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又名「證券市場」或「資本市場」。三個名詞大同小異,經常通用,本書中三個名詞也通用。
資本市場一詞時下比較時髦。一九九○年代初股票在中國問世以來,資本市場與我們同在已有十多年瞭。「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種感覺許多投資者都會有。股市的名聲不太好,所以換瞭一個說法,稱其為資本市場。現在資本市場又與民族復興聯係在一起,據說還是美國經驗。果真如此嗎?不能不有太多的疑問。
誰是資本市場的最大贏傢?美國券商憑什麼掙大錢、發大財?他們果真有什麼絕活嗎?我們能與華爾街券商共贏嗎?如果能夠共贏,是國傢與華爾街之間的共贏,還是券商與券商之間的共贏?是廣大股民與華爾街券商之間的共贏,還是中國金融高層人員與華爾街券商之間的共贏?
資本市場到底有什麼妙用?資本市場是富民強國的必經之路嗎?歐洲很多國傢不靠資本市場,卻過上瞭比美國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這是為什麼?主流國傢中,為什麼隻有美國和中國的資本市場非常瘋狂?美國到底靠什麼強國?美國券商為什麼處心積慮地要中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與技術創新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金融創新好在那裏?如果創業闆是個好東西,德國為什麼淺嘗輒止、將其創業闆關門瞭事?德國不搞創業闆,德國的科技就不發達瞭嗎?德國沒有美國式的資本市場,難道德國就不是大國瞭嗎?難道德國就沒有崛起嗎?日本不搞創業闆,日本的科技就不發達瞭嗎?日本沒有美國式的資本市場,難道日本就不是大國瞭嗎?難道日本就沒有崛起嗎?
資本市場是否有緻命的缺陷?如果資本市場有緻命缺陷,這些缺陷是可以剋服的嗎?如果這些缺陷不可剋服,我們為什麼還要在資本市場大乾快上?
我們不妨看看美國的資本市場,看看美國的券商是如何呼風喚雨,齣奇製勝的。我想,凡親身投入過資本市場實踐的朋友,看瞭美國的故事,大多會感同身受。
諸君,券商隻有一個主題,一個方嚮,那就是不惜任何代價地賺錢。既然券商的方嚮不變,既然券商左右資本市場的大局,我們的態度總的來說也不會變。
股市是什麼?股市就是「鳥去鳥來山色?,人歌人哭水聲中」。如果我們在股市弄潮,我們是正在擁有,將要擁有,也可能是曾經擁有。
股市到底有什麼重大意義呢?首先,國內外公認的作用有一個,就是有效、閤理、經濟、全麵和創造性地分配社會資源,簡稱「資源優化配置」(國外引進的新名詞,英文「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凡是違背該目的的股市活動就是逆潮流而動,就是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但是,如果優化分配社會資源是股市存在唯一正確的答案,許多事情就解釋不清。恩隆公司不是資源優化配置,世界通訊公司不是資源優化配置,美國綫上公司看來也不是資源優化配置,次級債産品也不是資源優化配置。如果優化配置資源是條顛撲不破的定律,那麼布希總統早就應該下令查封紐約股票交易所和納斯達剋瞭。美國社會的許多資源就是在股市這個地方付諸東流。
既然如此,中、小投資者為什麼一定要到股市的大風大浪中去鍛煉自己?為什麼明知山有虎、偏嚮虎山行呢?毛主席教導我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是的,群眾自有群眾的道理,這就是除優化配置資源之外,股市還有一個職能,也就是,迅速重新分配財富。
新經濟中傳誦最多的故事是什麼?傳誦最多的是位臨到退休的女秘書,漫不經心地拿瞭自己公司的期權(選擇權),有的說她是很不情願地拿瞭公司期權。但公司上市,一夜之間她便成為巨富。這是「灰姑娘」美好傳說的現代翻版,不是美國民間傳說,而是美國主流媒體的版本。秘書職業是一個最不需要教育的職業,一個最不需要技能的職業。期權她拿得也很輕鬆,一半是報酬,一半是饋贈。這樣發財是很美好的意境,「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而且沒有「衣帶漸寬」的勞頓。
股市不僅重新分配個人的財富,而且也重新分配券商和國傢的財富。一九九○年,英國參加瞭歐洲匯率機製(英文「Exchange Rate Mechanism,」簡稱「ERM」)。一九九二年九月初,英鎊對德國馬剋的比價直綫下跌,英國政府決定與市場一搏。為瞭托住英鎊的價格,英國銀行拋齣外匯,迴購數十億英鎊,但英國沒有這個實力,漸漸不支。到九月六日中午,英國損失七十億英鎊,苦撐不住,當晚宣佈放棄ERM本位。之後英鎊猛跌,券商低價收迴英鎊。博弈之後財富並沒有消失,隻是從某些人那?流到另一些人那?。
投資人很多沒有富,但他們仍然流連於股市之中。他們奮戰於股市,為的就是那瞬間的可能、那一份激動和快樂。他們進入股市是自己的選擇,自以為有一定獲勝的機會,即便是一種幻覺,也曾「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簡言之,證券有三種功能或功用:優化配置資源;重新分配財富;以及冒險遊戲的激情。世界各地的股市的問題都因此而起。這樣一來,許多本來說不通的事就可以說通瞭。如果沒有到位的監管、牽製和規範,則重新分配財富的功能有可能發揮到極至,而閤理配置資源的功能則會不斷弱化。
以上三種功能在中、美股市中都發揮的淋灕盡緻。中、美兩國有許多共同點,兩國蓬勃發展的股市便是最有力的證明。兩國人民發傢緻富的熱情最高,個人佔有欲最強,美國的蓄奴和我們的三妻四妾便是很好的曆史驗證。因為我們太像瞭,所以每每相互審視時便心生厭惡,有如遲暮之年的怨婦攬鏡自顧。因為我們太像瞭,所以常在對方身上看到瞭自己的種種惡端。但痛苦並不一定是件壞事,痛苦是因為我們正視問題,而正視問題是與時俱進的第一步是與時俱進的第一步。
引言
妙處難與君說
關鍵字
一、華爾街的勝利
華爾街的勝利
死不改悔的當權派
美國救市經驗考證
加息,還是不加息?
二、券商是什麼?
老大當傢
美國券商如何生財
投資銀行傢
高盛的經驗值得注意
另類券商貝爾斯登
肥貓的盛宴
三、創新禍為首
解構次級債危機
期權:名聲很壞的激勵機製
警惕美國券商
四、股市橫溢,人或為魚鱉
蠢人的陰謀
警惕金融創新
恩隆公司的故事
正晌午時說話,誰也沒有假
股市橫溢,人或為魚鱉
五、華爾街代理人就在監管機構內
朝北就是朝北
看美國的證券監管
炮打監管司令部
美國證交會的新動嚮
證交會有多美?
六、化成美女的毒蛇
化成美女的毒蛇
關於私募基金
對沖基金之癢
證券投資基金中的保本基金
七、美國會計師的領頭人
美國會計師的領頭人
苦不苦,想想美國會計師
把所有的問題都自己扛
為什麼不肯放過安達信?
八、股票交易所之爭
股票交易所之爭
倫交所風景獨好?
美交所與紐交所有約
股票交易所的併購狼煙
九、評等機構可否引進?
評等機構可否引進?
評等機構之過
略談信用評等機構
十、打倒內綫交易?
朦朧暗想如花麵
上市,下市,再上市
股票發行的定價
打倒內綫交易?
內綫交易的繼續披露
十一、到敵人後方去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人民幣的玄機
到敵人後方去
美國高層報酬的方方麵麵
派發股利,還是不派發股利?
十二、美國資本市場人物剪影
人民的律師
彆瞭,李維特
大地風雷,精生白骨
神話老人葛林斯潘
還是要謳歌那位荊軻似的英雄
考費教授比鴻毛還輕
高盛的好班長
按既定方針辦
十三、青山依舊,幾度夕陽
青山依舊,幾度夕陽
新經濟的搖籃
經濟模式剪影
風險與善後
結語:有些警句最好要背熟
《點石成金的金融戰爭》這個書名,一聽就讓人感覺充滿瞭力量感和策略性。在颱灣,我們平時接觸到的財經資訊,很多時候都是關於市場分析、股票推薦,或者是一些宏觀經濟指標的解讀。但“金融戰爭”這個詞,卻給瞭一種更深層次的、更具博弈意味的想象。我不知道這本書會側重於哪些方麵的“戰爭”。是國傢之間的貨幣戰爭?是資本市場的殘酷競爭?還是企業之間為瞭爭奪市場份額而展開的財務博弈?亦或是,它會從更哲學的角度,探討金融的本質,以及如何在這個體係中找到“點石成金”的“道”?我個人比較傾嚮於瞭解一些更具實操性的內容。比如,作者會分享一些成功的投資策略嗎?會不會有關於風險管理的經典案例?或者,它會揭示一些金融市場的“潛規則”和“遊戲規則”,幫助我們這些普通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個復雜的世界?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能夠幫助我識彆機會、規避風險的“秘密武器”,就像古代的兵法一樣,學會如何在金融的戰場上,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甚至獲得豐厚的迴報。
评分《點石成金的金融戰爭》這個書名,在我聽來,就像是講述一場關於財富與智慧的史詩。在颱灣,我們每天都在關注著經濟的起伏,大大小小的投資機會層齣不窮,但如何在其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卻是一門藝術。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以一種什麼樣的敘事方式來展開?是會像曆史小說那樣,講述某個金融大亨的發跡史?還是會像紀實文學那樣,記錄下某個時代的金融風雲?我個人對那些能夠揭示金融背後邏輯和規律的內容,會比較感興趣。例如,它會分析哪些因素會引發一場“金融戰爭”?參戰的各方有哪些不同的策略和武器?而最終“點石成金”的關鍵又在哪裏?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更深刻地理解金融世界的運行機製,學習那些能夠讓我的人生“點石成金”的智慧。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實現財富增長的有效路徑,並對未來充滿信心。
评分對於《點石成金的金融戰爭》這個書名,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更多的是一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韆裏之外”的意境。在颱灣,我們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用在金融領域同樣適用。這裏的“利其器”,我想不僅僅是技術、數據,更重要的是戰略思維。這本書名傳遞給我的感覺,就是它會深入探討那些能夠“點石成金”的智慧,在金融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戰場上,如何通過精準的判斷、巧妙的布局,化腐朽為神奇,甚至創造齣意想不到的價值。我很好奇,作者會分享哪些具體的“點石成金”的案例?是那些通過技術創新顛覆傳統行業的企業,還是那些在危機中抓住機遇,實現逆勢增長的投資者?又或是,它會剖析一些國傢或地區,是如何通過金融改革或創新,實現經濟騰飛的?我尤其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可以藉鑒的、普適性的金融智慧,而不隻是停留在對某個特定事件的描述。畢竟,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或許會麵臨各種“小”的“金融戰爭”,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做齣更明智的決策,實現財富的增值,纔是我們更關心的。這本書名,給瞭我這樣的期許。
评分哇,看到《點石成金的金融戰爭》這個書名,我真的眼睛都亮瞭!身為一個在颱灣生活,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財經新聞和討論的讀者,我對“金融戰爭”這個詞本身就充滿好奇。我們這裏每天都有很多關於股市、匯率、國際貿易甚至科技競爭的討論,有時感覺就像一場無聲的硝煙彌漫的戰役。這本書名立刻勾起瞭我的興趣,讓我聯想到那些在高風險高迴報的市場裏博弈的策略,那些可能改變國傢經濟命運的幕後操作。我特彆好奇作者會從哪個角度切入“金融戰爭”這個議題。是會像一些暢銷書那樣,揭露一些國際金融巨頭的驚天秘聞?還是會深入分析某個曆史上的金融危機,比如亞洲金融風暴,是如何被一些強勢國傢“操縱”的?亦或是,它會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探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國傢之間在金融領域競爭的策略與手段?我腦海中已經開始浮現各種可能的畫麵,有身穿西裝革履的交易員在屏幕前緊張盯盤,有各國央行行長在密室裏商討對策,甚至有黑客在網絡上進行著看不見的攻擊。這本書的名稱實在太有吸引力瞭,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裏麵到底藏著怎樣的故事和智慧。
评分說實話,《點石成金的金融戰爭》這個書名,聽起來就非常吸引人,有一種神秘感和吸引力。在颱灣,我們身邊總是不乏一些投資高手,他們似乎總能“點石成金”,在股市、房市裏如魚得水。我也一直很好奇,他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這本書名正是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的答案。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析金融市場的運作規律,不隻是枯燥的理論,而是能夠結閤實際案例,讓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看懂。我會不會在這本書中讀到一些關於如何識彆價值、如何把握時機、如何進行資産配置的實用方法?我想,真正的“點石成金”並不僅僅是運氣,更多的是對市場深刻的理解和精準的判斷。而“金融戰爭”這個詞,則讓我聯想到,在這個復雜且充滿競爭的市場中,需要什麼樣的智慧和勇氣纔能脫穎而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啓發,讓我們在麵對金融挑戰時,不再感到迷茫,而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法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