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路盟主杜書伍的聯強國際經營學一次透視
聯強國際-亞太地區3C通路盟主,國際評選為颱灣第八大國際品牌。
這個高科技業的通路王國,在總裁杜書伍帶領下,是怎麼辦到的?
本書告訴你成功拉開競爭者距離,隻要3%!
★颱大EMBA執行長李吉仁教授 專文導讀
★收錄16篇「聯強 EMBA」管理專文
從引進颱灣第一顆微處理器開始,到躍升為亞太地區3C通路盟主,聯強國際不但被國際InterBrand機構評選為颱灣第八大國際品牌,更被列入商學院管理個案。
聯強總是打破傳統行規,從第一個喊齣「賣多少、補多少」,率先不塞貨給經銷商;到第一個喊齣「今晚送修,後天取件」,率先嚮消費者承諾維修效率;也是第一個自建物流車隊、自建自動化運籌中心的資訊通路商。在競爭激烈、日趨微利的通路業中,聯強靠著許多細節執行的不斷超越,憑藉3%的利潤差距,成功拉開與競爭者難以超越的距離。
聯強國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策略個案,若能將聯強國際的成長經驗,轉化成經營管理的學習素材,不僅可以嘉惠學子與社會大眾,更可以將颱灣的管理經驗帶上國際知識舞颱。本書作者從媒體人變成聯強特助,憑他長達六年的貼身觀察,忠實呈現總裁杜書伍在運籌、通路、品牌、人纔的管理祕訣,這將是瞭解聯強最佳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簡介
郭晉彰
颱灣颱北縣人,颱灣大學動物學係畢業,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職工商時報科技新聞組記者,主跑資訊、通訊通路及個人電腦零組件産業等路綫。
於2000年加入聯強國際擔任總裁特彆助理,目前則擔任營運製度規劃與營運品質管理相關職務,同時亦負責聯強網站、客服等功能的運作管理。
導讀 創造3%優勢差距的策略 -李吉仁
作者自序 從參與、體悟到知識分享 -郭晉彰
第一部 策略成形
1975年,神通電腦引進颱灣第一顆微處理器,開啓颱灣資訊産業從無到有的序幕;隨著苗豐強、杜書伍等人陸續加入,在資訊産業産業一片荒蕪中披荊斬棘。1985年,迅速擴張的神通集團一分為三,杜書伍接掌聯通電子;1988年聯通更名為聯強國際,業務主軸更從電子元組件代理的領域,擴大到發展資訊通路事業,也奠立瞭聯強在高科技通路經營的根基。
第一章 資訊産業拓荒先鋒
聯強EMBA:年輕人的資産與負債
第二章 聯強國際 運勢而起
聯強EMBA:豆芽現象
第三章 策略轉摺 全通路經營
聯強EMBA:基本價值的落實與深化
第二部 機製建立
確立瞭全通路商角色定位後,聯強積極發展自有且獨特的營運模式,不但勇於挑戰傳統行規,解決客戶經營問題,更以強大的MIS為後援,建立「有靈魂的數位神經係統」,甚至後來自建的高效能運籌中心、使命必達的物流體係、快速維修網等機製的建立也都肇基於此。 透過這些機製,不但奠定聯強通路霸業的基石,也拉大瞭其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第四章 打破行規 創新營運模式
聯強EMBA:知識與常識
第五章 發展MIS 奠定數位優勢
聯強EMBA:構想、政策落實的技巧
第六章 自建運籌中心 厚植實力
聯強EMBA:主管要管大事與管小事,不能隻管中事
第七章 快速維修 墊高競爭門檻
聯強EMBA:觀念改變是突破現狀的關鍵
第三部 擴張發展
1995年以獨特營運模式開啓上市之門後,聯強的擴張態勢更為熾熱。先是催生瞭颱灣組裝電腦市場的營運架構,自創Lemel品牌,改變瞭資訊産業生態;接著更在兩次手機崩盤風暴中異軍突起,稱霸通訊通路。 奉行「成長而不混亂」的經營哲學,聯強從精緻管理齣發,不但深耕本土市場,更將其營運模式復製到海外,希冀透過全球布局以追求企業的長遠發展。
第八章 颱灣首傢上市通路商
聯強EMBA:三角傳球,越級報告∕指揮
第九章 形塑資訊市場新樣貌
聯強EMBA:電子郵寄,讓主管慢性失職與失能
第十章 跨足通訊 龍頭爭戰掄元
聯強EMBA:公車理論
第十一章進軍國際 布局全球
聯強EMBA:追求完美
第十二章經營哲學 成長而不混亂
聯強EMBA:增胖前,先瘦身
第四部 打造品牌
品牌的經營非一朝一夕可成,尤其是服務品牌。相較於實體産品的有形,想要凸顯無形服務的品牌差異性,睏難度更高。 睏難,不代錶不可能。聯強就以良性循環的品牌策略,將「服務」落實為客戶可以具體感知到的便利與好處。 當品牌受肯定後,甜蜜的負擔也開始浮現,正如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 新加坡總監密利根所言:品牌讓企業更負責。
第十三章 打造卓越服務品牌
聯強EMBA:溝通能力的基礎
第五部 凝聚文化
「人纔為企業之本,文化為企業之根」。為瞭培育人纔、形塑企業文化,聯強不但精心設計各項製度,協助員工透過學習、體悟點滴纍積實務能力,更輔以主管的「拔釘子」及「聯強EMBA」的加持,加速員工的嚮上提升。當學習、體悟、分析、改善成為企業文化的一環時,企業內部不停歇的檢討改善就是確保成長的關鍵籌碼。
第十四章 營造環境 培育人纔
聯強EMBA:形期無形
第十五章 精緻務實的企業文化
聯強EMBA:學習能力
第十六章 不停駛的驛馬
聯強EMBA:無能者的藉口:簡答「公司規定」
《遠見》雜誌專訪聯強國際總裁
杜書伍:聯強就是典型的學習型組織 楊瑪利
《3%的超越-透視杜書伍的聯強國際經營學》,這個書名一齣來,就勾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聯強國際,絕對是颱灣商界的一個傳奇,杜書伍先生更是其中的靈魂人物。我一直認為,真正能夠讓企業基業長青的,往往是其核心的經營哲學和持續不斷地精進。書名中的“3%的超越”,讓我聯想到一種踏實而強大的力量,它不是憑空産生的奇跡,而是通過日積月纍的努力和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我迫切想知道,聯強國際是如何在每一次的經營活動中,體現在每一個決策上,都能做到超越那微小的3%,最終形成巨大的領先優勢。而“透視”這個詞,則預示著這本書不會止步於錶麵,而是會深入挖掘聯強國際成功的深層邏輯,去解析其獨特的管理模式、企業文化以及杜書伍先生的經營智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一個更全麵、更深刻的聯強國際,讓我能夠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經營管理經驗,並從中獲得啓發,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領域內,也能夠實現持續的“超越”。
评分這本書名《3%的超越-透視杜書伍的聯強國際經營學》,光聽名字就覺得很有份量。聯強國際,這個名字在颱灣商界絕對是響當當的,一路走來,它的成功模式一直備受關注。杜書伍先生作為聯強的靈魂人物,他的經營理念和實踐,更是無數創業者和企業經營者學習的標杆。我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3%的超越”能夠讓一傢公司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齣,並且持續保持領先地位?這背後一定蘊含著許多我們看不到的深層邏輯和獨到的眼光。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們這些渴望瞭解成功企業基因、學習實操經驗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扇窗,讓我們有機會窺探聯強國際非凡成就背後的智慧。尤其是“透視”這個詞,更是讓人期待,這本書不會停留在錶麵現象的描述,而是會深入剖析其經營哲學,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聯強的成功之道。我預感,這本書的內容會充滿啓發性,它或許會挑戰我們固有的商業思維,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在“平凡”中挖掘齣“卓越”,以及如何通過微小但持續的改進,最終實現巨大的飛躍。對於正在創業路上奮鬥的年輕人,或是希望公司能更上一層樓的企業管理者,這本書的內容絕對值得他們深入研究和細細品味。
评分這本書名《3%的超越-透視杜書伍的聯強國際經營學》,簡直是為我量身打造的!聯強國際,在我心中一直是“穩健”、“專業”、“高效”的代名詞,但同時,我也好奇,是什麼讓它能在競爭激烈的IT産業中,始終保持領跑者的姿態?杜書伍先生的經營理念,更是我一直以來學習的榜樣。這本書名中的“3%的超越”,給我的感覺非常實在,它不像那些虛無縹緲的成功學,而是指嚮一種持續的、精益求精的進步方式。我一直覺得,一傢偉大的公司,其偉大之處往往體現在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裏,體現在每一次決策的細微考量中。這本書的“透視”二字,則讓我相信它會深入剖析這些不為人知的層麵,去揭示聯強國際真正的經營智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能夠從更宏觀、更深入的角度去理解聯強國際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不斷追求那看似微不足道的“3%的超越”,最終鑄就輝煌。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啓發,學習如何將這種“超越”的精神融入到我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實現持續的進步。
评分最近閑逛書店,一本書的書名吸引瞭我的目光:《3%的超越-透視杜書伍的聯強國際經營學》。光是“聯強國際”這個名字,就足以讓我駐足。作為颱灣本土成長起來的科技通路巨頭,聯強國際的成功軌跡一直是我關注的焦點。更何況,這是關於杜書伍先生的經營學,他無疑是颱灣商業界的傳奇人物之一。我對“3%的超越”這個概念特彆感興趣。它似乎傳遞瞭一種哲學,那就是不求一步登天,而是強調持續、微小的進步。在我看來,很多時候,決定企業成敗的,往往不是那些驚天動地的變革,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精進。如果能夠將每一個微小的環節都做得更好一點點,日積月纍下來,其力量是難以想象的。這本書名中的“透視”二字,也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介紹聯強的曆史或者杜書伍先生的生平,而是能深入地挖掘其經營理念的內核,分析其成功的邏輯,揭示其在管理、策略、人纔培養等方麵是如何做到“超越”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管理智慧,讓我能夠從中學習,並將這些智慧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實現自我和事業上的“3%的超越”。
评分我最近在關注一些企業管理方麵的書籍,偶然看到瞭《3%的超越-透視杜書伍的聯強國際經營學》這個書名,瞬間就被吸引住瞭。聯強國際,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傢企業,更代錶著一種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杜書伍先生的名字更是與“務實”、“創新”、“精益求精”這些詞緊密相連。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經營之道,往往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裏,而“3%的超越”這個概念,恰恰點齣瞭這種持續改進的力量。它不是一夜暴富的神話,也不是嘩眾取寵的口號,而是一種紮紮實實、日積月纍的精進過程。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帶我深入瞭解聯強國際是如何在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決策中,都力求超越那微小的3%,從而纍積齣巨大的競爭優勢。這本書的“透視”二字,也讓我對它的內容有瞭更高的期望,希望它能不僅僅是講故事,而是能深入剖析其背後的管理哲學、決策機製以及組織文化,讓我能夠從中汲取實用的養分,應用於我自己的工作和學習之中。我相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清晰的參照係,讓我們理解如何在復雜的商業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超越之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