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特點是,我們日常生活並不需要它;沒有人會齣門買零條魚。它可說是所有的整數中最文明的一個——隻有當我們深入思考時纔需要它。」——懷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數學原理》作者之一
《零的故事》追蹤著「零」這個數字,從它在東方哲學思想中誕生,到它被歐洲接納時所麵臨的掙紮,以及它因黑洞而神祕化。本書陳述一些著名的思想傢與這個神奇的數字搏鬥的過程──他們當中有學者,也有神祕主義者;有宇宙論者,也有神職人員。他們針對零的衝突,動搖瞭哲學、科學、數學及宗教的基礎。 作者以優美、詼諧的文筆,引領我們由亞裏斯多德、畢達哥拉斯、笛卡兒、愛因斯坦,以及神祕哲學者等一係列的理論,認識「零」的曆史。它是一段簡明的思想之旅,帶領我們周遊從簡單的「零」所萌發的各種想像。
作者簡介
查爾斯.席夫(Charles Seife)
耶魯大學數學碩士。為《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雜誌的駐美特約記者,同時也為《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科學》(Science)等雜誌撰稿。現居華盛頓。
譯者簡介
吳蔓玲
衛理女中及中原大學畢業,美國亞利桑大州州立大學電腦科學碩士、數學博士。曾任亞曆桑大州州立大學地質博士後研究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地質係博士後研究員、KIDS非營利機構創辦人之一。目前專事寫作及翻譯,譯有:《每日經曆神》(道聲)、《給你同誌》(基文社)、《祕密與謊言》(商周齣版)等。
第0章:空與無
第1章:空無一物(零的起源)沒有零的生活/零的誕生/對零的恐懼
第2章:無中生無(西方拒絕零)希臘數字哲學的起源/無限、空無與西方/盲目的年代/第零個數字/空無的裂口
第3章:無的冒險(零進入東方)零的輪迴轉世/阿拉伯數字/無就是無/零的勝利
第4章:空無的無限神(零的神學)堅殼裂開/零與虛空/信仰的賭注
第5章:無限的零與不虔敬的數學傢(零與科學革命)無限的零/零與神祕的微積分/神祕主義的終止
第6章:無限的孿生兄弟(零的無限特質)虛數/點與對稱點/無窮的零
第7章:絕對的零(零的物理學)零熱量/量子零:無限的能量/相對的零:黑洞/不勞而獲?
第8章:在原點的零時(在空間與時間邊緣的零)零被驅逐:弦論/零時:宇宙大爆炸
第∞章:零的最後勝利(末世)無限之後
附錄A 動物?植物?還是部長?
附錄B 黃金比例
附錄C 導數的現代定義
附錄D 康托列舉有理數
附錄E 製造蟲洞時光機器
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數學的範疇。他將零的概念引申到哲學領域,探討“無”與“有”、“存在”與“虛無”的辯證關係。我一直覺得哲學是晦澀難懂的,但作者用“零”作為切入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他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比如“虛空”如何孕育“實有”,或者“缺失”如何成為“可能性”的起點,讓我對世界有瞭全新的理解。這種跨學科的視角,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 我開始反思自己生活中對“零”的態度。我們是否總是追求“有”而畏懼“無”?我們是否忽略瞭“空白”可能蘊含的巨大能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對“零”的排斥,可能恰恰是阻礙我們創新和突破的根源。它挑戰瞭我對“完整”、“充分”的固有認知,讓我開始欣賞“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美。這種對自身思維模式的審視,是閱讀這本書最寶貴的收獲之一。
评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零”的重要性同樣不容小覷。書中提到瞭零在物理學中的應用,比如作為坐標係的起點,或者在熱力學中的絕對零度。我一直對物理學充滿興趣,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零”如何成為理解宇宙基本規律的基石。它不僅僅是一個數學工具,更是描述自然現象不可或缺的語言。作者在講解這些科學概念時,並沒有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而是用生動的類比和形象的比喻,讓即使是理工科背景不強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將“零”與“量子疊加態”等前沿科學概念聯係起來,雖然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奧之處,但這種將古老的概念與現代科學巧妙融閤的方式,讓我感受到瞭知識的連貫性和思想的傳承。這讓我意識到,看似古老的哲學和數學概念,可能依然是解答現代科學難題的關鍵。這種視角是多麼獨特而有見地!
评分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未認真思考過“零”的意義。在我眼中,它就是一個數字,一個錶示“沒有”的標記。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告訴我,“零”並非空無一物,而是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它是一個起點,一個參照,一個連接虛與實的橋梁。作者以極其細膩和深刻的筆觸,展現瞭“零”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如何滲透到我們思維的方方麵麵。 書中關於“零”如何影響瞭不同文明的科學發展,以及它如何成為數學傢和哲學傢們孜孜不倦探索的課題,讓我對人類的智慧産生瞭由衷的敬佩。我開始意識到,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背後可能隱藏著漫長而艱辛的思想探索。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簡單”背後的復雜,以及“無”所蘊含的豐富。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思維的“洗禮”。“零”這個曾經被我忽視的概念,如今在我心中占據瞭無比重要的位置。它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一種哲學,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理解世界的全新視角。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最微小的概念,也可能蘊含著最深刻的智慧。 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任何對哲學、科學、數學或者宗教感興趣的讀者。它一定會讓你耳目一新,拓展你的思維邊界,並且讓你重新審視那些你習以為常的觀念。這是一本能夠改變你思考方式的書,一本真正值得你花時間和精力去深入品讀的書。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也非常巧妙。作者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或者學科分類來展開論述,而是圍繞著“零”這個核心概念,構建瞭一個層層遞進的邏輯關係。每一次的論述都像是一次新的發現,不斷加深瞭我對“零”的理解,也讓我對前麵所學的內容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引人深思的設問。作者並不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提問,引導讀者進行獨立的思考。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積極地參與到這場思想的探索之中。這種被激發齣的思考欲望,是任何一本枯燥的教科書都無法給予的。
评分宗教層麵上的探討更是讓我始料未及。我從來沒想過“零”這個概念,竟然能與宗教信仰發生如此深刻的聯係。作者從佛教的“空”和道傢的“無為”齣發,探討瞭不同宗教對於“虛無”的理解,以及這種理解如何影響瞭信徒的認知和行為。他並沒有試圖去論證宗教的真僞,而是將“零”作為一個人類共同的精神探索的起點,讓我們看到不同文化和信仰體係中,對終極意義的追尋是如何異麯同工的。 我開始思考,“零”是否代錶瞭一種超越具體物質存在的“本源”?它是否是所有造物的起點,也是萬物歸宿的象徵?書中一些關於“虛空”如何孕育“一切”的論述,在某種程度上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對於生命意義的疑問。這種將抽象的宗教觀念與具體的數學概念相結閤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看到瞭不同知識體係之間並非完全割裂,而是可能存在著深刻的內在聯係。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吸引人。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你在浩瀚的思想海洋中穿梭。他時而像一位嚴謹的學者,娓娓道來事實和理論;時而又像一位充滿激情的演說傢,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激發你的思考。我特彆喜歡他那些充滿智慧的類比和比喻,它們如同點亮夜空的星辰,讓原本可能晦澀的理論變得清晰而生動。 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作者的某句話,或者迴味他提齣的某個觀點。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是閱讀一本好書最美妙的體驗之一。這本書並沒有給我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個思考的框架,讓我能夠用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所熟悉的世界。這種開放性的引導,比直接灌輸知識更加令人受益匪淺。
评分作者在闡述過程中,展現瞭驚人的跨學科整閤能力。他能夠遊刃有餘地在數學、哲學、科學和宗教之間穿梭,並將它們有機地結閤在一起,形成一個宏大的思想圖景。我從未讀過一本能夠如此流暢地連接不同學科的書籍,它打破瞭我對知識分類的固有印象。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討論“零”對科學研究的影響時,舉瞭一些非常具體和貼切的例子。他將“零”比作科學研究的“放大鏡”,能夠幫助我們看到那些肉眼無法察覺的細微之處。這種比喻讓我瞬間理解瞭“零”在精確測量和科學發現中的重要性。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知識的萬花筒中遨遊,每轉動一下,都能看到新的奇妙景象。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一開始我以為這隻是又一本關於數學的科普讀物,講講數字的故事。結果呢?它簡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作者從“零”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概念齣發,像剝洋蔥一樣層層深入,揭示瞭它在哲學、科學、數學,甚至宗教領域中所扮演的意想不到的關鍵角色。我從來沒想過,一個簡單的“無”字,居然能夠動搖如此多根深蒂固的觀念。 書中對於零在數學中的發展曆程的講述,遠不止是枯燥的公式推導。它描繪瞭人類在漫長曆史中,如何一步步認識並接納這個“空無”的數字,以及它如何革命性地改變瞭計算、代數的麵貌。作者巧妙地將數學史與人類認知史結閤起來,讓我感受到瞭古人智慧的閃光。我尤其對書中提到不同文明對零的不同接受程度感到好奇,這背後究竟是數學上的障礙,還是文化、思維方式上的差異?這種探究的趣味性,讓我欲罷不能。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美感。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能夠用優美而富有力量的語言,描繪齣抽象的概念。我常常在閱讀時,被他精煉的句子所打動,它們如同藝術品一般,值得反復品味。 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討論“零”的宗教意義時,引用瞭一些古老的經文和哲學著作,並且將它們與現代科學的發現巧妙地聯係起來。他並沒有生搬硬套,而是通過深入的解讀,展現瞭不同文化和思想體係中,對“零”的共通理解。這種博學而又謙遜的姿態,讓我對作者充滿瞭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