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
「中文經典100」是「中文可以更好」係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係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
本係列內容,精選中文經典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揉閤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單元有: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文章的背景】文章創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曆代的品評。
【曆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中文經典100句──六祖壇經》內容所介紹的名句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有道者得,無心者通、葉落歸根,來時無口、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麵等等。擺脫佛教經典給人艱深難懂的印象,在佳句中學習六祖慧能一生的行誼及智慧。
聯閤大學華語文學係係主任 何照清 強力推薦
《六祖壇經》是佛經之中,唯一一本中國人的著作。內容主要在記述六祖慧能一生的行誼,及禪學經義。曾被錢穆博士推為研究中華文化的必讀之書。
作者簡介
總策劃
季旭昇
1953年生,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教授。著有:《詩經吉禮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金文單字引得》(閤編)等。中華電視颱雞蛋碰石頭「說文解字」撰稿1994年;中華電視颱「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1996年;國語日報「字圓其說」專欄撰稿2001年起。
文心工作室簡介
呂婉甄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畢業,曾執教於國立東勢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現任國立岡山高級中學國文老師。
吳雅萍
就讀於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班。曾任國科會研究計畫助理,協助整理清代詞籍資料,並從事古典詩詞、作文等課程之教材編撰及教學。
鬍雲薇
颱灣大學曆史研究所畢業,現就讀颱灣大學曆史博士班。曾任國中、高中代課老師。
黃淑貞
淡江大學中文係、玄奘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曾擔任《文訊》雜誌社文字編輯、崇右技術學院係助教、國科會研究計畫助理,以及國小作文班指導老師。個人著有《地球的孩子係列──聽見最美麗》(康軒文教&慈濟人文齣版)、《擁抱大文豪》(慈濟傳播文化誌業齣版)、《國中精典古詩文快讀》(螢火蟲齣版)。
陳麗舟
颱大中文係畢。現就讀政大宗教所。翻譯作品:一行禪師《耕一畦和平的淨土》等。
劉彥彬
暨大中文所畢業,曾任大專講師。喜歡閱讀哲理性及社會學類書籍。對文字工作懷有幻想和憧憬,正在摸索圖像與文字之間的關係。
魏旭妍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現任崇右技術學院兼任講師。正式齣版的著作:《讀寫聽說學典故文選篇》。
【齣版緣起】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季旭昇
【專文推薦】汲取《壇經》心法,自證生命智慧 何照清
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禪即平等
001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瞭成佛
002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003 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004 佛法是不二之法
005 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006 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007 明與無明,凡夫見二
008 處凡愚不減,在聖賢而不增
009 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010 動用三十六對,齣沒即離兩邊
011 來去相因,成中道義
012 其法無二,其心亦然
013 自性若悟,眾生是佛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禪在人間
014 佛性本無差彆,隻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015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016 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齣
017 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018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019 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
020 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捨
021 雖去吾韆裏,如常在吾邊
022 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023 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
024 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
025 直道不立文字
026 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
027 諸佛齣現,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亦常然
028 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029 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佛嚮性中作,嚮身外求──禪須自悟
030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031 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032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33 若識自本心,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034 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
035 迷時師度,悟瞭自度
036 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仁者心動
037 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038 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039 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040 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
041 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042 佛嚮性中作,莫嚮身外求
043 若欲修行,在傢亦得,不由在寺
044 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045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046 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047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
048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麵
049 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
050 住心觀淨,是病非禪
051 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052 自在神通,遊戲三昧
053 和尚坐禪,還見不見
054 道由心悟,豈在坐也
055 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
056 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
迷人口說,智者心行──禪重實踐
057 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
058 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
059 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060 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061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062 定慧一體,不是二
063 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
064 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065 前罪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066 但信佛無言,蓮花從口發
067 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068 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
069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070 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
071 經誦三韆部,曹溪一句亡
072 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
073 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074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禪無欲求
075 求法即善,覓祖即惡
076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077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078 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079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080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081 離境無生滅,如水常通流
082 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083 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韆
084 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方隻在剎那
085 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086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087 自心皈依自性,是歸依真佛
088 一燈能除韆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089 迷人修福不修道,隻言修福便是道
090 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091 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092 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捨
093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094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095 正劍不邪,邪劍不正
096 湛然常寂,妙用恆沙
097 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
098 毀譽不動,哀樂不生
099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見三毒是魔王
100 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推薦序
汲取《壇經》心法,自證生命智慧
何照清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瞭成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拜讀《六祖壇經》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瞭,《壇經》的許多句子總似靈光常在腦海中閃耀,帶給一己無限的智慧與清涼!隨著時間的逝去,年歲的增長,更發現《壇經》的智慧經得起考驗;他,??含光且曆久彌新!他,好似一座豐富的寶藏,隻要你肯去汲取挖掘,一定能獲得超越紅塵世俗的法喜禪悅!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認為:《六祖壇經》的重要性可媲美《論語》、《老子》,是國人必讀的重要經典之一。一般認為,儒、釋、道是中華文化的主流,三傢各擅勝場,共同形成瞭中華文化的精采。
在中華文化儒、道、釋肥沃的土壤下,綻放齣禪宗的奇葩;古德說:「凡言禪,皆本曹溪。」也說明瞭慧能曹溪禪,是中華禪的源頭;而《六祖壇經》更是禪宗的聖典。
對多數人而言,《壇經》非常「親切」,他不似一般的佛經,有許多艱澀的名相術語;而《壇經》是唯一由國人金口親宣,被稱為「佛經」的書。
慧能,原是一位鄉下樵夫,經過慕道、求道、悟道的過程,呈現自性、自度自悟、自成佛道的經驗,一步步行來,成為禪宗的第六代祖師,影響後代極為深遠,他本身的行止,給予我們極大的鼓舞!生活的方式可有韆百種,《壇經》的主人翁,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人可以活得如此莊嚴精采,靠自己內在本有的智慧寶藏,而不是依靠外在物質名利的襯飾。
從另一個方麵來看,《六祖壇經》的研究,長期以來,也一直是學術研究的熱門主題。學者的研究,自有其貢獻,令人敬佩!但還有一種閱讀《六祖壇經》的方法,在《壇經》的文本中,其實早已提醒我們:「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慧能也親身示範讀經的方式是「轉經」,而不是「被經轉」;另外書中也一再提醒我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迷人口說,智者心行」、「道由心悟」等讀經學法的方式,通過心悟的《壇經》的心法,用經典印證自己的心態,讓經典與心性結閤,汲取《壇經》心法,成為一己生命智慧,對活潑的生命更有實質的助益,也似乎更符閤禪宗的風格。
商周齣版社能在許多經典中,推薦《六祖壇經》給予讀者,苦心孤詣,令人感佩!本書選擇《六祖壇經》一百名句,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極為方便,讀者隻要用心領悟,《壇經》中的一言半句,都可以是悟道之機。本書介紹名句誕生的背景、名句的故事乃至曆久彌新說名句,擴展延伸瞭讀者的視野,也間接證明瞭《六祖壇經》對後世影響之廣闊與深遠;讀者若能透過此書再進一步研讀《六祖壇經》全書,相信更是本書撰寫老師們的成功與期許瞭。
(本文作者為聯閤大學華語文學係係主任)
哇,看到這本《中文經典100句 - 六祖壇經》,我真的好興奮!雖然我還沒機會翻開它,但光是書名就讓我想起好多關於佛法的學習迴憶。記得以前在佛堂聽師父講解《壇經》,那時候覺得有些經文真的非常深奧,聽不太懂。但是,《壇經》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它用最直接、最樸實的語言,道齣瞭修行最核心的道理。六祖惠能大師那種「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智慧,以及「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開示,每次聽都像一記當頭棒喝,又像溫柔的撫慰。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被外在的事物、人事的紛擾弄得心神不寧,其實問題不在外麵,而在我們自己的心。這本書標榜「中文經典100句」,我猜測它一定會從《壇經》中精選齣最精華、最容易理解的語句,用現代的眼光去解析。我個人很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例子,幫助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體會到禪宗的智慧,找到內心的平靜。尤其是在颱灣這個步調較快、壓力也相對大的社會,如果能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保持一份「平常心」,不被外境所轉,那絕對是一大福音。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怎麼挑選這100句,又會用什麼樣的語言來闡述?希望它能帶我重溫那些經典的智慧,並且給我帶來新的啟發。
评分光是聽到《六祖壇經》這幾個字,我就覺得一股莊嚴又親切的感覺油然而生。記得以前跟著長輩去聽經,雖然不一定全部聽懂,但那種寧靜祥和的氛圍,以及師父們所講的道理,都深深印在腦海裡。對於《壇經》,我一直覺得它非常特別,因為它不像其他經典那樣,有那麼多繁複的儀式和教條,而是直接探討我們每個人內心的本性。惠能大師的那種「直心是道場,哪個即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開示,簡直就是為我們這些生活在塵世中的人量身打造的。這次這本《中文經典100句》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我猜測,它一定會像一本「濃縮精華版」的《壇經》,把那些最動人心弦、最直指人心的句子挑選齣來,然後用最貼近我們現代人理解的方式來呈現。我希望它不隻是一本「知識」的傳遞,更能引導我們去「體驗」。例如,當我們讀到關於「空」的道理時,它是否能提供一些方法,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什麼是「空」?當我們讀到關於「無我」的時候,它是否能引導我們去反思,我們執著的「我」,究竟是什麼?在颱灣,我們常常追求外在的成就,名利,卻忽略瞭內心的安頓。《壇經》的智慧,恰恰能幫助我們找到內心的那個「寶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在忙碌生活中,隨時可以依靠的心靈燈塔。
评分談到《六祖壇經》,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種簡樸卻又充滿力量的感覺。它不像某些經典那樣,需要經過漫長的學習和嚴謹的考究纔能稍窺門徑,而是以一種近乎「日常」的語言,揭示瞭最根本的真理。我個人一直覺得,《壇經》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在地性」,它講的不是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就在我們每一個當下。這次的《中文經典100句》這個概念,聽起來就非常吸引人,它彷彿像是一份「精選輯」,把《壇經》中最具代錶性、最能引起共鳴的100句話,提煉齣來,並且加以闡釋。我在想,這本書大概會用一種比較「接地氣」的方式,來解釋那些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的佛教概念,比如「直心」、「本性」、「明鏡颱」等等。我特別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與現代生活情境相關的例子,讓我們明白,原來《壇經》的智慧,是可以應用在處理工作上的壓力、傢庭中的關係,甚至是麵對個人成長的睏惑。在颱灣,我們常常在尋找一種「活下去」的力量,一種能夠支持我們麵對挑戰的力量。《壇經》所蘊含的,正是這種源源不絕的內在力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認識《壇經》的一個絕佳起點,並且幫助我,在日常的點滴中,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菩提」。
评分這本《中文經典100句 - 六祖壇經》,老實說,一開始看到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又一本《壇經》介紹」。市麵上談論《壇經》的書籍不少,有些寫得太學術,有些又太過於隨意。但「中文經典100句」這個標籤,讓我覺得它可能有什麼不一樣。我對《壇經》的理解,一直都停留在聽別人講,自己也讀過一些片段,總覺得那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境界,好像離我有點遠。我比較習慣聽一些比較生活化的道理,然後知道怎麼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如果這本書能把《壇經》中那些聽起來像是「偈語」一樣的句子,用比較現代、比較白話的方式來解讀,甚至告訴我,聽瞭之後,我應該怎麼去「做」,而不是隻是「理解」,那我就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就很大瞭。颱灣社會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的是一種「速成」的解脫,好像隻要讀幾本書,就能立刻開悟。但《壇經》所講的,是一種持續的修煉,一種心態的轉變。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實際可行的練習方法,或者引導讀者去思考,在麵對人生的種種挑戰時,如何運用《壇經》的智慧來化解?特別是關於「無念」、「無相」、「無住」這些概念,聽起來很玄,我希望這本書能把它們「落地」,讓我明白,原來這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就在我們每一個呼吸、每一個念頭之中。
评分老爸書架上擺瞭好幾本跟佛教經典有關的書,其中一本就是《壇經》。我偶爾會翻幾頁,但老實說,很多地方看不太懂,總覺得像是在看天書一樣。不過,聽我爸說,《壇經》是很重要的經典,尤其是在華人佛教的傳承裡。這次看到這本《中文經典100句 - 六祖壇經》,名字聽起來好像比較親切,也比較容易入門。我猜想,它應該是從《壇經》裡麵挑選瞭100句,然後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去解釋,而不是像傳統的註解那樣,充滿瞭古老的詞彙和深奧的佛學名詞。我對「100句」這個點子還蠻有興趣的,感覺就像是把《壇經》的精華濃縮起來,變成一份「口袋書」,可以隨時拿齣來翻閱,而且每一句都有它的道理。在颱灣,我們常常在網路上看到一些關於「正能量」、「心靈雞湯」的文章,但很多都隻是講些皮毛,治標不治本。《壇經》畢竟是韆年經典,裡麵的智慧應該是更為深刻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壇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並且知道,原來佛法的智慧,也可以用這麼簡潔、這麼有係統的方式來學習。如果它能幫助我理解一些關於「放下」、「知足」、「平等」的概念,並且讓我在處理人際關係或麵對生活中的睏難時,能多一份從容和智慧,那就太棒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