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得到諾貝爾文學奬,其代錶的積極的「逃亡」與孤島狀態,獲得「普世性」的認同。追蹤高氏文學精神長達20年的劉再復,是最瞭解其得奬前後的人。此為華人知名學者劉再復細論高行健重要著作的創作主旨、生命轉摺背景,以及獲諾貝爾文學奬前後的高行健狀態等,可視為瞭解高行見其人其文的超級指南。
本書特色
作者簡介
劉再復,一九四一年生於福建南安,-九六三年畢業於廈門大學中文係,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作傢協會理事。一九八九年旅居美國,先後在芝加哥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卑詩大學、科羅拉多大學任教,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客座教授。著作有《性格組閤論》、《文學的反思》、《論中國文學》、《魯迅傳》、《魯迅美學思想論稿》、《傳統與中國人》(與林崗閤著)、《放逐諸神》、《人論二十五種》、《告彆革命》、《論高行健狀態》、《讀滄海》、《漂流手記》係列等二十多部學術論著和散文集。
馬悅然 序
第一輯 概論(寫於2000-2004年)
第二輯 舊作(寫於1987-1999年)
第三輯 評說(寫於2000-2003年)
第四輯 散篇(寫於2000-2003年)
後記
每一次翻閱《高行健論》,我都感覺像是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對話。他的文字,不似某些評論傢那樣尖銳刻薄,也不似某些學者那樣故作高深,而是帶著一種溫和而深刻的洞察力。我在這本書中,感受到的不是冰冷的學術分析,而是飽含著對藝術的熱愛和對人性的關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分享一些關於高行健創作方法論的“秘訣”,他如何構思情節,如何塑造人物,如何運用語言,以及他如何在不同藝術形式之間遊刃有餘。我特彆想瞭解,他作為一位劇作傢,是如何將戲劇的張力融入小說創作的,反之亦然。這本書,在我看來,不應該僅僅是理論的闡述,更應該是一種藝術實踐的指南,一種對創作過程的細膩描摹。我也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高行健與他同時代、或者他所敬重的藝術傢之間的交流與碰撞,這有助於我們更全麵地理解他在藝術史上的位置。
评分第一次翻開《高行健論》這本書,我的心情其實是帶著點忐忑的。高行健的名字,無論是在文學界還是在戲劇界,都帶著一種獨特的光環,仿佛總是置身於一種難以言說的藝術探索之中。我一直覺得他的作品,尤其是在海外獲得巨大聲譽的那些,總有一種疏離感,一種對現實的審視,甚至是批判。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期待的是一種深入的解析,能夠幫助我理解他那些抽象、又帶著深刻人文關懷的劇作和小說,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來的。我希望能從書中找到他對“人”這個永恒主題的思考,他在創作過程中是如何平衡個人情感與社會責任的,以及他作為一位流亡作傢,其獨特的視角是如何影響他的藝術錶達的。這本書,在我看來,不應該僅僅是學術研究者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應該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高行健這位文學巨匠的內心世界,瞭解他思想的脈絡,感受他創作的激情與睏惑。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他創作方法的具體案例,分析他如何運用語言的張力,如何構建具有象徵意義的意象,以及他如何在作品中融入哲學思考,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高行健式的藝術風格。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探討他作品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接受度和影響,這對於理解一位跨文化作傢尤為重要。
评分讀完《高行健論》的某個部分,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書本裏具體的文字,而是對一個時代的迴溯。高行健,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太多的時代印記和文化變遷。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與中國當代文學戲劇的發展緊密相連,經曆瞭風雨,也見證瞭新生。我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感受到的是一種強烈的曆史感,仿佛能聽到那個年代的喧囂與沉寂,看到那個時代人們的迷茫與掙紮。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文學作品是如何成為時代的迴聲,藝術傢又是如何用他們的筆觸記錄下曆史的變遷,並從中提煉齣普世的人性光輝。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高行健早期創作的背景信息,他如何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保持著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我也很好奇,他早期的作品,比如那些被認為是“禁書”的劇本,是如何觸動當時的社會神經,又是如何在他日後的創作中埋下伏筆的。這本書,在我看來,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對文本的解讀,更應該是一種對文化土壤的挖掘,對時代精神的捕捉,從而更全麵地理解高行健藝術道路的形成和發展。
评分《高行健論》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挑戰,一種讓我不得不停下來,深入思考的挑戰。高行健的文學作品,往往不是輕鬆易讀的,它們需要讀者付齣耐心和智慧去解讀。而這本書,似乎也延續瞭這種風格,它沒有提供廉價的答案,而是引導我去探索,去發現。我在這本書中,尋找的是對藝術本質的追問,對人類處境的深刻反思,以及對語言作為人類存在方式的獨特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高行健的藝術世界,去感受他作品中那種既充滿痛苦又閃爍著希望的光芒。我特彆好奇,他如何看待藝術在當今社會中的作用,他認為藝術傢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這本書,在我看來,不應該隻是對高行健作品的簡單梳理,而應該是一種思想的啓迪,一種對藝術生命力的探索。我也期待這本書能夠引發更多關於高行健作品的討論,讓更多的人能夠走進他的藝術世界,感受他的思想力量。
评分《高行健論》這本書,總給我一種在哲學迷宮中穿行的感覺。高行健的思考,常常是跨越學科界限的,他似乎對存在主義、荒誕派哲學有著深入的理解,並將這些哲學理念巧妙地融入他的文學創作中。我在這本書中,尋找的是那種直擊靈魂的拷問,是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以及在現代社會中,個體所麵臨的孤獨與異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梳理高行健的哲學思想體係,解釋他在作品中反復齣現的那些象徵符號和隱喻,到底蘊含著怎樣的深層含義。比如,他對“人”的定義,他對自由與必然的辯證思考,以及他對語言的極限的探索,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方麵。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文本分析,通過對具體作品的解剖,來展現高行健是如何將抽象的哲學理念轉化為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探討高行健的哲學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道傢思想之間的聯係,這對於理解他作品的獨特性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