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荒煙野地,真情可以粹練齣新生命的花朵。
受毒害的邊緣人,轉化成造福鄉民的生命勇士。
邊界華人的生命故事,在泰北金三角創造奇蹟。
這個故事要從「亞細亞的孤兒」說起。「亞細亞的孤兒」指的是住在泰
國北部與緬甸交界山區的一群原屬「國軍」的華人及其後裔,他們大多沒有身分證、不知國籍歸屬。沒有身分證無法找工作,又處於貧窮、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為瞭求生存,有些人就去販毒,有的人還染上毒癮。
一位戒毒卅三次的緬甸華僑後裔張雨,最後戒毒成功,不但和來自颱灣的卓映雪共結聯理,還成為牧師,兩人在毫無分文、言語不通之下,隻憑著信仰與信心推展「福音戒毒」(即不使用藥物戒毒),打造瞭「新生命福音戒毒中心」。戒毒者大多沒工作,於是攜傢帶眷進駐,慢慢形成戒毒村及學生中心,種菜、養豬自己來,孩子在這兒受教育、學華語,造福瞭上韆位戒毒者和他們的孩子。
這裏資源缺乏,除瞭日常所需勉強自給自足,教華語的老師則需要仰賴誌工,雖然會注音跟繁體就能當華語老師,但老師永遠隻有三四人,要教220位一到六年級小朋友。
然而在此艱睏的環境下,仍有這樣的人物:「煮飯沒有砧闆,把外麵樹乾砍下來削平就好啦!以後有錢再去買。」像不像「佐賀的超級阿嬤」中那個阿嬤?隻是這是泰北版的,這位誌工是位來自美國的華僑。
泰北的故事,可說是許多由許多華人後裔和誌工共同完成的生命故事。這時一位自稱是「一個吃不瞭苦,無法忍受鄉下生活的公子哥」的電視媒體記者孫暐皓,在搶新聞、編導新聞的氛圍中,因為一通採訪邀請,跟泰北結下不解之緣;三百天後,他卸下記者身分,以基督徒誌工的名義來到泰北,擔任不支薪的華語老師,並寫下這個故事,見證瞭異域孤軍的曆史悲劇,以及颱灣基督徒散播的大愛。
作者簡介
孫暐皓
1979年齣生於颱北,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係畢業,新加坡豐收聖經學院進修。曾任中視、中天、東森、大愛颱記者,採訪過南亞海嘯、普吉島災後重建、巴裏島爆炸、三一九槍擊案等新聞,製作蔣宋美齡夫人新聞專題。亦曾參與製作他父親的著作《俠醫孫安迪》一書,現旅居新加坡。
颱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於2000年成立,以傢庭服務為主軸,並且秉持著「愛心化行動,天涯若比鄰」的理念,將國內服務的經驗推廣到海外,與張雨與卓映雪夫婦於泰北閤作「新生命戒毒中心」,幫助瞭一韆兩百多位吸毒者及傢屬重建人生,不需打針吃藥,就靠著基督信仰的力量與同伴支持來戒毒,並且提供生活技能培訓以及華語教育,讓這些被毒癮破壞的傢庭有瞭新希望。在颱灣的善心民眾不斷的愛心捐輸之下,今年十年有成,已經在湄公河畔建立瞭八個據點,繼續服務當地的弱勢傢庭。
推薦文
以生命記錄愛的篇章
作者孫暐皓以敏銳的新聞眼觀察泰北風情,以悲憫的新聞心寫齣百樣人生。
透過作者之記述,知道張雨牧師將基督救贖的福音帶進紅磐石村,帶給父母愛與關懷,也帶給孩童教育機會,心思與生活皆得著改善,這就是轉化──文明的轉化,思想的轉化,生命的轉化。
「泰北新生命福音戒毒中心」(以下簡稱為「泰北新生命」)創辦人張雨牧師也親身經曆福音轉化的大能,他與來自颱灣的宣教士妻子卓映雪師母共同領受一個在人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要讓原本可能為著毒品而漁肉鄉民的邊緣人,轉化成造福鄉民的生命勇士。過去十二年來,靠著神的愛與憐憫,他們夫妻二人苦心計劃、竭盡心力的慘澹經營,預備一個讓存心戒毒者可重獲新生的環境,使用來自世界各地善心的奉獻,真的在泰國最北的金三角中心地帶創造奇蹟,許多人、許多傢庭重拾生之盼望,成為與神和好、與人和睦、重建傢庭、貢獻社會的實踐者。
「泰北新生命」位於眾山環繞的山榖中,原本是一片毫無人煙的野地,沒水沒電,更不可能有通訊設備,有的是蛇、蠍子、毒梟橫行在此片荒山中。過去每年我總要去探望幾次,雖然在山腳邊的空氣比颱北清新,但生活總是不便。迴想起初的幾年,每次消息傳迴教會,總叫我們膽顫心驚,一會兒映雪師母被從土塊厝爬齣來的蠍子螫到命危,一會兒水源被切斷,一會兒被揪眾、飽受生命威脅……;但神是愛,祂憐憫貧窮者,施大恩給需要的族群,「泰北新生命」經曆瞭在不毛之地掘水井,居然挖到水源的奇蹟;農場養的豬一胎生齣十六隻,種的青菜總是特彆肥美,芭蕉終年不斷,過去也曾挖池塘養魚,養雞、撿雞蛋給孩童補充營養;張雨牧師夫婦及眾同工為那塊土地擺上生命,以血和汗澆灌這片荒蕪之地,如今「泰北新生命」是一片生命盎然的世外桃花源。
「泰北新生命」不僅幫助戒毒者脫離毒癮的痛苦深淵,更特彆的是這裏也眷顧戒毒者的傢人??配偶與孩子們,不但照顧每日的起居生活,更是不遺餘力地建立教育訓練製度。從小娃兒到成年人,無論他是那一民族的人,都需要上課學習,脫離文盲,重建生活秩序,培養品格,建立充滿真理的人生觀,以迎嚮新生命。
在「泰北新生命」?真有一籮筐的故事,如今透過本書作者他那觀察入微、引人入勝的生花妙筆所娓娓道來的敘述,不禁也隨著他淚中帶笑,笑中含淚瞭。我更要為孫弟兄的慨然奉獻拍拍手,他真是個行道者;善行要讓人知,以激發更多人起來行善。「你們是世上的光……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颱上,就照亮一傢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聖經馬太福音五章十四?十六節)
颱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神助
柔軟的身段,堅定的心
二○○七年一月,當我在電話這頭,聽到在新加坡的的兒子,決定留職停薪,以一顆奉獻不求迴饋的心踏上瞭泰北短宣之路時,做父親的,也不免私下擔憂,他的旅程是否平安,泰北的環境是否安全,以及現有工作是否不保等等的問題。不過所幸一路有上帝的愛,不但平安歸來,也順利的迴到工作崗位,同時也看到他短短一個多月的經曆,他的成長與改變。
《泰北愛無間》一書,讓我一讀不想中止,挑起瞭初中時讀鄧剋保《異域》一書的沸騰情緒。金三角為全球大毒窟,不但毒品容易取得、價格便宜,當地很多人,都是靠著毒品生意維生。尤其是泰北的中華民國國軍後裔,他們不但無法反攻大陸,也不能迴歸祖國中華民國,更不能取得當地泰國的國籍,導緻他們終身奔波不定,沒有歸屬感,也因身分的問題,無法取得正式的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人選擇消極度日,因而染上瞭毒品,走嚮不歸路。
四十年後,我再度接觸到泰北,是從暐皓拍攝的新聞專題,以及更進一步的閱讀瞭《泰北愛無間》。不僅僅是暐皓文章流暢,有深入其境之感,更是筆鋒常帶感情,描繪齣張雨牧師夫婦宣教之愛,戒毒之愛,這其中充沛基督的大愛,並且作鹽作光,活齣基督的生命。
二○○七年三月,我終於與耳聞已久的卓映雪師母見麵,竟然是在颱大醫院。她罹患瞭乳癌三期,特來醫院諮詢有關免疫上的調節。每每在傢中聽暐皓分享的映雪師母,本以為她是一個「女強人」,但沒想到從外錶看來,比想像中柔弱很多。映雪師母與我分享瞭許多病情上以及心理上的負擔,她讓我看到 神在她身上動工,如果沒有上帝給她支持,隻憑自己的力量,麵對病魔、泰北的宣教,實在是太辛苦瞭。
同樣的,我也看到瞭上帝,透過映雪師母的夫婿——張雨牧師,以福音戒毒法,拯救瞭無數泰北毒癮者的未來。
所謂「福音戒毒」,是「不憑藥物、不靠己力,隻靠耶穌」的一種戒毒法。這種完全依持信仰,重建生命內涵、人生價值體係,因而達成戒毒目的的戒毒法,實在是不同於醫師使用藥物的戒毒。目前在港、澳、颱、泰都有福音戒毒的單位,參加的條件是必須自願放棄毒品。有一段時間(至少數個月)要和其他的戒毒者過團體生活。由於沒有使用到美沙酮等藥物,加上社會支持,所以收費低廉,有的甚至免費。
但是張雨牧師和映雪師母,在泰北那麼睏難的環境,隻憑極有限的資源,能持續福音戒毒十餘年,並照顧那麼多人的生活,如沒有堅強意誌和上帝的大愛,是不可能完成的。
暐皓自小就充滿愛心,感情細膩,兼具文采飛揚,我希望本書能得到各位朋友們的重視,並投入更多的力量,為泰北清萊做更多的付齣。也期盼主內的弟兄姐妹,能多為泰北代禱,發揚耶穌基督的愛。
孫安迪謹序於颱大醫院免疫學研究室
二○○八年四月七日
努力發揮正麵的力量
對暐皓記憶最深刻的,是他到中天上班的頭一個月,就隨著世界展望會到印度採訪海嘯的新聞。在印度的十天採訪行程中,他幾乎每天都是邊採訪邊幫災民禱告,由衷希望他們能走齣傷痛。這次的採訪使他對媒體工作有瞭更強烈的使命感。直到他離開中天的那一天,我們兩人相互禱告著,彼此勉勵往後在工作的崗位上,在颱灣惡質的媒體環境中,努力發揮正麵的力量。
三年後,我從泰北愛無間這本書中,看到瞭暐皓的堅持。
一個新聞記者,到泰北採訪福音戒毒的過程,一年後,決定自己迴去當新聞人物,不再以一個旁觀者的心態,而是親身去體驗。這本書的內容,絕對不是腥羶色、譁眾取寵的綜藝秀,而是發自內心,深度壯遊後的深刻體會。
三立新聞颱主播 李晶玉
不能選擇過去,他們選擇未來
這本書我讀瞭幾迴,當想到要為這本書寫序,心裏就響起一首詩歌,就是卓映雪師母在化療、最危險的期間,幾乎要死時,與她先生張雨牧師通電話。她唱給先生聽,後來他們一起唱的《恩典夠用》:
當我受特殊試煉和痛苦時候,主耶穌就告訴我恩典夠用。
每當我灰心失望,完全無助的時候,主耶穌就告訴我,恩典夠用。
信息進入我心中,聖靈在指引我,在百般試煉中要大喜樂。
因為祂已告訴我,祂的恩典夠我用,隻要信,祂的恩典是夠我用。
這詩歌不斷響起,我彷彿看見泰北那些被煙毒綑綁的人。.這些人沒有未來,自暴自棄,活在深深的絕望中,毒品戒瞭又戒,最後還是深陷其中,環境、人事物無法改變他們,以及牽連受苦的傢人孩子,直到卓映雪師母和張雨牧師在十年前打造瞭三個兩百多人的戒毒村及學生中心,帶領他們認識瞭耶穌,這些人纔知道惟有上帝能使他們改變。
雖然不能選擇過去,這些人決定選擇未來。幾年下來,有人已從美國的大學畢業,有人找到好工作,過著正常的生活。更有許多的大人孩子走上宣教的路,定意要讓福音傳遍整個湄公河流域。隻要有一點願意的心,上帝就做改變的工作。如同張雨牧師也曾是菸蟲、殺人犯,曾試圖戒毒三十三次,最後信瞭耶穌,上帝的愛摸到他,將他從菸毒綑綁中釋放,生命得著全然轉變。
今天我們雖不是受煙毒的綑綁,但也被愁苦、環境、金錢等抓住,需要被釋放。若我們相信上帝的全能,就能得著真正的自由與喜樂。
看到卓映雪師母與張雨牧師的生活與服事上的配閤,就像看見五餅二魚的神蹟。他們兩人的擺上,成瞭成韆上萬人的祝福。如同一颱戲,上帝寫瞭劇本,他們盡力演齣。為瞭愛這些人,卓映雪師母一完成化療,就急急迴到泰北。上帝的愛因著他們的付齣顯大。這對夫妻擁抱一個信念:死就死吧,死瞭就到父神那裏瞭。他們忠心服事,要看見人得救。
這本書不長,但寫得生動。讀這本書時,我與他們一起哭一起笑。我看到上帝的揀選,看到人的跟隨。但願我們有一樣的心誌,當神的呼召來臨時就迴應。願神的旨意成全在祂兒女的身上,直到見主麵。
威盛電子董事長∕王雪紅
發現生命的珍貴與美好
之前也有一次機會到泰北清萊,也交到瞭幾位雲南華僑,在跟他們聊天當中也發現這些朋友也花瞭很多的時間戒毒,現在不僅靠著神已經戒毒成功,還成為年輕人的老師或輔導。所以當讀到作者的書時,覺得很親切,好像又看見這些人一樣。
我曾經去青海、甘肅當過義工,也到過湖北恩施、安徽銅陵、在北京的老人關懷醫院等地做過慰問,往往以為自己可以給齣什麼東西,其實最後收獲最大的是自己,作者在書中鼓勵大傢,可以當旅遊誌工,我非常的贊同,走完一圈迴來,會發現生命是多麼珍貴及美好,有一句老話?有錢齣錢,有力齣力??,好像有點老土,但是我一直相信,施比受更有幅,有給人的就有給你的。上帝這麼愛我們,就讓這個愛一直流齣去吧。?
璽恩3/23/2008??????
走一趟不一樣的旅程
拜讀暐皓兄的這本『泰北愛無間』,讓我想起被一位記者在大馬路上問三個問題的經驗:他問道:第一、你為什麼要去那麼窮的地方?第二、你有什麼改變?第三、有沒有什麼印象最深的事?看著那個記者很趕時間的樣子,我也就鬍亂地迴答一通,因為這些問題,實在很難用三言兩語迴答。我想,這種報導要做得透徹,就是乾脆派那個記者去走一趟,待得越久越好,最後要他自己齣一本書,纔能好好地迴答這些問題。
這本書就是這樣,一個記者自己去瞭,待得夠久,也作瞭一些事,並且迴答瞭這三個問題。誠心推薦它,除瞭因為作者是一位專業媒體人,擁有雄厚的人物側寫功力,並且從採訪者的角度齣發,進而投入前綫擔任誌工,令讀者有機會一窺比最深入的報導更豐富的麵嚮之外,最因為這段旅程不是電視颱的長官派去的,而是愛泰北也愛暐皓兄的上帝安排的。難怪讀起來不一樣。
連傢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