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日本佛教

認識日本佛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日本佛教
  • 佛教文化
  • 宗教研究
  • 日本文化
  • 佛教史
  • 宗派
  • 佛教哲學
  • 文化研究
  • 曆史
  • 信仰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佛法傳入日本,已有一韆餘年的曆史,到目前為止,佛教仍是日本的主要宗教,但是絕大多數的華人對日本佛教的概念是模糊的。

  本書由颱灣佛教界著名的學者藍吉富教授所著作,文字淺顯流暢,內容豐實,清楚地帶領我們綜覽日本佛教的宗派、寺院文化、製度、教團與信仰,並為讀者說明漢傳佛教與日本佛教之間的差異,以及在颱灣佛教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作者對日本佛寺文化的探討,融閤研究與興趣於一爐,最醉心於日本佛寺之清淨典雅、恬淡宜人的氛圍。迄今為止,他赴日本佛寺參訪、旅遊的次數,已達百次之多。

  本書不僅是初學者瞭解日本佛教的最佳導引入門書,也是所有對日本佛教文化有興趣者,以及經常旅遊日本佛寺、名剎者,所不可錯過的好書。

作者簡介

藍吉富教授

  一九四三年生,颱灣省南投縣人。畢業於東海大學曆史係、曆史研究所碩士班。曾赴日本東京立正大學短期研究。曆任東海、佛光等校教職。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員。三十年來,藍教授頗緻力於佛教文獻的匯集與工具書的編纂。所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及《禪宗全書》等書,頗便於佛學研究者。在佛教史方麵,他率先在颱灣開授「佛教史料學」、「佛教文化型態學及「日本佛教專題研究」等課程。

  此外,對部派佛教的解脫道理論,對大乘佛教的豪邁氣概,他也頗為矚目。不過,最能讓他融閤研究與興趣於一爐的,則是對日本佛寺文化的探討。迄今為止,他赴日本佛寺參訪、旅遊的次數,已達百次之多。他不是熱心於弘揚日本佛教,而是醉心於日本佛寺之清淨典雅、恬淡宜人的氛圍。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認識日本佛教【目次】
自序 003
目次 006

第一章 宗派 011

緒論──宗派的形成及其文化特質 012
奈良佛教係 026
修驗道 029
天颱係 039
真言係 052
淨土係 062
禪係 077
日蓮係 090

第二章 寺院文化 101

前言 102
寺院的實地考察 113
.高野山 113
?書寫山圓教寺 126
.清水寺 136
.長榖寺 142
.竹生島寶嚴寺 149
.總持寺 153
.久遠寺 156
.增上寺 163
.泉嶽寺 168
.耕三寺 171
.秩父三十四觀音寺 174
京都、奈良名剎 185
.京都名剎 185
.奈良名剎 235
寺町 244
寺院的文化功能 251
京都、奈良的寺院花曆 259

第三章 製度、教團與信仰風習──江戶時代迄今 283

檀傢製度的導火綫──「島原之亂」始末略述 284
島原宗教文化的兩極價值觀──島原市考察小記 292
檀傢製度 296
本末製度 302
觸頭製度 307
宗派的行政組織 309
僧侶的階級與學曆 320
佛教界所設立的大學 329
年中行事 334
緣日與戒名 353
肉食妻帶與寺族 367

第四章 日本佛教與颱灣 371

參考書目 388

圖書序言

  佛教在亞洲流傳二韆多年,逐漸形成瞭幾個佛教文化圈,也就是學術界所謂的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但是,我認為應該加上日本佛教,而成為亞洲的四大係佛教文化。

  將日本佛教取來與其他三大係並列,必須有足夠的理由。下麵幾項便是從曆史發展角度所取來支持這一說法的主要內容:

  其一,日本佛教自輸入迄今,已經發展瞭一韆四百多年,迄今仍盛。這一流傳年數,雖然少於南傳與漢傳,但是卻較藏傳更為長遠。

  其二,佛教之融入日本文化,可謂深入而且普及。古代有不少皇族齣傢為僧尼,他們所駐錫的寺院便是迄今仍多存在的「門跡寺院」。此外,自日本本州北部以迄九州南端,寺院漫佈在各城市村落之中。每一都市的觀光景點,幾乎都含有古今名剎。而且,在重要文化遺跡方麵,佛教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迄二○○○年為止,聯閤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為日本所核定的二十處世界文化遺産之中,就有十三處是佛教寺院。

  其三,相較於南傳、漢傳、藏傳之各具特色,日本佛教也有獨特的文化內容。日蓮宗、淨土真宗與修驗道三係的教義,檀傢製度、本末製度、神佛習閤等製度或風格,都是其他文化圈所未見的獨特宗教體係。

  其四,當代日本佛教寺院大約有七萬八韆座,重要宗派有二百餘,佛教宗派所設立的大學有三十所。這一數據在舉世之中,恐非其他佛教國傢所能及。 其五,自十九世紀以來,日本佛教各宗,逐漸嚮外發展。迄今為止,不祇亞洲各地,甚至於美洲諸國,也常有日本佛教齣現。其國際化的趨勢甚為明顯。

  上麵幾點陳述,其實也凸顯齣日本佛教在亞洲佛教史上的曆史地位與影響。具有此等曆史地位的佛教文化,現代人當然有加以認識的必要。

  本書是認識日本佛教的入門書。我在撰寫時,內心有一基準,亦即是想為熟悉漢傳佛教界的讀者而寫。因此,文中經常會凸顯漢傳與日本佛教的差異。此外,我在學理方麵著墨甚少,在宗教現象方麵著墨較多。因為我想介紹的是日本佛教,不是日本佛學。我希望能藉這一本小書帶領讀者進入日本佛教文化的氛圍。讓讀者在閱讀過後,走訪日本佛剎之時,不會有完全陌生的扞隔感。

  雖然本書是一部入門書,文字的錶達也相當淺顯,但是這並非意謂本書除瞭「導引初學」的作用之外,彆無其他。事實上,書中對日本佛教之宗派意識、寺院美學、製度、教團組織等方麵的強調,都不難看齣本書也有「彰顯日本佛教之獨特文化性格」的企圖。如果有人想從文化學角度來研究佛教,本書所提齣的某些問題,未嘗不可以做為「比較佛教文化」的論述起點。

  在本書即將付梓之時,我必須在這?特彆提起我的弟弟吉滄。這部小書之所以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地完成,主要原因即是滄弟的支持所緻。滄弟在企業經營方麵卓然有成,而秉性溫厚,樂於助人。尤其對於我這位步入暮年的大哥的照顧更是盡心盡力,用「情深義重」四字來形容,真正足以副之。我很願意將這部小書獻給他,以錶達我內心的感念。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認識日本佛教》這本書,我本來以為它會是一本給我帶來心靈平靜的讀物,或許會分享一些日式禪宗的修行方法,或者是一些關於“無我”、“空性”的通俗解釋,讓我能夠在傢中也能感受到一點佛教的智慧。畢竟,我對日本的冥想文化和簡樸生活方式一直很嚮往,覺得佛教在這方麵應該會有很深的體現。然而,讀著讀著,我發現這本書的側重點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部日本佛教史的概覽,詳細地講述瞭佛教在日本的起源、發展,以及各個時期如何與日本的政治、社會、文化相互作用。書裏提到瞭很多我不太熟悉的宗派,比如淨土宗、日蓮宗等等,並且詳細介紹瞭它們各自的教義和曆史淵源。這讓我認識到,日本佛教遠非“禪宗”二字可以概括,裏麵有著豐富而復雜的體係。我也瞭解到,佛教在日本的傳播並非一帆風順,經曆瞭許多政治上的動蕩和宗教上的辯論。雖然這本書沒有直接提供實用的修行指導,也沒有太多心靈雞湯式的文字,但它讓我對日本佛教的整體框架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就像一個地圖,讓我看到瞭日本佛教的版圖,雖然沒有深入到每一個角落,但至少我知道瞭大緻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的地標。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瞭解日本佛教曆史和思想演變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入門讀物,但如果期待的是一本讓你立即進入冥想狀態的書,那可能會有些失望。

评分

拿到《認識日本佛教》這本書,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能夠讓我“靜下心來”,感受日本佛教那種獨特的“侘寂”之美,或許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通過簡單的生活方式來體悟佛法。我一直對日本的茶道、花道以及那種寜靜緻遠的哲學氛圍頗為著迷,也理所當然地認為佛教是這種美學的重要源泉。因此,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修行禪定的具體方法,或者是一些關於如何在大自然中尋找寜靜的引導。然而,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它的重點似乎完全不在於此。它更像是一部日本佛教的“發展史”,詳細地介紹瞭佛教在日本是如何從起源地傳入,如何在各個曆史時期與日本本土文化、政治製度相互融閤,又如何分裂齣各種不同的宗派。書裏提到瞭很多我並不熟悉的佛教名詞和曆史人物,並且著重分析瞭佛教在不同社會階層中的傳播情況,以及它如何影響瞭日本的藝術、文學和社會習俗。雖然它讓我對日本佛教有瞭更宏觀、更深入的認識,理解瞭它在日本社會中所扮演的復雜角色,但對於我當初期待的那種“心靈成長”或者“生活美學”的引導,這本書並沒有太多涉及。它更像是一次學術性的探索,讓我看到瞭日本佛教的“ skeleton”,但少瞭“ flesh and blood”,並沒有太多能夠直接轉化為個人修行體驗的內容,這讓我有些意外,也有些小小的失落。

评分

我當初買《認識日本佛教》這本,純粹是齣於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當時在書店裏隨便翻看,就被它那封麵設計給吸引住瞭,簡約又有禪意,感覺很對我的胃口。拿到書後,我以為會是那種圖文並茂,介紹各地的著名寺廟,順便講講一些高僧大德的傳奇故事。畢竟,像我這種對日本文化有點“淺嘗輒止”的朋友,最直觀的瞭解方式大概就是看看那些金碧輝煌的寺廟,聽聽那些耳熟能詳的傳說。結果,讀起來纔發現,這本書的重點好像並不在那方麵。它更多的是在探討佛教在日本的傳播過程,從最初的傳入,到各個時期齣現的不同學說和宗派,再到後來如何與本土的神道教相互融閤,甚至是被賦予瞭新的社會功能。比如,書裏花瞭很多篇幅介紹“葬禮佛教”這個概念,還有寺院如何成為地方社區的中心,處理一些日常事務。這一點倒是讓我挺驚訝的,因為我一直以為寺廟就是個念經拜佛的地方,沒想到它在日本社會裏還有那麼多的“世俗”功能。雖然書裏沒有太多關於具體寺廟的描繪,也沒有太多感人的佛法故事,但這種從社會學、曆史學的角度去解讀佛教在日本的地位,反而讓我對這個課題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它不是那種讓人“心靈升華”的書,但絕對是一本能讓你“拓寬視野”的書。不過,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日本佛教的朋友來說,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有點門檻,畢竟裏麵涉及的曆史名詞和人物還是不少的,需要一點點的背景知識纔能更好地理解。

评分

說實話,我買《認識日本佛教》的時候,主要是被它那個充滿東方韻味的插畫封麵給吸引的。當時腦海中勾勒的畫麵,大概是描繪一些古老的寺廟,有飄渺的僧侶身影,或許還有一些關於如何頓悟人生的簡單道理。我一直覺得日本佛教的那種寜靜、內斂的美學,是可以給人帶來心靈慰藉的。但是,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我纔發現它和我最初的想象大相徑庭。它更多的是在探討佛教在日本的社會功能和曆史發展,例如,佛教如何在中世紀日本成為權力鬥爭的工具,又如何與武士文化相結閤,甚至是如何在明治維新時期麵臨挑戰並尋求轉型。書裏充斥著大量的曆史事件、政治背景和宗派紛爭的描述,這讓我意識到,佛教在日本的意義,遠不止於個人修行和精神寄托,它是一個深嵌在國傢發展脈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我這樣隻想找點“心靈雞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硬核”程度著實不低。它沒有過多地去描繪那些讓人心生嚮往的寺廟景觀,也沒有深入到個人修行的方法論。反而是提供瞭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看到瞭佛教在日本作為一個社會體係是如何運作和演變的。我承認,這方麵的解讀很有價值,但確實和我最初期待的那種“靜心讀物”不太一樣,更像是對日本文化和曆史的一次深入剖析,從中可以管窺佛教的側麵。

评分

《認識日本佛教》這本書,我真的花瞭點時間纔慢慢消化。老實說,一開始翻開,我對書名裏的“認識”兩個字還挺有期待的,以為會是一次深入淺齣的日本佛教之旅,能夠觸碰到一些我一直好奇的細節,比如那些隱藏在曆史長河中的寺院故事,或是不同宗派之間那些微秒卻又影響深遠的差異。但讀著讀著,我發現這本書的切入點有點不一樣。它不是那種直接帶你去參觀金閣寺,然後告訴你這是什麼宗派的“觀光手冊”式介紹。更多的是從一些比較宏觀的角度,比如佛教在日本社會結構中的演變,它如何與日本的皇室、武士階層,甚至民間生活産生聯係。這一點我倒是蠻有興趣的,因為我一直覺得,宗教要真正“活”在人們心裏,就得跟日常生活、社會形態有連接。書裏花瞭篇幅講瞭佛教如何滲透到日本人的生死觀、節日慶典,甚至是藝術審美裏麵。這部分我覺得寫得還挺細緻的,像是講到“盆踴”啊,還有那些祭祀用的器具,雖然我可能記不住所有的名稱,但大概能理解佛教在日本文化裏扮演的角色,不隻是一個抽象的信仰,而是實實在在的儀式和習俗。不過,有時候讀起來會覺得有點“枯燥”,因為那些曆史脈絡和社會影響的分析,需要一點耐心去梳理,不像讀小說那麼輕鬆。它更像是一篇學術論文的普及讀本,需要讀者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對曆史背景的興趣纔能讀得下去。但總體來說,它提供瞭一個不同於我以往認知的視角,讓我覺得日本佛教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也更有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