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上黑山,寧靜海

光上黑山,寧靜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鬍傢榮
圖書標籤:
  • 懸疑
  • 推理
  • 犯罪
  • 心理
  • 黑色幽默
  • 社會派
  • 人性
  • 反轉
  • 劇情
  • 小說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用最少的文字創造最大的詩意
走進真理的黑山,遇見光
「他感動我的,與其說是詩,不如說是詩人的態度」
  「在這個一麵倒嚮大眾文學與非文學的時代,他以離經叛道之姿寫著自己的詩」──周芬伶

  「他的聲音是獨特的,沒有多少他人的東西。獨特的聲音,來自一絲不苟的自我探求,一鬆懈,一屈從,就會偷渡雜質進來。」──孫得欽

  「黑山甚至使我想起托馬斯•曼小說裡的「魔山」,病與原諒、心與時代,宛如冰晶、透明且尖銳的思想之花,是否終將融化、流嚮無明?」──楊佳嫻

  從未奪下任何文學大獎的鬍傢榮,在二〇一四年齣版首部詩集《光上黑山》,因獨特的風格和趨嚮黑暗的內容受到矚目。他的詩無論在當年和此刻,都顯得特別,甚至是特意獨行。藉由簡練篇幅中的短短詩句,建構他的世界,一座明亮的黑山;一片危險的寧靜海。

  高中開始寫詩的鬍傢榮,認為寫詩是一條認清自我與現實界限的道路,雖然痛苦,依然堅決地執行。讀瞭許多名傢的作品後,認為必須開闢自己的詩路,否則無以為繼。關於人生、關於人格、關於友情、關於愛情……的坦率文字,剪瞭再裁,裁瞭再刪,凝練成一首一首短詩。

  鬍傢榮將屬於「寧靜海」的幾首詩放進二〇一四年齣版的《光上黑山》,並且在後記中交代瞭大四那年的神祕體驗。在這本詩集裡,我們還原瞭「寧靜海」的樣貌,它既是「光上黑山」的延續,更為強烈、更加陰暗的詩意展現。

  光上黑山
  灑滿每一片葉
  那些霧裡的日子
  在瞬間死亡
  永遠消失
  不再復返

本書特色

  這並非一本復刻的詩集,也不是額外收錄幾首新作的一本改版詩集。《光上黑山,寧靜海》收錄瞭鬍傢榮自二〇〇六到二〇〇八年間的作品,還原瞭一段完整的創作歷程,包含瞭身心麵臨嚴峻考驗時的迴應。除瞭序詩和代跋的詩作,詩集中所有作品是以創作的先後,恢復原初的順序成為《光上黑山,寧靜海》。在新的詩集裡,少瞭一點欲言又止的神祕,將伏案寫作接續靈感的過程完整揭示。它是一本詩集,也是一位文學青年掙紮、奮鬥的痕跡。

感動推薦

  周芬伶、孫得欽、楊佳嫻 推薦序
  唐捐、栩栩 推薦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一位年輕的植物學傢,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進行野外考察的冒險故事。 --- 《雲霧之巔的低語》 作者:亞曆山大·福斯特 一、 啓程與憧憬 故事始於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空氣中彌漫著煤煙和舊書的氣味。年輕的植物學傢伊利亞斯·文森特,剛剛從皇傢植物園辭去助理職位,懷揣著對未知世界的無限渴望,登上瞭前往南美洲的蒸汽船。他不是為瞭財富或名譽,而是為瞭追尋一個古老的傳說——一種據說生長在安第斯山脈人跡罕至的“永恒之花”。 伊利亞斯性格內嚮,沉迷於植物的細微結構,對社交場閤感到格格不入。然而,一旦踏入荒野,他就變得堅定而富有韌性。他攜帶的行囊中,除瞭必要的探險裝備,就是他引以為傲的顯微鏡和厚厚的植物圖譜。 船隻穿越大西洋的波濤,最終抵達瞭智利南部的港口城市。這裏的喧囂、色彩和潮濕的熱帶氣息,與倫敦的灰白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伊利亞斯雇傭瞭一批當地的嚮導和騾子,組建瞭一支小小的探險隊,目標直指安第斯山脈那道被稱為“天空之牆”的屏障。 二、 秘魯的低地雨林 探險的第一階段,他們深入瞭秘魯的亞馬遜雨林邊緣。這裏的氣候灼熱而潮濕,空氣中充滿瞭腐爛的植被和野獸的氣息。伊利亞斯很快就領教瞭熱帶雨林的殘酷與美麗。他發現瞭他夢寐以求的許多植物:會噴齣劇毒液體的藤蔓、在夜間纔綻放的巨大蘭花,以及能模仿鳥鳴的奇特苔蘚。 他詳細記錄瞭每一個物種的生長習性、孢子結構以及可能的藥用價值。然而,雨林中的挑戰是無處不在的。他們遭遇瞭蚊蟲叮咬引起的瘧疾,不得不與毒蛇和潛伏的掠食者保持警惕。當地嚮導對叢林中的“靈體”心存敬畏,時常勸阻伊利亞斯深入那些被他們視為禁地的區域。 在一次穿越湍急河流的行動中,伊利亞斯差點被急流捲走,幸虧嚮導機智地拋齣瞭一根藤蔓。這次經曆讓他意識到,個人的知識和理性在自然偉力麵前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他開始學習如何尊重那些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的智慧。 三、 攀升的挑戰 穿過雨林,他們終於抵達瞭山麓。海拔的升高帶來瞭氣候的劇變。潮濕的空氣逐漸被稀薄而乾燥的山風取代,植被也從茂密的喬木過渡到耐寒的灌木和高原草甸。 安第斯山脈的攀登是極其艱苦的。騾子無法再前行,伊利亞斯和他的隨從們不得不依靠自己的雙腿。高山反應開始摺磨著他們,每一次呼吸都變得沉重而費力。在這片岩石與冰雪交織的世界裏,生命的跡象變得稀少而頑強。 伊利亞斯發現,這裏生長著一種獨特的“霧地植被”,它們依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生存,形態奇異,大多呈墊狀或緊貼岩石生長。他花費瞭數周時間,在海拔四韆多米的地方建立瞭一個簡易的前進營地,並開始研究那些在嚴寒中維持生命的生命奇跡。 一個名叫“水晶苔”的植物引起瞭他的注意。這種苔蘚在白天吸收陽光,到瞭夜晚則會分泌齣一種具有微弱熒光的物質,使得夜晚的岩壁看起來像鋪滿瞭碎鑽。伊利亞斯懷疑,傳說中的“永恒之花”可能與這種環境相關。 四、 探索失落的峽榖 根據他收集到的零星資料和嚮導提供的一個古老地圖殘片,伊利亞斯鎖定瞭目標區域——一個被當地人稱為“鷹巢”的巨大峽榖。據說這個峽榖常年被厚重的雲霧籠罩,很少有人能夠安全進齣。 進入峽榖的路途充滿瞭危險。他們必須沿著幾乎垂直的岩壁邊緣行走,腳下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有一次,一塊浮冰突然鬆動,伊利亞斯差點失足,他緊緊抓住一棵頑強地生長在岩石裂縫中的矮鬆纔得以幸免。那棵鬆樹的根係緊緊地抓著岩石,像是在進行一場永恒的抵抗。 在峽榖深處,他們發現瞭一個被自然力量雕刻齣的巨大洞穴。洞穴內部的空氣異常溫暖,濕度適中,並且有地下溫泉湧齣。這片微氣候區域,仿佛是山脈心髒中孕育齣的一個秘密花園。 五、 永恒之花的發現與沉思 在洞穴深處,伊利亞斯終於找到瞭他追尋已久的目標。 那不是一朵巨大的、光芒四射的花朵,而是一種低矮的、匍匐生長的植物。它幾乎完全被包裹在半透明的、乳白色的蠟質花瓣中,隻在頂端露齣一小撮淡紫色的花蕊。它沒有強烈的氣味,在昏暗的光綫下顯得異常的寜靜。 伊利亞斯小心翼翼地用放大鏡觀察它。他發現這種植物的細胞結構異常緊密,其生理活動似乎比他所知的任何植物都要緩慢得多。它不是依靠快速生長來應對環境,而是依靠極緻的忍耐來對抗時間的侵蝕。 他意識到,“永恒之花”並非意味著不朽,而是指它能夠以極慢的速度,在極端環境中維持生命的奇跡。它代錶瞭一種與世隔絕的、沉默的堅持。 伊利亞斯在這裏停留瞭近一個月,詳細描繪瞭這種植物的每一個細節,采集瞭少量樣本,並記錄瞭周圍奇特的礦物質和水文數據。他沒有試圖將這種植物移植到外界,他深知,離開瞭這片被大地庇護的溫暖角落,它將立即枯萎。 六、 歸途與新的理解 帶著豐厚的發現,伊利亞斯踏上瞭歸途。這次探險耗費瞭數年時間,他的身體被風霜雕刻,但他的精神卻得到瞭極大的充實。 返迴倫敦後,他將自己的發現整理成捲帙浩繁的筆記和圖集。他的報告引起瞭科學界的轟動,不僅因為他發現瞭新物種,更因為他對生命適應性的深刻洞察。 然而,伊利亞斯最大的收獲並非來自科學上的榮譽。在安第斯山脈的孤寂中,他學會瞭傾聽沉默,理解瞭耐心與堅韌的真正含義。他不再是那個隻關注顯微鏡下細節的年輕人,他明白瞭宏偉與微小,喧囂與寜靜,都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最終沒有選擇繼續熱衷於都市生活,而是買下瞭一處臨海的簡陋小屋,繼續整理他的標本,並開始撰寫一本關於“極端環境下的生命哲學”的著作。他深知,真正的知識,往往隱藏在最難抵達、最少人願意停留的地方。 --- (本書是關於探險、植物學、以及在極端自然環境中對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辨的作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鬍傢榮


  颱北木柵人。東海大學中文係、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
  著有詩集《光上黑山》、《沒有一天的星星和今天不一樣》;閤著對寫集《尤裏西斯的狗》。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楊佳嫻
 
光上黑山
光上黑山 (序詩)
我在泰國的海藍寶石
遺跡
缺口的籠子
頭髮
微笑的獅子
古城
你隻好擦亮鞋子
樹與烏鴉
我們
腳踝
巨蜥的百岔舌
我們
傘蜥的夏日旅行
你好
再見
姊姊
三根手指
我觸摸我黑色紅色的鱗
血水
高土
你畫山給我
你時時上山
疲纍的山脈
你聽見瞭嗎

要趕在天變黑之前
七月某日三更鳴笛
纏紫藤蔓的花園
小島
皿裡
沉寂
索驥
木星
荒原上
夜澤
迷蹤
笑靨
笑靨II
倒反
我們不流一滴血枯萎
魔說
溯源
城堡在光裡
還是如此眷想
黑山
像雪
魔說II
膿與血
牙齒
殿
你說
父親
夏天的光芒
贅物發繁
集盲
往返
我們
繁星
夜宿奇萊山屋
發生
一隻白色幽靈的狗
念力
櫻桃園
夜澤
前往那個洲
推薦序  周芬伶
推薦序  孫得欽
後記
●寧靜海


20080101誰懂得生命
20080102-1
20080102-2
20080104
20080105-1
20080105-2
20080105-3
20080105-4
20080105-5 月光獸
20080108-1 奶奶
20080108-2 分化
20080109
20080110
20080112-1
20080112-2
20080112-3
20080112-4
20080112-5
20080112-6
20080114-1 貓人
20080114-2
20080114-3
20080114-4
20080114-5 魔說III
20080114-6
20080114-7
20080116-1 闖關
20080116-2
20080116-3
20080116-4 他有黑色的長髮
20080117-1
20080117-2
20080117-3
20080117-4
20080117-5
20080120-1
20080120-2
20080120-3
20080122 鬥篷
20080125
20080301
20080314-1
20080314-2
20080319
20080325 在寧靜海遊泳
20080329 閉上眼睛
20080418
20080424-1
20080424-2
20080426
20080427-1
20080427-2 月光下
20080427-3 記得
20080430
20080521-1
20080521-2
20080521-3
20080521-4
20080521-5
20080521-6
20080521-7
20080529
20080618-1 這裡
20080618-2 早上散步
20080619 我們穿著拖鞋
20080620-1 往日
20080620-2 那夜的風
迴信(尾聲)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650200
  • 叢書係列:雙囍文學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2.8 x 19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寧靜海」序

  來說一個故事,那是我大四上學期的事。元旦的夜晚,我找瞭一個好朋友來宿捨,喝茶聊天。他是個基督徒。那天晚上,我說瞭許多關於宗教和生命的事,我的好朋友後來就隻是難過地看著我,問我還記不記得聖經裡的《約伯記》。他說,他在我身上看見一個高僧墜入毀滅的意象。他說,你非要神用魔鬼來讓你信祂嗎?

  當天夜裡,因為受到後來談話的影響,一直睡不著覺,許多思考開始不斷齣現在我腦子裡,我開著電腦,隻有電腦螢幕的亮光,我把它們一個一個打下來。連續三天,我都在早上入睡。自那天以後,我就進入一種很特殊的狀態。一天兩首、三首、五首,然後二十首。我開始察覺我的寫作已經不需要依賴靈感瞭,或者,其實是我隨時隨地都處於靈感狀態。我開始對空氣和天空的光線特別敏感,我能察覺在我周遭所有隱藏的情緒,我彷彿看見瞭這個世界更多的事物,它們像是正片負沖的照片,對比鮮明,色彩強烈。我的眼睛和五感都變成新的。我想起瞭禪宗,想起瞭開悟。我感覺我彷彿終於能夠理解他們瞭。甚至當我看見一個人,我似乎可以知道他心裡正在想些什麼。魏晉人說「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我開始思考我是不是可以就此不寫瞭,我認為我或許已經達到目的,可以捨棄方法瞭。

  但我還是繼續寫著。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已經寫下瞭超越所有我以前寫下的總數。我開始在晚上睡不著覺,在隻有電腦螢幕的亮光中不住地打字。我所寫下的東西變得黑暗,變得深深進入瞭黑暗的本質,那是從前不管怎麼幼稚地嚮往黑暗都無法進入的部份。那些東西逐漸侵蝕我,我開始感到害怕。麵對著身邊親近而逐漸陌生的人,看著他們彷彿正看著一個不再熟悉的事物那樣,我為我所無法解釋的感到悲哀。我不知道我到瞭哪裡,顯然我並不是到瞭那個安適自足的理想境界,因為我越來越感到不安,因為黑暗隨時都跟隨我。我彷彿進入瞭一個無主之地,我是那裡的王,但那裡沒有人,隻是一片荒原。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在那裡我沒有目的。

  之後就放寒假瞭,我迴到颱北,在一個深夜打起字。我開始無可遏止地感到恐怖,我繼續打字;我開始心悸,感覺鼕天夜晚冰冷的血液不斷地流迴來。我躺在床上,看著空無一物的黑色天花闆。我覺得如果再不看見陽光,我就會死亡。我試著禱告,活下來,信瞭神。
 
二〇一四・一月

後記

「光上黑山」後記


  開始爬山之前,我一直在遊泳:國中泳隊、高中沒泳隊所以放學就跑去政大遊泳池,跟政大泳隊一起練習。當時政大遊泳池還是室外,夏天去遊,水吸收整日曝曬成為溫熱的,不像溫水遊泳池的假溫水。可以看雲,看夕陽緩緩落下。政大泳隊完全接納我,把我當成他們的一分子,教成瞭我蝶式,後來我再把訣竅傳承給弟弟。那是我人生中最純粹、快樂的時間。他們說之後考來政大啊,我笑笑說功課沒那麼好。

  大一加入學校泳隊,非常操,暖身跑一韆六,下水除瞭頭兩百,幾乎是七八分力遊完兩韆,外加重量訓練、兩人一組拉筋,痛到不行。很纍,每天的疲勞都無法迴復,但主要是覺得跟學長姐之間沒有情感交集。我是這屆最晚退隊的瞭。在那之前隊長請我喝酒,說未來隊長就是你瞭。當然是我,因為沒有人瞭。

  後來終於走進登山社,他們正準備爬奇萊主北,說我可以參加,說我體力一定沒問題,畢竟是泳隊的。他們不知道我已荒廢半年,而且水裡的體力跟陸上的體力無法等量換算。所以是要爬奇萊。一進登山社就是黑色奇萊。我也不多想,跟著畫地圖做行前準備,沒人告訴我需要一支登山杖(我竟然也不知道);沒人告訴我,登頂前將會經過一段一邊是懸崖,另一邊是峭壁,隻有一步寬的山路。最後他們說,平常心走過去就好瞭,雖然掉下去會死,但你一般走路也不會突然跌倒或走歪呀。他們說,你應該不會像之前一個女生蹲在中間哭,讓後麵的人沒法動彈吧?我心想,對,我就要蹲在那裡哭,因為你們最後纔告訴我有這種路,早點知道我就不會報名瞭。我纔不想大二就摔死在山裡。但我對他們露齣牙齒,笑說我纔不會。

  那天晚上我們的車在崖邊疾駛,車輪貼著路的邊緣,嚮外看不見路,隻看得見黑色峽榖,沒有路燈,我相信我們會摔下山崖,但沒有,淩晨時到瞭登山口,氣溫是零度。半夜齣發,新成員要背帳篷,所以我揹著帳篷和大背包,走在第一個人後麵,那是最沒經驗的人走的位置。走過結冰的森林,大傢都在粗大樹根上摔瞭幾次,因為冰比雪更滑。走進草原坡時已經天亮瞭,隻有我很纍。其他登山隊傳來消息:登頂之路被冰封。所以我不用走那段路瞭。團員顯得很失望,因為這次將無法登頂。一紮營,三個男生決定輕裝下山再爬一次。整路跟著我們,住在山上的奇萊小黑也一起下去。小黑的食物來源就是登山客的糧食,但堅持不進山屋,睡在雪地。牠有鐮刀尾,短毛,動作迅速敏捷,落腳其穩無比。我猜牠是很純的颱灣犬。

  那夜在山屋講鬼故事。一個隊友的同學剛過世,他說他夢到那人照常來上課,其他人都不以為意,像是他從來沒死過。他很害怕,他告訴別人但沒有人相信,那人想跟他說話或嚮他走來他就逃跑。他知道他在作夢,但過瞭好久,好幾天,夢都沒有結束。他被睏在瞭夢中。

  《光上黑山》寫於我大二到大四;三年,穩穩地,一週兩三首左右,靈感殷勤造訪,甚至到瞭不須珍惜的地步。怎知後來就音訊全無,迫使我得召喚,得用物質身體的力氣煉金,也煉不齣什麼來。我已三十六(體感卻像六十六),黑山在我身後很遠很遠瞭,連第二本《星星》的海也離我很遠瞭。奇萊山,大武山;基隆外木山(我修鍊海泳之處),花蓮七星潭:我意象之原始。現在我已破損,精神疾病(躁鬱癥、睡眠障礙、焦慮、恐慌),自體免疫疾病(復發性風濕病與各種藥物副作用),將我抝摺至,連靈魂都幾乎碎裂開瞭。過往的黑山,光照在其上──那光意味不明;也許「終於沒有象徵」。
 
二〇二二・七月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五段** 從文學語言的層麵來看,這本書的節奏控製堪稱一絕。有時,作者會使用極為精煉、近乎詩歌的短句,營造齣強烈的意象衝擊;而下一秒,又會切換成冗長、充滿細節的敘事段落,模仿人們記憶中那種不連貫卻又無比清晰的片段。這種靈活多變的語速和風格,讓閱讀體驗像是在看一部剪接技巧高超的電影。此外,書中對特定物品的描寫,也極具象徵意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經過作者的點化,都承載瞭巨大的情感重量,成為推動情節和暗示人物命運的關鍵線索。這讓讀者在閤上書本後,還會不斷地迴味那些細節,試圖拼湊齣作者精心隱藏的深層密碼。這是一本需要反覆閱讀,每次都能挖掘齣新東西的佳作。

评分

**第二段** 光是書的裝幀設計,就已經先聲奪人,那種選用霧麵紙張的觸感,配上簡約卻意涵深遠的封麵設計,光是放在書架上就很有氣質。翻開內頁,排版舒展得恰到好處,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不會有壓迫感,這對長時間閱讀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內容方麵,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遣詞用字充滿瞭文學的韻味,但又不會過於艱澀難懂,是在雅緻與通俗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特別是對話的設計,充滿瞭颱灣本土的生命力,那些口語化的錶達,聽起來就像是從鄰傢阿伯口中親口說齣來的一樣真實可信。整本書的結構布局,像是一張精心編織的網,看似鬆散,實則處處伏筆,等到讀到結尾,纔驚覺所有看似隨機的片段,都已悄悄地串聯起來,那種恍然大悟的震撼感,是閱讀過程中最過癮的部分。

评分

**第三段** 這部作品的格局相當宏大,但作者卻能將宏大的主題,拆解成無數個微小的、貼近生活的片段來闡述。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歷史事件時的態度,不是那種生硬的說教,而是透過人物的宿命與選擇,讓歷史的重量自然地壓在讀者的肩頭。書中的場景描寫,簡直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無論是炎熱午後巷弄間的蟬鳴,還是深夜裡那種濕黏的空氣感,都被描摹得栩栩如生。這已經超越瞭一般的文學作品,更像是一部用文字繪製的颱灣風土誌。我尤其喜歡書中那種對「時間」的處理方式,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界線在某些章節中變得模糊,讓讀者得以在不同的時空維度中穿梭,體驗生命的連續性與無常。

评分

**第四段** 坦白說,一開始對這種題材有點抗拒,覺得可能又是老調重彈的鄉土文學。但讀瞭幾章之後,完全改觀瞭。作者對於人性黑暗麵的挖掘,那種毫不留情的剖析,雖然讀來有點心痛,卻是極度真實。書中探討瞭許多關於道德邊緣、社會體製壓迫下的個體如何自處的問題,不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將選擇的權利和沉重的後果,完全交給讀者自己去掂量。這種「不預設立場」的寫作方式,讓這本書充滿瞭辯證的張力。書中的某些段落,簡直像是被放大鏡檢視過的社會新聞現場,犀利、冷靜,卻又蘊含著對底層人民深切的同理心。它沒有灑狗血,卻比灑狗血更讓人震撼,因為你知道,這些情節可能就發生在你傢隔壁的某個角落。

评分

**第一段** 這本小說的敘事手法,簡直是把讀者當作一個老朋友在閒聊,語氣鬆弛又帶著點颱灣人特有的那種幽默感,讓你一翻開書就忍不住嘴角上揚。作者對人物心理描寫的細膩程度,簡直是神乎其技,特別是那些生活在小鎮裡、看似平凡無奇的角色,你讀著讀著就會覺得自己好像也認識他們,甚至能聞到空氣中那股混雜著海風和檳榔汁的味道。情節的推進不疾不徐,不是那種追求爆點的商業小說,而是更像一趟慢火細燉的傢常菜,每一口都有滋味,讓你細細品味。書中對於社會觀察的描寫,更是到位,那種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堅韌,讀來讓人心頭一暖,又帶點淡淡的酸楚,完全是颱灣社會寫實文學的精髓所在。那種人情味,不是刻意營造的,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在每一個字句之間,讀完後,心裡頭總會留下一塊暖暖的角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