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封從德(1966- )
中國四川人, 1989年北京學運中重要的學生領袖之一。現居美國舊金山。
他於1982年入讀北京大學,後入北京大學遙感所碩士班研究電腦識彆衛星圖像專傢係統。1989年5月獲波士頓大學五年博士學位奬學金,可因八九學運未及前往。他在八九學運中當選北京大學生自治會籌委會常委、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閤會(北高聯)主席、絕食團和廣場指揮部副總指揮。「六四」後,名列中國公安部轉發的「北京市公安局搜捕二十一名「高自聯」在逃分子的通緝令」中。
他和妻子、廣場絕食團和廣場指揮部總指揮柴玲在中國境內逃亡十個月,期間感悟傳統文化價值;1990年,封從德柴玲夫婦逃亡至法國,後入法國高等研究院(?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tudes) 宗教曆史係研讀,1996年獲碩士文憑,1997年在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研究儒教,1999年迴法國研究道教和中醫,2001年創辦「六四檔案」網站,2005-2008年間在紐約「中國人權」工作。他亦為中國真相基金會主席、民主教育基金會和「人道中國」理事。
2003年,封從德獲法國高等研究院宗教學博士學位。
閤上書本,我依然沉浸在書中營造的氛圍中,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真摯的情感,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大門。我看到瞭那個時代年輕人對未來的憧憬,對改革的渴望,以及他們身上所散發齣的蓬勃的生命力。同時,我也感受到瞭曆史的殘酷與無情,理想的光芒如何在現實的巨石麵前變得黯淡,以及個體在時代巨變麵前的渺小與無助。作者沒有刻意煽情,也沒有迴避那些令人心痛的真相,而是以一種冷靜而客觀的筆觸,將這一切呈現給讀者。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讀物,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的思考,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平靜與發展。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那種充滿曆史厚重感又帶有一絲象徵意味的構圖,仿佛在訴說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溫潤而厚實,翻閱時沙沙的聲響,都傳遞齣一種珍貴的閱讀體驗。我一直對那個時期的中國抱有濃厚的好奇,總覺得那是一段被無數細節和情感編織而成的復雜曆史。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曾嘗試通過一些新聞報道和曆史資料來拼湊當年的圖景,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缺少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填補我認知的空白,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那些被時間塵封的瞬間,更深入地理解當時人們的心境和選擇。尤其是一些被大眾媒體忽略的個體聲音,我希望能從中感受到他們的掙紮、希望與失望,讓那些鮮活的生命故事重新躍然紙上。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極具衝擊力,將“日記”的私密性與“廣場”的公共性結閤,預示著一種個人視角下的宏大敘事,這正是我所渴望探索的。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通過一種更加碎片化、更具象化的方式,將讀者帶入到那個特定的曆史場景中。這種“日記”式的敘述,更像是在拼湊一幅巨大的拼圖,每一塊碎片都充滿瞭個人化的情感和獨特的視角,但當它們組閤在一起時,卻能勾勒齣一個令人震撼的全景。我喜歡作者在敘述過程中所展現的非凡的觀察力和敏銳的洞察力,他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對事件背後邏輯的梳理,都達到瞭相當的高度。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從一個更加貼近地麵的視角去理解曆史,去感受那個時代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奮鬥與犧牲,他們的睏惑與堅持。它讓我明白,曆史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構成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看見和銘記。
评分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每一次翻頁都伴隨著一種沉甸甸的情感。作者以一種極其剋製卻又飽含深情的方式,描繪瞭當時社會思潮湧動的景象,那種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普通民眾的樸素呼聲,以及時代洪流中個體命運的浮沉,都得到瞭細緻入微的刻畫。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細節的捕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場景,卻蘊含著巨大的力量,比如街頭巷尾的討論,課堂上的辯論,甚至是每一次集會時空氣中彌漫的氣息。這些細節構成瞭那個時代最真實的肌理,也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溫度、有血有肉的鮮活存在。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敘述過程中所承擔的巨大勇氣和責任感,他用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去還原那些可能被掩蓋或遺忘的真相,讓我對那個時期的曆史有瞭全新的認識和更深的敬畏。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是多層次的,它不僅僅是對一段曆史事件的迴顧,更是一次關於理想、勇氣與代價的深刻探討。我反復咀嚼書中對於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展現,那些勇敢的呐喊,那些沉默的堅持,那些妥協與迷茫,都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與光輝。我尤其被書中對於“選擇”的描繪所打動,在那個曆史的十字路口,每個人都麵臨著艱難的抉擇,而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改變人生軌跡,甚至影響曆史的走嚮。這本書讓我深刻反思,在一個變革的時代,個體應當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堅守原則,又如何在現實的夾縫中尋求生存與尊嚴。它也讓我對“自由”和“民主”這些詞匯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需要付齣巨大努力去爭取和守護的寶貴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