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八歲的颱灣女孩,
第一次因留學到日本,
即被愛花的日本同學深深吸引;
日後因追隨夫婿從事颱灣獨立與民主化運動,
有三十四年的時間無法返迴故鄉。
在這段波瀾壯闊的半生裏,
有鼓勵她前進的日本情誼,
更有她對故鄉颱灣的心心念念。
是他鄉,也是故鄉,
在細數迴味過去點滴的同時,
更自許成為連係兩個故鄉之間的橋樑。
作者簡介
盧韆惠
一九三六年齣生於颱中,一九五五年颱中女中畢業後,通過留學考試,前往日本。一九五六年進入國際基督教大學ICU就讀,一九六○年畢業,並當該所大學助教。
一九六一年與留學早稻田大學的許世楷結婚,並進入國立禦茶水女子大學研究所專攻兒童文學。
一九九二年黑名單解除,迴到睽違三十四年的颱灣。隔年,正式返颱定居,在玉山神學院、颱灣文化學院教授兒童文學。
二○○四年隨同擔任駐日代錶的夫婿再次赴日,以代錶夫人身分,從事各種文化交流及公益活動。
日文著作有:《吳鳳》(小熊社)、《颱灣是颱灣人的國傢》(濱野齣版)。
漢文著作有:《颱灣人的曆史童話》共五冊(自立報社齣版部)、《盧韆惠文集》(前衛齣版社)、《颱灣君迴颱灣》(東方齣版社)、《有故事的世界人權宣言》(颱中國際特赦組織)、《給孩子們的颱灣曆史童話》(玉山社)。
譯作有:《剛達爾溫柔的光》、《小鴨艾力剋》(玉山社∕星月書房)。
譯者簡介
鄭清清
文化大學日文係畢業,曾任雜誌編譯、編輯。著有《悠遊城市心》(新雨齣版社)、
《不做Number one,隻做 Only one》(水瓶世紀)。譯有《活齣自己永遠美麗》 (洪健全基金會)、《美女入門》、《夏日溫柔的故事》(以上兩本新雨齣版社);《阻礙孩子成長的父親》、《如何激發自我潛能》(以上兩本生命潛能齣版社)
等三十餘本書。現與外交人員夫婿旅居日本。
(八) 《我心目中的日本》這本書,打開瞭我認識日本的另一個維度——“物哀”。作者對日本文學和電影中“物哀”情結的剖析,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瞭淡淡憂傷卻又無比淒美的世界。那種對生命短暫的感慨,對美好事物消逝的留戀,構成瞭日本獨特的情感基調。書中提及的川端康成的作品,讓我對“物哀”有瞭更直觀的感受,那些細膩的情感描寫,那些發生在櫻花飄落時的邂逅,都充滿瞭令人心碎的美麗。作者並沒有將“物哀”解讀為消極悲觀,而是認為這是一種對生命深刻體悟的錶現,一種在短暫中感受永恒的智慧。這種情感,在很多日本的傳統藝術,如俳句、浮世繪中都有體現。讀完這本書,我似乎更能理解日本人為何會對櫻花情有獨鍾,為何會在鞦天為落葉而傷感。這是一種與自然同頻共振的情感,一種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接納。
评分(九) 《我心目中的日本》,是一本充滿“意外”的書。我原以為我會讀到很多關於日本動漫、時尚、科技的介紹,但作者卻將更多的筆墨放在瞭那些隱藏在現代文明背後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上。這種反差,讓我感到耳目一新。作者挖掘瞭很多鮮為人知的日本習俗和傳說,這些內容充滿瞭神秘感和趣味性。比如,關於日本各地神明的傳說,關於那些古老的祭祀活動,都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日本。書中還提到瞭日本的“匠人精神”,並用許多生動的案例來闡述。這些匠人,他們將畢生精力投入到一件看似平凡的工作中,卻能在其中找到無窮的樂趣和價值。這種對專業的執著和對技藝的精益求精,讓我肅然起敬。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日本的另一麵,一個更加古老、更加神秘、也更加富有生命力的日本。
评分(六) 《我心目中的日本》這本書,在我心中掀起瞭一股關於“靜”的浪潮。我一直覺得日本人性格中有一種內斂和含蓄,這本書對此做瞭非常深刻的解讀。作者描繪瞭日本庭園的寜靜緻遠,白砂、苔蘚、岩石,寥寥幾筆,卻勾勒齣禪意無限的空間。他還在書中探討瞭日本的“侘寂”美學,那種殘缺、不完美中蘊含的獨特韻味,與我們追求完美、極緻的文化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讓我開始思考,是否我們過於執著於錶麵的圓滿,而忽略瞭那些在不完美中纔能尋得的深邃之美?書中對日本傳統戲劇,如能劇、歌舞伎的介紹,也讓我感受到瞭那種內斂的情感錶達方式。沒有激烈的嘶吼,沒有誇張的肢體動作,一切都在不動聲色中,將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得淋灕盡緻。這種“不動”的力量,比任何激烈的錶演都更能觸動人心。這本書讓我放慢瞭腳步,也讓我學會瞭在喧囂的世界裏,尋找屬於自己內心的那片寜靜。
评分(二) 《我心目中的日本》不僅僅是一本旅遊指南,更是一本關於日本美學的百科全書。作者對於日本傳統藝術的闡述,簡直讓我嘆為觀止。從京都的寺廟庭園,到東京的浮世繪,再到奈良的唐風建築,每一個細節都被他描摹得栩栩如生。我一直對日本的茶道情有獨鍾,書中對茶道背後蘊含的禪意和禮儀的講解,讓我茅塞頓開。原來,每一次沏茶,每一次奉茶,都不僅僅是簡單的動作,而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溝通的一種儀式,一種對當下瞬間的極緻體驗。作者還特彆提到瞭日本的動漫文化,並將其與傳統美學聯係起來,這一點我非常贊同。很多經典的日本動漫,其畫麵構圖、色彩運用,甚至人物情感的錶達,都深深地受到日本傳統藝術的影響。書中對宮崎駿作品的深入剖析,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熟悉的童年迴憶,原來在那些奇幻的世界裏,也隱藏著如此多的東方哲學和生命智慧。閱讀此書,就好像走進瞭日本最精緻的畫廊,最幽靜的庭院,最古老的茶室,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美的全新認知。我個人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間”的解讀,那種留白帶來的無限想象空間,在建築、繪畫、甚至音樂中都有體現,這種東方特有的審美意境,在日本文化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發揮。
评分(七) 《我心目中的日本》這本書,讓我對“和”這個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在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日本社會中的“和”文化,那種追求集體和諧,避免衝突的思維模式,深刻地影響著日本社會的方方麵麵。從傢庭關係到職場倫理,再到人際交往,都能看到“和”的影子。雖然有時這種“和”會讓人覺得有些壓抑,不夠直接,但在作者的筆下,我看到瞭這種文化所帶來的積極一麵,比如高效的社會運作,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體諒。書中提到的一些日本的傳統工藝,如金繕修復,將破碎的器皿用金粉重新連接,這不正是“和”的另一種體現嗎?將不完美的事物,通過藝術的方式,重新組閤,創造齣新的價值,並讓其更加獨特。這種“以人為本”的哲學,在現代社會顯得尤為珍貴。這本書讓我更深入地理解瞭日本社會的一些行為模式,也讓我對跨文化交流有瞭更深的思考。
评分(五) 《我心目中的日本》,帶給我的是一種關於“精緻”的全新理解。作者在書中反復提及日本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從和服的每一個褶皺,到便當的擺盤,再到一本手賬的精心製作,無不體現著一種對美的執著。我曾以為“精緻”隻是錶麵的華麗,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真正的精緻,源自於內心的專注與敬畏。那種將平凡事物做到不凡的精神,在日本被發揚光大。書中對日本飲食文化的描述,更是讓我垂涎三尺,同時也讓我對食物有瞭更深的敬意。不僅僅是壽司、拉麵,就連看似簡單的味噌湯,在作者的筆下也充滿瞭故事。他講述瞭不同地區味噌的差異,以及當地人如何根據季節變化調整湯品的細節,這種對“吃”的講究,讓我看到瞭日本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這本書讓我反思,在颱灣,我們是否也應該更加注重生活中的細節,將每一個瞬間都過得有滋味,有儀式感?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日本,更是引領我重新審視自己生活態度的指南。
评分(十) 《我心目中的日本》,為我構建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日本形象。作者不僅僅是介紹日本的風景名勝,更重要的是,他帶領我走進瞭日本人的內心世界。他通過對日本社會現象的觀察,對日本人生活方式的解讀,讓我看到瞭這個民族的復雜性與獨特性。書中對於日本社會中“武士道精神”的探討,讓我明白瞭為何日本人如此重視“武士魂”,那種榮譽感、責任感、以及犧牲精神,至今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同時,作者也沒有迴避日本社會所麵臨的挑戰,比如老齡化、少子化等問題,並對此進行瞭深入的分析。這種客觀的態度,讓我對日本的未來有瞭更全麵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鳴。它讓我從一個局外人的視角,去理解一個遙遠的國度,去感受那裏的人們的生活,去思考我們自身。
评分(一) 《我心目中的日本》這本書,讓我彷佛坐上瞭時光機,跟著作者一同穿越瞭日本的各個時代,從明治維新的激蕩到昭和年間的繁華,再到平成的靜謐,乃至如今令和的多元。我尤其著迷於作者對每一個時代背景下,日本人民生活點滴的細緻描繪。書中不僅僅是冰冷的史實羅列,更飽含著濃鬱的人文關懷。例如,在講述戰後經濟復蘇的章節,我仿佛能聽到大阪街頭人們辛勤勞作的聲響,看到他們臉上混閤著疲憊與希望的笑容。作者沒有迴避曆史的沉重,比如戰爭帶來的傷痛,但他更側重於展現日本人如何從廢墟中站起,如何將苦難化為前進的動力,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著實令人動容。我常常在想,是什麼樣的文化土壤,孕育齣瞭如此頑強的民族性?是他們對“物哀”的深刻理解,對“侘寂”的極緻追求,還是那種深植於骨子裏的對“和”的珍視?書中的許多片段,都讓我陷入瞭沉思,也讓我對日本這個國度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提及的許多曆史事件,比如甲午戰爭,雖然我們颱灣也曾經曆過類似的命運,但在作者的筆下,從日本的視角去解讀,又是另一番滋味,讓人在對比中更加清晰地認識曆史的復雜性。書中對於二戰後日本社會重建的描述,也讓我聯想到我們颱灣在不同曆史階段的轉型,這種跨越時空的思考,是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之一。
评分(四) 《我心目中的日本》,是一本能讓你聽見風聲,聞到雨味的書。作者的文筆功力深厚,他能夠將抽象的文化概念,化為具體可感的畫麵。我讀到關於日本鄉村的部分,仿佛真的置身於那些稻田之間,聽著微風吹過稻穗的沙沙聲,感受著泥土的芬芳。他筆下的老人,臉上刻滿瞭歲月的痕跡,但眼神中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那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狀態,讓我心生嚮往。書中對日本傳統節日的描繪,也充滿瞭濃厚的地域特色。我尤其喜歡關於“盂蘭盆節”的章節,那個連接生者與逝者的夜晚,充滿瞭肅穆與溫情。作者並沒有迴避日本現代都市的喧囂,但他總能從中發掘齣獨特的韻味,比如新宿街頭霓虹燈的閃爍,澀榖十字路口的川流不息,但他又能讓我們在繁華中看到一絲孤獨,一絲疏離。這種矛盾與統一,正是日本社會最迷人的地方。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在日本生活瞭很久,對這個國傢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物,都有瞭更深的羈絆。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很少有書能給予的。
评分(三) 閱讀《我心目中的日本》,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擁有著一顆多麼細膩而又敏銳的心。他觀察日本社會,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走馬觀花,而是深入到生活的肌理之中,捕捉那些最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比如,他描寫瞭日本人對於“季節感”的重視,從春天的櫻花祭,到夏天的煙火大會,再到鞦天的紅葉季,最後是鼕天的雪景,每一個季節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和儀式感。這種對時間流轉的敏感,以及對自然變化的深刻體悟,是很多現代社會所漸漸遺失的東西。書中還提到瞭日本人對“禮”的看重,雖然有時會顯得有些繁瑣,但正是這些規矩,維係著社會的秩序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我記得作者描寫的一次在居酒屋的經曆,老闆娘細緻入微的服務,讓他在疲憊的一天後感受到瞭久違的溫暖。這種溫暖,並非來自於物質的豐厚,而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真誠的關懷和尊重。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生活”的意義,它不應該是匆忙的趕路,而是細細品味的旅程。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日本職人精神的描繪,那種一生隻做一件事,並將其做到極緻的態度,對於我們這個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時代,無疑是一種深刻的提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