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認為經濟學是個笑話,但我卻認為這些流傳開來的笑話,是一種正在醞釀中的陰謀,無所不用其極地想調侃經濟學傢們。這陰謀是誰發起的,目前找不到證據,但換個角度想,如果很多學問都可以用笑話來傳遞艱澀難懂理論的話,學習起來不也很一派輕鬆快樂嗎?難不成,這陰謀的背後,隻是在消遣經濟學傢,傳遞快樂嗎?」
作者認為如果笑話的傳遞,隻是停留在調侃的層次,真是暴殄天物。因此不惜親自下海,為讀者不厭其煩拆解這些冷笑話,並在談笑風生中傳達經濟學的精隨及無奈。每個冷笑話,除瞭博君一笑,不妨把它視為一場場難得的機會教育。
Take 1
加拿大人和美國人正在談論自己國內的語言現象。
加拿大人說:「在加拿大有一個激進團體拒絕說英語,因此,從來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在到底說些什麼,於是被稱為『分離主義者』。」
美國人說:「在美國,我們也有相同的族群,從來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在到底說些什麼,但他們卻被尊稱為『經濟學傢』。」
經濟學傢是火星人嗎?不然為何都寫一些看不懂的火星文,講一些聽不懂的火星話呢?
一般的經濟論文,想必常人不解其中的內容,大概也不會有人會閑來無事,拿經濟學論文當小說來讀,這也作罷瞭。至於一般的經濟分析文章,大概也隻有證券分析師與大學經濟學教授纔能解讀,總的來說,經濟學文章離實際生活很近,但感覺起來卻遠瞭太多。於是乎,有人稱經濟學傢是火星人,他們的語言與文字大概隻有火星人看得懂。
Take 2
有天,老師問堂下學生說:「對人類毫無用處,而人類又不能擺脫的是什麼東西?」
學生迴答說:「蒼蠅!」
老師猛搖頭。
學生又答:「蛔蟲!」
老師又猛搖頭。
學生又答說:「經濟學傢!」
這迴,老師猛烈點頭…
經濟學傢竟然對人類毫無用處,而且無法擺脫?還好,這個笑話隻挖苦瞭經濟學傢,而不是經濟這門學問,否則我也無法靠經濟學來寫書賺點新颱幣瞭,經濟學也不會成為一門無用的學問。
經濟學傢常說,在經濟學的立場上,他隻能講真假的「為什麼」,來澄清事實的真相到底為何,卻不能講「應不應該」與「好壞」的答案來判斷真相到底為何。
這當中到底差在哪裏呢?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
「最近股市大漲,政府『應該』加強注意通貨膨脹的情況發生,以免造成物價上漲。」
這句話中的「應該」是一種推測的語法,並沒包含是非與價值的判斷在裏麵。
如果改成下麵的說法,語氣完全改觀瞭。
「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應該』是股市大漲,所以,物價纔會一直飆漲。」
這句話分明是把通貨膨脹的元兇,一股腦兒推給股市大漲,所以這裏的「應該」是斷定的語氣,包含瞭是非與價值的判斷。中文都是「應該」,但語氣一比較起來可就差瞭十萬八韆裏之遠瞭。
也因此,經濟學傢「理論上」隻能講事實「可能」怎樣,而不能講事實「一定」如何。
假設,有一天,你的老闆請你評估一下為何公司業績一直下滑的原因,你的迴答如下:
從成本的觀點上,我認為業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産品的製造成本太高所緻。
但從客戶的觀點上而言,原因可能是待料時間過長,交貨時間延遲所緻。
或者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可能是因為競爭廠商大幅度的削價競爭搶客戶所導緻。
我想,老闆一定會認為你很囉唆,甚至認為你是沒有主見的人。
老闆隻想知道造成業績下滑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你卻答齣可能是這樣,也有可能是那樣,或者還有其他可能這般的答案給他。若是他要你找齣一個讓老闆滿意的答案時,你大概會講齣下麵這個參考意見: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之下,最佳的解決方案,應該是『提高客戶滿意度』!」
你鐵定會成為這傢公司的「必要之惡」,對企業毫無用處,而企業又不能擺脫的人。
可見,前麵流傳的笑話,應該也是其來有至,這是對經濟學的一大誤會。
經濟學認為,構成事實的條件與原因應該有很多,但所有的條件與原因都是在描繪事實本身,所以各個條件與與原因之間彼此並不會互相衝突。會造成衝突的原因在於對價值描述或觀察不同就會産生歧見,不同的歧見就會扞格不入,爭議就會産生。
好的經濟學傢所發現的創見,應該是對人類社會有所助益的,誠如電視上某股票分析師的口頭禪說:「好的經濟學傢讓你上天堂,不好的經濟學傢讓你住套房!」
我隻能說,經濟學對於人類社會是有很大的助益的,但是經濟學傢呢?我大概隻能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之下,經濟學傢的所提的創見,還是對社會有所幫助的啦!
Take 3
經濟學的特色就是「有容乃大」,此話怎講?輕鬆一點說起來就是經濟學傢認為對一件事實的描述,要是持相反的意見,在一堆經濟學傢的眼光當中,都是對的。
正因為經濟學不太愛講對與錯的問題,所以,也不愛提是與非,所以很多人覺得經濟學所提的看法,老是模模糊糊的,橫看竪總是看看不齣所以然,真像是霧裏看花一般。
這正是有容乃大的特色,但對某些人來說,意見太多和沒有意見其實相差不大。很多學問會求唯一的解,但對經濟學來說,唯一的解正是經濟學傢要刻意避免的,也就是說,經濟學傢會說「可能」的答案,但不會說「一定」的答案。因此,可能的答案就有數個。於是乎數個答案和沒有答案之分,看起來是無分軒輊的。
這就是為何很多人認為經濟學傢講的話簡直是和廢話一樣,而所有調侃經濟學傢的笑話,大都繞著這個環節在鋪陳。
網路上有個笑話是這麼流傳的:
當上經濟學傢的第一定律:「對任何一位經濟學傢而言,一定存在著一位實力旗鼓相當,觀點又相反的經濟學傢。」
第二定律:他們都是錯的。
對第一個定律而言,上麵已經說明瞭,沒有一個經濟學傢敢說他的答案是「唯一」的答案,開玩笑地講就是另外一個答案就是相反的答案。
怎麼會這樣?
在人類的科學裏,唯有經濟學這一門學科,會齣現兩位學者互唱反調,而他們卻分享著同一個諾貝爾奬,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非Myrdal 與 Hayek莫屬。
Hayek(海耶剋,1988?1992)是奧地利齣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傢和政治哲學傢,海耶剋以堅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凱恩斯主義和集體主義而著稱。他被廣泛視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海耶剋在1974年和他理論的對手Myrdal一同獲得瞭諾貝爾經濟學奬,用以錶揚他們在貨幣政策和商業週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們對於經濟、社會和製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
所以,事實證明持不同意見的經濟學傢,在理論上都是對的,這是其他學科很難以想像的。
Hayek和Myrdal當年得到的諾貝爾經濟學奬,好事者就編瞭個笑話一直流傳到現在:
"Economics is the only field in which two people can get a Nobel Prize for saying the opposite thing" is true, but is not strong enough.
"Economics is the only field in which two people can share a Nobel Prize for saying opposing things." Specifically, Myrdal and Hayek shared one.
這兩句話看起來差不多,但事實上還是有所差彆的。
第一句話是說:
經濟學是諾貝爾奬的學問領域裏,唯一兩個人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而且竟是持相反的說法。
但好事者以為這個答案「不錯」,但還描述的不夠貼切。
第二句話則改說:
經濟學是諾貝爾奬的學問領域裏,唯一兩個人能「分享」諾貝爾經濟學奬,而且竟是持相反的說法。
這兩句話差在哪裏呢?
「獲得」代錶的可能是一前一後,但「分享」則代錶著同時,能夠以相反的看法同時得到諾貝爾經濟學奬,當然隻有經濟學能夠享此殊榮!
至於第二定律,要證明就很簡單,證明如下:
既然甲說的A和乙說的B都是對的,而A和B是矛盾的。
所以丙可以說C是對的,並且同時否認甲說的A和乙說的B,全都是錯的。
以此類推,後麵那一個人都可以全盤否定前麵其他人所提的看法與言論。
下麵這則笑話,應該是流傳的所有經學笑話中最為經典的:
10個經濟學傢一起開會,卻有11種意見。
其中的1個人可以同時持相反的兩個意見!
夠經典吧,聽說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凱恩斯(Keynes, John Maynard, 1883-1946),他在1936年齣版瞭重要著作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就業、利息和貨幣一般理論),這本著作則深深影響近代的經濟思潮,雖然之後有很多經濟學傢反對凱恩斯的理論(這當然是正常的現象),但直到現在,相信他的理論的人還是大有人在,還形成凱恩斯主義,及凱恩斯學派(Keynesian School),而其追隨者也隨後被稱為是凱恩斯主義者(Keynesian)。
要是,你認為這個笑話不足以貼切地形容大傢對經濟學傢的刻闆印象的話,下麵這則笑話應該可以彌補少許:
有一年,美國總統柯林頓和蘇聯總統葉爾欽在美俄首腦會談的咖啡時間閑聊。
葉爾欽對柯林頓說:「你知道嗎,我遇到瞭一個麻煩。我有一百個衛兵,但其中一個是叛徒,而我卻無法知道是誰。」
聽罷,柯林頓嘆瞭一口氣說:「這還算不瞭什麼。令我苦惱的是,我有一百個經濟學傢,而他們當中隻有一人講的是事實,可每一次都不是同一個人。」
看樣子,經濟學傢的意見不單讓人摸不著頭緒,而且還令人苦惱萬分!
看完這些話,可以歸納齣一個結論,就是當你想否定某個人的意見時,但又認為自己講的是正確的答案的話,那就趕快自稱你是經濟學傢,就沒人敢冷眼看你瞭。
但這個前提是,你得先成為個經濟學傢,否則,你好像沒有這樣的特權。
本書特色
大傢都說拼經濟 如何下手纔得宜
經濟學傢一百位 答案卻有一零一
資源有限雖閤理 條件不變是前提
選擇是你的問題 機會成本彆忘記
供給需求論乾坤 完全競爭在哪裏
一腔疑問嚮誰訴 反正這就是經濟
作者簡介
鍾文榮
暢銷書《巷子口經濟學》作者
東海大學經濟係畢業,朝陽科技大學企管碩士,是個資深網路人,同時也是資深部落客,專長經濟分析與數位經濟研究,著有暢銷書「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巷子口經濟學」及專欄百餘篇,現為自由作傢與大學講師、産業分析師和服務業品質專業師,部落格獲得「2007年全球華人部落格大奬」年度最佳商業應用部落格入圍。
作者部落格:http://bolg.udn.com/bigcrab
巷子口經濟學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economics
E-mail:economics@pixnet.net
自序
陰謀的開始
韆萬不要和經濟學傢過招
一入此門,莫存指望
火星人與經濟學傢
經濟學傢的用處
排隊的經濟問題
經濟學傢的睏惑
經濟學傢換燈管
經濟學傢與GDP
經濟學傢的自利
經濟學傢的建議
視情況而定
經濟學傢的比較優勢
經濟學傢與電腦病毒
答案不隻一個
經濟學傢的開罐器
經濟學與比基尼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水和冰的差彆
為什麼男人會包二奶?
陰謀結束瞭嗎?
天啊!最近看到一本叫做《搞笑經濟學》的書,書名聽起來就很有趣,我本來以為會是一本輕鬆解讀經濟現象的書,結果一打開… 喔,不是我想的那樣啦!裏麵講的很多東西,像是供給麯綫、需求彈性、邊際效用遞減之類的,我都還依稀記得大學經濟學概論的課本內容,隻不過作者用瞭一種比較幽默、貼近生活的方式來解釋,而不是枯燥的公式和圖錶。 舉例來說,他講到「機會成本」的時候,不是用教科書上那種生産兩種商品的例子,而是用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選擇,比如今天下午想去逛街買衣服,但又很想在傢追劇,這時候選擇去逛街,追劇的時間成本就是機會成本。又或者,為瞭省下一點車費,寜可花時間等公車,浪費掉的時間成本,是不是也是一種機會成本?作者用這種生活化的情境,讓我瞬間就理解瞭這些經濟學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作者自己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比如為什麼大傢都覺得雙十一購物節很劃算,但付完款後卻感覺錢包空空?作者用經濟學的角度去分析,說這背後其實是商傢利用瞭人們的「衝動消費」心理,配閤限時優惠、摺扣券等等,製造瞭一種稀缺感和緊迫感,讓你覺得不買就吃虧瞭。這讓我開始反思,我到底是真的需要這些東西,還是被營銷手法給騙瞭? 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讓我重新燃起瞭對經濟學的興趣。以前覺得經濟學很遙遠,離我的生活很遠,但這本書讓我發現,其實經濟學無處不在,它就藏在我們的食衣住行、柴米油鹽之中。讀這本書就像是請瞭一位很有趣的朋友,一邊陪你喝咖啡,一邊跟你聊天,順便幫你把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都解釋得頭頭是道。雖然書名叫做《搞笑經濟學》,但內容一點都不馬虎,而且真的能學到東西。
评分這本書《搞笑經濟學》,一開始看書名,我以為會是一本充斥著各種段子和冷笑話的讀物,大概就是那種把經濟學概念用很白爛的方式講齣來,讓人笑一笑就過去的類型。結果翻開之後,纔發現作者的功力深厚,他確實用瞭很多有趣的例子,但絕不是為瞭搞笑而搞笑,而是透過這些生動活潑的比喻,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許多經濟學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原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外部性」的討論。作者舉瞭一個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例子:隔壁鄰居裝修,每天早上七點就開始敲敲打打,影響瞭我的睡眠品質。作者就分析瞭,鄰居裝修帶來的噪音,就是一種負外部性,他對我們造成的睏擾,並沒有在裝修成本裏體現齣來。又比如,有人在社區裏種花種草,綠化瞭環境,美化瞭大傢的生活,這就是一種正外部性,而這種好處,種植者自己可能並沒有從中得到直接的迴報。 他還講到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比如買二手車的時候,賣傢肯定比買傢更清楚車子的真實狀況,這種信息的不對等,就可能導緻買傢付齣更高的價格,或者買到有問題的車。作者把這個概念用得非常形象,讓你立刻就能體會到在市場交易中,信息差是如何影響決策和結果的。這些看似簡單的小例子,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經濟學原理。 而且,這本書的寫作風格也很特彆,不像一般的教科書那樣死闆,而是帶點個人情感和思考,讀起來非常有共鳴。作者在解釋一些經濟模型的時候,會穿插自己的人生經曆或者觀察到的社會事件,讓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可感。雖然書名是《搞笑經濟學》,但我感覺更像是《生活中的經濟學啓濛》或者《經濟學趣談》,它成功地用一種非常親切的方式,拉近瞭我們與經濟學之間的距離。
评分老實說,我拿到《搞笑經濟學》這本時,內心是有點小小的期待,又帶點懷疑。經濟學這東西,對我來說一直都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大學時期上過課,但總覺得離生活有點遠,很多概念聽起來很專業,但又不明白它到底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這本《搞笑經濟學》的書名,一開始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搞笑”兩個字,我本能地以為它會是一本輕鬆的讀物,能讓我邊笑邊瞭解經濟學。 然而,讀過之後,我纔發現它並沒有像我想象中的那樣,充斥著各種網絡流行語或者無厘頭的笑話。作者的“搞笑”更多體現在他對經濟學概念的解讀方式上,他總能找到一個非常生活化、非常貼近颱灣人日常經驗的例子來闡述。比如,在講到「理性選擇」的時候,他沒有用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用瞭大傢都很熟悉的「選擇睏難癥」,解釋我們為什麼常常在很多選項中糾結,以及這種糾結背後的經濟學邏輯。 而且,書中很多內容都讓我有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作者在分析消費者行為的時候,會提到很多我們平時都會遇到的情況,比如明明知道要減肥,但看到甜點就忍不住想吃,這就是一種「行為經濟學」的應用,解釋瞭人們的非理性選擇。他還講到,為什麼很多商傢喜歡用「買一送一」或者「第二件半價」的促銷方式,這背後的經濟學原理是什麼?他都一一做瞭詳細的分析,讓我看瞭非常有啓發。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成功地打破瞭我對經濟學的刻闆印象。我不再覺得經濟學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可以變得有趣、有意義。作者的筆觸很生動,語言也很幽默,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卻能學到很多深刻的道理。它就像是一堂精心設計的經濟學體驗課,讓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瞭不少實用的經濟學知識。
评分拿到《搞笑經濟學》這本書,說實話,我一開始的期待值並不是特彆高。我對經濟學一直以來都抱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那是個龐大而復雜的學科,充斥著各種公式和理論,離我的日常生活有點遙遠。因此,看到“搞笑”這兩個字,我更傾嚮於認為它是一本博君一笑的書,大概就是用些奇奇怪怪的比喻來“解釋”經濟學,看完也就圖個樂子。 但是,這本書真的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並沒有在書中堆砌段子或者講冷笑話,他的“搞笑”體現在他對於復雜經濟學概念的解讀方式上,他能用最簡單、最貼近生活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理論講得明明白白。比如,在解釋「沉沒成本」的時候,他沒有用金融投資的例子,而是舉瞭我們生活中常遇到的一個情境:明明已經吃瞭太多,肚子飽到不行,但因為菜還沒吃完,所以繼續硬塞,這就是一種“沉沒成本”在作祟。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讓我看到瞭經濟學與生活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作者在分析「壟斷」和「寡頭壟斷」的時候,沒有用教科書上的市場模型,而是用瞭我們颱灣人非常熟悉的便利商店、加油站等例子,來解釋這些市場結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對我們日常生活可能産生的影響。這種接地氣的講解方式,讓我瞬間就覺得經濟學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影響我們生活的一門學問。 而且,書中很多章節的討論,都充滿瞭作者個人的觀察和見解,他會在講解理論的同時,穿插一些對於颱灣社會現象的獨到分析,讓你在學習經濟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對我們身處的社會有更深的理解。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結閤的方式,讓這本書讀起來既有知識性,又充滿瞭啓發性。 總而言之,《搞笑經濟學》這本書,真的不隻是“搞笑”,它更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生活、理解社會的經濟學啓濛讀物。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有趣,語言也非常通俗易懂,讓我覺得經濟學原來可以這麼有趣,這麼有意思。它成功地讓我對經濟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且開始用經濟學的視角去審視生活中的各種現象。
评分一看到《搞笑經濟學》這個書名,我腦中立刻浮現齣那種充滿各種梗、段子,看完讓人哈哈大笑,然後就什麼都沒記住的讀物。畢竟,經濟學聽起來就跟“搞笑”這兩個字八竿子打不著邊。但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發現我的猜測完全錯瞭,而且是錯得離譜!作者的“搞笑”不是錶麵上的插科打諢,而是他用一種極其巧妙且充滿智慧的方式,將那些原本可能讓人望而生畏的經濟學原理,變得清晰易懂,並且充滿趣味。 他沒有直接丟給你一堆學術名詞,而是從我們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切入。比如,在講解「比較優勢」的時候,他並沒有用國際貿易的宏大敘事,而是從你我身邊的小事說起,比如,為什麼自己做飯有時候反而比齣去吃更省錢、更省時間?又或者,為什麼有些人擅長做菜,有些人擅長理財,而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這就是比較優勢的體現。這種貼近生活的解釋,讓我立刻就明白瞭理論的核心。 而且,書中對於「市場失靈」的分析,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用瞭很多貼切的例子,比如空氣汙染、交通擁堵,這些都是典型的負外部性,個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可能會對社會造成損害。他沒有用生硬的術語來定義,而是用一種講述故事的方式,讓你感同身受,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經濟學邏輯。 讓我特彆欣賞的是,作者在書中穿插瞭許多關於颱灣本地社會現象的觀察和分析。他會將經濟學理論與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的新聞事件、社會潮流結閤起來,讓你在閱讀的時候,會不禁點頭稱是,覺得自己好像也參與瞭這場關於經濟學的討論。這本書不僅僅是講經濟學,更是一種引導你觀察生活、思考社會的角度。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真的非常獨特,我很難用單一的詞語來形容。它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充滿瞭文學的感染力。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會讓你越讀越有勁,想要繼續探索下去。它成功地證明瞭,經濟學並不隻有冰冷的數字和圖錶,它也可以是充滿智慧和樂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