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之美帶你讀02

詩詞之美帶你讀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濤
圖書標籤:
  • 詩詞
  • 唐詩
  • 宋詞
  • 古典文學
  • 文化
  • 教育
  • 文學
  • 中華文化
  • 傳統文化
  • 鑒賞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係列三冊圖書,精選一百五十餘首漢代至元代的古典詩、詞、麯作品。本書為係列第二冊,選取唐宋詩五十首,每篇作品分兩個閱讀階段,通過【詩詞自己讀】學習詩詞知識,通過【詩詞帶我讀】學會品鑒、賞析作品,瞭解中國古典文化知識,體會中國詩詞之美。
書籍簡介:漫步古今,探尋文脈——《江山入畫,筆墨留香》 引言: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卻時常感到精神的貧瘠。那些沉澱瞭韆年的文化瑰寶,如同靜默的燈塔,指引著我們穿越喧囂,迴歸內心。本書《江山入畫,筆墨留香》,並非專注於某一門類的文學體裁,而是試圖構建一座連接古代與現代的橋梁,邀請讀者以一種全新的、沉浸式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璀璨的中華文明——從恢弘的曆史敘事到細膩的民間風俗,從精妙的建築藝術到深邃的哲學思想。我們相信,真正的美,蘊含在萬物之中,等待著有心人去發現、去體會。 第一輯:山河為骨——地理、曆史與人文的交響 中華文明的底色,是那片廣袤而多樣的土地。本輯將帶領讀者“足不齣戶,行萬裏路”。 第一章:龍脈的流變——從地理形態看文化定型 我們將考察中國主要山脈、河流的走嚮,探討它們如何塑造瞭不同區域的生存哲學與經濟模式。例如,長江流域的富庶與開放,如何催生瞭吳越文化的細膩與商業精神;而黃河流域的堅韌與循環,又如何鑄就瞭中原文化的厚重與包容。我們會深入分析“地理決定論”在古代中國發揮的作用,並結閤現代考古發現,審視古人如何順應、改造和敬畏自然。探討秦嶺—淮河一綫,這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綫,如何在氣候、物産、方言乃至思維模式上,劃分齣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第二章:史冊上的微塵——“大曆史”中的個體命運 曆史不應僅僅是帝王將相的功過簿。本章緻力於挖掘曆史長河中的“微觀敘事”。我們將選取一些關鍵曆史轉摺點,不再聚焦於中央決策,而是關注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掙紮、適應、乃至改變瞭曆史進程的普通人物或小群體。例如,戰亂時期邊陲地區的屯墾戍邊者、絲綢之路上的商隊夥計、抑或是某個朝代更迭時,一個偏遠縣城的胥吏。通過對這些“微塵”命運的描摹,還原曆史的溫度和真實感,理解宏大敘事背後,無數個體生命的重量。 第三章:古道新知——交通網絡與信息傳播 探討古代的交通網絡——驛站、漕運、茶馬古道等,如何構成古代中國的“信息高速公路”。重點分析這些網絡在文化交流、物資調配和軍事防禦中的核心作用。我們將對比不同朝代對基礎設施的投入與管理模式,分析其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的影響。同時,我們將探討官方文書與民間信息的傳播機製,揭示在缺乏現代媒體的時代,知識和觀念是如何跨越空間,實現有效聚閤的。 第二輯:器物有靈——物質文化與匠人精神 物質文化是思想的具象化。本輯聚焦於那些承載瞭古代中國人審美情趣和生活哲學的“器物”,探尋其背後的工藝、哲學與傳承。 第四章:釉色與心境——瓷器藝術的韆年演進 瓷器,被譽為中華文明的“白色黃金”。本章將不再停留於對名瓷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研究不同時期燒造技術(如汝窯的含蓄、官窯的端莊、民窯的靈動)背後的時代精神。我們會對比宋代文人士大夫對“雅”的追求與明清商品經濟下對“繁縟”的偏好,解析技術創新如何服務於社會審美需求的轉變。內容將涉及煉泥、拉坯、施釉、燒製等關鍵工藝,讓讀者理解每一件瓷器背後,匠人如何與火土對話。 第五章:榫卯乾坤——木構建築的結構智慧 中國古建築的魅力,在於其無需一釘一鉚的精巧結閤。本章將詳細剖析榫卯結構的原理及其在宮殿、寺廟和民居中的應用。我們將用圖解和案例分析相結閤的方式,展示鬥栱如何平衡重力,梁架如何應對地震。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討這種結構智慧所蘊含的哲學觀——對和諧、對平衡、對可拆卸與可重組性的追求,以及這種“柔性”結構如何適應多變的環境。 第六章:文房四寶的哲學側影 筆、墨、紙、硯,這四樣文人必備之物,遠非簡單的書寫工具。本章將以這四件“活著的文物”為切入點,探討古代知識分子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例如,墨的研磨過程與“靜心”的儀式感,紙張的縴維構成與書寫體驗的差異,以及端硯的質地與文人對“恒久”的嚮往。通過對這些日常用品的細緻觀察,反觀古代教育、修身與藝術創作之間的內在聯係。 第三輯:風雅入世——生活藝術與日常儀式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本書的第三輯將探索古代中國人如何在日常瑣事中,營造齣屬於自己的“風雅”。 第七章:茶煙裊裊——飲品的文化符號學 茶文化是中國人情感錶達的重要載體。本章將跨越唐代的煎茶、宋代的點茶、明清的泡茶,分析不同飲茶方式的社會功能。從文人的“鬥茶”到僧侶的“禪茶一味”,再到士紳的“待客之道”,探討茶如何從一種飲品,演變為社交禮儀、修身養性和審美情趣的綜閤體現。我們將重點分析茶具的選擇、水溫的掌控以及飲茶環境的營造,揭示其背後對“當下”的珍視。 第八章:衣冠之禮——服飾背後的社會編碼 古代服飾是身份、等級、場閤最直接的語言。本章將不再局限於介紹龍袍或官服的形製,而是深入解讀常服、便服、喪服、婚服中的“潛規則”。通過對色彩、紋飾(如雲雷紋、迴形紋)的分析,讀者可以瞭解古代社會等級製度的嚴密性,以及特定場閤下,個人行為舉止如何被服飾所規範和約束。我們將考察服飾的製作工藝,如刺綉、織錦,以及這些工藝如何成為傢族技藝的傳承。 第九章:節慶的節奏——時間與集體的記憶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時間的刻度,也是社會情感的集中釋放。本章將係統梳理春節、清明、端午、中鞦等主要節日的起源、演變及其在不同地域的差異化錶達。重點探討節日活動(如祭祀、宴飲、遊藝)如何實現代際間的知識傳遞和社群的凝聚。我們會分析,在沒有現代娛樂的時代,這些儀式化的行為如何滿足瞭人們對秩序、團圓和希望的集體心理需求。 結語: 《江山入畫,筆墨留香》旨在提供一種“慢閱讀”的體驗。它不追求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希望激發讀者對傳統文化中那些被忽略的細節、那些沉澱在器物與儀式中的智慧,産生深切的共鳴與再思考。我們相信,隻有當我們真正理解瞭古人的“生活方式”,纔能更清晰地定位現代的“自我身份”。翻開此書,即是開啓一段與古老文明深度對話的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策劃:王濤
 
  曾任漢語大詞典齣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商務印書館(香港)執行總編輯。
 
編著:王橚嫻
 
  北京市石景山區作協會員、北京市寫作學會會員。擅長散文寫作,文筆流暢,想像豐富,景物描寫生動,筆下人物栩栩如生,取材視角獨特,意境深遠,寓意悠長。近常在網絡上進行寫作,寫有大量散文隨筆。在報紙刊物上發錶多篇散文作品和短篇小說,並齣版長篇小說《蠻荒》。
 
策劃機構:鴻文館文化工作室
 
  乃專注於歷史文化與中文學習和閱讀的齣版策劃;並以創新、優質、智趣和富於成效為宗旨。配閤時代發展的要求,本工作室以開拓傳統齣版與電子齣版相結閤的新形態齣版為目標。

圖書目錄

1. 秦淮夜泊 
2. 赤壁 
3. 鞦夕 
4. 寄揚州韓綽判官 
5. 山行 
6. 江南春 
7. 嫦娥 
8. 題都城南莊
9. 蘭溪棹歌 
10. 別董大 
11. 迴鄉偶書 
12. 春晴 
13. 寒食 
14. 楓橋夜泊 
15.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玄都觀桃花
16. 再遊玄都觀 
17. 人日立春 
18. 登山 
19. 江樓感舊 
20. 滁州西澗
21. 題金陵渡 
22. 山居夏日 
23.颱城 
24. 鼕夜
25. 春日偶成 
26. 春日 
27. 觀書有感二首•之一 
28. 春夜/夜直 
29. 泊船瓜洲 
30. 元日 
31. 絕句 
32. 遊山西村 
33. 遊園不值 
34. 夜書所見
35. 春宵 
36. 惠崇春江晚景 
37.題西林壁 
38. 花影 
39. 清明
40. 閒居初夏午睡起二首•之一
41. 三衢道中
42. 湖上
43. 春暮
44. 有約
45. 送春 
46. 客中初夏 
47. 夏日
48. 即景 
49. 田傢
50. 晚樓閒坐/鄂州南樓書事

圖書序言

  • ISBN:9789888760985
  • 規格:平裝 / 258頁 / 17 x 23 x 1.2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講,現在市麵上這種「導讀」類的書籍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每本都說自己是最淺顯易懂的。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它能不能「打動」你。我對文字的敏感度,其實是比較偏嚮感受層麵的,比起結構分析,我更在乎的是,當我讀完某段講解後,再迴頭去看原詩,會不會突然有種「啊哈!」的頓悟感,彷彿過去模糊的意象突然清晰瞭起來。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就成功瞭一半。我最近的生活節奏其實蠻快的,通勤時間有限,所以很需要那種可以「隨手翻、隨手懂」的書籍。我不是追求一口氣讀完,而是希望每次翻開都能有一點收穫。如果內容排版太過擁擠,或是引用的範例詩詞太過偏僻,那對我這種非專業讀者來說,就會是一個不小的門檻。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用生活化的語言,去連結那些韆年前的詩句與我們現代人的情感經驗,這樣纔不會覺得古文是遙不可及的。

评分

我最近剛好在整理我的書櫃,發現很多以前買的文學書,現在看來都有點年代感瞭,無論是紙質還是裝幀都顯得有些落伍。所以,對於一本新齣版的書,我的期望值除瞭內容之外,還會稍微關注它的「製作質感」。例如,紙張的選用是不是舒服耐讀?印刷的清晰度如何?有些書為瞭省成本,紙張薄得跟宣紙一樣,油墨印上去有點暈開的感覺,那看久瞭眼睛真的很纍。再者,如果書中能適當地穿插一些與詩詞相關的古典繪畫、書法拓片,或者是一些優美的設計元素,那絕對是大大加分。畢竟,我們在讀「美」的東西,視覺上的享受也是體驗的一部分嘛。如果能做到圖文並茂,而且圖片的選擇是精緻而非隨意堆砌的,那會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創作者對「美學」是有追求的。這不隻是為瞭炫技,而是真正為瞭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

评分

說到閱讀習慣,我個人比較偏好那種作者的聲音是「真誠」的書籍。有些文學評論傢寫的東西,總覺得少瞭點溫度,像是在寫一篇學術報告,每一個論點都擺得四平八穩,但就是讓你感受不到作者本人對這些詩詞的熱愛。我希望這本「詩詞之美」的作者,能帶有一點點個人情感的投射,也許是某句詩詞對他某個人生階段的觸動,或是他對某個意象獨特的感悟。這種帶有溫度和個人印記的敘述,遠比那些標準化的知識灌輸來得吸引人。如果能看到作者在文字背後那個活生生的靈魂,我會更願意跟著他走進詩詞的世界。畢竟,詩詞是情感的結晶,如果解讀的人本身就缺乏情感的共鳴,那再完美的邏輯分析也顯得蒼白無力瞭。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嗯,不得不說,很有古典韻味,那種淡雅的墨色,配上燙金的詩詞摘錄,光是放在書架上就覺得很有氣質。不過,我還是要說,光有漂亮的封麵可不夠,內容纔是王道嘛。我最近剛好在物色一些可以閒暇時翻閱,又能稍微提升一下人文素養的書。我之前是比較偏愛散文集,總覺得詩詞這種東西太過凝練,有時候讀起來會覺得有些吃力,畢竟我不是文學係的背景,對於那些典故和意境的解讀,常常需要旁邊註釋纔懂個七八成。但我又很想親近傳統文化,你知道,那種骨子裡的優雅是現代流行書比較給不瞭的。所以,當我看到這種強調「美」的讀物時,心裡就會好奇,它到底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帶領」讀者進入詩詞的世界?是會用很現代的比喻嗎?還是會深度剖析格律的奧妙?總之,期待它能成為我與古典文學之間,一座親切的橋樑,而不是又一座高聳的殿堂。我比較怕那種太過學術性的論述,那樣我可能翻個幾頁就想闔上瞭。希望它能像一位溫柔的嚮導,帶著我這個門外漢,慢慢領略詩詞的美好。

评分

我在挑選文學入門書時,有個很實際的考量點,就是它的「實用性」——這裡指的不是教你如何作詩,而是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被運用。譬如說,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場景化的聯想,像是「春日郊遊時,你可以想起這幾句描寫春景的詩」、「在麵對離別時,古人是如何抒發不捨」,這樣我就能把書上的知識快速地「錨定」到我的生活經驗上。否則,如果隻是純粹的文本解讀,讀完可能轉頭就忘瞭,因為沒有找到一個可以連接的「鉤子」。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完」的書,而是一本可以「時常迴味、時常檢索」的工具書,能夠在我需要的時候,提供一句貼切的詩句來錶達我此刻的心情,這纔是對我來說,最棒的「美學帶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