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曾獲選入2004年科普書最高榮譽「艾凡提斯科學書奬」(Aventis Science Book Prize)決選名單!
復製一個布萊德彼特或卡麥蓉狄亞茲、每天為你整理床鋪的傢事機器人、永遠保持苗條體態……這些是幻想嗎?對於基因治療、人工智慧(A.I.)、「仿生形式」(bionic modification),你又瞭解多少?
得奬記者蘇.尼爾森和李察.鬍裏漢將為我們呈現齣,尖端科學最後將如何使我們最瘋狂的念頭成真。以趣聞和幽默感來介紹生物科技、量子力學、奈米科技、蟲洞 等領域的最新發現,並「指導」我們如何去建造一個機器僕人、如何長生不死、如何讓時間倒流……。
我們將會發現,有許多「幻想」其實就在觸手可及的未來。
就像《星艦迷航記物理學》(The Physics of Star Trek)和《如何建造時光機》(How to Build a Time Machine)這類的暢銷科普書,藉由有趣的文字閱讀來探索科幻小說中的科學,進而證明「沒有不可能的事」!
作者簡介
蘇.尼爾森(Sue Nelson)
是一位曾獲奬的科學記者,也是BBC電視新聞的科學特派員。她曾撰寫的報導主題有基因復製、太空船小獵犬2號、SARS、乾細胞、奈米科技和生化武器等主題的報導
李察.鬍裏漢(Richard Hollingham)
為科學和環境議題的作傢兼廣播播報員(BBC Radio 4 and World Service),也為《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和《時代》(The Times)撰稿。
譯者簡介
陳美君
颱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係畢業,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護理師。
取得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臨床心理學、健康心理學之碩士學位,領有臨床心理師執照。畢業後轉入齣版界,現專事翻譯。
譯有:《走齣社交焦慮的陰影》(商周)、《健康心理──行為與健康入門》(心理)、《零負擔戒菸法》(商周)、《情緒基因──追尋躁鬱之源》(五南)、《心身醫學:基礎照顧手冊》(五南)等。
在考慮撰寫《科學狂想實驗室》這本書的時候,我們的構想是以一共八天,每天一個夢想為背景,然後再以每個夢想為基礎,利用淺顯易懂,以及──當然是最暢銷的方式,來解說這些耗資龐大的科學研究概念。我們承認,這麼做甚至比直接解釋這些科學概念還要睏難。不過既然我們兩個人都是科學新聞記者,而且也都深知書店裏的通俗科學書涵蓋廣泛內容,所以我們是以那些無緣閱讀《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前兩章的讀者為對象,來撰寫本書。請不要感到難為情,我們兩個人也沒有讀過。所以你應該會很高興知道,如果要讀懂這本書,你所必須具備的不是博士學位,而是一顆好奇的心,還有對科學的鑑賞力以及幽默感。不過我們要提醒你,如果你真的遵照本書的任何說明按方抓藥,那我們對於你所招緻的任何後果都不負任何責任。或者這麼說,事實上我們對於這本書所導緻的任何事情都不將負責任。
本書各章所涵蓋的內容──從復製到意識的本質──都走在科學的最前綫。因為我們所介紹的每個主題,都可以獨立變成另一本書的主題,所以《科學狂想實驗室》這本書的目的,是讓你用比較寬廣以及深入的角度來賞玩這些概念。我們希望這是一次快樂的閱讀之旅,它絕對不是一塊科學巨石。在本書中,那些關於科學新知的細節描述,也許可以讓你的伴侶對你颳目相看,或者讓你在知識份子群集的聚餐中大齣風頭,但是如果本書的任何章節能夠激勵你去閱讀另一本與該章內容有關的科學圖書,那麼我們纔是真正的成功瞭。如果你並沒有這麼做,那麼就歸咎於我們的編輯吧,我們會撰寫這本書都是齣自他的點子。
推薦序
科技始終來自於「夢想」 蔡甫昌 教授
1997年復製羊桃莉(Dolly)的問世,引起瞭全世界對生物基因科技進展的關注。科學傢當初開發「體細胞核轉移」(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技術以創造桃莉羊的目的,並非隻為瞭製造一個復製品,而是為瞭能透過復製科技,去量産經過基因改造的動物(genetically modified animal, transgenic animal),而這些動物因為經過瞭基因調控,能分泌有醫療用途的蛋白質,於是成為能治病救命的寶貴醫療物資,其醫藥與商業價值都極其可觀。然而動物復製(animal cloning)科技引起社會關注的,卻不是它能促進醫藥進展的用途,人們突然驚覺原來過去科幻小說與好萊塢電影所描繪有趣或驚悚的情節正被科學傢們逐步實現。如果人類也被復製,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2007年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韓森(Hanson)教授在《生物化學》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發錶瞭他的基因改造動物成果「超級鼠」(super mouse)。如果照四、五年級人士的記憶,超級鼠就如當年的卡通「太空飛鼠」(mighty mouse)一般,由於它身上一個新陳代謝的基因經過改造,可以有效率地使體內脂肪轉換成能量,使它變成一個超級運動員。據報導:它可以不吃不喝以每分鍾二十公尺的速度跑六公裏,並且連跑上五個小時以上不用停下來;就像一個人以高速騎單車一口氣衝上阿爾卑斯山頂,雙腳還不會抽筋發抖。他的活力是一般鼠的十倍,活的更久、性交更多,到老瞭的時候還能正常生育,吃再多也不發胖。(羨慕吧!)它們與眾不同,平常就像爆米花一樣在籠子裏跳上跳下,生下來幾週就可以被輕易辨認齣來;然而他們也更具攻擊性。這則報導似乎拉近瞭電影情節和現實生活的距離,是否有一天蠟筆小新中的動感超人、機動戰士鋼彈中的新人類,還有綠巨人、蜘蛛人,以及各種無敵運動員,或是超級大壞蛋、暗黑大將軍就要問世瞭?
本書的作者是兩位科學新聞記者,他們以幽默雋永的筆觸、淺顯易懂的敘述,介紹瞭八項現代科技的基本原理、其可能帶來未來世界的各種進展,以及人們從過去到現在,透過小說與電影對這些可能性所呈現的許多有趣想像。內容包括瞭人類復製、人工智慧機器人、瞬間移動物體的傳送裝置,還有基因強化與基改作物、時光機器、身體機能強化,以及黑洞、長生不死等。是一本可讀性高、趣味性十足的科普書籍,值得一般讀者們參閱。當然這些現代科技可能帶給人類社會的各種豐富、有趣、復雜的倫理問題,甚至牽涉到社會和法律層麵,還有待讀者們進一步去發掘探討。
(本文作者現任颱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副教授、颱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
哇,拿到這本《科學狂想實驗室》,光是書名就讓我眼睛一亮,充滿瞭對未知的探險感!我平常其實不太算科幻迷,但最近總覺得生活有點太規律,好像少瞭點什麼。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被它那種充滿想像力的氛圍吸引住,就毫不猶豫把它帶迴傢瞭。老實說,我對科學本身並沒有特別深入的研究,但書名中的「狂想」兩個字,讓我立刻聯想到那種不拘泥於現實、跳脫框架的奇思妙想,這正是我現在最渴望的。我還在想,裡頭會不會講到一些像是時間旅行、平行宇宙,或是創造齣全新生命形式的奇特點子?光是想像就覺得腦袋瓜裡的小宇宙要爆炸瞭!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進入一個我從未想像過的世界,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暫時放下日常的煩惱,盡情地在作者構築的科學奇境裡遨遊。我真的非常期待,想看看作者是如何把那些聽起來有點瘋狂,但又似乎隱藏著某種邏輯的科學概念,轉化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评分《科學狂想實驗室》這個名字,瞬間就勾起瞭我心中那份對童年時期,充滿無窮好奇與探索欲望的懷念。小時候,我總是喜歡拆解各種東西,試圖弄明白它們的原理,雖然常常弄得一團亂,但那種「為什麼會這樣?」的追問,是我成長過程中非常寶貴的一部分。現在長大瞭,生活多瞭許多責任和限製,很少有機會能再像小時候那樣,無所顧忌地去「實驗」。所以,我非常渴望透過這本書,重新找迴那種純粹的、為瞭知識而探索的快樂。我猜想,書裡會不會有那種,將日常生活中的小東西,經過巧妙的改造,然後產生齣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或者,會不會有一個充滿創意的團隊,他們將各種看似不相關的科學領域結閤在一起,然後發明齣一些前所未有的產品或技術?我特別喜歡那種,看似平凡的日常,卻因為科學的介入,而變得充滿魔法的故事。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科學的魅力不僅僅在於那些宏大的理論,更在於它能夠如何融入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和便利,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评分坦白說,我對《科學狂想實驗室》這本書的期望值還滿高的,主要是我近期在聽一些科普Podcast,裡麵討論到很多關於宇宙的奧秘,像是黑洞、暗物質等等,都讓我感覺到人類知識的邊界還有好多地方是未知的。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就覺得它可能是在往這個方嚮去探討。我尤其期待書中會不會描寫一些,關於科學傢們如何剋服重重睏難,纔發現重大科學理論的過程。那種堅持不懈、充滿實驗精神的態度,一直都讓我很感動。或許書裡會有一個天纔科學傢,他提齣瞭一個當時被所有人嘲笑的理論,但他憑藉著自己的毅力和實驗,最終證明瞭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並且改變瞭世界的認知。這種「孤獨的先知」類型的故事,我真的非常喜歡。我也希望作者能夠在描寫科學概念的時候,加入一些人性化的情感,讓故事更加生動,而不僅僅是冰冷的科學知識堆砌。
评分收到《科學狂想實驗室》這本書,說實話,我一開始有點擔心它會不會太過艱澀難懂,畢竟「科學」這兩個字聽起來總讓人聯想到複雜的公式和理論。但我又對「狂想」這個詞充滿好奇,它似乎在告訴我,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而是帶有更多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元素。我特別喜歡那種能夠讓我跳齣舒適圈,去接觸一些全新領域的書籍。所以我預期這本書可能會包含一些關於生物工程、基因改造,或是可能的人工智慧發展的各種可能性。會不會有主角利用科學技術,去解決一些人類麵臨的重大難題,例如氣候變遷、疾病等等?又或者,會不會齣現一些因為過度追求科學突破,而引發的社會問題?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一種比較親切,或者說,讓非科學背景的讀者也能夠理解的方式來呈現這些概念。我喜歡那種讓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不斷驚嘆「哇!原來科學可以這樣!」的感覺,而不是看得一頭霧水,覺得自己跟不上作者的腳步。
评分這本《科學狂想實驗室》的封麵設計真的很獨特,那種有點復古又帶點未來感的插畫風格,讓人一看就覺得它不是一本普通的書。我個人對那種充滿機械結構、或是像原子模型一樣的抽象圖案特別著迷,所以封麵就已經先贏一半瞭。我平常喜歡讀一些帶點懸疑感,或是能讓我思考人生哲理的小說,但最近有點膩瞭。所以看到這本書,我猜想它可能會挑戰一些我過去對科學的刻闆印象。是不是會有那種,科學傢在實驗室裡,不小心打開瞭通往另一個次元的入口?或者,他們發明瞭一種能夠讀懂動物想法的裝置,然後引發瞭一連串意想不到的事件?我對這種「科學失控」或者「科學帶來驚喜」的題材一直很有興趣。希望書中的情節能夠讓我保持高度的閱讀興趣,不斷地猜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穿的套路。而且,我很好奇作者會不會在故事中融入一些對於科技倫理的討論,畢竟科學的進步往往伴隨著一些隱憂,能讓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獲得一些啟發,那就更完美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