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的傳統波瀾壯闊,在美感經驗觀照上尤其精采紛呈。韆百年來的詩詞文章或雄渾奇葩,或穠麗精巧,或清淡敬謹,各顯一代風騷。而由文字所投射、照映的生命情境,尤其凸顯曆史洪流中現實經驗與美感淬鍊間復雜的對話關係。柯慶明教授兼治文學與美學,早有多本專論問世,蜚聲國際,本書為其近年著作的菁華。全書綜論中國詩詞、散文、戲麯、小說等所呈現的美感特質,起於修辭特徵的抒發,止於生命流變的省察。辯論細密,引證詳實,要皆以美感呈現的豐富麵貌為依歸。而柯本人的美學信念及憧憬,亦浮現字裏行間。立足現代,心懷古典,本書對現代文學運動的成績,亦有獨到見解。如何打通古今,貫串雅俗,成為全書最引人思辨的話題。本書堪稱中國美學研究又一重要裏程碑。──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
作者簡介
柯慶明
國立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畢業。曾任國立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助教、講師、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Coordinate Researcher、Associate Scholar,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招聘教授,《現代文學》雜誌主編,《文學評論》雜誌編輯委員兼執行編輯。現任國立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兼颱灣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文學評論專書及文學創作:《一些文學觀點及其考察》、《萌芽的觸須》、《分析與同情:中國古典文學的批評與其理論》、《境界的再生》、《境界的探求》、《文學美綜論》、《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齣發》(散文集)、《清唱》(詩集)、《靜思手劄》(散文集)、《省思劄記》(散文集)、《昔往的輝光》(散文集)。
這是一本令人驚艷的書,它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中國文學的美感具象化,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也能窺見其堂奧。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情”在中國文學中所扮演角色的解讀。從早期詩經的質樸情感到唐詩宋詞的婉約豪放,再到元麯明清小說的波瀾壯闊,書中都詳細地闡述瞭情感如何在中國文學中占據核心地位,並且如何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法得到淋灕盡緻的錶達。它讓我深刻理解瞭,為何中國文學總是那麼注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內心的和諧統一,為何那些充滿悲歡離閤的故事,總能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那些詩人的愁緒,詞人的相思,小說傢的悲憫,都在書中得到瞭生動的解讀。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走進瞭一個情感的萬花筒,看到瞭中國文學中形形色色的情感錶達,也更深刻地理解瞭中國人骨子裏那份含蓄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评分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都充滿瞭濃厚的好奇,尤其是那些流傳韆古的文學作品,總覺得它們蘊含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東方韻味。讀過不少詩詞歌賦、小說戲麯,總覺得雖然能欣賞其精妙之處,但似乎總隔著一層紗,無法完全觸碰到其靈魂深處。這次偶然翻閱一本介紹中國文學美感的書籍,心中便升騰起一股莫名的期待。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理解中國文學作品獨特魅力的一把鑰匙。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抒發、哲思的沉澱、以及曆史的印記。我渴望瞭解,為何一首小詩能讓人潸然淚下,為何一個故事能流傳韆年而不衰,為何那些看似樸實的文字,卻能激蕩起如此深邃的情感共鳴。是語言的節奏?是意境的營造?是作者對人生的洞察?或者,是那些早已融入我們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在悄然作祟?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解開這些疑惑,讓我能更深刻地領略到,中國文學那獨樹一幟的美學風骨,能夠在我心中激起更強烈的漣漪,讓我對那些古老的文字,産生全新的敬畏與熱愛。
评分讀完一本關於中國文學美學的書,內心湧起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激動和釋然。它不像某些理論書籍那樣枯燥乏味,而是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中國文學的精髓一一呈現。書中關於“意境”的闡釋,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作者沒有簡單地定義,而是通過大量的文學作品實例,生動地描繪瞭“意境”如何在詩詞、散文、小說中被塑造,它如何超越文字本身的意義,觸及讀者的內心深處,引發無限的聯想與想象。我仿佛看到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感受到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悠遠,也體會到瞭“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這些意境,並非簡單的景物描寫,而是作者將個人情感、人生感悟融入其中,使得讀者在欣賞景色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心緒,甚至將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中,達到一種“物我兩忘”的審美境界。這種層層疊疊、意蘊無窮的美感,是中國文學獨有的魅力,也正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驚喜。
评分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它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學並非一成不變的僵化教條,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演進,呈現齣多元而豐富的麵貌。書中對不同時期文學流派的梳理,以及對不同作傢風格的比較,都非常具有啓發性。我驚嘆於中國文學的包容性與生命力,它既能繼承傳統,又能創新突破。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文學所蘊含的哲學智慧和人文關懷。它不僅僅是文字的藝術,更是對人生、對社會、對宇宙的深刻反思。我從中學會瞭如何去欣賞那些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的句子,如何去品味那些含蓄而深刻的意象,如何去感受那些跨越時空的文化共鳴。這本書讓我對中國文學的態度,從“瞭解”變成瞭“熱愛”,從“欣賞”變成瞭“崇拜”。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我通往中華文化寶庫的一扇窗,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天地。
评分坦白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理解,更多停留在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把握上,而忽略瞭其背後更深層次的美學追求。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過去的認知。它細緻入微地剖析瞭中國文學中“氣韻生動”的內涵,以及“寫意”手法的運用。我明白瞭,為何古代文人常常追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為何他們不拘泥於細節的刻畫,而是更注重於傳達一種神韻和意趣。書中對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與文學的關聯性的探討,更是讓我豁然開朗。那些筆墨的揮灑,綫條的勾勒,在文學作品中轉化為瞭字裏行間的節奏、韻律和留白,共同營造齣一種獨特的東方審美情趣。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讀過的作品,發現原來在那些看似簡潔的文字背後,隱藏著如此豐富的藝術內涵和哲學思考。這讓我對中國文學的敬意油然而生,也更加渴望去探索其中更微妙、更精深的奧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