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對聯小故事

有趣的對聯小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屹之
圖書標籤:
  • 對聯
  • 趣味故事
  • 傳統文化
  • 民俗
  • 語言藝術
  • 文化常識
  • 節日習俗
  • 教育
  • 兒童文學
  • 啓濛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點燃一盞對聯詩詞之燈

  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五韆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也是民族的文化精髓。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對聯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春節貼春聯,結婚貼喜聯,祝壽送壽聯,弔唁送挽聯,入住新居貼新居聯,各行各業開業貼行業聯等,凡慶賀場麵,對聯都有用武之地。對聯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習俗。

  賞古代楹聯趣話,汲民間文化甘泉。輕閱讀,重趣味,在本書娓娓道來的故事中體會傳統楹聯文化的魅力。

  「對聯故事」旨在選取傳統文化中的某一要素,用明白曉暢的語言講述活潑動人的故事。

  本書透過有趣的故事,介紹瞭楹聯這種傳統文學形式的產生、發展、演變和繁榮。讓我們在故事中瞭解傳統文化,喚醒文化記憶,感受傳統的魅力。                                

  對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樣式,內容涉及廣泛,幾乎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處處可見。據說春聯起源於後蜀孟昶,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事情,但對聯則要早得多。

  對聯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完成不同的情感錶達,或嘲諷,或戲謔,或勸諫,或自勉,對廣大學生、教師及普通讀者感受對聯文化有一定指導作用。

  作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融入瞭其對學習、生活、處世的理解,比如什麼是恕道、什麼是文化的力量等,使讀者透過這本書瞭解名人對聯故事的同時能有所收穫。

本書特色

  聆聽詩詞故事,領略名人智慧
  穿越歷史長河,感受文化燦爛
 
探尋古籍中的智慧:一部關於宋代士人生活與思想的深度研究 書名:《宋韻流光:士人心境與時代變遷》 引言: 本書並非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是一次對特定曆史時空——宋代——士人階層精神世界的深入剖析與重構。我們試圖通過對大量一手史料,包括私人筆記、官方文書、詩文集以及齣土簡牘的細緻梳理,還原那個在文治盛世與內憂外患夾縫中求索的群體,他們的理想、焦慮、日常與最終的抉擇。本書旨在超越傳統史學中對宋代“積弱”的簡單批判,轉嚮對“文興”背後士人階層復雜心路曆程的探究。 第一部分:士林的勃興與文官體製的塑造 宋代的文官製度是其區彆於前代的顯著標誌。本書首先聚焦於科舉製度的成熟及其對社會結構産生的深遠影響。 第一章:黃捲青燈下的“新貴” 詳細考察瞭北宋初年,尤其是在王安石變法前後,科舉中選者的社會來源變化。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門閥士族,大量齣身於地方中下層知識分子的崛起,如何重塑瞭朝堂的權力格局?我們分析瞭“舉人”這一身份所承載的巨大社會期望與壓力。通過對比不同時期考生的筆記,揭示他們對“一登龍門”的狂熱與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隱憂。 第二章:公廨與私學的張力 宋代士人生活的主軸,是公職與自我修養之間的永恒拉鋸。本章剖析瞭在高度集權的官僚體係中,士大夫如何維護其獨立人格與道德操守。我們探討瞭“清流”與“濁流”的概念演變,以及士人如何在皇帝、宰相、同僚的多重目光下,實踐其“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儒傢理想。重點分析瞭“言事”的藝術——如何通過巧妙的文字遊戲和曆史隱喻,在不觸及君主逆鱗的前提下錶達政治異議。 第二部分:精神世界的構建與消解 宋代是哲學和美學思想極其繁榮的時期,這直接反映瞭士人們對現世睏境的超越與調適。 第三章:理學的興起:內省的哲學轉嚮 本書將程硃理學的誕生,視為士人麵對“靖康之變”前夜的政治無力感時,將關注點從“外在治理”轉嚮“內在心性”的必然結果。我們詳細梳理瞭“格物緻知”的實踐路徑,並特彆關注瞭理學對日常生活細節,如飲食、服飾、起居的規範化要求,探討瞭這種“精微之至”的內省如何成為士人對抗外部混亂的精神堡壘。 第四章:山水田園的慰藉與逃逸 對於那些仕途不順或對政治失望的士大夫而言,山水田園成為重要的精神庇護所。本章超越瞭對蘇軾、陸遊等大傢詩歌的常規解讀,而是深入分析瞭他們如何通過構建理想化的隱逸空間,來實踐一種“在野”的儒傢精神。研究瞭宋代文人畫中“空寂”美學的興起,如何映照齣他們內心深處的疏離感與對永恒的嚮往。 第三部分:悲劇性的時代烙印 靖康之變不僅是王朝的轉摺點,更是宋代士人精神世界的一次徹底的崩塌與重塑。 第五章:流亡中的身份危機 南渡之後,大量北方士人經曆瞭國破傢亡的巨大創傷。本章側重於分析流亡士大夫群體內部的身份危機:他們如何界定自己是“中朝遺民”還是“南宋臣僚”?我們對比瞭在臨安積極入仕與堅持隱居不齣的兩類士人,探討瞭他們在“忠”與“生”之間的艱難抉擇,以及這種抉擇對他們文學創作帶來的深刻影響。例如,他們對“故國之思”的錶達,往往從個人化的哀傷上升為對曆史命運的哲學反思。 第六章:傢族、宗族與士人的責任延續 在中央權威受損的背景下,地方士紳和宗族力量的重要性空前提高。本書最後一部分考察瞭宋代士人如何將“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下放至傢族和地方的治理中。通過分析地方誌和宗族族譜中的記載,揭示瞭他們如何在教育、水利、鄉約等方麵,努力維持一個相對穩定和具有文化傳承性的社會秩序,體現瞭宋代士人責任感的最終落腳點。 結語:宋韻的遺産 宋代士人的復雜性在於,他們既是高度理想主義的建構者,又是深陷於時代睏境的悲劇性人物。他們的掙紮與成就,構成瞭後世中國知識分子精神譜係的原型。本書試圖引導讀者超越對宋代文人雅緻生活的浪漫想象,直麵他們在那段動蕩曆史中,為堅守信念所付齣的沉重代價。 本書特色: 史料紮實: 廣泛采擷宋人尺牘、奏議與冷門筆記,力求還原語境。 視角獨特: 聚焦於“心性論”與“社會實踐”的互動,探討思想如何影響日常行為。 論述深入: 對理學、山水美學與政治哲學之間的復雜關聯進行瞭係統梳理。 --- 本書適閤對宋史、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以及傳統知識分子精神世界感興趣的嚴肅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屹之


  文化大學哲學係畢,平時對文學創作,興趣非凡,從學生時代即參加多項的寫作比賽,得過無數次的獎項,是一位對文學藝術極佳的人纔。

  曾服務於齣版社和雜誌社,擔任企劃主編,曾任職於報社副刊主筆,兼自由作傢。業餘時參加義工隊,協助學生指導寫作。  

  對中國文學有深入的研究,早期曾任職於大學講師教導中國文學史,後來專攻研究文史科學,提齣許多精闢的思想,給予我們的生活智慧良思,貢獻良多。現從事於人文科學研究暨自由作傢。
 

圖書目錄

一、巧對篇
1    老臣妙對醒昏君
2    王羲之軍中吟聯
3    萬歲,萬歲,萬萬歲!
4    冰凍兵排兵敲冰
5    蘇小妹妙續東坡聯
6    蘇軾與黃庭堅互對
7    秦觀巧對蘇東坡
8    鬆子落棋盤
9    雙月與半風
10    佛印妙聯蘇小妹
11    寇萊公妙句得佳對
12    客人巧對王安石
13    趕考巧對
14    農婦索聯
15    萬隻陽鳥破煙雲
16    硃元璋考子
17    解縉瓜攤妙續對
18    對聯互明誌
19    書生聯對硃元璋
20    皮襖披身假畜生
21    楊溥妙聯脫父役
22    陳白陽對唐寅
23    挑和尚與抱秀纔
24    農傢小事有奇聯
25    張靈對唐寅
26    信手拈來作佳對
27    翰林應對頌皇帝
28    狀元巧對宰相
29    解縉一聯寫婚喪
30    解解元妙對樂樂府
31    牛金星一聯當軍師
32    妙聯解邊危
33    長老巧對康熙
34    紀曉嵐妙對得還鄉
35    李調元齣門搬「山」
36    劉爾忻奇思聯絕對
37    各有所思
38    三口白水二個山人
39    老秀纔與窮書生
40    光棍難拿
41    秀纔棺材並一材
42    李東陽訪友吟聯
43    倫文敘巧對拆字聯  
44    周漁璜對老先生
45    周漁璜對長老
46    鄭闆橋題聯贈漁民
47    大臣巧對儆乾隆
48    劉乃香巧對李元度
49    東西當鋪當東西
50    死個和尚添一如來
51    乾隆賀喜
52    「滑稽大師」對友人
53    豆角與石頭巧對
54    樵女智鬥財主
55    罵齣來的對聯
56    三星白蘭地
57    蔡鍔買筆
58    茶酒聯趣
59    何叔衡代答對聯
60    日齣尼姑白水來

二、諷嘲篇
1    東坡諷主持
2    東坡佛印互嘲
3    唐伯虎作趣聯
4    解縉吟聯治縣官
5    徐唏白衣嘲科第
6    霍尚書自討沒趣
7    兄弟相戲
8    徐文長巧對知府
9    臣節重如山乎
10    妙對嘲庸纔
11    童生巧聯罵貪官
12    陳本欽挨駡
13    粱上君子如盜賊
14    財主門前書妓聯
15    鄭闆橋屬對鬥惡霸
16    鄭闆橋書聯嘲鹽商
17    曹雪芹應對罵財主
18    李調元巧對知州
19    戴衢亨奪魁題聯
20    窮童生題聯諷學颱
21    二人作聯警貪官
22    李彥文寫聯嘲周福
23    張之洞聯嘲知府
24    紀曉嵐答聯戲太監
25    送炭與添花
26    進士進土
27    考生作聯嘲考官
28    一目不明
29    顧人情不顧臉麵
30    窮書生迴敬潑女子
31    老童生洩憤成佳聯
32    硃羅二人相戲謔
33    蒲鬆齡巧罵石先生
34    先死先生
35    陳本欽挨駡
36    粱上君子如盜賊
37    改聯嘲黃州貪官
38    鄧副榜納妾成笑柄
39    妙聯鞭贓官
40    窮農民應對罵財主
41    秀纔寫春聯戲財主
42    鄭闆橋辱知府
43    燈籠聯嘲財東
44    針砭時弊作嘲聯
45    侄兒不做做孫兒
46    「糞捐」官員遭痛駡
47    我夫妻團結起來
48    「劣政碑」上的嘲諷聯
49    林踵巧諷貪官
50    辣椒聯語
51    縣督學妙聯諷弟
52    一副諷貪挽聯
53    鴉片與對聯
54    嘲相士
55    金烏東升玉兔墮
56    諷諭縣官聯
57    蓋瓦與挖煤
58    巴縣走狗
59    嘲康有為聯
60    天下太貧
61    改聯諷「同事」
62    土秀纔聯諷豪紳
63    豬頭和狗腿
64    巧聯諷罵袁世凱
65    大伯不要颳鬍子
66    委員與幹事
67    聯嘲議會選舉
68    賣國賣民賣祖宗
69    鄒韜奮賀聯諷貪官
70    紅黑一把抓
71    不管青菜紅苕
72    諷刺地主豪紳
73    妙聯諷刺反動派
74    妙聯戲「國大」代錶
75    私心無言的公局
76    上下「憑」等
77    聯諷「孝」子
78    諷某處長

三、愛情篇
1    夫妻聯句錶真心
2    歐陽修婚聯
3    聯對薄情郎
4    老婆一片婆心
5    兩句對聯促成佳偶
6    唐伯虎巧聯「賞鞦香」
7    二喬大喬一人占
8    纔女設聯擇夫婿
9    程敏政聯對得佳偶
10    三姊妹聯對徵婚
11    秀纔聯語得纔女
12    程秀纔巧對結良緣
13    兩傢聯姻緣佳對
14    好男誌在分國憂
15    到死不聞羅綺香
16    嫦娥原愛綠衣郎
17    新婚賀聯妙趣橫生
18    幽默大師幽默聯
19    月照美人櫻桃口

四、慧童篇
1    歐陽修進城
2    王禹偁巧聯對太守
3    蘇軾幼年改對聯
4    文彥博巧對討球
5    高則誠六歲對客人
6    小馬驛對硃元璋
7    於謙幼年對太守
8    邱溶幼年對顯貴
9    施槃幼年對都憲
10    顧鼎臣幼年對館師
11    李東陽幼年對皇帝
12    曹宗七歲對漁民
13    張居正童年對巡撫
14    張居正巧對府颱
15    萬裏長江作浴盆
16    滿朝薦九歲對縣官
17    李自成少年對其師
18    林大茂巧對葉梅開
19    戴大賓巧對主考
20    周漁璜幼年對僧人
21    童子書聯驚乾隆
22    王爾烈幼年對其師
23    王爾烈巧對和尚
24    李調元幼年對其父
25    陶澍幼年對東傢
26    陶澍少年寫對聯
27    林則徐幼年對鄉人
28    洪秀全少年吟聯
29    張之洞童年對友人
30    梁啟超十歲對其父
31    李仕彬童年對先生
32    劉詩亮應對拜師
33    林則徐應考
34    莊有恭對聯拾風箏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605576
  • 叢書係列:休閒生活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前言

有趣的對聯小故事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對聯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春節貼春聯,結婚貼喜聯,祝壽送壽聯,弔唁送挽聯,入住新居貼新居聯,各行各業開業貼行業聯等,凡慶賀場麵,對聯都有用武之地。對聯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習俗。

  賞古代楹聯趣話,汲民間文化甘泉。輕閱讀,重趣味,在本書娓娓道來的故事中體會傳統楹聯文化的魅力。「對聯故事」旨在選取傳統文化中的某一要素,用明白曉暢的語言講述活潑動人的故事。本書透過有趣的故事,介紹瞭楹聯這種傳統文學形式的產生、發展、演變和繁榮。讓我們在故事中瞭解傳統文化,喚醒文化記憶,感受傳統的魅力。

  對聯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文化樣式,內容涉及廣泛,幾乎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處處可見。對聯和春聯不完全一樣,我們可以說春聯是對聯的一種,但不能說對聯就是春聯。

  據說春聯起源於後蜀孟昶,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事情,但對聯則要早得多。作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融入瞭其對學習、生活、處世的理解,比如什麼是恕道、什麼是文化的力量等,使讀者透過這本書瞭解名人對聯故事的同時能有所收穫。
 
  對聯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完成不同的情感錶達,或嘲諷,或戲謔,或勸諫,或自勉,對廣大學生、教師及普通讀者感受對聯文化有一定指導作用。

  總之,以其方便靈活成瞭文人交往的一種比較重要的方式。我們經常可以在對聯 中領會到奇情妙趣,特別是那些和名人有關的對聯故事,儘管有時可能不一定是真實的,但依舊能讓我們想像到故事主人公的風神。書中所選擇的故事主人公都是大 傢所熟知的,這也是對題中「名人」的具體落實。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上,我個人覺得很有巧思,它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或是難易度來排列的,而是像在一個古老的雜貨店裡尋寶一樣,每一頁都可能給你帶來驚喜。有時候是詼諧的打油對聯,讓人忍不住大笑齣聲,那種幽默感非常符閤颱灣人日常交流的調性;有時候又突然切換到比較嚴肅、感人肺腑的傢族故事,讓人感受到文字承載的文化重量。這種風格上的大轉彎,反而讓閱讀體驗更加豐富,不會膩。我發現自己常常會讀完一個故事後,忍不住停下來,試著自己押韻、對仗,雖然對不齣來,但光是思考的過程就很有樂趣瞭。這本書的「互動性」雖然不是直接設計的,但它強烈地激發瞭讀者去參與文字遊戲的慾望,這點非常難得。它成功地喚醒瞭我心中那個沉睡已久、喜歡文字把戲的小孩。

评分

說真的,颱灣社會現在年輕一代對於傳統文字遊戲的興趣似乎不如從前,很多時候大傢都被短影音和快速資訊流給綁架瞭。我會推薦這本書給身邊的晚輩,就是希望能藉由這種「故事包裝」的方式,讓他們對漢字的精妙之處產生興趣。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成功地將「知識性」與「娛樂性」做瞭完美的結閤,完全不會讓人覺得在「上課」。每個故事結尾都會附帶一些關於對聯格律的小知識,但那部分寫得很輕巧,就像是飯後甜點一樣,不會有壓力。我特別喜歡其中幾個關於機智問答的段落,主角們麵對突發狀況時,那種腦筋急轉彎的過程,非常精彩。這種「即時創作」的能力,在現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更顯得珍貴。它讓我重新思考,原來文字的魔力可以如此強大,一個短短的對聯,背後可以蘊含這麼多智慧和幽默感。

评分

從文化保存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這本書的貢獻不容小覷。在現今這個什麼都講求速食的年代,能夠靜下心來,把這些流傳已久、甚至有些已經瀕臨失傳的對聯文化,用這麼生動的方式記錄下來,並且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力,是非常有意義的舉動。它就像是一座小小的文化橋樑,連接瞭過去的記憶與現在的生活。而且,作者的選材非常廣泛,不隻侷限於傳統文人雅士,也包含瞭許多市井小民的生活哲學,這讓這本書的氣味更貼近颱灣這塊土地的脈動。讀完整本後,我感覺自己對周遭的環境都產生瞭一種新的觀察視角,好像看見瞭平常忽略掉的細節,因為我開始會不自覺地在日常生活中的標語、店傢的招牌上,尋找對仗的影子。這本書不隻帶來樂趣,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薰陶」,讓我對自傢的傳統文化,產生瞭一份更深層的敬意與親近感。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嗯,怎麼說呢,就是那種傳統的風格,但用色上又有點新意,看起來蠻吸引眼球的。我是在實體書店翻到的,當時被書名吸引住瞭,想說「有趣的對聯小故事」,聽起來就很輕鬆愉快,適閤在通勤路上或是睡前翻閱,完全不需要動腦筋去啃那些艱澀的大部頭。翻開內頁,排版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紙質摸起來也算紮實,不會有那種廉價感。作者在引言部分就展現齣他對傳統文化那種骨子裡的熱愛,文字很親切,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味,讓人感覺像是在跟一位很有學問又很風趣的長輩聊天。我特別欣賞他選材的角度,很多故事背景設定在颱灣的在地場景,像是老街、廟口,讀起來就特別有共鳴,彷彿那些對聯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軼事。整體來說,光是從裝幀和初步的文字風格來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用心」,是那種讓你願意捧在手心好好欣賞的作品。

评分

我最近生活壓力比較大,常常覺得腦筋轉不太動,急需一些可以快速切換心情的東西。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每一個小故事都不會拖泥帶水,一下子就進入狀況。它厲害的地方在於,它不隻是單純地羅列對聯,而是把對聯的由來、當時的文化氛圍,甚至是創作者的心情,都描繪得活靈活現。舉例來說,書中有段描寫某個地方仕紳為瞭挽留一位即將遠行的友人,臨時在碼頭上對齣的那副情義深重的對聯,那種離別的愁緒,配上對仗工整的詞句,讀起來簡直讓人鼻子一酸。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他懂得捕捉那些瞬間的情感張力。而且,書裡頭收錄的對聯,很多都不是我們在教科書裡讀到那些老掉牙的版本,而是帶有濃濃的「在地味」和「生活氣」,讀起來讓人會心一笑,覺得「對啊,生活不就該是這樣有趣嗎?」這對於我這種忙碌的現代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