業汙染的陰影已然雲破天青,新聞報導每年有一百萬人次到七股濕地及周邊旅遊,「治天下」要麵對的課題顯然不比「打天下」單純。
人類巨大生態足跡的蝴蝶效應,已經令地球幾乎不存在純粹的自然荒野。更不用說高人口密度乘上高度開發的颱灣,外來經濟活動的壓力,原住民文化和在地居民的生存權,都是自然保育艱钜的挑戰。

  這本書在島國封閉的屋頂敲個洞,引進他方的智慧之光,讓我們像海綿一樣吸收各地經驗,為我們創造齣因地製宜的多贏方案打基礎,到時候世界還有哪個地方會做不到?

  作者介紹這兩個美國的案例,都不是一般人刻闆印象地想像,將門鎖起來就算保護區,而需要以人為治理的適切介入,纔僅僅稍加彌補過去無知之過,不論是大型水壩或是主乾公路開發。

  政府必須有決心擬定長達數十年的計畫,並撥付大筆經費,是根本的必要條件,還需要善用製度引導民間與誌工熱情投入,纔能讓整個生態係統的保護工作充分成功運作。

  長期而言,政府以金錢數字作為單一價值的政策目標,這種短視將導緻許多不可逆轉的嚴重錯誤,在永續發展的立場上,我迫切渴望幸福和快樂的替代指標能夠趕快建立機製。短期內,以資本主義的市場語言,精確地計算七股在地漁業和生態旅遊的經濟效益,則可以為黑麵琵鷺固守陣地,同時奧援前綫瀕危的媽祖魚。

  本書精采圖片絕非嚮圈內人炫耀之作,適時引述漢語古詩詞也不是附庸風雅,亙古的美感悸動藉由感染,將點醒貪婪之島上的人們,不要停留在過往一時的經濟奇蹟與民主奇蹟,傳頌子孫的生態奇蹟纔是真的偉大。

圖書試讀

楔子
鳥人總統羅斯福

先來說一個偉大的鳥故事。
距今106年前,也就是公元1903年,美國紐約著名的環保組織「奧杜邦學會」會長崔普曼(Frank Chapman)嚮一位朋友求救。他說,佛羅裏達有個麵積三英畝的鵜鶘島(Pelican Island),是該州在大西洋沿海最後僅存的褐鵜鶘棲息地,目前已遭受嚴重威脅,在獵人毫無節製的濫捕濫殺下,該島已有很多鳥類被殺戮殆盡,包括大白鷺、雪鷺、紅鷺等。

崔普曼本身是位鳥類學傢,擔心那個島上的褐鵜鶘(Brown Pelican),也會像其他鷺鳥一樣,被獵殺到一隻不剩。因此他懇求他那位同樣愛鳥的朋友,能不能做些什麼事,不管用任何方法,救救這些鳥兒?
為什麼那時的鳥兒會被人們大肆獵殺呢?

因為在那年代,上流社會的仕女很流行用鳥羽作為帽飾。我們都知道鳥兒在求偶育雛期間,羽毛會變得特彆漂亮。在流行時尚大量需求下,成鳥美麗的繁殖羽價值之高,甚至比金子還值錢。獵人受重利所誘惑,便特彆喜歡在繁殖季節射殺鳥類。可以想見,忙於哺育的雙親一旦被殺,羽翼未豐的雛鳥無法自食其力也就無法存活。隻要這般濫殺行為一直持續,過不瞭多久整個族群當然就會滅絕。

幸運的是,崔普曼拜託的那位愛鳥朋友,不是彆人,正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希奧多‧羅斯福(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人們慣稱為「老羅斯福」,暱稱泰迪(Teddy)。

雖說美國第一座國傢公園──黃石公園早在1872年就成立瞭,但直到1903年,保護這些鳥兒及其棲地的法令仍然付之闕如。羅斯福總統聽瞭他朋友的請求,想瞭一下,問他幕僚:「有沒有什麼法律,禁止我將鵜鶘島宣布為聯邦鳥類保留區?」(“Is there any law that will prevent me from declaring Pelican Island a federal bird reservation?”)當他被告知,並沒有任何法律禁止他這麼做,而且那小小鵜鶘島是屬於政府的土地後,便說瞭這麼一句:「很好,那我就這麼宣布。」(“Very well, then I so declare it.”)

就這麼一句話,羅斯福總統設立瞭美國第一個以「保護野生動物」為宗旨的聯邦保護區,並同時開啓瞭今日「國傢野生動物保護區體係」(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ystem)。老羅斯福這項舉措不但産生立竿見影之效,影響更是無遠弗屆,不僅為鳥類提供瞭由國傢直接介入保護的避難所,也一併保護其他無以數計的動植物棲息地。

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成立,更是嚮全國傳遞瞭一項重要訊息,那就是所有生靈萬物均有其存在價值並值得被善加保護。百年來,這個體係不斷成長擴大,至今已有逾535個野生動物保護區,涵蓋領域從佛羅裏達擴及阿拉斯加,從夏威夷遠至波多黎各,生態環境包括瞭濕地、荒漠、苔原、海岸、森林等各種棲地,麵積閤計將近9400萬英畝,約占美國錶土麵積4%,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保育體係。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