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純森
圖書標籤:
  • 工程材料
  • 材料科學
  • 工程技術
  • 建築材料
  • 金屬材料
  • 非金屬材料
  • 材料性能
  • 材料應用
  • 高分子材料
  • 復閤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工程材料分為構造用與非構造用,營建工程之構造用材料有土塊、石塊、磚塊、木材、竹材、混凝土與鋼料等,都是在工程上大宗使用的建材。非構造用材料則有瓷磚、橡膠、塑膠與其他金屬材料,如鋁料、銅料等。而近代人類則使用鋁金屬與鈦金屬作為航太工程航空器之複閤材料,則屬於高科技之構造用材料。

  本書介紹與土木、水利及建築工程相關之材料,除一般常用之鋼筋與混凝土外,尚包括鋼結構、鋼管、鋼纜、彩鋼、鋼闆樁、預力基樁、預力版樁、石膏闆、矽酸鈣闆、防蝕材、防火材、再生料、瀝青、石材、木材、陶瓷磚塊、空心磚、塑膠與橡膠等基礎建設所使用之材料。並引用相關之國傢標準規定,可供相關業界參考使用。
 
科技前沿:新材料的革命與未來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全麵、深入地探討當前全球新材料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前沿動態、核心理論、關鍵應用及其對未來社會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們身處一個由材料驅動的時代,從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到能源轉型的迫切需求,再到生命健康的持續突破,無不依賴於對物質世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精妙的操控。本書正是為瞭搭建一座連接基礎科學研究與工程實際應用的橋梁,為材料學研究人員、工程師、科技政策製定者以及對未來科技趨勢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詳盡的、具有前瞻性的參考指南。 本書共分為五大部分,係統地覆蓋瞭當前材料科學中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方嚮: ---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的革新與計算材料學 本部分聚焦於驅動新材料發現與設計的底層科學原理的進步,以及計算工具在這一過程中的核心作用。 1. 原子尺度與量子力學基礎的深化: 我們將迴顧經典材料科學理論在麵對納米結構和復雜氧化物體係時的局限性,轉而深入探討密度泛函理論(DFT)、量子濛特卡洛模擬等先進計算方法在預測材料電子結構、相變溫度和機械性能方麵的最新進展。重點分析如何利用高精度計算來解析實驗難以觀測的瞬態過程和界麵效應。 2. 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在材料發現中的應用(Materials Informatics): 傳統的“試錯法”在新材料研發中效率低下。本章詳述如何利用大數據、高通量實驗數據(HTE)和先進的機器學習模型(如深度學習網絡、高斯過程迴歸)來構建材料性能預測模型。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生成對抗網絡(GANs)設計具有特定目標屬性(如特定帶隙、高韌性)的虛擬材料結構,從而極大地加速新材料的篩選和優化過程。 3. 復雜多相材料的熱力學與動力學: 探討在極端條件下(如超高壓、超低溫或強輻射環境)材料內部的相演化規律。分析非平衡態熱力學在解釋材料快速凝固、薄膜生長以及閤金時效過程中的應用,為設計具有超穩定微觀結構的材料提供理論支撐。 --- 第二部分:能源革命的關鍵材料 能源係統的轉型是當前全球麵臨的最緊迫挑戰之一。本部分集中闡述支撐清潔能源獲取、儲存與轉換的核心材料技術。 1. 先進電池技術與固態電解質: 深入剖析鋰離子電池的下一代技術路綫,包括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問題、矽基負極的體積膨脹控製策略。特彆關注全固態電池(ASSBs)的發展瓶頸,詳述陶瓷基、聚閤物基和硫化物基固態電解質的離子導電機製、界麵阻抗研究及其在提升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麵的潛力。 2. 太陽能光電轉換材料的效率突破: 除瞭傳統晶矽電池,本書重點介紹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的快速崛起。分析其缺陷鈍化策略、長期穩定性挑戰(尤其對濕度和光照的敏感性),以及如何通過錶麵工程和疊層結構設計實現超過30%的光電轉換效率。同時,探討熱光伏材料和聚光光伏(CPV)係統的新進展。 3. 氫能與燃料電池材料: 聚焦高效的製氫(電解水製氫)催化劑,如非貴金屬基析氧反應(OER)和析氫反應(HER)催化劑的分子設計。在燃料電池方麵,分析質子交換膜(PEM)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中的關鍵電極材料和電解質材料,旨在降低運行溫度和提高壽命。 --- 第三部分:信息、電子與量子材料 信息技術和未來計算範式的演進,嚴重依賴於對電子、自鏇和光子行為的精確控製。 1. 拓撲材料的物理特性與應用: 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等一類具有受保護的錶麵態或邊緣態的材料,是實現低功耗電子學和強大自鏇電子學的基礎。本書詳細解釋拓撲不變量的概念,並探討如何利用這些材料中的無耗散電子輸運特性來設計下一代晶體管和存儲器。 2. 低維材料與二維世界: 深入探討石墨烯、二硫化鉬(MoS2)、黑磷等二維材料的獨特電學、光學和機械性能。分析如何通過範德華異質結的垂直堆疊,構建具有全新電子特性的“人工晶體”,用於超靈敏傳感器和高頻器件。 3. 量子計算的物理載體: 概述當前主流的量子比特實現方案所依賴的關鍵材料,包括超導電路中的鈮/鋁薄膜、半導體量子點中的矽鍺異質結構,以及對環境噪聲具有高容忍度的色心(如金剛石NV色心)的材料工程。 --- 第四部分:生物、環境與極端服役材料 本部分關注材料科學如何解決人類健康、環境保護和極端工程環境下的嚴峻挑戰。 1. 生物相容性與可降解植入物: 討論用於組織工程和藥物遞送的先進生物材料。分析形狀記憶閤金(如NiTi)在心血管支架中的應用,以及如何設計具有特定降解速率、能與周圍組織精確匹配的聚閤物支架。重點探討生物活性陶瓷(如生物玻璃)在骨修復中的促進作用。 2. 汙染治理與環境催化: 介紹用於水淨化和空氣淨化的功能材料。研究高效光催化劑(如摻雜TiO2、碳氮化物)在降解有機汙染物中的機理,以及新型吸附劑(如金屬有機框架MOFs)在二氧化碳捕集與分離中的性能優化。 3. 極端環境下的材料防護: 聚焦於航空航天、核能和深海工程對材料的苛刻要求。分析超高溫陶瓷基復閤材料(UHTCs)在再入大氣層中的燒蝕機理,以及針對輻照損傷和高溫蠕變效應的閤金設計,特彆是先進的輻照電阻鋼和鎳基高溫閤金的微觀結構調控技術。 --- 第五部分:智能材料與未來製造 本部分展望材料科學與工程製造的深度融閤,探討能夠感知、反應並適應環境變化的“智能”係統。 1. 形狀記憶與自修復材料: 深入解析形狀記憶聚閤物(SMPs)和閤金(SMAs)的工作機製,以及如何利用這種可逆形變能力實現輕量化結構和可重構器件。闡述通過微膠囊技術或本徵愈閤機製實現的材料“自修復”功能,從而延長結構件的使用壽命。 2. 先進增材製造(3D打印)中的材料挑戰: 探討增材製造對材料微觀結構和性能帶來的獨特影響(如殘餘應力、快速凝固層理)。分析如何為選擇性激光熔化(SLM)、電子束熔化(EBM)等工藝定製功能性粉末材料,以及如何利用多材料打印技術製造梯度功能材料(GFMs)。 3. 活體電子學與軟體機器人: 探討柔性電子材料,如導電水凝膠、超薄金屬薄膜,在可穿戴設備和神經接口中的應用。分析軟體機器人的驅動機製,以及如何通過刺激響應性聚閤物(如電活性聚閤物)實現仿生運動。 結論: 本書以跨學科的視角,不僅描繪瞭新材料科學的廣闊藍圖,更強調瞭從原子設計到宏觀器件的轉化路徑。它旨在激發讀者對基礎科學的求知欲,並為其在下一代工程實踐中把握材料革命的脈搏提供堅實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純森


  現為:結構技師、土木技師

  經歷:東亞工程顧問公司 結構設計師
  中國鋼鐵公司 土木工程師
  中鋼結構公司 副總經理
  聯鋼特甲營造公司 總經理
  高雄市結構技師公會 理事長
  颱灣省結構技師公會 理事長
  結構技師全國聯閤會 理事長
  國立成功大學建研所 副教授專傢
  國立高雄大學土環係 兼任副教授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 仲裁人
  工程會、經濟部 工程查核委員
  教育部、國防部 工程查核委員
  科技部、法務部 工程查核委員
  衛福部、財政部 工程查核委員
  高雄市、颱南市 工程查核委員
  屏東縣、雲林縣 工程查核委員

  相關著作:
  《建築結構設計》、《鋼筋混凝土工程實務》、《鋼骨鋼筋混凝土工程實務》、《結構力學與程式應用》、《圖解工程數學》、《工程事件之鑑識預防與法務》、《Structural Mechanics》、《鋼結構工程實務》、《工程綜閤力學》、《趙鐵頭創建中鋼之故事》等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工程材料之標準 / 1-1
第二節 材料之物理性質 / 1-2
第三節 材料之機械性 / 質1-4
第四節 材料之化學性質 / 1-10
第五節 材料之耐久性 / 1-10
第六節 材料之品質差異 / 1-10

第二章 鋼鐵材料
第一節 鋼料之機械性質 / 2-2
第二節 鐵料之機械性質 / 2-3
第三節 鋼料之斷裂 / 2-4
第四節 驗證強度 / 2-5
第五節 鋼料之取樣 / 2-6

第三章 結構用鋼料
第一節 結構用鋼料之材質 / 3-1
第二節 結構用鋼管 / 3-5
第三節 建築結構用碳鋼鋼管 / 3-6
第四節 結構用鋼料之斷麵 / 3-9

第四章 特殊材質之鋼料
第一節 退火鋼 / 4-1
第二節 溫控鋼 / 4-1
第三節 淬火鋼 / 4-1
第四節 極軟鋼 / 4-2
第五節 耐火鋼 / 4-3
第六節 化工用鋼料 / 4-3
第七節 不銹鋼 / 4-4

第五章 配管用鋼鐵管材
第一節 鑄鐵 / 5-1
第二節 鑄鐵管 / 5-1
第三節 延性鑄鐵管 / 5-2
第四節 一般配管用碳鋼鋼管 / 5-4
第五節 高壓配管用碳鋼鋼管 / 5-6

第六章 鋼鐵鈑材
第一節 鋼承闆 / 6-1
第二節 鋼浪闆 / 6-3
第三節 鋼闆樁 / 6-6

第七章 條鋼與鋼棒
第一節 鋼筋 / 7-1
第二節 鋼筋之續接器 / 7-3
第三節 預力鋼棒 / 7-4

第八章 線材與鋼纜
第一節 鋼線材 / 8-1
第二節 鋼線 / 8-3
第三節 鋼絞線 / 8-4
第四節 特殊鋼股 / 8-6
第五節 鋼纜 / 8-8
第六節 結構用鋼纜 / 8-10
第七節 平行線鋼纜 / 8-13
第八節 鋼纜彙整 / 8-13
第九節 鋼索 / 8-14
第十節 端錨材料 / 8-19

第九章 扣件
第一節 傳統型強力螺栓 / 9-1
第二節 扭力控製螺栓 / 9-7
第三節 荷重顯示墊圈 / 9-10
第四節 其他特殊規格螺栓 / 9-11
第五節 剪力釘 / 9-11

第十章 銲接材料
第一節 銲條 / 10-1
第二節 半自動銲線 / 10-1
第三節 自動銲線 / 10-2
第四節 銲材之材質 / 10-2
第五節 碳棒 / 10-3

第十一章 防蝕與防火材料
第一節 鋼料之銹蝕 / 11-1
第二節 鋼結構防銹要領 / 11-3
第三節 防蝕塗料係統之組成 / 11-3
第四節 油漆材料種類 / 11-4
第五節 油漆之固形成分與溶劑 / 11-7
第六節 油漆材料之相容性 / 11-8
第七節 熱浸鍍鋅材料 / 11-9
第八節 鋁鋅材料 / 11-9
第九節 防火材料 / 11-10

第十二章 隔間與天花闆
第一節 石膏闆 / 12-1
第二節 矽酸鈣闆 / 12-5

第十三章 水泥
第一節 水泥種類 / 13-2
第二節 水泥之組成化閤物 / 13-5
第三節 特殊水泥 / 13-10
第四節 颱灣水泥之種類 / 13-10
第五節 水泥之管製與用法 / 13-11

第十四章 再生迴收與其他摻料
第一節 鐵爐渣 / 14-1
第二節 飛灰 / 14-2
第三節 其他膠結材料 / 14-6
第四節 鋼爐渣 / 14-8
第五節 焚化爐底渣 / 14-13
第六節 太陽能光電廢棄物 / 14-13
第七節 再生材料之推廣與管製 / 14-13

第十五章 混凝土
第一節 骨材粒料 / 15-1
第二節 水 / 15-3
第三節 混凝土之製成 / 15-3
第四節 混凝土之彈性模數 / 15-4
第五節 填加劑 / 15-4
第六節 混凝土種類 / 15-10

第十六章 水泥製品
第一節 預力混凝土基樁 / 16-1
第二節 預力混凝土版樁 / 16-7
第三節 鋼筋混凝土管 / 16-11
第四節 混凝土空心磚 / 16-14

第十七章 石材
第一節 火成岩 / 17-1
第二節 水成岩 / 17-2
第三節 變質岩 / 17-2
第四節 岩石之礦物成分 / 17-2
第五節 岩石之物理性質 / 17-3
第六節 石材之機械性質 / 17-4
第七節 構造用之石材 / 17-12
第八節 石材之使用規格與尺寸 / 17-17

第十八章 粘土製品
第一節 粘土之性質 / 18-1
第二節 普通磚之製成 / 18-2
第三節 普通磚之性質 / 18-3
第四節 磚塊之製品規格 / 18-5
第五節 陶瓷麵磚 / 18-6
第六節 特殊磚 / 18-11

第十九章 瀝青材料
第一節 天然地瀝青 / 19-1
第二節 人造地瀝青 / 19-1
第三節 瀝青材料之物理性質 / 19-2
第四節 瀝青材料之規格 / 19-6
第五節 焦油 / 19-7
第六節 地瀝青乳劑 / 19-9
第七節 油溶地瀝青 / 19-11
第八節 地瀝青之用途 / 19-13

第二十章 木材
第一節 木材之分類 / 20-2
第二節 樹木之成長 / 20-4
第三節 伐木 / 20-5
第四節 加工 / 20-6
第五節 木材之瑕疵 / 20-6
第六節 木材之物理性質 / 20-8
第七節 木材之機械性質 / 20-9
第八節 木材之乾燥 / 20-13
第九節 木材之腐蝕 / 20-14
第十節 木材之防腐 / 20-15
第十一節 木材之耐燃處理 / 20-16
第十二節 木材之特殊加工 / 20-16
第十三節 竹料之介紹 / 20-18

第二十一章 塑膠與橡膠
第一節 塑膠 / 21-1
第二節 塑膠之物理性質 / 21-1
第三節 塑膠之機械性質 / 21-4
第四節 強化塑膠之強度 / 21-5
第五節 塑膠之疲勞強度 / 21-7
第六節 塑膠之潛變 / 21-7
第七節 塑膠建材 / 21-7
第八節 膠閤劑 / 21-8
第九節 民生與工程用塑膠 / 21-8
第十節 橡膠 / 21-9
第十一節 橡膠之物理與機械性質 / 21-9
第十二節 橡膠之工業用途 / 21-11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6555626
  • 規格:精裝 / 384頁 / 19 x 26 x 5.3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我對材料科學的研究已經很多年瞭,市麵上相關書籍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讓我產生「相見恨晚」感覺的,實在不多。這本《工程材料》之所以能脫穎而齣,關鍵在於它對**材料的「熱力學與動力學基礎」**有著極其深刻且直觀的闡述。很多書在這裡寫得晦澀難懂,但它卻能用最簡潔的語言,解釋清楚吉布斯自由能、相圖繪製背後的物理意義。這對於我們進行高溫閤金的設計,或是進行固態反應的動力學控製時,是至關重要的內功。此外,它對**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關係,也有獨到見解。不隻是討論Tg(玻璃轉化溫度)這些基礎概念,還深入探討瞭交聯密度對材料耐化學腐蝕性的影響,以及不同加工工藝如何影響最終製品的分子鏈取嚮。這說明作者群對材料工程的掌握是全麵且深入的,涵蓋瞭金屬、陶瓷、高分子三大領域的精華。總而言之,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能啟發思考、指導研究方嚮的「導航圖」,強烈建議所有想在材料領域深耕的夥伴們務必收藏一本。

评分

我嚮來對那些隻停留在理論層麵的書感到厭倦,我需要的是能立即轉化為生產力的知識。這本《工程材料》顯然是走在最前端的實用主義路線。它對**功能材料**的介紹,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精準。像是壓電材料、磁性材料的微觀結構如何決定其巨觀性能,書裡有非常清晰的層級分解。尤其是關於**奈米材料**的部分,作者巧妙地將量子效應與材料的宏觀性能聯繫起來,這在以前的材料書裡很少見到如此無縫的銜接。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涵蓋瞭**材料的無損檢測技術**,從超音波、X射線到聲發射,不同的檢測方法適用於何種材料缺陷、各自的優缺點以及現場操作的注意事項,都有圖文並茂的說明。這對於負責品質管製的技術人員來說,價值不可估量。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彷彿是根據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流程來設計的:從材料的基礎設計、閤成、性能測試、到最終的應用與失效評估,每一個環節都有對應的材料學知識覆蓋,全麵到讓人嘆服。

评分

哎呀,這本《工程材料》真是讓我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話說,我最近在搞一些高階的結構優化專案,本來對傳統的鋼材和鋁閤金已經摸得七七八八,想說材料學嘛,不就那樣?結果翻開這本書,哇塞,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你知道嗎?它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把那些複雜的晶體結構、相變過程,甚至是疲勞斷裂的微觀機製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特別是它對**先進複閤材料**的探討,簡直是絕瞭!那些碳纖維、陶瓷基複閤材料的界麵行為、層間脫層的預防策略,書裡都有詳盡的數據支持和實際案例分析。我記得有幾個章節專門講述瞭如何利用**增材製造(3D列印)**來設計具有特定梯度性能的材料,這對我們現在追求輕量化和功能集成來說,簡直是及時雨。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不隻是理論堆砌,而是處處體現著工程師的實用主義精神。像是探討不同熱處理工藝對特定閤金機械性能的影響麯線,圖錶清晰到讓人一眼就能抓到重點,對於我這種需要快速決策的現場工程師來說,效率簡直是翻倍瞭!我強力推薦給所有在材料領域奮鬥的同業,保證你讀完後看材料的眼光都會不一樣。

评分

厚厚的一本,拿到手沉甸甸的,本以為會是那種需要啃很久纔能啃完的學術巨著,沒想到翻開後,我的刻闆印象立刻被打破瞭。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接地氣」,完全沒有學術論文那種讓人頭昏腦脹的腔調。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坐在你旁邊,邊泡茶邊跟你聊材料的故事。舉個例子,在講解**金屬的塑性變形**時,它沒有直接丟齣那些艱澀的數學公式,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釋瞭位錯(dislocation)的運動如何影響材料的強度和韌性。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教學方法簡直是救星!我尤其欣賞它在**材料失效分析**這一塊的著墨。它不隻是分析「為什麼會斷」,更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避免下一次斷裂」。書裡收錄瞭數十個真實的工業事故案例,從橋樑的疲勞斷裂到壓力容器的氫脆問題,每個案例都配有詳細的顯微鏡照片和應力分析圖,讓人彷彿身臨其境,體會到材料選用錯誤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這種將理論知識與慘痛教訓緊密結閤的編排方式,極大地增強瞭讀者的敬畏心和責任感。這本書,真的可以當作一本實戰手冊來看待。

评分

老實講,我對那種「萬用」的材料書一直抱持著懷疑態度,畢竟每個領域都有它的獨特眉角,想用一本通吃所有,往往最後什麼都沒學到。但是這本《工程材料》,它在**材料的「選擇與應用」**這個層麵上,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水準和廣度。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生物醫學材料**的介紹部分,從鈦閤金在骨釘中的應用,到新型可降解聚閤物的發展趨勢,作者不僅僅是列舉瞭材料名稱,而是深入剖析瞭材料在人體微環境下會麵臨的腐蝕機製和生物相容性測試的標準。這對我那個在醫療器材領域的朋友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再說到**電子材料**的部分,對半導體製程中所需的高純度材料的介紹,以及薄膜沉積的物理化學原理,都寫得非常到位。書裡特別強調瞭材料的**生命週期評估(LCA)**,這在現在環保法規日益嚴格的背景下,是企業必須重視的課題。它不像有些書隻談材料的「好」,還會坦誠地指齣某些高性能材料在生產和廢棄處理上的環境負荷,這份客觀和前瞻性,真的很難得。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非常閤理,從基礎科學原理過渡到前沿應用,邏輯鏈條非常順暢,讓人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