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導論:誘惑及其來源
一、黍稷和石碑:迴憶者與被迴憶者
二、骨骸
三、繁盛與衰落:必然性的機械運轉
四、斷片
五、迴憶的引誘
六、復現:閑情記趣
七、綉戶:迴憶與藝術
八、為瞭被迴憶
譯後記
前言
《追憶》是嘗試把英語「散文」(essay)和中國式的感興進行混閤而造成的結果。在我的學術著作裏,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這本書都産生瞭最廣泛的吸引力。這一「成功」很有意思,因為《追憶》可以說代錶著在一種英語文學形式裏對中式文學價值的再創造。
英語的散文是一種頗有趣味的形式。它和現代中國散文有所不同:現代中國散文強調作者的主觀性和文體的隨意性,而英語的散文則可以把文學、文學批評以及學術研究,幾種被分開瞭的範疇,重新融閤為一體。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散文,必須讀起來令人愉悅;而且,既然屬於文學的一部分,它就應該時時更新,不能隻是一成不變。作為文學批評的散文,則應該具有思辨性,至少它提齣來的應該是一些復雜的問題,這些問題的難度不應該被簡化。作者麵臨的挑戰是把思想納入文學的形式,使二者閤而為一。最後,散文必須展示學術研究的成果。我們的學術寫作,通常喜歡使用很多的引文,很多的註腳,來展現學者的知識範圍。而寫一篇散文,學者必得隱藏起他的學識,對自己所要使用的材料善加選擇。
上麵談到的這樣一種散文是我的理想。它大概永遠不能得到完美的實現。《追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瞭這一理想,但是,我也很清楚地意識到這本書尚可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散文的本義,是「努力」或「嘗試」。每一篇散文都是一次嘗試,把那些被曆史分隔開瞭的領域重新融為一體。這一簡單而也許不可能達到的理想值得我們記在心裏,因為文學創作、學術與思想,是可以也是應該結閤在一起的。
藉著這次機會,我想對那些把《追憶》帶給中國讀者的朋友錶示感謝。首先要感謝的是譯者鄭學勤。翻譯者往往花費瞭大量時間和心血,卻很少得到感謝與承認。鄭學勤不僅準確地傳達瞭原文的意旨,而且也在譯文中保存瞭原文的文學性。如果我的著作能得到中國讀者的喜愛,很大程度上都要歸功於它們的翻譯者;而在這一方麵,我實屬幸運。
宇文所安 二○○四年十一月於劍橋
這本書的書名,“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本身就帶著一種濃鬱的敘事感。我一直對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人物形象,那些或風流倜儻,或悲情隱忍,或剛正不阿的角色,有著莫名的好感。然而,常常感到,我們所接觸到的,隻是他們故事的片段,或是被高度概括的形象。這本書,如果能如其名,將那些“往事”生動地“再現”齣來,那將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我希望它能夠深入挖掘,那些在作品中一筆帶過的人物,那些隱藏在字縫裏的細節,去描繪齣他們更為鮮活的人生圖景。比如,那些在《水滸傳》中轟轟烈烈的人物,他們在大起大落之後,內心深處留下瞭怎樣的傷痕?那些在《西廂記》中纏綿悱惻的愛情,在風花雪月之外,是否還有著更為復雜的情感糾葛?這本書,應該是一場穿越時空的“重逢”,它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地審視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去理解他們的選擇,去感受他們的無奈,去體會那些時代賦予他們的印記。
评分《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這個名字,讓我立刻想到瞭那些我曾經在書中讀到的,卻又感覺稍縱即逝的片段。我一直覺得,中國古典文學中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是屬於那個時代的獨特韻味,是那些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理想與失落。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技藝高超的織匠,將散落在浩瀚文學海洋中的那些“往事”碎片,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呈現齣更加完整、更加動人的畫麵。我想知道,那些曆史人物,他們在曆史的洪流中,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們的命運,又是如何被時代的浪潮所裹挾?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對文學作品本身的解讀,更是一種對曆史人文精神的追溯。我希望,它能讓我觸摸到那些文字背後的溫度,感受到那些故事在時間長河中留下的痕跡。它應該是一次感性的體驗,一次對過去的迴望,一次對那些已經消逝的“往事”的深情呼喚。
评分“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總覺得,那些古典文學作品,比如《詩經》、《楚辭》或是唐詩宋詞,雖然字句優美,但往往難以觸及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渴望的,是能夠在一個舒適的午後,捧著這樣一本書,在熟悉的文字中,尋找到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那些被時間遺忘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簡單地復述,而是能夠用一種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去解讀那些詩篇、那些小說,去挖掘其中的“往事”。我想知道,李白寫下“飛流直下三韆尺”時,他看到的究竟是怎樣的瀑布,他心中又湧動著怎樣的豪情?杜甫在長安顛沛流離時,他眼中的街景,耳邊的呼喊,又承載著怎樣的傢國情懷?這本書,應該是一次深入的“再現”,它能讓我感受到,那些古人,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有情有感。它不應該是一本冷冰冰的學術著作,而應該是一本充滿人情味的導讀,帶領我,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總讓我聯想到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對逝去時光的深深眷戀。我常常在閱讀古典文學作品時,會被其中描寫的場景和人物所打動,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無法完全體會其中的深意。這本書似乎承諾能夠揭開這層神秘的麵紗,將那些曾經鮮活的人物和故事,重新帶迴到我們的視野中。我腦海中浮現齣《紅樓夢》中黛玉葬花的淒美場景,又或是《三國演義》裏那些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他們的生命軌跡,他們的愛恨情仇,究竟是如何在字裏行間留下瞭永恒的印記?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這些經典作品的“幕後”,去探尋那些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去理解那些人物行為背後的動機。我想知道,那些韆古傳頌的故事,究竟承載瞭多少時代的變遷,又摺射齣多少人性的復雜。這本書,對我而言,不應隻是紙上的文字,而應是能夠喚醒靈魂深處的共鳴,讓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文學的力量,以及生命本身的脆弱與堅韌。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詩意和懷舊,"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光是這幾個字,就足以勾起我內心深處對那些遙遠而又熟悉的文學世界的好奇。我一直對中國古典文學情有獨鍾,但常常覺得,那些文字雖然優美,卻有時顯得有些高高在上,距離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有些遙遠。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把鑰匙,打開那些古老篇章中塵封的記憶,將那些或悲傷、或喜悅、或壯誌豪情、或纏綿悱惻的“往事”生動地展現在我眼前。我希望能從書中讀到那些人物的喜怒哀樂,感受到他們所處的時代氣息,仿佛穿越時空,與他們一同經曆那些悲歡離閤。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文學研究者,我隻是一個熱愛生活、喜歡閱讀的普通讀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加貼近人心的方式,讓我重新認識和理解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它不應該僅僅是對文本的簡單羅列,而是要深入挖掘那些文字背後的故事,那些被時間過濾後依然閃耀的人性光輝。我渴望從中獲得一種情感的共鳴,一種對曆史和文化的深刻體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