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以優雅的筆觸描述生活中的所見所感,在平凡的生活中,仔細品味人生優美深遠的步調,是喜愛散文作品讀者最好的讀本。
內容共分為三大部分
◎ 輯一〈如歌行闆〉所收的都是平凡歲月中的心靈足跡,各種因緣際會。這些淡然自在的人生滋味,在生命中發酵,越飲越甘醇,歲月顯得靜好,雲淡風輕,花開鳥鳴,夫復何求?
◎ 輯二〈紅塵夢憶〉中,有許多故人往事,也有較多的淚,究其根底,都是齣諸「不捨」。捨不得分離,捨不得遺忘,還有更多的「放不下」。是年華不再嗎?還是夢中的淚痕依舊未乾呢?
◎ 輯三〈流浪的眼〉,收錄的是旅行筆記及心緒。二十餘年的旅行經驗,處處驚艷,時時動容,隻是筆錄成文的不多,總以為來日方長,不必急在一時,誰知情緒一過,時空轉換,也就水波不興瞭。其實,旅行是苦悶時的自我放逐,是人生的另一種風景,更是找迴自我、重新齣發的良方啊!
作者簡介
周艾
本名周愛珠,颱灣省颱中縣人,輔仁大學中文係畢業,師大國文研究所結業。從事國文教學二十餘年,曆任國中、高中教師,後於颱北市立景美女中退休。最愛的是教學、閱讀及旅行,這些都是寫作的源泉活水。深覺有閑耕耘心田,有緣擁抱人群,就是最大的幸福瞭。
[推薦序] 靜榖幽蘭的心境 蕭蕭
[推薦序] 一朵荷 ?涵
[自序]走過歲月 周艾
輯一:如歌行闆
1.歲月靜好
2.春日的邀宴
3.窗颱上的盛宴
4.素心蘭
5.愛上一棵樹
6.夏日的邂逅
7.桐花夢
8.颱北的鞦天
9.生活小調
10.迷戀咖啡
11.學笛記趣
12.打開另一扇窗
13.師生緣會
14.帶書去旅行
15.三更有夢書當枕
16.讀書也是修行
17.坐看天窗
18.給我一個好眠
19.生活中的藝術傢
20.生命之歌──景女日月長
輯二:紅塵夢憶
21.百閤的故事
22.發箍與冰淇淋
23.點水之情
24.三十年的等待
25.編織的母親
26.靜謐的長河
27.永遠的十九歲
28.最後一缸荷
29.四月雨斷魂
30.冷月葬花魂
31.收藏記憶
32.與「雲門」共舞
33.珍惜好緣
34.伯朗先生
35.同銷萬古愁
36.母親,請彆哭
37.夢裏長河
輯三:流浪的眼
38.流浪是另一種修行
39.水都迷情
40.花之嘆息
41.另一種美麗
42.流淚的母親
43.麗江訪古城
44.小三峽行腳
45.悲情城市
46.繁華落盡
47.鐵皮屋裏的春天
48.波斯菊盛開的季節
49.飛進神話的國度裏
50.在華東的那段日子
推薦序
靜榖幽蘭的心境 蕭蕭 2008年初春寫於颱北盆地
讀王維的詩,喜歡他的空山,喜歡他的深林。
所謂空山,不是整座山空無一人,甚至於空無一物,那樣的空山反而讓人心驚;王維的空山是視覺上看不見人,但不是無人的空山,隱隱約約聽覺裏可以聽見人語響,一種生命力的勃動,是的,人在,人是一種悠悠靜靜的存在,與大自然萬物一樣聲息,充滿生機卻靜靜悠悠,這纔是王維的空山。
所謂深林,不是人跡罕至的地方,而是我們可以攜琴、鋪琴、悠然彈琴的地方,可以低吟、高歌、長嘯復長嘯,不會驚起山鳥的所在,卻也是喧囂車馬的人所不知的地方,他們的心無法企及,這時自然的生命力錶現在那一叢叢的幽篁裏,生氣勃勃而猶靜靜悠悠,這是王維的深林。
這樣的王維的空山、深林,是周艾散文集《歲月靜好》裏的「靜好」,是心靜、身靜、境靜纔能感受的美好。這樣的周艾的「靜好」,不一定要到僻靜的山林中尋找,有時就在都城的一隅,吵雜的角落,也會有獨坐幽篁的意境;這樣的「靜好」,也不完全是東方人的專擅,喜歡流浪的周艾,會在世界的許多地方不期而遇,因為她知道「以天涯海角、山巔水湄為道場,藉漂泊孤寂來凝煉、澄淨身心,從浪遊中去曆遍愛欲生死的糾纏,從追尋探索中去覺醒徹悟。」心是靜好的,所以任何所在都可以是靜好;人是靜好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可以是靜好的。即使分成三輯:輯一是〈如歌行闆〉,唱齣平凡歲月心靈悸動,輯二為〈紅塵夢憶〉,迴首故人往事斑斑刻記,輯三是〈流浪的眼〉,看盡萬水韆山行旅跡痕,這些全歸入心靜、身靜、境靜的美好。
其實在王維的空山、深林裏,並不完全隻是王維與自然生物的聲息相通而已,在〈鹿柴〉這首詩裏安排「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以夕陽淡柔的餘暉,淡淡的光影,反照深林中;〈竹裏館〉中即使「深林人不知」,仍然會有溫柔的「明月來相照」。這樣的光影設計,周艾在她的散文集《歲月靜好》裏,是以「歲月」來探照的,空間的靜好加上時間的光影,這「情境」就有瞭「景深」,這「人間」就有瞭「溫度」。
初識周艾,是在輔大的校園中,那時的她正是張潮《幽夢影》裏說的「所謂美人者:以月為神,以詩詞為心。」重逢周艾,是在景美女中的椰林裏,多少歲月浸染後,她仍然保有明月之神,詩詞之心,看見歲月的靜好,靜靜享受生活的靜、生命的好。
讀王維的詩,喜歡他的空山、深林。讀周艾的散文,不能不喜歡她靜榖幽蘭一般的心境,在悠悠歲月中隨她好、隨她靜。
一朵荷 ?涵
看著妳一路緩緩行來,優雅美麗,如一朵荷。
妳的文章也如荷,細緻、含蓄、典麗而迷人。
第一次讀妳的文章,是妳寫颱靜農老師的那篇「最後一缸荷」,是悼念的文字,卻寫得雅緻多情,把老師的風骨和齣塵不染的荷並提,十分引人入勝,我很喜歡。
那時候,我在報上寫「醫生朋友」的專欄,平日還有繁重的教學,每次見麵,為瞭遷就我,我們常約在颱大醫院,在我和醫生的訪談之前或之後,那麼疲憊的日子裏,讀妳如琬琰的好文章,我以為那是上天給予的禮物。
今年春天時,妳的「午後的咖啡書房」部落格成立,那樣的精緻散文,網路並不多見,果然嘆賞之人很多,還有個叫「小橄欖」的,又是獻花又是唱歌的,非常的有趣。可惜妳太忙,加以又要遠遊,隻好暫停。
妳的文章精純度高,不參一絲雜質,讀來清新可人。我相信,那是來自妳美好心境的映現,天光雲影,無一不美。隻是,質精,勢必無法量多。這就是為什麼妳會遲到今天,纔齣第一本散文集的原因瞭。
韆呼萬喚,《歲月靜好》終於得以麵世,我以無限歡喜的心情,嚮妳錶示道賀之意。書中,有妳雲遊的足跡,有對歲月的感懷,還有更多的是人世的溫暖。我們曾是筆硯相親的同窗好友,多年的情誼如一罈美酒,散發著永遠的芬芳。
在記憶裏,有妳款款行來的身影,如一朵荷。
走過歲月
自序
從來未曾刻意要齣一本書,隻是生命中的浮光掠影或雪泥鴻爪,隨著歲月的流逝,竟幻化成無邊無際的波光霞影和深深烙刻的印痕,重重噬囓著我的心田,無法自已。
於是,散散亂亂的寫著,不過是在教書之餘,為睏頓的生命,找一道齣口。偶爾發錶於報章雜誌上,也是自娛的成分居多,因為隨興書寫,文章也就或長或短,不成規格瞭。
在寫作的道路上,我是如此的鬆散怠惰,真是汗顔。近五十篇文章,寫寫停停,曆經十餘年,所有的事件及人物,偶一迴首,竟已跨越數十年,連自己都忍不住心驚。正如好友們所說:「再不齣書,年華都要等老瞭!」這些溫柔的鼓勵,常使我銘感在心。
齣書,其實是內省的時刻。當我重新翻閱人生,有遺憾,也有感恩。這紅塵,我仍有深深的眷戀,所有的聚散離閤、人情世故、雪月風花,都讓我牽掛!我迷亂的心魂,隻有在字裏行間纔能找到歸依。
也因為孤獨,因為有夢,所以,常常與靈魂對話,在記憶之河中,載瀋載浮。美麗與哀傷,都是心情的觸媒,不時撥動心底的那根弦,翻天覆地的情緒,常一發不可收拾,往事也如浪濤,排山倒海,滾滾而來。慚愧的是,我常常拙於行文綴句,也撿拾不瞭滿地的珠玉,隻能在歲月裏啜飲憂傷。
值得感激的是,有許多好友和學生們,為我的生命增添華彩。讓我堅信,即使是一個平凡的世間女子,也要努力開齣自己的花朵來。
本書中,輯一〈如歌行闆〉所收的都是平凡歲月中的心靈足跡,各種因緣際會。這些淡然自在的人生滋味,在生命中發酵,越飲越甘醇,歲月顯得靜好,雲淡風輕,花開鳥鳴,夫復何求?
輯二〈紅塵夢憶〉中,有許多故人往事,也有較多的淚,究其根底,都是齣諸「不捨」。捨不得分離,捨不得遺忘,還有更多的「放不下」。是年華不再嗎?還是夢中的淚痕依舊未乾呢?
輯三〈流浪的眼〉,收錄的是旅行筆記及心緒。二十餘年的旅行經驗,處處驚艷,時時動容,隻是筆錄成文的不多,總以為來日方長,不必急在一時,誰知情緒一過,時空轉換,也就水波不興瞭。其實,旅行是苦悶時的自我放逐,是人生的另一種風景,更是找迴自我、重新齣發的良方啊!
願將此書獻給:所有陪我走過歲月的傢人、朋友及不知名姓的有緣人,是您,讓我的生命豐盈美好,充滿各種滋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