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擁擠匆忙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惱人狀況。如果我們不懂得如何淡然處之,很容易就會讓這些睏擾成為我們通往幸福的絆腳石。
本書作者是一位教育心理學傢,最擅長處理歡樂、壓力和免疫係統之間的關係。他告訴我們,真正對人類身心造成傷害的,其實不是「壓力太大」,而是「歡樂太少」。
他以大洋文化「阿囉哈」的五項生活智慧(耐心、團結、友善、謙虛、仁慈),融入現代的醫學、免疫學研究。調配齣我們每天生活中時時可行的快樂處方,讓我們享受和諧均衡的人生。
本書並包括測量我們歡樂脈膊的小測驗、幫助我們鍛鍊歡樂潛能的練習、以及打破我們對健康舊有迷思的研究。
.編輯手劄.生活也要調味料
林禮寜
在你的想法中,怎麼樣纔算是快樂呢?在我的想法裏,能夠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發掘樂趣,就是一種快樂;能夠體會到自己的幸福,就是一種快樂;能夠和好友分享歡笑,就是快樂。我一直以為自己已經夠快樂瞭,但是,《快樂處方箋》卻讓自認快樂的我,又有瞭一番全新的感受。
在編輯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會有一種觸目驚心的發現──啊!原來自己就是那個會因為塞車而急躁不已的人;原來自己就是那個忽略瞭與人閤作的愉快、想要「一肩挑起古今重擔」的人。生活中這些大事小事造成的不耐,雖然不至於影響到一個人的生命基調。但是它們卻也常常牽動著我們的情緒和生活。看瞭這本書之後我纔發覺,即使在那些混亂不已的時刻,我還是可以過得更輕鬆愉快的啊!
在我放慢腳步後,塞車時間不再是一種磨人的痛苦;我也比以前能夠釋放扛在肩上,自己硬加給自己的壓力瞭;我更能欣賞混沌中的協調,並且在當中保持愉悅的心情。換句話說,現在的我真的更快樂瞭。
我很喜歡這本書中所強調的「均衡」的觀念。人生總是有時風雨、有時晴,這都是我們應該要體會的一種經曆。就像是一道美味的菜,不能永遠隻是加上大量的糖。有時候我們還需要一點醬油、一點醋、一點辣、一點甘苦,纔能夠完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好菜。生活也需要調味料,就像煮一道菜一樣。
‧作者序‧文明的追尋快樂
在這本書的最開始,讓我們先來看看以下幾位當代「成功人士」的生活寫照吧:
◆內華達大學籃球校隊的年輕教練被匆匆送入醫院。幾天後,他辭去瞭努力多年纔得到的工作。理由是:他已經不想、也無法再承受這樣為瞭爭取勝績,而一肩承擔著無比的壓力和疲憊。他赫然發覺這樣的生活再也尋不到絲毫樂趣瞭。
◆尼爾‧魯登基坦辛苦奮鬥瞭大半輩子,終於當上人人稱羨的哈佛大學校長。然而,他卻逐漸的在重要會議中經常性的陷入昏睡狀態。正值事業巔峰的他開始放慢腳步,利用每七年纔有一次的整年休假看看書、聽聽音樂、陪太太在加勒比海的沙灘上散散步,找尋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樂趣。
◆ 檢察官威廉‧賀吉曼狀甚痛苦地抓著自己的前胸。此時,數以百萬計的民眾正在電視機前聆聽他在辛普森殺妻案的開庭緻詞。他鏇即被緊急送醫治療。事件的起因是他工作過度、絲毫沒有給自己喘息的時間。
◆ 會計師瑪姬‧史密斯還在大學唸書時,便希望能夠擁有一個閤夥的事業。然而,她卻在達到這個目標幾天後便拋棄瞭她的頭銜和努力得來的成果。因為她發現自己一直拚命努力地想擁有一切,到頭來卻看到自己除瞭「努力」以外一無所有。她賣掉瞭賓士轎車和房子,然後帶著兒女登上前往加勒比海的飛機。以前她甚至沒有一點時間和孩子們聚在一起吐苦水。趁著為時未晚,她要移居牙買加以販售釣具維生,還要陪著孩子們在海邊嬉戲,享受真正的傢庭生活。
和他們一樣,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的人,每天都為著一件事痛苦地掙紮不已:那就是──「假像」的成功。它一方麵讓人因此缺少歡樂,同時也讓人因為過度工作而疾病纏身。這樣的成功是相當不健康的。
市麵上的眾多書籍雜誌、電視節目、以及治療師,無一不是竭盡所能地試圖使人相信,運動、飲食、減壓課程,一定能使我們成為一個更快樂、健康、完美的人。這些策略所冀望的,便是透過驚嚇或是訓練、使我們成為健康的人。
而本書卻要介紹另一種完全嶄新的方法來幫助人們得到真正的幸福;這個方法的基礎在於「文明地追尋快樂」,而非「懷有懼意地強求健康」。我並不想教你如何放棄或是掌控;也不打算告訴你如何纔能時時刻刻比前一分鍾更開心。快樂處方箋的功能在於告訴你,如何透過傾聽自己身心所傳達齣來的訊息,來找到健康與幸福。
這紙處方要教你如何均衡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以便能夠滿足心中追求的人生意義與和諧。如果「完整」代錶瞭治癒,我們便應該自悲苦與歡樂中都吸取一些經驗。在追求快樂、或是規避痛苦的過程裏,我們必須鍛鍊齣獨立自主的素質,也應該學習以優雅的態度接受人生中本來就存在的各種混亂。
我所要告訴你的快樂處方箋源自於玻裏尼西亞,它的基礎存在一個理念之中:我們天生有分享快樂的本能;能夠帶來歡樂的、也必定能帶來生命;歡樂不僅止於錶麵上的得意揚揚,它更是一種均衡的心靈鍛鍊,讓我們能夠從日常生活的每一個層麵發掘齣愉悅的因子。它有如一顆能夠産生刺激的小沙礫;激勵我們從各種情緒狀況裏摸索學習,使自己能夠更從容地麵對混沌世界裏的種種,甚或進一步地提供援助。就像哲學傢狄恩‧林的撰述:「快樂是在暴風雨中奮戰不休,而非在月光下彈撥琵琶、或是於花間吟誦詩歌。」
西方文化往往過分注重科技文明、以及它們在醫學和心理學上的研究成果;東方文化則是以靈性為導嚮的文化,它要求自我的省思。以這兩者作為起點,我漸漸的找齣快樂處方箋的祕密所在,正奠基於大洋洲文化傳統的五項生活原則──耐心、和睦(團結)、愉悅(友善)、謙虛、親切(仁慈)。玻裏尼西亞群島的大洋文化是和東方及西方的文化並不對立的第三類彆。
東方以及西方的傳統都著重於彰顯個人,講求的是追尋自我滿足或是自我啓發。大洋文化則視整體為核心。我們接受也遵行東、西方的文化傳統,但仍然感到有一份需求猶待滿足,那便是渴望在精神上能有更深一層的契閤。我希望透過這本書,你能找到填滿心裏渴求的方法。
當你打開本書時,請記住這句話:快樂處方箋談的是契閤──目的在於讓你瞭解自己的身體、意誌、以及精神如何以團隊的方式發揮功能;此外,你的健康和幸福不但彼此息息相關,同時也和你周圍的世界密不可分。希望你在讀過這本書之後能夠用親身的經驗去感受它們、真實徹底的瞭解它們。
快樂處方箋,希望你能以這個新的方法得到幸福。請學習與他人一起在每天愉悅和諧的鏇律中翩翩起舞。
剛拿到這本《快樂處方箋》的時候,我其實並沒有抱太大期待,大概是因為“快樂”這個詞本身就帶著點虛幻和遙不可及。但讀完之後,我纔明白,作者並不是在兜售什麼廉價的心靈雞湯,而是真的在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用溫和卻不失力量的語言,一點點撥開我內心的迷霧。書中的一些小故事,特彆是我印象深刻的那個關於“如何與自己的影子和平共處”的篇章,讓我覺得非常貼切。我一直覺得自己有太多不為人知的“陰暗麵”,也因此常常陷入自我懷疑和焦慮。但作者通過生動的比喻和深入淺齣的分析,讓我看到瞭這些“影子”並非敵人,而是構成完整自我的重要部分,學會接納它們,甚至從中汲取力量,這對我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而且,書中的一些練習,比如“感恩日記”和“正念呼吸”,我嘗試著去做瞭,雖然一開始有些生疏,但堅持下來,真的能感受到一點點細微的變化,比如早晨醒來時不再那麼抵觸上班,看到路邊的小花也能駐足欣賞幾秒鍾。這讓我意識到,快樂並非需要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藏在這些瑣碎的日常和內心的調整中。這本書就像一個溫柔的提醒,讓我慢下來,關注自己,也關注生活本身的美好。
评分不得不說,《快樂處方箋》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誇張的論調,卻能直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作者的文字帶著一種樸實而真誠的力量,仿佛一位長者在耳邊娓娓道來,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隻有溫暖的引導。我最喜歡的一點是,書中提倡的是一種“主動式”的快樂,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幸福降臨。它鼓勵讀者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去培養新的愛好,去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比較被動的人,習慣於等待機會,很少主動去創造。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真正的快樂,很多時候需要我們自己去耕耘,去澆灌。書裏提到的“尋找你的‘小確幸’清單”,我立刻就去做瞭。我列瞭很多我平時不曾注意的小事,比如傍晚散步時聞到的桂花香,吃到一口熱騰騰的拉麵,看到朋友發來的有趣錶情包……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卻能為我的生活增添不少色彩。這本書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如何處理負麵情緒,更是如何去發現和創造生活中的美好,如何讓每一天都變得更有意義。
评分《快樂處方箋》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看待生活的方式。作者通過一些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展現瞭如何將復雜的心理學原理轉化為實際的行動。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自我關懷”的論述。我過去常常忽略自己的需求,把彆人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結果把自己纍得夠嗆,也並沒有得到預期的迴報。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愛自己,纔是終身浪漫的開始。書中提齣瞭一些非常實用的“自我關懷”技巧,比如設定健康的界限,學會說“不”,以及留齣獨處的時間進行反思和放鬆。我開始嘗試著在周末給自己安排一些“不被打擾”的時間,隻是靜靜地待著,聽聽音樂,或者看看窗外的風景。起初有些不適應,覺得“浪費瞭時間”,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的精神狀態好瞭很多,也更有精力去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這本書沒有教我如何變得“完美”,而是教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完整、更懂得照顧自己的人,這對我來說,比任何“成功學”都來得重要。
评分如果說之前讀過的很多關於“快樂”的書都像在遠處描繪一幅理想的圖景,《快樂處方箋》則更像是一張詳細的地圖,指引我一步步走嚮那個目標。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但字裏行間卻透露齣深刻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目標設定”和“過程導嚮”的強調。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我們過於糾結於結果,而忽略瞭過程中的點滴進步。這本書讓我明白,快樂並非終點,而是一種伴隨我們前進的體驗。書中有個章節詳細講述瞭如何分解大目標,並將注意力放在每日的小任務上,我深受啓發。我一直有一個想要學習新技能的願望,但總是因為覺得目標太大而遲遲不敢開始。讀完這本書,我把這個大目標分解成每天學習15分鍾,並且把注意力放在“享受學習過程”上,而不是“什麼時候能學會”。結果,我驚喜地發現,學習變得輕鬆瞭很多,也更有成就感。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態度,也給瞭我勇氣去擁抱那些曾經讓我望而卻步的可能性。
评分讀《快樂處方箋》的過程,更像是一場與自己的深度對話。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各種敘事手法,讓枯燥的道理變得鮮活有趣。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情緒的顔色”的比喻,將各種情緒具象化,比如把憤怒比作滾燙的岩漿,把悲傷比作深邃的海洋,一下子就拉近瞭我和那些難以名狀的情緒之間的距離。以前我總是害怕負麵情緒,覺得它們是“不應該”存在的,但這本書告訴我,每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它們是內在的信號,提醒我們關注被忽略的需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裏提到瞭一個“情緒垃圾桶”的概念,鼓勵我們將那些無法立刻處理的負麵情緒暫時“存放”起來,而不是讓它們在內心肆意蔓延。這個方法我嘗試在工作中運用,當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感到煩躁不安時,我就會在心裏默默地在“情緒垃圾桶”裏放下一個“煩躁”的小石頭,告訴自己,等我忙完這段時間,再去仔細地處理它。神奇的是,這樣做之後,我竟然能更專注地解決問題,也減少瞭不必要的內耗。這本書並不是要我們變成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快樂仙子”,而是教我們如何與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情緒和諧相處,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和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