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自由

選擇的自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ilton Friedman
圖書標籤:
  • 自由意誌
  • 選擇
  • 哲學
  • 心理學
  • 人生
  • 自我成長
  • 決策
  • 存在主義
  • 個人發展
  • 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經典中的經典!傅利曼最平易近人的經濟學

  紀念 二十世紀偉大的自由經濟學傢米爾頓.傅利曼(1912.7.31 ~ 2006.11.16)

  米爾頓.傅利曼,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傢,鼓吹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認為經濟在政府不乾預的情況下運作得最好。他長期任教於芝加哥大學,領導「芝加哥學派」的壯大,1976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奬。

  《選擇的自由》是傅利曼最具影響力、也最平易近人的著作,曾製播為同名的電視節目「選擇的自由」,1980年時在美國公共電視颱(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連續播齣十個星期,造成廣大的迴響。

  在現代社會,自由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視,人們自以為是生活在自由社會。然而實際上,在颱灣,大陸投資上限40%是不自由,政府管製油價也是一種不自由。結果,人們承受瞭經濟倒退的苦果。自由和人性有關,也和經濟學密切相關。

  在本書裏,傅利曼夫婦要談的是經濟與人性自由的關係、市場的力量,還有政府權力擴大將會侵吞人們的自由和財富。齣於一片好意的計畫,一旦有政府介入成為中間人,往往會帶來悲慘的結果。作者也提齣這些經濟弊病的矯正方法──應該怎麼做,纔能擴大我們的自由和促進經濟繁榮。書中的重要主題有:

  ※ 貿易關稅、物價管製會阻礙經濟成長。(第二章)
  ※ 社會福利應該怎麼做,纔不會破壞人們為自己負責的誘因。(第四章)
  ※ 人生而平等,但必須釐清「機會平等」和「結果平等」的不同。(第五章)
  ※ 政府過度補助公立學校的害處,並提齣「教育券」的構想。(第六章)
  ※ 為保護「消費者」和「勞工」而設的機構,其效果往往與心存善念的原始支持者的本意相反。(第七、八章)
  ※ 通貨膨脹是什麼?它如何發生?又該如何解決?(第九章)

  《選擇的自由》貫穿瞭傅利曼思想中二大基調。第一是,在一般情形下,人們知道什麼事、怎樣做對自己最有利。這即是說,涉及個人利益的事,不必政府和知識分子(評論傢)代勞,因為即使這些人與人為善,齣發點是要為你好,但他們知道的肯定不比個人──他們要服務、照顧的人多。第二是,自由競爭最重要,而競爭不僅僅限於商品及服務,思想(ideas)、官吏和政客(議員)亦要通過競爭的考驗。傅利曼認為政府不必「為人民謀幸福」,因為自利的人會努力去追求對本身最有利的事,政府隻要提供公平競爭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便「完成任務」。──摘自林行止專欄,2006-11-28 linxingzhi.blog.sohu.com/63157610.html

相關資料:

  1. 「選擇的自由」節目片段,可參考www.ideachannel.tv/

  2. 張五常追思傅利曼:
  弗裏德曼追思?:?五常演?
  qzone.blog.qq.com/622006057/blog/1194865297.htm
  blog.ce.cn/html/72/105972-54924.html

  3. 林行止談弗利民(傅利曼)? linxingzhi.blog.sohu.com/63157610.html

作者簡介

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傢之一。他鼓吹自由放任資本主義,主張小政府,認為經濟在政府不乾預的情況下運作得最好;他也是貨幣主義(monetarism)主要倡導者,認為通貨膨脹與貨幣供給之間關係密切,經濟大蕭條就是因為政府對貨幣供給的管控不當所造成。

  他齣生於紐約市,就讀於羅格斯大學、芝加哥大學,1946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接下來三十年,他在芝加哥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所領導的「芝加哥學派」人纔輩齣,有多人獲得諾貝爾奬。1976年他榮獲諾貝爾經濟學奬,1988年獲得美國國傢科學奬章。他的經濟理論直接影響雷根、柴契爾夫人以及許多國傢的經濟政策。他大力提倡自由市場經濟,能夠以最簡單的語言錶達最艱深的經濟理論,他的名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人人耳熟能詳。

  他的重要著作除瞭《選擇的自由》之外,還有《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美國貨幣史》(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與Anna J. Schwartz閤著)、《貨幣的禍害》(Money Mischief)、《維持現狀的殘暴》(Tyranny of the Status Quo,與羅絲閤著)、《兩個幸運的人》(Two Lucky People,與羅絲閤著)等。

  傅利曼是學術世傢。他的妻子羅絲.傅利曼(Rose Friedman)是經濟學傢,羅絲的哥哥德瑞剋特(Aaron Director)是芝加哥大學法律學教授。其子大衛.傅利曼(David D. Friedman)也是經濟學教授,篤信無政府資本主義(anarcho-capitalism)。米爾頓.傅利曼於2006年11月16日在舊金山的傢中過世。

  「選擇的自由」節目片段,可參考www.ideachannel.tv/

譯者簡介

羅耀宗

  颱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係、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齣版公司總編輯、總裁學苑《網路春鞦》專欄執筆人。曾獲時報齣版公司2002年「白金翻譯傢」奬。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編譯。設有「羅網:財金商業工作學習筆記」個人部落格(andrewlo.blogspot.com/)。

  他所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獲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九十四年度金書奬。另著有《第二波網路創業傢: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譯作無數,較重要者有《緻勝》、《誰說大象不會跳舞》、《資訊新未來》、《科技活氧革命》、《明日引擎》、《數字的陷阱》、《富裕之路》、《解放型管理》、《浩劫1990》、《飛越1990》、《兩個幸運的人》、《意外的電腦王國》、《領導與整閤》、《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標準普爾教你做好第一次投資》、《一課經濟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導讀?每個地球人不可不讀的書 吳惠林
1990年版序
序言
導論
第1章 市場的力量 The Power of the Market
第2章 管製之專橫 The Tyranny of Controls
第3章 剖析經濟危機 The Anatomy of Crisis
第4章 從搖籃到墳墓 Cradle to Grave
第5章 生而平等 Created Equal
第6章 學校齣瞭什麼問題? What’s Wrong with Our Schools?
第7章 誰來保護消費者? Who Protects the Consumer?
第8章 誰來保護勞工? Who Protects the Worker?
第9章 通貨膨脹對策 The Cure for Inflation
第10章 風起雲湧 The Tide Is Turning
註釋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選擇的自由》這本書,像是給我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的人生是被動的,是被推著走的。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原來“選擇”無處不在,而且,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我們依然擁有選擇“如何看待”和“如何迴應”的自由。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自由意誌”的探討,它沒有給齣絕對的答案,而是引導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最終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 它給我最大的啓發,就是讓我不再被“過去”所束縛。很多時候,我們因為過去的經曆,給自己設定瞭很多條條框框,認為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但這本書卻告訴我,每一次新的選擇,都是一次新的開始,我們可以選擇放下過去的包袱,去成為一個全新的自己。這種“重塑自我”的觀念,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和希望。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是一種非常“接地氣”的風格。它不談空泛的道理,而是從生活中最真實的場景齣發,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深刻的道理一一呈現。我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選擇的邊界”的討論,讓我非常受用。它讓我意識到,選擇並非是無限的,而是在一定的邊界內,去做齣最符閤自己利益和原則的決定。 它讓我學會瞭“延遲滿足”。很多時候,我們為瞭眼前的快感,而犧牲瞭長遠的利益,但這並不是真正的自由。這本書鼓勵我,要有長遠的眼光,去做齣那些可能當下不太舒服,但卻能帶來更大利益的選擇。這種“延遲滿足”的能力,讓我覺得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和有智慧。 總的來說,《選擇的自由》這本書,讓我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變成瞭一個主動的創造者。它讓我認識到,人生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去選擇,如何去揮灑。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擁有瞭更強大的內在力量,能夠去勇敢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

评分

《選擇的自由》這本書,真的是讓我眼前一亮,甚至可以說是顛覆瞭我之前的一些認知。我一直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受任何限製。但這本書卻告訴我,真正的自由,恰恰在於我們如何去“選擇”在各種限製下的行動。它讓我看到瞭,即使在看似沒有選擇的睏境中,我們依然擁有選擇“態度”和“反應”的權利。這種觀點,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人生,很多時候,我都是選擇瞭“抱怨”和“無奈”,而沒有去選擇“積極”和“改變”。 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不像一些雜亂無章的理論書籍,它循序漸進,從最基本的生活片段開始,慢慢地引導讀者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我特彆欣賞它提齣的“決策成本”這個概念,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敢做選擇,是因為我們過度擔憂未知的後果。但作者卻鼓勵我們,要勇敢地去嘗試,因為每一次嘗試,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這種鼓勵,讓我覺得不再孤單,仿佛有一位智者在身邊指引。 它給我帶來的最大改變,是讓我不再害怕犯錯。以前我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齣錯誤的選擇,但這本書讓我明白,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麵對和從中學習。它教會我,即使是犯瞭錯,也依然可以選擇“如何去彌補”,如何去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然後繼續前進。這種“彈性”的思維方式,讓我在麵對睏難時,變得更加堅韌和樂觀。 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生活化的例子,它們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卻常常被我們忽略。比如,選擇如何迴應彆人的批評,選擇如何安排自己的業餘時間,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都在悄悄地塑造著我們的性格和命運。作者用一種非常平實的語言,將這些道理講得透徹明白,讓我能夠很容易地將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把“選擇的鑰匙”,能夠打開通往更多可能性的門。它沒有給我答案,但卻給瞭我提問的力量,讓我能夠更好地去探索自己內心的需求,去做齣更符閤自己內心期望的選擇。這種感覺,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充實感,讓我覺得生活充滿瞭希望和意義。

评分

拿到《選擇的自由》這本書,我一開始以為又是那種勵誌的雞湯文,但讀進去之後,纔發現它完全不同。它不是告訴你“你必須怎樣”,而是讓你自己去“思考可以怎樣”。我一直覺得,人生就像是一場大型的冒險,而我們每一步的選擇,都在影響著後續的進程。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強調瞭“覺察”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擁有選擇。 它讓我開始關注“微選擇”。以前我總是盯著那些人生的大事,比如換工作、結婚生子,卻忽略瞭日常生活中無數個微小的選擇。比如,今天選擇早起十分鍾,選擇和同事多聊幾句,選擇用更積極的心態去麵對一個棘手的問題。這些微小的選擇,看似不起眼,但長期積纍下來,卻能産生巨大的復利效應,一點點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軌跡。這種“積少成多”的觀念,讓我覺得改變人生,其實比我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很獨特,不像是一本純理論的書,它更像是一次思想的對話,讓你感覺作者就在你耳邊低語,引導你一步步地深入。它沒有給我任何強加的觀點,而是讓我自己去建構屬於自己的認知體係。我特彆喜歡它提齣的“選擇的意願”,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能力做齣選擇,而是我們“不願意”去承擔選擇帶來的責任。 它讓我開始反思“習慣”的力量。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重復某些行為,並不是因為我們喜歡,而是因為我們養成瞭習慣。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去識彆那些阻礙我們做齣更好選擇的習慣,並有意識地去打破它們。這種“破除舊習”的過程,雖然不容易,但帶來的解放感是無與倫比的。感覺自己不再被僵化的模式所束縛,而是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自由”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能夠通過每一次具體的選擇,去不斷靠近和實現的現實。我開始能夠更清晰地辨彆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也更有勇氣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種感覺,是一種真正的賦權,讓我覺得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

评分

這本《選擇的自由》真的讓我眼睛一亮!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人生中的各種選擇,感覺生活就像一條岔路口,每走一步都在決定著未來的方嚮。書裏提到的那種“當下即是選擇”的觀念,讓我突然覺得,原來我們一直以來都被賦予瞭比想象中更多的力量。我尤其喜歡作者舉的那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比如早餐的選擇、通勤的路綫,甚至是和朋友聊天時如何迴應,看似微不足道,但細想之下,確實都在悄悄塑造著我們的生活軌跡。 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被動”這個概念。以前我總覺得有些事情是身不由己,是環境所迫,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發現,即使在最受限的情況下,我們依然有選擇如何去“感受”、“如何去應對”的自由。這種認知上的轉變,比什麼心靈雞湯都來得實在。我記得書裏提到一個關於“責任”的觀點,不是說要為所有事情負責,而是要為自己“選擇”的那個部分負責。這一下子就點醒瞭我,很多時候我們不願意承擔責任,是因為我們不敢承認是自己選擇瞭這條路。 這本書不像那種空洞的說教,它更多的是一種引導,一種啓發。它沒有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讓你自己去發現“可以”怎麼做。那種感覺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然後突然有一束光照進來,讓你看到瞭前行的路。我特彆欣賞它那種細水長流的敘事方式,沒有驚濤駭浪,但字裏行間都充滿瞭智慧。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在清晰的認知下,做齣最適閤自己的選擇。 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勵誌的書,但很多都比較程式化,感覺像是套路。這本書就完全不一樣,它有一種很溫和的力量,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改變瞭想法。我一直覺得,人生就像一盤棋,我們都在下著屬於自己的棋局,而這本書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教你如何看清局勢,如何走好每一步。它讓我更加相信,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也能匯聚成改變命運的大潮。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幫助我區分瞭“想要”和“需要”。很多時候,我們被各種欲望牽引著,以為那就是自由,但實際上,很多“想要”都隻是暫時的衝動,而真正的選擇,是基於我們內心深處的“需要”。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放慢腳步,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分辨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讀完之後,感覺整個人都清爽瞭不少,也更有底氣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瞭。

评分

《選擇的自由》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在我心頭蕩漾開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隨波逐流的人,很多事情都是“算瞭”或者“就這樣吧”,總覺得反抗也無濟於事。但這本書讓我開始審視自己,原來“算瞭”也是一種選擇,而且這種選擇,往往會把我們推嚮更被動的境地。我特彆喜歡書裏那個關於“橡皮筋效應”的比喻,感覺我們很多時候都在被無形的力量拉扯,但其實,我們也可以選擇用力地拉迴去,甚至選擇將橡皮筋丟掉。 它讓我開始注意到生活中的“可能性”。以前我總是盯著眼前的睏難,覺得“沒可能”,但這本書讓我看到,每一個睏境背後,其實都隱藏著新的選擇。比如說,工作上遇到瓶頸,我可能隻會想著辭職,但作者會引導你去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去調整,去學習,去轉換心態。這種“多維度思考”的能力,真的是這本書送給我最珍貴的禮物,讓我覺得生活不再是死鬍同,而是處處有生機。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很特彆,不是那種華麗辭藻堆砌,而是像老朋友在聊天,娓娓道來,卻又字字珠璣。它沒有給我壓力,反而讓我感到一種被理解的溫暖。我常常在讀到某個章節時,會突然停下來,迴想自己過去的經曆,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這種“頓悟”的感覺,比看再多的成功學案例都要來得深刻。它讓我明白,選擇本身沒有對錯,隻有是否適閤自己,以及是否能帶來內心的平靜。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成熟,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選擇能力的提升。這本書恰恰就是在教我們如何提升這種能力。它讓我學會瞭如何區分“不得不”和“選擇要”,這聽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非常睏難。很多時候,我們把“不得不”當作是“選擇要”,然後心安理得地承擔後果。但作者提醒我,即使是“不得不”,我們也有選擇“如何去麵對”的自由,這種自由,纔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 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思考,更是行動的勇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被生活推著走的蝸牛,而是能夠主動去規劃,去行動的獅子。我開始嘗試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情,比如錶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拒絕不閤理的要求,甚至是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方嚮。這種改變,雖然細微,但卻讓我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力量和自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