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八六年,由於西伯利亞上空高能脈衝雷射防空網的反射鏡基地颱在地球聯軍與殖民政權奧延福拉剋的一場空戰中遭受損毀,使得脈衝光柱轉而直射北非地麵,導緻該區大量核能電磁脈衝導彈溫度過高而失控爆炸,使地球陷入瞭長達七年通訊全麵斷絕的「宇宙囚禁時期」。在這段不幸的時期裏,地球居民的經濟與生活模式嚴重倒退,原本發達的眾多科技産品也在電子零件無法使用的狀況下紛紛遭到棄置。輻射灰塵造成的汙染也影響瞭生物行為與健康,這是繼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再度將自身逼上瞭瀕臨滅絕的危險邊緣。
然而,人類終究沒有滅絕。
微物之城唯一的道夫孤兒院裏的孤兒們也努力的存活下來,其中年紀最大的希洛、辛耶特與優吉妮在院長莎魯曼夫人過世後,更是身負帶領其他孩子們成長的重任。辛耶特被視為道夫傢唯一的基因改良者,優秀、自製是必然的,也由於她有著天生被賦予的責任,因此自然而然的將更多「生存與榮耀」的壓力鑲嵌內化在基因中,她深信即使是自然人,透過努力與目標設定,也可以和改良者並駕齊驅,甚至達成更高的使命。為此,她創立微物之城唯一的傳統平麵媒體《道夫生活週報》,這份報紙在微物之城尚在宇宙囚禁時期電子科技産品失靈的時代,非常受到居民歡迎,也成為居民重要的生活重心,隨著宇宙囚禁結束,電腦網路興起,《道夫生活週報》的地位岌岌可危,為挽救道夫傢的聲譽與生存所依,辛耶特將周報改版,成為《道夫生活雜誌》,開闢更專業的專欄,以及增加更深入的論壇,這項改變是速成的網路新聞所無法取代的,《道夫生活週報》因此轉型成功。
此時,道夫傢的男孩希洛已經成長為一個男人。當太空殖民地政府奧延福拉剋改組,並將首都遷到地球的捷魯歐城後,希洛在辛耶特的鼓舞下,前往首都發展,順利進入新政府工作。新政府為讓政權名正言順,除瞭持續重建工作,並積極設計政黨運作模式,為免人民認為新政府一黨獨大,其私下扶植舊地球政府的退休海軍上將成立「人民勝利黨」,希洛被新政府派駐到在野黨,成為在野黨的當紅助理,協助在野黨完成第一階段的總理大選。其後,洛希迴到新政府的聯閤黨,一連串的選舉活動,讓希洛經曆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媒體災難與政壇變相,辛耶特也在一次總理大選後的街頭抗爭中,因為雜誌的報導而被設計入獄,已經病重的辛耶特用她的餘生揭示「榮耀」的價值,成為這次政治事件的英雄。
希洛最後成為捷魯歐城的市長,一生奉行「跟對人,做對事,然後,付齣瞭歲月」的他,雖然對民主政治的荒謬本質仍然無法理解,但前行的路,仍然無法中斷……
這個故事謹獻給眾多在戰爭與浩劫過後,緻力於社會、政府、生活,以及心靈等各方麵重建工作的英雄們,使我們能夠在不斷的內省與堅定的自勵之中,尋找到夢想與現實之間的交界。然後,用無比的寬容與溫厚的愛,將之化為笑容,化為勇氣,化為人生。
本書特色
◎ 繼世界之魂首部麯《漂流戰記》後,新銳作傢楊依射第二部長篇作品,21世紀覺醒主義文學正典。
◎ 華語文學中極為少見規模浩大之政治小說。
◎ 故事涉及愛情、親情、友情、政治、選舉、傳媒等多項議題,結構完整、情節緊湊。
◎ 讀者可於精采的故事情節與小人物所遭遇的無奈現實中,得到獵奇與窺視的快感。
◎ 作者承續上一本小說《漂流戰記》的創作精神,有著人類價值的思維辯證,風格與手法卻截然不同。
◎ 故事背後提煉的精神,反映瞭現金颱灣社會現象中所極為前缺的通透與堅毅,令身身處渾濁之世的我們,能夠透過他的作品去觸摸到二
作者簡介
楊依射 Maxine Young
1980年生,颱北市人。美國密蘇裏州威廉伍德大學企管碩士。2007年6月以長篇小說《漂流戰記》(The Roaring Ten Years)齣道,絕佳的創作力與優異的執行能力令人震驚。同年7月齣版第二部長篇作品《微物樂園》,深刻而通透的思考使她獲得瞭「覺醒主義作傢」的稱號。第三部作品《世界之魂》在本書齣版時也已經起稿,令人引頸期待。
推薦序 覺醒的輝光∕陳巍仁
前言
上篇 從樂園降生
第一章 恐慌的年代
第二章 黑夜裏的星空
第三章 惶恐的綿羊
第四章 囂聲群起之幕
第五章 病痛
第六章 朝嚮吞併之夢
中篇 靈魂的整形
第七章 前行的力量
第八章 扶搖枝頭
第九章 譁眾起舞時
第十章 落下的政客
第十一章 慢舞
第十二章 恆星無盡鏇轉
下篇 真實的虛像
第十三章 狂妄的顯影
第十四章 自覺
第十五章 成敗的定義
第十六章 蜉蝣漂移之聲
第十七章 永遠的微物樂園
後記
每次翻開《微物樂園》,我都會有一種進入另一個時空的奇妙感覺。我仿佛變成瞭一個微小的探險傢,在由細菌、病毒、真菌等構成的奇妙世界裏穿梭。作者的文字,不僅僅是在傳遞科學知識,更像是在描繪一幅幅生動的畫捲,讓我身臨其境。我能感受到那些在高溫溫泉裏肆意生長的細菌,它們如何在嚴酷的環境中找到生存之道;我能看到那些在植物體內默默工作的真菌,它們如何幫助植物吸收養分,抵禦病蟲害。這本書讓我打破瞭對“生命”的傳統認知,讓我明白,生命的形式是如此的豐富多彩,它們的存在,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廣泛和深刻。《微物樂園》就像一個魔法箱,每一次打開,都能發現新的驚喜,每一次閱讀,都能獲得新的啓迪。它讓我對生命充滿瞭無限的好奇,也讓我對這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充滿瞭深深的愛意。
评分我必須承認,在接觸《微物樂園》之前,我對“微觀世界”的認知,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課本上那些模糊的圖片和枯燥的定義。什麼細菌、病毒、真菌,對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抽象的概念,甚至是與疾病、不潔聯係在一起的詞匯。然而,當我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仿佛被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所吸引,它顛覆瞭我固有的思維模式。作者以一種極其生動、富有詩意的方式,為我描繪瞭一個我從未想象過的微物世界。我仿佛能親眼看見那些在土壤裏辛勤勞作的微生物,它們是如何分解落葉,將養分重新帶迴大地,滋養著一棵棵參天大樹;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在海洋深處默默奉獻的浮遊生物,它們是多麼龐大而又至關重要的一個族群,支撐著整個海洋生態係統的運轉。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連接,它讓我重新審視生命,重新理解“渺小”這個詞的意義。我開始明白,微不足道,並不意味著不重要,反而在許多時候,它們纔是維係整個生命鏈條的關鍵。這種視角上的轉變,讓我感到無比震撼,也讓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评分讀完《微物樂園》的某個章節,我頓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一直在思考,我們人類在自然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們對環境的種種影響。而這本書,恰恰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切入點。它讓我明白,即使是那些我們肉眼無法看到的微小生物,它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深刻地影響著地球的方方麵麵。比如,某些微生物在空氣淨化中的作用,在土壤形成中的貢獻,甚至在氣候變化中的微妙調節,這些都不是我們普通人日常會關注到的細節。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將這些復雜的科學原理,轉化成瞭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讓我這個對科學並非專業的人,也能輕鬆理解並深深著迷。我開始反思,我們是否過度地將目光集中在宏觀層麵,而忽略瞭那些支撐著整個宏觀世界運轉的微觀基礎?《微物樂園》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認知的盲點,也指引我們去探索那些更深層、更根本的生命奧秘。這種認識上的升華,讓我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也讓我對未來的探索,充滿瞭更多的可能性。
评分坦白說,我最初拿到《微物樂園》時,腦海中浮現的畫麵,更多的是實驗室裏那些冰冷顯微鏡下的圖像,或者是教科書上那些缺乏生命力的插圖。我以為會是一本純粹的科普讀物,雖然有價值,但可能缺乏閱讀的樂趣。然而,當我真正開始閱讀時,我纔發現我大錯特錯瞭。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充滿情感的筆觸,為我構建瞭一個充滿活力的微物宇宙。我仿佛能聽到微生物在細胞分裂時發齣的微弱“呼吸聲”,能感受到它們在極端環境中掙紮求生的“決心”,更能體會到它們在漫長演化過程中所經曆的“智慧”。這本書讓我不再將微生物僅僅視為冷冰冰的科學符號,而是將它們看作是擁有獨立生命、獨特生存策略的“小個體”。這種情感上的連接,讓我對這個世界,以及生命本身,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敬畏和感動。它讓我明白,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也值得我們去尊重,去瞭解,去欣賞。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散發著一種神秘而引人入勝的氣息,仿佛打開它,就能通往一個奇妙的未知領域。我一直對那些我們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的世界充滿好奇,尤其是生命科學領域。微觀世界,對於我來說,就像是一個充滿未解之謎的寶藏,等待著被發掘。我期待《微物樂園》能夠帶領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認識那些最基本的生命單位,去瞭解它們是如何構成瞭我們所見的一切。或許,它們是構成我們身體的基石,或許,它們在地球的生態循環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如何,我對這本書的期待,都建立在它能夠滿足我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並且以一種令人信服且充滿趣味的方式,將那些深奧的科學知識,轉化為我可以理解和吸收的養分。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知識的啓迪,也能帶來對生命本身的更深層次的思考。
评分在閱讀《微物樂園》的過程中,我被其中對於生命韌性的描繪深深打動。我一直以為,生命的頑強,更多體現在那些大型動物的生存鬥爭中,比如在惡劣環境中求生的北極熊,或者在嚴酷條件下繁衍後代的沙漠植物。然而,這本書卻將我的目光引嚮瞭那些看似脆弱,實則無比堅韌的微小生命。它們能夠在極端的高溫、低溫、高壓甚至輻射環境中生存,這是多麼令人驚嘆的生命力!這讓我開始重新定義“強大”這個詞的含義。那些微小的生命,用它們獨特的方式,剋服瞭我們難以想象的睏難,並且在各自的領域裏繁衍生息。這種生命的力量,不張揚,不喧囂,卻充滿瞭震撼人心的力量。我開始思考,我們人類在麵對挑戰時,是否也能從這些微小的生命身上汲取力量?它們告訴我們,即使是最微小的存在,也能擁有最強大的生命意誌。這種精神上的啓迪,遠比任何口號式的勵誌都來得深刻和持久。
评分微物樂園,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難以言喻的魔力,讓人聯想到一個充滿驚喜和奇妙事物的隱秘世界。我拿到這本書時,內心是充滿瞭期待的,仿佛即將踏入一個未知的領域,去探索那些平日裏我們或許會忽略,但卻真實存在於我們身邊,卻又常常不被我們察覺的生命。翻開書頁,我腦海裏浮現的是那些肉眼幾乎看不見的微生物,它們在各自的生態係統中上演著怎樣的生命故事?它們的生存方式,它們與其他生命的互動,它們對整個世界的貢獻,這些都是我一直以來充滿好奇的。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個邀請函,邀請我們放下審視宏大敘事的目光,將焦點投嚮微觀世界,去發現那些細緻入微的精彩。我期待它能以一種新穎、深刻的方式,帶領我認識這些微小的生命,並且從中獲得不一樣的感悟。是否能看見它們在土壤中的舞蹈?是否能理解它們在水滴裏的世界?是否能感受到它們在空氣中悄然的傳播?這些疑問,都迫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這本書的海洋,去尋找答案,去擁抱那些微小卻又無比重要的生命。
评分《微物樂園》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科學性與文學性之間的完美融閤。我一直覺得,科學知識的普及,常常會因為過於理論化而顯得枯燥乏味,很難吸引普通讀者的興趣。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作者在描述那些復雜的生物學和生態學概念時,並沒有使用生硬的術語,而是用優美、流暢的語言,將科學事實融入到引人入勝的故事和場景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微生物在細胞壁上築巢,能感受到它們在有機物分解過程中釋放的能量,甚至能想象它們在DNA序列中編碼的古老秘密。這種文學化的敘述方式,不僅讓科學知識變得易於理解,更讓那些微小的生命充滿瞭人格化的魅力,讓我對它們産生瞭深深的共鳴。它讓我意識到,科學的魅力,其實可以如此迷人,而那些隱藏在微觀世界裏的故事,也同樣可以媲美最精彩的文學作品。
评分《微物樂園》這本書,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事物,需要從宏觀入手,抓住事物的整體輪廓。但這本書卻告訴我,有時候,深入到最微小的細節,反而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宏觀的運行機製。比如,通過瞭解土壤中各種微生物的協同作用,我們纔能更深刻地理解土地肥沃的原因,進而明白農業生産的重要性。又比如,通過認識那些在空氣中傳播的微生物,我們纔能更清楚地意識到,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是多麼微妙而又復雜。這種“由小見大”的視角,讓我在閱讀時,不斷地産生新的思考和洞察。它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認識世界的新維度,讓我開始更加關注那些被我們常常忽略的“小”的力量,並且認識到這些“小”是如何支撐起整個“大”的世界的。
评分我一直認為,對世界的瞭解,就像是在拼湊一幅巨大的拼圖。《微物樂園》這本書,無疑是為我的這幅拼圖,添上瞭極其重要的一塊,而且是那樣細緻入微、色彩斑斕的一塊。我過去總是習慣性地將目光放在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上,比如高山、河流、森林,或者是那些龐大的生物。然而,這本書卻帶領我深入到瞭那些肉眼無法企及的微觀世界。我開始意識到,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宏觀世界的穩定運轉,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那些微小生命的默默付齣。它們是地球生態係統的“基石”,是生命演化的“驅動力”,甚至是維持我們自身健康的關鍵。這種對微觀世界重要性的認知,讓我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它讓我明白,每一個生命,無論大小,都擁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我們認知的一次“重塑”,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二字的含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