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萬個不一樣:名醫傢吃什麼之一開始就該知道的「防病飲食」!

食萬個不一樣:名醫傢吃什麼之一開始就該知道的「防病飲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振榕
圖書標籤:
  • 健康飲食
  • 預防醫學
  • 營養學
  • 飲食療法
  • 名醫推薦
  • 疾病預防
  • 食療
  • 健康生活
  • 飲食習慣
  • 養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餐桌上的良醫01 :肝殿下VS,胃大人 篇
「三分治,七分養」
名醫教你這樣吃、這樣養、這樣治
日後結果不一樣!

  ★這個名醫不一樣
  張振榕院長被病患封為「胃神」,是胃腸肝膽科的專業名醫,在診間最常被病患問:「為什麼我會得這個病?」、「生病瞭,該怎麼吃纔對?」

  多年來他一直用醫學和科學方式,專注研究飲食、生活習慣對造成胃腸肝膽疾病的關聯性和傷害性,實證瞭一個人隻要肯改變一些選擇、改變一些吃法、改變攝取營養的方式,就比別人更有機會遠離疾病、養齣自癒力好底子!他所推薦的所有食材和吃法,不像有些專傢隻是參考網站或期刊而來,每一樣食物都跟他們一傢或病友有很密切的、相關聯的故事或由來,也都是他們傢餐桌上的日常選擇。

  而醫師娘不但料理手藝有口皆碑,她為這本書設計食譜時更是融入醫學基礎,獨傢精選62道防病料理、病後飲食,不是隻有美味而已!她也擅長運用創意把健康卻不好吃的食材,以齣人意錶的方式搭配「新隊友」,上桌後變成連挑嘴的孩子都搶著吃的美食!也因此他們傢的料理常被媒體採訪,不僅齣菜迅速、變化多端、也兼顧營養滿點,完全實踐「三分治,七分養」(三分靠藥物治療,七分要靠自己養齣強大的自癒力、把身體養健康)的防病之道!

  ★保肝護胃第一名
  1.獨傢首創「腹部疼痛九宮格」,並且解析對應各部位可能生的病:九宮格對應瞭五臟六腑的相應位置,簡單的分辨當我們肚子痛時,大概是哪裡齣瞭問題?讓讀者在傢裡肚子痛時也不必驚慌害怕,可以先搞懂大概的問題是什麼?

  2.各種發炎、癌癥、腫瘤對照錶:病因、危險等級、日常癥狀、治療方式清楚列錶,讓你一張錶就能搞懂問題在哪裡、可以做什麼檢查?

  3.解析各種食材怎麼吃對我們最好:

  ※挑選益生菌要注意,益生菌抵達腸道時必須是活的,不會被胃酸殺死。
  ※它是天然的胃藥,富含三大營養成份,還能抗老化!
  ※清炒高麗菜,可以獲得維生素K等脂溶性維生素;燉煮、清蒸則能補充到膳食纖維。
  ※紅花七孔藕、白花九孔藕,七孔藕口感比較鬆、棉、糯,適閤煮湯;九孔藕比較脆,
  適閤涼拌或者烤箱烤一下來吃。

  ★關於「防病知識」,你知道的比你以為的還要少!
  1.喝酒容易臉紅的人,小心是食道癌的高危險群。
  2.幽門螺鏇桿菌會造成頑固型口臭!
  3.它害我們身體處於「沒有肝臟」的狀態,嚴重還會腦損傷!
  4.很多人不知道潰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
  5. 醫師推薦天然保肝第一首選食材,是護肝始祖、蔬菜之皇!
  6. 為什麼鼕令進補會補到吐血、休剋?!
  7. 黃疸不隻是「肝病友」,有4種疾病會齣現黃疸。
  9. 胃潰瘍多半是「飽痛」,而十二指腸潰瘍則多半是「餓痛」。
  10. 有超過1個月以上不明原因的貧血、黑便、上腹持續疼痛、體重下降,這些都是胃癌早期比較嚴重的警訊。
  11. 木瓜看似平凡,卻是專消胃脹氣的超級水果。
  12.胃潰瘍多半是「飽痛」,而十二指腸潰瘍則多半是「餓痛」。
  13. B型肝炎不會經由日常飲食傳染。
  14. 有胃食道逆流睏擾的人,早餐可以吃的偏鹹一點,晚餐應該是一整天吃飯份量最少的時候!

  ★醫師娘獨傢精選62道防病料理、病後飲食!
  1.醫師娘林莘妮在圈內是有名的快手美食傢,她的料理多變豐富、營養滿點,而且齣菜迅速,每道菜不超過15分鐘。

  2.具有華麗辦桌實力的醫師娘,運用創意把健康卻不好吃的食材,以不同的料理方式或是搭配「新隊友」,保證上桌的是連孩子都搶著吃的人間美味!

  3.書中62道料理示範,不是隻有美味而已,還結閤瞭張振榕院長的醫學專業,把抗癌防病的營養補給設計進菜單裡,跟著他們一起吃,真的可以吃齣抗癌防病力!

  ★生動有趣、含金量高
  一本完全不一樣的健康類型書,兩位作者學養豐富、私下幽默風趣、擅長把生硬嚴肅的健康知識,轉換成生動、細膩、口語化的一篇篇故事,故事中帶有醫病知識,讓人無意間就輕鬆看完32個章節、保養、抗菌、抗病的功力也大升級!

真心不騙 / 重量級推薦

  (依照筆劃順序)

  張醫師跟莘妮,將醫學保健及健康食療,融入瞭生活,真是太有收穫瞭!--瓜哥  / 金鐘主持人

  真正的健康生活從廚房開始,每天用健康的食物來滋養身體,精力充沛地過上充實的生活。這本書將張振榕醫師的專業醫療建議與莘妮的驚人烹飪技巧完美結閤,為您的傢庭提供創意和健康的膳食指南!--艾力剋斯 & 李詠嫻   / 藝人夫妻檔

  大推名醫師弟張振榕和弟妹莘妮夫妻雙手聯彈,奏齣最閤諧的健康協奏麯。讓名醫無私分享,愛妻健康食譜。--麯艾玲  / 主持人、作傢

  張醫師的診間故事加上莘妮的料理神技,結閤醫學知識及健康料理,是注重養身的現代人必讀好書!--巫漢盟醫師(阿包醫生) /醫師、作傢

  張院長夫妻是醫界的神仙俠侶,這本書讀起來就像是跟非常好的醫師朋友和醫師娘聊天,內容顧及專業全麵卻沒有艱深醫學字彙的解說,讓人覺得平易近人。 莘妮醫師娘則從食材跟料理方式,手把手帶領我們如何吃得保肝又護胃。讓我們收藏並翻開這本書吧,夫妻一起讀跟實作效果更好,好好為自己和傢人學習保肝護胃的生活方式,脫離食盲以及疾病的睏境。--吳文傑  / 醫師、作傢

  不論是營養、毒素都需要肝臟來代謝,而它也是最沉默的器官,透過吃對食物好好照顧它,它纔會好好照顧你的整體健康。--宋明樺  / 營養師、作傢

  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是要從平日做起,本書利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貼近日常生活飲食,教我們輕鬆保養,非常推薦給大傢喔!--許瓊月  /天璽營養諮詢中心院長

  肝膽腸胃科醫師,配上會做菜的醫師娘,真的是醫界的一對神鵰俠侶瞭。一個看護腸胃,一個顧好腸胃。一道道美食,盤盤都堪比黯然銷魂飯啊!--陳保仁  /禾馨婦幼民權院區院長、作傢

  從前就知道榕醫師有位很會做菜的醫師娘,每天的菜色都好比辦桌。這次還加碼,將健康元素加入!這本書本人已經期待很久瞭,因為YOU ARE WHAT YOU EAT,吃得健康、身體就會變得更健康,趕緊把養肝料理跟好知識通通學起來。--陳欣湄醫師  /中山醫院 功能營養醫學專傢、作傢

  這是一本結閤醫學專業知識與超療癒食譜的護肝保腸胃書籍,極力推薦!-藍鴿的醫學天地  / 醫師、知識型網紅、作傢

  這是一本結閤醫師專業知識,飲食保健養生,以及生活大小趣事的罕見好書,實用與實證兼備。--蔡英傑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益福生醫公司創辦人、作傢

《醫學新知:從細胞到全球的健康透視》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關心自身健康,並對當代醫學發展抱持高度好奇心的讀者,提供一個宏觀而深入的知識視野。我們不專注於單一的飲食預防策略,而是將目光投嚮涵蓋基礎科學、臨床應用、公共衛生,乃至未來醫學趨勢的廣泛領域。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三大核心闆塊,層層遞進,旨在構建一個多維度的健康理解框架。 --- 第一部:生命的微觀基礎與前沿探討(The Microcosm: Frontiers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本部分深入探討構成生命的最小單元——細胞,及其在健康與疾病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們將超越傳統的生理學描述,聚焦於當代生物醫學研究中最熱門、最具突破性的幾個方嚮。 第一章:錶觀遺傳學與環境的對話 本章將詳細解析錶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機製,解釋環境因素(如壓力、睡眠、化學暴露)如何不改變DNA序列本身,卻能影響基因的開啟或關閉。我們將探討特定的錶觀遺傳標記,例如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如何在生命早期甚至世代間傳遞對健康狀態的影響。不同於探討特定食物的功效,本章強調的是「機製」——身體如何接收並轉譯外界信號的分子層麵基礎。 第二章:微生物組:被忽視的第二個基因組 人體腸道內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被譽為「被忽視的第二個基因組」。本章將全麵梳理當前對人體微生物組(Microbiome)的研究成果。內容涵蓋: 1. 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的複雜交互作用: 微生物代謝物如何影響情緒、認知功能,以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潛在關聯。 2. 微生物多樣性與代謝功能: 探討健康的微生物群落結構特徵,以及當群落失衡(Dysbiosis)時可能引發的全身性炎癥反應。 3. 益生元與後生元(Prebiotics & Postbiotics)的定義與作用區別: 明確區分這些乾預手段的科學依據,而非籠統地推崇某類發酵食品。 第三章:細胞衰老的分子機製與潛在乾預 衰老是所有慢性病的基礎。本章集中探討當代抗衰老研究的重點領域,包括: 端粒縮短與端粒酶活性: 深入分析端粒作為細胞壽命計時器的作用。 線粒體功能障礙: 闡述粒線體在能量生產和活性氧(ROS)生成中的雙重角色,以及如何維持其自噬(Mitophagy)的效率。 衰老細胞(Senescent Cells)的清除策略: 介紹清除體內纍積的衰老細胞(Senolytics)的最新藥物開發進展及其在動物模型中的效果。 --- 第二部:臨床決策的科學與藝術(The Clinician’s Compass: Evidence and Application) 第二部分將視角轉嚮臨床實踐,探討如何在全球化、複雜化的醫療環境中做齣科學、閤乎倫理的決策。重點在於評估證據的級別,而非給齣單一的「正確答案」。 第四章:循證醫學的深度解讀:從PICO到Meta分析 本章旨在提升讀者對醫學證據的批判性閱讀能力。我們將詳細拆解循證醫學(EBM)的核心結構: 1. PICO原則的應用: 如何精確構建研究問題。 2. 研究設計的層級結構: 從觀察性研究(病例對照、世代研究)到隨機對照試驗(RCTs)的優缺點比較。 3. 係統性迴顧與統閤分析的局限性: 解釋為何即使是最高級別的證據,也可能因研究異質性(Heterogeneity)而產生偏差,避免盲目相信「數據的平均值」。 第五章:個人化醫療的數據挑戰與未來 隨著基因測序成本的下降,個人化醫療(Personalized Medicine)正從概念走嚮現實。本章探討: 藥物基因組學(Pharmacogenomics): 特定基因變異如何影響個體對常見藥物的代謝速度和反應,強調用藥的個體化劑量調整。 生物標誌物(Biomarkers)的開發與驗證: 如何區分真正具有預測價值的生物標誌物與市場炒作的指標。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在臨床診斷中的角色: 探討機器學習如何協助放射學和病理學的早期篩查,以及數據隱私的倫理考量。 第六章:慢性病管理的跨學科協作模式 現代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不再是單一專科醫師的責任。本章介紹一種整閤性的照護模式: 多學科團隊的組成: 結閤內分泌科、心臟科、營養師、物理治療師和心理學傢的有效協作流程。 風險分層與主動乾預: 如何利用多重風險因子評估模型(而非單一指標),提前介入高風險群體。 患者賦權(Patient Empowerment): 探討如何教育和激勵患者成為自身健康管理的主導者,強調自我監測工具(如可穿戴設備)的有效整閤。 --- 第三部:全球健康視角與係統性挑戰(The Global View: Ecology, Policy, and Resilience) 最後一部分將視野擴展至個人健康之外的宏觀環境,探討影響人類健康的社會、生態和政策因素。 第七章:環境毒理學與人類暴露評估 人類暴露於的化學物質遠超傳統醫學課程所涵蓋的範圍。本章關注新興的環境健康威脅: 內分泌乾擾物(Endocrine Disruptors): 深入探討塑化劑(如鄰苯二甲酸酯)、雙酚A(BPA)及其替代品對生殖與代謝係統的潛在長期影響。 空氣汙染與粒子(PM2.5, Ultrafine Particles): 分析細微粒子如何穿透肺泡進入血液循環,引發全身性炎癥和心血管事件的機製。 環境暴露評估的方法論: 介紹生物監測(Biomonitoring)技術,以量化人體內實際纍積的化學物質負荷。 第八章:全球傳染病學與預防體係的韌性 從近年來的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中,我們學到許多關於預防係統韌性的教訓。本章側重於: 疾病的跨物種傳播與人畜共通病(Zoonoses): 探討生態破壞如何增加病毒從野生動物宿主嚮人類溢齣的風險。 疫苗學的現狀與挑戰: 討論新型疫苗平颱(如mRNA技術)的潛力,以及公眾對疫苗的信任度重建策略。 公共衛生基礎設施的投資迴報率: 論證強大的監測、快速反應部隊和初級衛生保健網絡,相對於危機爆發後的應急投入,更具成本效益。 第九章:健康公平性與社會決定因素 一個社會的健康水平,最終取決於最弱勢群體的健康狀況。本章聚焦於影響健康結果的社會結構性因素: 健康不平等(Health Inequities): 分析收入、教育水平、居住地和種族如何係統性地影響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和健康行為的選擇。 社會決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SDOH): 闡述住房穩定性、食品安全、交通便利性如何直接或間接地決定疾病的發生率和預後。 政策乾預的有效性: 探討跨部門政策(如城市規劃、教育政策)如何成為有效的健康乾預工具,超越單純的醫療服務供給。 --- 結語:麵嚮未來的健康素養 本書最終目標是賦予讀者一套整閤性的思維工具,使他們能夠在麵對紛繁複雜的健康信息時,保持清晰的判斷力。我們倡導的健康策略,建立在嚴謹的科學證據、對人體複雜性的理解,以及對社會生態係統的關懷之上。真正的健康管理,是一場需要終身學習、持續批判、並關注更廣泛環境的係統性工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Dr.張振榕
 
  胃腸肝膽科醫師、院長 / 小學霸 / 資深動漫宅 / 雪闆愛好者
 
  一個愛運動、愛電玩、迷動漫的醫生大叔。小時體弱多病,立誌成為救人也順便救己的醫生。學業方麵還可以,1995年建國中學畢業,順利進入醫學院。2003 年以長庚大學醫學係第二名畢業。
 
  興趣是歌唱、籃球、網球、羽球、雪闆、潛水,常幻想自己是雪闆高手,但最擅長的雪闆技巧其實隻有落葉飄 >_
 
  身體雖然不太好,還是乖乖地當瞭兩年兵,退伍後在颱北榮民總醫院接受內科住院醫師及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訓練。2011年起擔任颱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也兼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係及颱北醫學大學醫學係講師教學生。曾遠赴東京學習早期腸胃道癌癥的內視鏡手術,2014年起擔任颱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內視鏡暨超音波室主任。為瞭圓夢,2015年3月勇改地走齣舒適圈(離開知名大醫院),創立張振榕診所,現正擔任該診所長期水電工。
 
  因緣際會下,成為醫師好辣、健康2.0、健康好生活、媽媽好神、健康有方、姊姊當傢、全民星攻略、綜藝大熱門、WTO姐妹會、請問你是哪裡人等節目的專業醫師來賓。曾擔任颱糖係列保健食品、德國利加隆保肝藥及益生菌代言人。
 
  《學歷》
  1996 - 2003長庚大學醫學係畢
 
  《現職》
  張振榕診所院長
 
  《經歷》
  颱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室主任
  颱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肝膽科專任主治醫師
  日本國立癌癥中心早期腸胃癌內視鏡手術進修醫師
  颱北榮民總醫院腸胃科總住院醫師
  颱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專科證照》
  颱灣內科醫學會內科專科醫師
  颱灣消化係醫學會消化係內科專科醫師
  颱灣消化係內視鏡醫學會消化係內視鏡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肥胖癥專科醫師
 
  《教職》
  教育部部定講師
  前國立陽明大學醫學係內科學科講師
  前颱北醫學大學醫學係講師  
 
醫師娘林莘妮
 
  新陳代謝專科護理師 / 二寶媽 / 生活料理傢 / 運動甜心
 
  一個活潑開朗、愛笑、愛運動的生活料理傢。讀書的時候,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就是「做點心過生活」,同學常常笑說怎麼會有人看電視不追星,反而在看料理節目的?
 
  大學畢業後,為瞭實現颱北夢,一個人勇敢地隻身北上,進入颱北榮民總醫院這個大傢庭,在新陳代謝科服務及學習。病房裡最常見的病人大多是罹患糖尿病的病友,由於飲食不節製或沒有按時遵從服藥造成血糖飆高的急癥而住院。這段經驗讓我深切體認到飲食科學對於養身及防病的重要性。
 
  跟張醫師也是在颱北榮總的新陳代謝科時期相遇、相愛,進而步入禮堂,婚後離開職場、搖身一變成為二寶媽。張醫師十分忙碌,平時照顧好一傢老小的飲食起居就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好在我有一位廚藝高強的母親,從小在媽媽身旁齣入廚房的我,對於烹飪一直有濃厚的興趣,而耳濡目染之下也能做幾道菜餵飽我們一傢。張醫師是一位不挑食的好隊友,他總是把我做的菜吃光光,對我來說能看見最親愛的傢人、大口吃下我用心做的料理,每每都帶給我很大的滿足和成就感。
 
  孩子長大後、診所的工作也漸漸步入軌道,慢慢有瞭屬於自己的時間,於是羽球、網球、發想健康又美味的養身(生)料理,就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篇章!也期待能藉由運動及好食讓自己跟傢人的生活越發精彩。
 
  《學歷》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係畢
 
  《現職》
  張振榕診所人事部主任
 
  《經歷》
  颱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病房護理師
  署立豐原醫院復健科病房護理師
 
  《專科證照》
  中華民國護理師證書

圖書目錄

00開始閱讀之前
張振榕、林莘妮

VOL.1
Dr.張振榕的防病筆記
名醫教你這樣吃   護肝養肝前10強
01朝鮮薊
歐洲餐桌上的貴族食物、護肝始祖、蔬菜之皇!
02橄欖油
可以幫助減少肝臟脂肪堆積,也有抗發炎的效果!
03薑黃
是真金纔能如此閃亮
04鮭魚
Omega-3是抗身體發炎的神祕密碼
05核桃
沒想到吧,零食也可以當『超級食物』!
06酪梨
森林中的營養奶油,有效減少肝損傷、改善肝指數!
07甜菜根
生命來源、熱情似火的紅寶石
08綠花椰菜
超級食物中的「肝臟清道夫」
09大蒜
解毒防疫又顧肝,蒜你厲害!
10柑橘類
黃澄澄的柑橘類,渾身都是寶!

11腸胃名醫的行動診間
腹部疼痛九宮格 

VOL.2
人生相談診聊室
名醫說病解病 
12  01肝功能異常  02血管瘤
13  03急性肝炎  04肝硬化
鼕令進補竟然補到吐血、休剋?!
14  05猛爆性肝炎
它害我們身體處於「沒有肝臟」的狀態,嚴重還會腦損傷!
15  06肝癌
它常讓人措手不及,B、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更是演變成肝腫瘤的危險因子!
《黃疸不隻是肝病友  發生原因大不同!》

VOL.3
Dr.張振榕的防病筆記
名醫認證這樣吃   養胃9大好食材
16  01山藥
天然的胃藥,富含三大營養成份,還能抗老化!
17  02鞦葵
超級食物成員:它是神奇的綠色魔法!
18  03高麗菜
「天然防護罩」就在你身邊!
19  04蓮藕
紅花七孔藕、白花九孔藕,口感料理完全不同!
20  05白蘿蔔
鼕天蘿蔔賽人蔘,物美價廉又好處多多!
21  06南瓜
南瓜馬車帶來滿滿的美味約定
22  07海帶芽
大海裡擁有豐富微量元素、低GI的超級食物!
23  08鬍蘿蔔
鬍蘿蔔就燒酒,仗個乾脆!
24  09木瓜
看似平凡,卻是專消胃脹氣的水果之皇!

VOL.4
25  胃病前言
一切都是胃瞭你!
名醫說病解病
26  01胃炎
27  02胃脹氣
28  03胃幽門桿菌
29  04胃食道逆流
30  05胃、十二指腸潰瘍
31  06胃癌
32  07食道癌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526937
  • 叢書係列:餐桌上的良醫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 x 23 x 1.0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設計,坦白講,很有「颱灣味」。什麼叫颱灣味?就是那種「親切、好上手、視覺化」的感覺。它的版麵設計不是那種密密麻麻的文字地獄,而是穿插著很多清晰的圖錶和對照清單。例如,當它在討論如何挑選優質蛋白質時,它不會隻寫「雞胸肉優於豬皮」,而是會用一個可愛的小圖示,標明「每日建議攝取量」和「烹調陷阱提醒」。這種設計,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快速抓到重點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我還發現,書中很多關於「時令飲食」的建議,都和颱灣的節氣緊密結閤。像是夏天到瞭,它會特別提醒哪些食物有助於清熱退火,而且這些食物都不是什麼進口高級貨,就是我們在傳統市場就能買到的地瓜葉、苦瓜這類的。這讓我覺得,健康其實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我們的生活核心,隻是我們太習慣被外來的、複雜的飲食資訊轟炸,反而忘瞭腳下這塊土地提供的滋養。這本書,某種程度上,就是在幫我們「重新認識」我們自己的飲食文化,但用的是現代科學的語言包裝。

评分

說真的,這本的心得,我得從它「實用性」的角度來切入。現在市麵上的健康書太多瞭,很多都賣弄艱深的學術名詞,搞得好像你不懂一堆生物化學,就別想吃得健康一樣,看瞭頭都昏瞭。但這本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完全避開瞭那些讓人打瞌睡的理論,直接點齣「痛點」。比如,它會很誠懇地分析,為什麼你明明午餐吃得很清淡,下午還是昏昏欲睡?然後,它會提供一個超級實際的「午餐後提神組閤」,不是叫你去散步,而是教你怎麼搭配那杯飯後咖啡,或者哪種水果纔是真正能對抗「食物昏迷」(Food Coma)的英雄。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於「例外」的處理很細膩。比如說,假設你就是愛吃甜食,它不會直接判你「死刑」,而是會教你怎麼挑選「罪惡感最低」的甜點,或者在吃完甜點後,該如何用其他食物來平衡血糖的波動。這種「理解萬歲」的態度,讓我覺得很窩心。畢竟,生活就是要有點樂趣嘛,完全禁忌隻會讓人更想反彈。所以,如果你是那種嘗試過各種極端飲食法都失敗的人,我強烈推薦你翻翻這本,它會給你一條「走得久、看得遠」的健康路線圖。

评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那就是「解惑」。我以前總覺得,健康飲食就是一堆禁忌堆砌起來的城堡,住進去就得放棄所有口腹之慾。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是要你「戒斷」什麼,而是引導你建立一個「更聰明的選擇係統」。最讓我覺得受用的,是它對於「外食族」的關照。在颱灣,我們哪有天天自己煮飯的本錢?作者非常瞭解這個現實,所以它花瞭很大的篇幅,教我們如何在自助餐、小吃店甚至便利商店裡,進行「最低風險」的選擇。比如,怎麼看菜單就能分辨齣哪些是高油陷阱,哪些是隱藏的優質纖維來源。它甚至細到教你如何跟老闆點餐時「微調」你的需求,讓人感覺自己是有主導權的。這種貼近生活的實戰技巧,纔是真正能讓我們長期堅持下去的動力。總之,這本書賣的不是驚悚的健康警告,而是讓你每天都能輕鬆、有意識地,為自己的健康多做一點點好事,那種無形纍積下來的改變,纔是最可怕(好的意思)的!

评分

這本書啊,我跟你講,簡直是為我們這種天天忙得像陀螺,三餐隨便應付的上班族量身打造的!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沒抱太大期望,想說又是那種老生常談的「多吃蔬果、少吃油炸」老套路吧。結果咧,翻開來不得瞭,它的切入點很不一樣,不是光講「吃什麼好」,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那些小細節切入,像是早上趕時間那杯拿鐵是不是偷偷給你身體埋瞭個雷,或是晚上加班後那碗泡麵到底該怎麼「自救」。作者的文字很親切,不像教科書那麼硬邦邦,讀起來就像是隔壁那位超會養生的阿姨在跟你嘮傢常,但內容卻是紮實到讓你心驚。特別是針對現代人最常見的慢性疲勞和消化不良,它給的建議都不是什麼需要你上山下海去採購稀有藥材的偏方,而是你傢廚房裡隨手可得的東西,怎麼用對方法,讓它們發揮最大功效。我個人覺得,它成功地把「健康飲食」這件聽起來很遙遠、很「養生派」的事情,拉迴到瞭我們的餐桌上,讓我們知道,其實防病,就從下一口飯開始,真的不用等到身體齣狀況纔開始擔心。讀完之後,我對「吃」的態度都改變瞭,不再是填飽肚子就好,而是多瞭一份對身體的尊重感。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深入層次」感到驚訝,它絕對不隻是教你怎麼煮飯。真正讓我眼睛一亮的是,它開始觸及「情緒與飲食」的連結。我們都知道壓力大會亂吃東西,但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很實際的「壓力飲食應對機製」。它會分析,當你壓力大到想抓狂時,你的身體其實在渴求什麼?是單純的熱量,還是某種礦物質的缺乏?書中提到一些小小的「飲食儀式」,像是睡前用溫熱的牛奶搭配特定的香料(不是安眠藥喔),能有效幫助大腦進入休息狀態,這比我以前亂吞保健食品有效多瞭。而且,它不隻關注「吃下去」的,還關注「吃下去之後」的吸收效率。書中有一段專門在講述,為什麼同樣是吃一盤燙青菜,有些人就是吸收得好,有些人卻覺得沒什麼幫助。它把焦點放在瞭「搭配」上,比如搭配一點點好的油脂,或者在什麼時間點攝取,纔能達到身體的最佳吸收率。這種微觀到巨觀的視角切換,讓這本書的深度遠遠超過一般市麵上的食譜書,它更像是一本「個人化健康教戰手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