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學習AutoCAD 2020 

循序學習AutoCAD 202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康鳳梅
圖書標籤:
  • AutoCAD
  • AutoCAD 2020
  • 計算機輔助設計
  • CAD
  • 繪圖
  • 機械製圖
  • 建築製圖
  • 循序漸進
  • 教程
  • 軟件操作
  • 設計入門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以新版本「AutoCAD 2020」繪圖軟體做為教學平麵,內文以簡單易懂的步驟式文字敘述配閤詳細的操作指令,使初學者能在短時間內瞭解繪圖的操作。

  AutoCAD強大平麵圖形繪製功能,一般市售書籍著重指令介紹,本書以加強讀者實務能力為主,配閤國傢電腦輔助機械設計乙、丙技能檢定,圖例設計皆與圖學課程融閤,讓讀者技能與業界接軌。

  實體製圖是趨勢,實體圖轉換後搭配強大2D編輯功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也是AutoCAD強項,本書除瞭以簡易觀念介紹3D實體外,對於透視圖錶現亦有加以敘述,隻要圖學觀念正確,讀者定能在強大的AutoCAD功能上,各取所需,適用於各行各業。

  本書適用於各科技大學、技術學院、職業學校之機械相關科係「電腦輔助機械製圖」、「電腦輔助製造」課程使用或有採用「AutoCAD 2020」軟體的學校以及對此軟體有興趣者。本書亦適用於2016、2018等版本使用。

本書特色

  1.本書以AutoCAD 2020為版本。

  2.內容介紹搭配典型之圖例解說,讓讀者從圖例中學會各種指令之使用,隨時附有立即練習題目與作圖技巧,從作圖思考中能舉一反三,承接未來設計製圖工作。

  3.AutoCAD強大平麵圖形繪製功能,一般市售書籍著重指令介紹,本書以加強讀者實務能力為主,配閤國傢電腦輔助機械設計乙、丙技能檢定,圖例設計皆與圖學課程融閤,讓讀者技能與業界接軌。

  4.AutoCAD平麵圖樣設計是精準的,對於圖樣設計之技巧與轉換本書亦有著墨,搭配其他廣告設計軟體可呈現更精準與多彩的圖麵。

  5.實體製圖是趨勢,實體圖轉換後搭配強大2D編輯功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也是AutoCAD強項,本書除瞭以簡易觀念介紹3D實體外,對於透視圖錶現亦有加以敘述,隻要圖學觀念正確,讀者定能在強大AutoCAD功能上,各取所需,適用於各行各業。
設計之魂:跨越時代的建築與工程繪圖實踐指南 一本深度聚焦於現代工程設計方法論、流程優化與前沿技術應用的權威著作。 本書旨在為希望係統提升自身設計素養、掌握高效工作流程的專業人士和高階學習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實踐框架。它不局限於任何特定軟件的初級操作,而是著眼於設計思維、項目管理集成以及數字化交付的核心能力構建。 --- 第一部分:現代設計流程的重塑與數字化集成 在當今快速迭代的工程環境中,單純掌握繪圖工具已不足以應對復雜的項目需求。本部分將帶領讀者跳齣“軟件操作”的範疇,進入“設計策略”的層麵。 第一章:從二維到多維:設計範式的演進與選擇 本章深入探討瞭從傳統的綫性繪圖模式嚮現代參數化、模型驅動型設計轉變的內在邏輯。我們將分析不同設計範式(如BIM、數字孿生雛形)對傳統2D繪圖工作流的挑戰與機遇。 1.1 傳統2D製圖的局限性與效率瓶頸分析 1.2 跨學科協作中信息傳遞的損耗與校核機製 1.3 製定項目特定的“數據模型”而非“圖形記錄”的原則 1.4 幾何精度與語義信息的有效分離與管理策略 第二章:項目生命周期管理中的繪圖角色定位 高效的設計交付不僅僅是終點,而是貫穿項目初識、深化、施工乃至運維各個階段的關鍵信息節點。本章側重於如何將繪圖文件轉化為項目信息載體。 2.1 概念設計階段的信息輕量化錶達 2.2 施工圖深化過程中的信息爆炸管理 2.3 質量控製(QC/QA)流程中圖形校驗點的設置 2.4 竣工交付與資産管理接口的設計規範 --- 第二部分:高級幾何構建與數據結構優化 本部分聚焦於超越基礎繪圖命令的高級幾何創建技術,強調如何通過結構化的數據管理來支撐復雜形體的精確錶達和後續的分析應用。 第三章:參數化約束與邏輯驅動的幾何體係 本章探討如何利用約束關係而非純粹的坐標輸入來定義設計元素,從而實現幾何形態的快速、邏輯化變更。 3.1 基礎約束集(幾何、尺寸、關係)的精細化應用 3.2 基於“規則”而非“固定值”的設計驅動法 3.3 復雜麯麵與非常規幾何體的布爾運算與修補策略 3.4 約束衝突的診斷、排除與設計意圖的優先級設定 第四章:圖層與數據結構的深度編碼 圖層不再僅僅是顔色的管理工具,而是承載項目信息、符閤行業標準的邏輯分區。本章詳細闡述瞭高效信息編碼的藝術。 4.1 行業標準(如國標、國際標準)對圖層/層集的結構化要求 4.2 屬性集(Property Sets)的構建與數據掛載技術 4.3 塊(Block/Xref)的結構化嵌套與外部引用管理,確保模型集成度 4.4 跨平颱數據交換中的信息損失預防與校驗錶單 --- 第三部分:數字化協作與前沿交付標準 現代工程項目依賴於集成平颱和標準化的交付格式。本部分將前瞻性地介紹如何確保設計成果在不同係統間無縫流通。 第五章:協同工作流中的數據同步與衝突解決 在高並發的團隊環境中,如何保證多人的修改能實時、安全地集成到主模型中是成功的關鍵。 5.1 版本控製與並行設計的最佳實踐(非特定平颱依賴) 5.2 模型衝突的識彆、隔離與閤並技術分析 5.3 審閱(Review)與標記(Markup)流程的數字化固化 5.4 實時數據同步與離綫工作狀態的切換策略 第六章:非圖形信息的集成與報告生成自動化 優秀的施工圖不僅包含綫條,還包含準確的統計信息。本章重點在於如何從幾何模型中自動提取數據並生成符閤規範的報告。 6.1 統計錶的定製化設計:從幾何屬性到業務需求 6.2 報錶生成引擎的底層邏輯解析與輸齣格式的標準化 6.3 批注(Annotation)的智能放置與視圖依賴性管理 6.4 數字化交付文檔(PDF/DGN/IFC基礎)的規範化配置 --- 第四部分:效率提升與專業化定製 掌握工具背後的邏輯,纔能真正實現工作流的“個性化加速”。本部分麵嚮希望深入優化個人工作環境的專業人員。 第七章:定製化環境的構建與維護 深入探討如何通過編程接口(API邏輯而非具體語言語法)來理解和定製工作環境的交互邏輯。 7.1 用戶界麵(UI/UX)的效率優化布局設計 7.2 宏命令與腳本化任務的邏輯設計原則(流程化思維) 7.3 模闆文件(Template)的結構化維護與標準化部署 7.4 外部工具與設計軟件的接口邏輯分析(數據橋接的原理) 第八章:復雜工程案例的係統性拆解與優化 通過一係列未指明具體軟件的、高難度的工程實例(如復雜管綫交叉、異形結構深化),演示如何運用前述所有方法論進行係統性解決。 8.1 案例分析一: 變截麵結構精確放樣與信息標注的集成方法 8.2 案例分析二: 大型設備安裝空間淨空分析與衝突預警的邏輯設計 8.3 案例分析三: 跨專業信息校核點的自動化校驗流程構建 --- 本書麵嚮讀者群: 資深繪圖工程師及技術骨乾 項目設計經理(關注流程效率與交付質量) 工程技術院校高年級學生及研究人員 尋求工作流係統化升級的個體設計師 本書將提供一套獨立於特定版本迭代的、關於工程設計信息管理與流程優化的深刻洞察,助力讀者構建麵嚮未來的、數據驅動的設計能力。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Chapter 1 基本操作
1-1 軟體簡介
1-2 進入AutoCAD 2020
1-3 環境介紹
1-4 快速入門
1-5 刪除(ERASE)
1-6 選取物件的方法
1-7 功能鍵與狀態列(FUNCTION KEY & STATUS BAR)
1-8 螢幕控製方式

Chapter 2 直線圖形
2-1 座標(COORDINATE)
2-2 精簡指令檔(ACAD.PGP)簡介
2-3 矩形(RECTANGLE)
2-4 多邊形(POLYGON)
2-5 分解(EXPLODE)
2-6 偏移複製(OFFSET)
2-7 修剪(TRIM)
2-8 圖框(BORDER LINE)與標題欄(TITLE BLOCK)繪製
2-9 延伸(EXTEND)

Chapter 3 底圖設定與齣圖
3-1 文字型式(STYLE)
3-2 文字(TEXT)輸入
3-3 圖層(LAYER)
3-4 線型(LINETYPE)
3-5 性質(PROPERTIES)
3-6 齣圖設備規劃
 
Chapter 4 圓弧圖形
4-1 圓(CIRCLE)
4-2 弧(ARC)
4-3 鏇轉(ROTATE)
4-4 圓角(FILLET)
4-5 移動(MOVE)
4-6 複製(COPY)
4-7 切斷(BREAK)
4-8 調整長度(LENGTHEN)
4-9 拉伸(STRETCH)
4-10 鏡射(MIRROR)
4-11 幾何作圖應用

Chapter 5 平麵圖樣設計
5-1 陣列(ARRAY)
5-2 掣點模式
5-3 比例(SCALE)
5-4 橢圓(ELLIPSE)
5-5 去角(CHAMFER)
5-6 不規則麯線(SPLINE)
5-7 聚閤線(PLINE)
5-8 點(POINT)
5-9 等分(DIVIDE)
5-10 等距量測(MEASURE)
5-11 對齊(ALIGN)
5-12 平麵設計
 
Chapter 6 尺度標註
6-1 標註型式設定
6-2 控製碼與特殊字元
6-3 線性標註(DIMLINEAR)
6-4 基線式標註(DIMBASELINE)
6-5 連續式標註(DIMCONTINUE)
6-6 對齊式標註(DIMALIGNED)
6-7 座標式標註(DIMORDINATE)
6-8 角度標註(DIMANGULAR)
6-9 直徑標註(DIMDIAMETER)
6-10 半徑標註(DIMRADIUS)
6-11 標註編輯(DIMEDIT)
6-12 快速標註(QDIM)
6-13 多重引線(MLEADER)
6-14 指線標註(QLEADER)
6-15 幾何公差
6-16 參數式繪製和約束

Chapter 7 工作圖繪製
7-1 剖麵線(SECTION LINES)
7-2 正投影視圖繪製
7-3 工作圖(WORKING DRAWING)
7-4 零件圖(DETAIL DRAWING)
7-5 錶麵符號(SURFACE TEXTURE SYMBOL)
7-6 螺紋結件(THREAD FASTENERS)
7-7 圖塊(BLOCK或WBLOCK)
7-8 定義屬性(ATTDEF)
7-9 蝸桿與蝸輪
7-10 組閤圖
 
Chapter 8 3D實體繪製
8-1 3D實體圖繪製指令
8-2 UCS座標係統
8-3 實體圖編輯指令
8-4 實體圖結構分析
8-5 3D實體圖陣列
8-6 立體圖標尺度
8-7 投影視圖

附錄
A-1 軸上下偏差數值錶
A-2 孔上下偏差數值錶
A-3 真直度、真平度
A-4 真圓度、圓柱度
A-5 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A-6 同心度、對稱度、圓偏轉和總偏轉度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039646
  • 叢書係列:大專機械
  • 規格:平裝 / 520頁 / 19 x 26 x 2.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從一個側重於“效率提升”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它的價值隻能說是中等偏下。它非常詳細地解釋瞭“怎麼做”(How to do),比如如何畫一條綫、如何偏移、如何標注,這些基礎的重復操作都有被涵蓋。但是,它幾乎沒有觸及“為什麼這麼做”(Why to do it this way)以及“如何做得更快”(How to do it faster)的層麵。在我的實際工作中,時間成本是最大的考量之一,我更希望學習到那些能夠減少鼠標點擊次數、提高齣圖速度的“小技巧”或者“工作流優化”。這本書裏更多的是對軟件基本功能的“字典式”解釋,而不是“實戰經驗分享”。它缺少那種真正能讓人“恍然大悟”的工程師智慧的結晶,更多的是對官方手冊的二次消化和轉述。所以,如果你已經掌握瞭基礎的CAD操作邏輯,隻是想通過這本書來尋求效率突破,那麼你可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篩選和去蕪存菁,找到那些真正有用的信息點,否則,很容易迷失在那些基礎到有些多餘的步驟描述之中。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坦白說,挺有那個年代的味道,就是那種直白、沒什麼太多花俏的風格。打開來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目錄,內容編排的順序,嗯,還算閤理,就是那種教科書式的,從最基礎的界麵認知講起,然後慢慢深入到繪圖命令,再到後麵的三維建模。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這個邏輯鏈條還算清晰,不會讓人一頭霧水。不過,在講解一些高級功能,比如參數化約束或者外部參照(XREF)這些比較復雜的概念時,感覺文字的描述稍微有些單薄,圖例的輔助性也沒有達到我預期的那種“手把手”的程度。很多時候,我得自己去軟件裏反復摸索,對照著書上的截圖,纔能真正理解作者想錶達的那個操作邏輯。尤其是涉及自定義工具欄或者批處理腳本這些進階應用時,書裏給的例子感覺像是“點到為止”,沒有提供太多實際工作場景下的深化應用。總體來說,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的初級入門指南,如果你是想快速建立起一個基礎框架,這本書倒是能提供一個不錯的起點,但想要從中找到解決實際工程難題的獨門秘籍,可能就要失望瞭。畢竟,軟件版本更新快,光靠書本上的靜態圖文,很難完全跟上軟件的實時變化。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老實說,中規中矩,沒什麼特彆讓人驚艷的地方。紙張的厚度適中,油墨的顔色還算飽滿,至少在閱讀CAD的那些細綫和標注時,不會感覺眼睛很吃力。我比較在意的是那些代碼塊或者特定命令的字體區分度,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還算不錯,用不同字號或粗細來區分,勉強能看齣來哪個是輸入指令,哪個是係統的反饋信息。但是,深入到一些關於圖層管理或者對象特性的詳細說明時,那種圖文並茂的衝擊力就弱化瞭。舉個例子,當它講解如何精確設置填充圖案的比例和角度時,光靠幾張截圖是遠遠不夠的,最好是能配上作者在屏幕前操作的動態演示或者更清晰的步驟分解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偏嚮於技術手冊的嚴謹,沒什麼太多生動的比喻或者行業內的“小竅門”,讀起來多少有點枯燥,需要讀者有較強的自律性纔能堅持讀完。它提供的知識點是紮實的,但“趣味性”幾乎為零,更像是冷冰冰的指令集手冊的升級版。

评分

我翻閱這本書的時候,最大的感受是,它似乎非常側重於“2D繪圖”這個核心領域,對於2020版本引入的一些新的特性,比如雲協作或者更強大的麯麵編輯功能,介紹得比較含糊,甚至有些地方像是“一筆帶過”。這讓我感覺,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是基於早期版本的草稿進行修改和套用,然後匆忙加上瞭2020的版本號。比如,它在講解“夾點編輯”這個常用功能時,描述得非常詳盡,但當我嘗試尋找關於“參數化約束”在模型空間中的應用實例時,內容就明顯不足瞭。對於一個希望跟上時代步伐,掌握最新CAD工作流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新鮮度可能略顯滯後。如果你隻是做一些非常基礎的平麵布局圖、施工圖,它或許能應付,但一旦你的項目涉及到更復雜的結構分析或者需要利用軟件的智能化特性來提高效率時,這本書能提供的助力就非常有限瞭。它更像是一個時間膠囊,記錄瞭某個時期CAD的主流操作,但錯過瞭後續的迭代和優化。

评分

這本書在章節之間的邏輯銜接上,偶爾會讓我感覺有些跳躍。比如,前一章還在細緻地講解如何創建和管理塊(Block),下一章突然就跳到瞭布局空間的視口設置,中間缺少瞭一個關於如何高效利用“外部參照”來組織大型項目的過渡章節。這種結構上的不連貫,對於需要構建完整項目經驗的讀者來說,會造成知識體係上的斷層。我個人比較習慣的學習方式是,先建立一個整體概念,再深入細節,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更像是“知識點羅列”,而非“能力構建”。另外,書中提供的練習題或者隨書光盤(如果有的化)的配套資源,我嘗試著去復現書中的案例,發現有些尺寸標注或者幾何邏輯,在實際操作中似乎存在一些細微的矛盾,需要讀者自行去修正和腦補作者的意圖。這無疑增加瞭學習的難度和調試的時間成本。一本好的教程,應該最大程度地減少讀者的“猜測”時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