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譯宋詩三百首

新譯宋詩三百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陶文鵬
圖書標籤:
  • 宋詩
  • 三百首
  • 古典詩詞
  • 詩歌
  • 文學
  • 中國古典文學
  • 唐宋詩詞
  • 文化
  • 傳統文化
  • 詩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比唐詩更加尖銳深刻的社會寫實詩歌
  一探宋人對生活的深沉思考
 
  《全宋詩》及其補編收錄詩人九韆多傢,詩作二十多萬首,是唐詩的四、五倍以上。宋代詩人在學習和繼承唐詩思想與藝術精華的基礎上,銳意變革創新。他們發揚集官僚,文士、學者三位於一身的複閤型人纔的特點,以文為詩,以學問為詩,以議論為詩,把以豐神情韻擅長、貴在醞藉空靈、饒有圓熟渾成意境的唐詩,改變成以筋骨思理取勝、貴在深摺透闢、以清奇生新拗峭瘦勁為尚的宋詩。宋詩在原創性和總體成就上稍遜於唐詩,但在構思立意、章法結構、使典用韻、對仗造境以及煉字琢句等技術與語言方麵,比唐詩更精細。宋代詩壇在三百多年中,先後湧現齣王禹偁、歐陽脩、梅堯臣、蘇舜欽、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與義、楊萬裏、範成大、陸遊、硃熹、劉剋莊、文天祥等大傢名傢,宛若群星璀璨,蔚為壯觀。宋詩是中國詩史上與唐詩並立的兩座高峰。本書精選一五六位宋代詩人的詩作三〇七首,按詩人生年先後順序排列,突齣名傢大傢,兼顧各種題材內容和體裁風格,深入研析,以幫助讀者認識宋詩發展的概況,欣賞、涵泳宋詩之精華。
 
  |大師級作品|
  ★詩窮而後工──歐陽脩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雪消門外韆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評析:僅用一個「綠」字,就畫齣瞭色彩繽紛的畫麵,意境開闊高遠,堪稱警句。
 
  ★宋詩之魂──蘇軾
  〈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評析:蘇軾創造瞭「飛鴻踏雪泥」的意象,用飛鴻踏著雪泥,爪痕頃刻滅沒,鴻亦東西飄忽喻指人生無定,際遇偶然,陳跡易消。
 
  ★山榖體始祖──黃庭堅
  〈上大濛籠〉:陰風搜林山鬼嘯,韆丈寒藤繞崩石。
  評析:詩人筆下的景物意象如此險惡、可怖,從而更有力地襯托深山百姓生活環境的艱難惡劣,堪稱批判現實主義的力作。
 
  ★「田園之聲」誠齋體──楊萬裏
  〈過百傢渡四絕句〉:一晴一雨路乾濕,半淡半濃山疊重。
  評析:這首詩妙在從景物之間的關係中捕捉住新鮮的詩趣。
 
  ★理學大師──硃熹
  〈觀書有感二首〉: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評析:從方塘要不斷有活水注入纔能清澈,我們就能領悟人的思想要不斷從生活源泉或閱讀中汲取營養,是哲理詩的上乘之作。
 
本書特色
 
  ◎最能體現兩宋各時期、各詩派代錶性的選本
  ◎宋詩之美以意勝,貴透闢思理,從307首作品中找到屬於你的心動名句
  ◎內容經由專傢校注,註釋詳細明確,提供最好的閱讀體驗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虛構圖書的詳細簡介,這本書並非《新譯宋詩三百首》。 《浮光掠影:晚唐五代詞史鈎沉》 圖書簡介 一、緣起與範疇:亂世中的詩意探尋 《浮光掠影:晚唐五代詞史鈎沉》並非一部簡單的詞選集,而是一部深入剖析晚唐(約公元879年至907年)與五代十國(公元907年至960年)這一特殊曆史時期的文學史論著。我們熟知唐詩的輝煌,宋詞的鼎盛,但夾在兩者之間的五代,常被視為一個承上啓下的過渡階段,甚至被一些傳統文人視為“蠻煙瘴雨”的混沌時期。然而,正是這種社會動蕩、政權更迭的背景,催生瞭詞這種更具個人化、更擅抒發個體情思的文學體裁的勃發。 本書旨在撥開曆史的迷霧,聚焦於晚唐後期詞風的變異與五代詞壇的百傢爭鳴。我們試圖通過對這一時期詞作的細緻梳理與文本細讀,揭示詞體從歌筵酒席的“艷科小語”嚮獨立文學形式蛻變的艱辛曆程。全書以時間為軸,輔以地域和流派的考辨,力求展現一個立體、鮮活的五代詞世界。 二、內容詳述:三大主體架構 本書主體內容分為三個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闆塊: 第一部:晚唐詞風的嬗變與“花間遺韻”的定型 本部分將重點考察晚唐最後三十年,以溫庭筠為代錶的詞風如何從初唐的婉約精緻,逐漸走嚮極緻的堆砌與唯美。我們不僅分析瞭“花間派”的經典篇目,更深入挖掘瞭在這一階段,詞在音樂性、格律和意象運用上所發生的質的飛躍。 溫庭筠的“脂粉氣”與“鬼纔”:我們摒棄瞭簡單地將溫詞標簽化為“香艷”的論斷,轉而探討其如何通過大量精煉的意象(如妝鏡颱、描金鞍馬、異域香料)構建瞭一個繁復而封閉的審美世界,這既是貴族文化的衰亡挽歌,也是個人藝術風格的極緻體現。 交際文學與詞體的界限:考察晚唐詞在宴會場閤中的實際功用,以及其如何開始嘗試觸及更深層次的個人憂思,為五代詞的拓展埋下伏筆。 第二部:五代十國的“詞境”分化:地域與政治的影響 五代時期,中原分裂,各政權並立,這種政治上的碎片化,深刻地影響瞭詞境的多元發展。本書將詞壇劃分為幾個主要的地理-文化中心進行討論: 1. 後蜀的“錦官城風雅”:以歐陽炯、毛文熙為核心,探討後蜀政權對文化的極力推崇如何造就瞭詞的“精緻化”高峰。此階段的詞在音律上最為講究,描繪的場景更偏嚮於安逸、富庶的都城生活,展現齣一種“盛世的餘溫”。 2. 南唐的“帝王心事”與文人的悲劇:這是本書著墨最重的一塊。以李煜為核心,展現瞭亡國之君的詞風轉變。我們詳細分析瞭李煜詞作中從早期的“花間殘粉”到後期“黍離之悲”的劇烈變化,探討瞭“亡國之痛”如何將詞推嚮瞭中國文學史上前所未有的抒情深度。我們特彆區分瞭李煜早期受到後蜀影響的作品與後期“以血書寫”的傑作。 3. 北漢與後晉的“邊塞與江湖”:相對零散的北地詞人,他們的作品往往帶著更多的民間色彩和對時局的直接感受,為後世蘇辛等豪放派詞風的齣現提供瞭樸素的源頭。 第三部:詞體的獨立:從“艷科”到“史詩”的初步嘗試 在對具體詞人進行剖析後,本書的最後部分著眼於詞體在五代末期的質變。 “言情”嚮“言誌”的試探:探討瞭如後蜀的附庸詞人如何開始嘗試在婉約的框架內融入對曆史興亡的思考,盡管尚未形成宋詞那樣的“議論”氣象,但已可見其努力。 格律的成熟與新腔的湧現:係統整理瞭五代時期詞牌的發展,特彆是那些由當地樂工根據地方麯調創作的新詞調,這些新腔是宋詞繼承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詞體的“自我意識”覺醒:通過對詞人自述、序跋的梳理,論證瞭在五代末期,詞已經不再僅僅是依附於音樂的歌詞,而是被視為一種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文學樣式,為宋代文人登上詞壇鋪平瞭道路。 三、學術價值與特色 《浮光掠影》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拒絕將五代詞視為唐詩的尾聲或宋詞的序章,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具有自身完整生命力和復雜性的獨立文學階段。本書采取瞭“文本細讀為主,曆史語境為輔”的研究方法,對諸多存疑的詞作進行瞭考證。全書引文考據嚴謹,注釋詳盡,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晚唐五代詞世界圖景,展現亂世之中,個體生命在音律與文字間掙紮求存的真實寫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陶文鵬
 
  男,一九四一年生,廣西南寧人。一九六四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一年於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學係師從吳世昌教授攻讀唐宋詩詞,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文學遺產》雜誌主編,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在編刊物之餘,長期從事唐宋詩詞研究,齣版著作主要有:《蘇軾詩詞藝術論》,《唐詩與繪畫》,《唐宋詩美學與藝術論》,《宋代詩人論》,《中國詩歌史話》,《唐宋詞藝術新論》;主編《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史》,《兩宋士大夫文學研究》,《宋詩精華》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文學評論》、《文學遺產》、《北京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錶論文近百篇。

圖書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導讀
寒食寄鄭起侍郎 楊徽之
雨夜二首(選一) 張詠
塞上 柳開
柳枝詞 鄭文寶
詠白蓮 王禹偁
泛吳鬆江 王禹偁
村行 王禹偁
過華山 潘閬
九華山 潘閬
訪楊雲卿淮上別墅 惠崇
尋隱者不遇 魏野
春日登樓懷歸 寇準
予頃從穰下移涖河陽洎齣中書復領分陝惟茲二鎮俯接洛都皆山河襟帶之地也每憑高極望思以詩句狀其物景久而方成四絕句書於河上亭壁四首(選一) 寇準
吳江 陳堯佐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林逋
山園小梅 林逋
小隱自題 林逋
普濟院 陳堯谘
偶作 劉筠
漢武 楊億
湖州作 蘇為
鬆江夜泊 鮑當
行色 司馬池
江上漁者 範仲淹
野色 範仲淹
題西溪無相院 張先
無題 晏殊
古鬆 石延年
南朝 石延年
硃雲傳 宋祁
書端州郡齋壁 包拯
宿甘露僧捨 曾公亮
陶者 梅堯臣
魯山山行 梅堯臣
書哀 梅堯臣
雜詩絕句十七首(選一) 梅堯臣
小村 梅堯臣
東溪 梅堯臣
雪中樞密蔡諫議藉示範寬雪景圖 文彥博
戲答元珍 歐陽脩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歐陽脩
夢中作 歐陽脩
明妃麯和王介甫作二首(選一) 歐陽脩
畫眉鳥 歐陽脩
中鞦夜吳江亭上對月懷前宰張子野及寄君謨蔡大 蘇舜欽
淮中晚泊犢頭 蘇舜欽
初晴遊滄浪亭 蘇舜欽
北塘避暑 韓琦
次韻孔憲蓬萊閣 趙抃
憶錢塘江 李覯
鄉思 李覯
蠶婦 張俞
九日和韓魏公 蘇洵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選一) 邵雍
銅雀妓 蔡襄
鞦日 蔡襄
碧湘門 陶弼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復古遊山巔至大林寺書四十字 周敦頤
下橫嶺望寧極捨 韓維
城西書事五首(選一) 韓維
怪石 黃庶
新晴山月 文同
亭口 文同
望雲樓三十首(選一) 文同
春草 劉敞
西樓 曾鞏
居洛初夏作 司馬光
登飛來峰 王安石
葛溪驛 王安石
壬辰寒食 王安石
明妃麯二首(選一) 王安石
示長安君 王安石
題西太一宮壁二首(選一) 王安石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南浦 王安石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王安石
江上 王安石
元日 王安石
采鳧茨 鄭獬
新晴 劉攽
宿濟州西門外旅館 晁端友
初泊磁湖 瀋遼
暑旱苦熱 王令
鞦日偶成二首(選一) 程顥
遙碧亭 楊傑
村居 張舜民
金陵 郭祥正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遊金山寺 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選一) 蘇軾
新城道中二首(選一) 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選一) 蘇軾
有美堂暴雨 蘇軾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 蘇軾
百步洪二首(選一) 蘇軾
題西林壁 蘇軾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選一) 蘇軾
贈劉景文 蘇軾
泛潁 蘇軾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 蘇軾
荔支歎 蘇軾
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雲韆山動鱗甲萬榖酣笙鐘覺而遇清風急雨戲作此數句 蘇軾
儋耳山 蘇軾
汲江煎茶 蘇軾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選一) 蘇軾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蘇軾
次韻江晦叔二首(選一) 蘇軾
逍遙堂會宿二首 蘇轍
舟下建溪 方惟深
五鼓乘風過洞庭湖日高已至廟下作詩三篇(選一) 孔武仲
絕句 王雱
臨平道中 道潛
霽夜 孔平仲
寄內 孔平仲
禾熟三首(選一) 孔平仲
贛上食蓮有感 黃庭堅
上大濛籠 黃庭堅
登快閣 黃庭堅
寄黃幾復 黃庭堅
題竹石牧牛 黃庭堅
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二首 黃庭堅
題落星寺嵐漪軒 黃庭堅
離福嚴 黃庭堅
書磨崖碑後 黃庭堅
泗州東城晚望 秦觀
贈女冠暢師 秦觀
送董元達 謝逸
垂虹亭 米芾
病後登快哉亭 賀鑄
示三子 陳師道
登快哉亭 陳師道
絕句四首(選一) 陳師道
春懷示鄰裏 陳師道
宿閤清口 陳師道
題穀熟驛捨二首(選一) 晁補之
初見嵩山 張耒
懷金陵三首(選一) 張耒
夜坐 張耒
早發 宗澤
題明王打毬圖 晁說之
偶成 饒節
張求 唐庚
春歸 唐庚
棲禪暮歸書所見二首 唐庚
瑜上人自靈石來求鳴玉軒詩會予斷作語復決堤作一首 惠洪
夷門行贈秦夷仲 晁沖之
牛酥行 江端友
春日遊湖上 徐俯
己酉亂後寄常州使君姪四首(選一) 汪藻
送鬍邦衡之新州貶所二首(選一) 王庭珪
夜泊寧陵 韓駒
十絕為亞卿作十首(選一) 韓駒
雨過 周紫芝
病牛 李綱
兵亂後自嬉雜詩二十九首(選二) 呂本中
柳州開元寺夏雨 呂本中
夏日絕句 李清照
大藤峽 曾幾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鞦苗以蘇喜而有作 曾幾
三衢道中 曾幾
東崗晚步 李彌遜
和張規臣水墨梅五首(選一) 陳與義
登嶽陽樓二首(選一) 陳與義
傷春 陳與義
觀雨 陳與義
渡江 陳與義
牡丹 陳與義
野泊對月有感 周莘
己酉中鞦任纔仲陳去非會飲嶽陽樓上酒半酣高談大笑行草間齣誠一時俊遊也為之賦 薑仲謙
元夜三首(選一) 硃淑真
望太行 曹勛
北風 劉子翬
汴京紀事二十首(選二) 劉子翬
南溪 劉子翬
池州翠微亭 嶽飛
遊山西村 陸遊
風雨中望峽口諸山奇甚戲作短歌 陸遊
劍門道中遇微雨 陸遊
金錯刀行 陸遊
關山月 陸遊
楚城 陸遊
初發夷陵 陸遊
過靈石三峰二首 陸遊
書憤 陸遊
臨安春雨初霽 陸遊
初夏行平水道中 陸遊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選一) 陸遊
瀋園二首 陸遊
梅花絕句六首(選一) 陸遊
鞦思 陸遊
示兒 陸遊
催租行 範成大
迴黃坦 範成大
州橋 範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選五) 範成大
舟行憶永和兄弟 周必大
雪 尤袤
題米元暉瀟湘圖二首 尤袤
過百傢渡四絕句(選一) 楊萬裏
插秧歌 楊萬裏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選一) 楊萬裏
小池 楊萬裏
虞丞相挽詞三首(選一) 楊萬裏
過揚子江二首(選一) 楊萬裏
初入淮河四絕句(選二) 楊萬裏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六首(選一) 楊萬裏
登嶽陽樓 蕭德藻
古梅二絕(選一) 蕭德藻
題臨安邸 林升
春日 硃熹
觀書有感二首(選一) 硃熹
醉下祝融峰 硃熹
九日登天湖以菊花須插滿頭歸分韻賦詩得歸字 硃熹
水口行舟二首(選一) 硃熹
鞦月 硃熹
詩一首 誌南
立春日禊亭偶成 張栻
倦繡圖 王質
燈花 王質
遊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選一) 辛棄疾
詠梅 陳亮
贈高竹有外侄 葉適
種梅 劉翰
立鞦日 劉翰
夜思中原 劉過
橫溪堂春曉二首(選一) 虞似良
湖上早鞦偶興 汪莘
同樸翁登臥龍山 薑夔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首(選二) 薑夔
風雨中誦潘邠老詩 韓淲
訪端叔提幹 葛天民
和翁靈舒鼕日書事三首(選一) 徐照
新涼 徐璣
野望 翁捲
鄉村四月 翁捲
悟道詩 某尼
江村晚眺二首(選一) 戴復古
夜宿田傢 戴復古
薛氏瓜廬 趙師秀
數日 趙師秀
約客 趙師秀
寒夜 杜耒
鞦日三首(選一) 高翥
曉齣黃山寺 高翥
途中 趙汝鐩
狐鼠 洪谘夔
泥溪二首(選一) 洪谘夔
驟雨 華嶽
讀渡江諸將傳 王邁
村晚 雷震
甲午江行 毛珝
夜過西湖陳起
蘇堤清明即事吳惟信
苦寒行劉剋莊
戊辰書事劉剋莊
早行劉剋莊
鶯梭劉剋莊
乍歸九首(選一)劉剋莊
夜過鑑湖戴昺
梅花盧梅坡
夜書所見葉紹翁
遊園不值葉紹翁
盱眙旅捨路德章
中鞦月葛長庚
湖上徐元傑
泥孩兒許棐
山中六首(選一)方嶽
春思方嶽
山行葉茵
溪橋晚興鄭協
茶陵道中蕭立之
第四橋二首(選一)蕭立之
病起行散蕭立之
春日田園雜興連文鳳
寄題瑞昌簿廳景蘇堂墨竹道璨
寄江南故人傢鉉翁
瘦馬圖龔開
武夷山中謝枋得
四時讀書樂四首(選一)翁森
揚子江文天祥
過零丁洋文天祥
金陵驛文天祥
除夜文天祥
鞦日行村路樂雷發
西塍廢圃周密
北山道中方鳳
醉歌十首(選一)汪元量
湖州歌九十八首(選一)汪元量
題畫菊鄭思肖
京口月夕書懷林景熙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閱之有感林景熙
書文山捲後謝翱
鞦夜詞謝翱
杜鵑花得紅字真山民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1472348
  • 規格:平裝 / 640頁 / 15 x 21 x 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宋詩的選本,前人和今人已有較多成果。筆者認為,最有特色的是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和張鳴先生的《宋詩選》。錢先生纔高學博,他的選注本以自己的準則挑選詩人和作品。他寫的詩人小傳和注釋都有獨到見解,對唐宋詩歌乃至中外詩藝做瞭精彩的比較分析,令人擊節讚賞。張鳴先生比筆者年輕,對宋詩卻有深細的研究,他治學嚴謹,一絲不苟,所做選本亦有「夫子」氣質,清晰地呈現宋詩在三百年中的發展脈絡。他對入選作品的簡要評析深中肯綮,頗見功力。這兩個選本儘管都標以宋詩研究的「入門」讀物,其實皆具「平淡而山高水深」的特點,所麵嚮的讀者群,也主要是古典詩歌的專業研究者。
 
  筆者撰寫的這本《新譯宋詩三百首》,主要是麵嚮喜愛古典詩歌的普羅大眾,故以普及性為主要追求,兼顧專業性。首先,藝術性、可讀性是本書選詩的第一標準,思想內容是第二標準。《唐詩三百首》堪稱古代詩選的經典,但其中選入一些藝術性不高、大眾不喜歡的詩,頗令人遺憾。為此,本書嚴格奉行藝術第一的原則,凡是缺乏詩情畫意的篇章絕不選入。在堅持選入藝術水準高的優秀作品前提下,適當注意展現宋詩發展的歷史,兼顧宋詩的大傢、名傢、小傢,各種題材、流派和風格的詩歌。這樣,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味。
 
  其次,本書盡可能彰顯宋詩的特點。在中國古代詩歌發展史上,唐詩與宋詩雙峰並峙,各具風采。繆鉞先生在〈論宋詩〉中說:「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摺透闢。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詩詞散論》)《唐詩三百首》流傳較早,讀者廣泛,人們多熟悉唐詩,而對宋詩比較生疏。因此,本書盡可能多選能夠鮮明體現宋詩思想藝術特色的佳作,使讀者對繆鉞先生所說「宋詩之美」,以及錢鍾書先生在《宋詩選注•序》中所說宋代詩人「在技巧和語言方麵精益求精」,「在詩歌的『小結裏』方麵有瞭很多發明和成功的嘗試」,獲得具體真切的感悟。
 
  最後,本書奉行「雅俗共賞」的原則,多選大眾最喜愛的絕句和律詩,也適當選入一些五七言古體詩,但篇幅太長、語言晦澀、用典過多過僻的古詩不選。將古詩翻譯成白話文,本身便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筆者更樂意譯成押韻的白話新詩,但因要遵守這套叢書語譯的體例,隻能力求譯文精鍊、自然、流暢,使人讀起來像讀一首首散文詩。「研析」是筆者涵茹品味詩歌的心得,在準確揭示作品意涵的基礎上,更側重對其錶現手法、藝術特色以及意象意境之美的賞鑑。根據作品不同的情況,或從一、二個角度切入,或做較全麵的把握,對詩篇的構思章法、精妙技巧和點睛之筆做細緻的評析。此外,對某些作品,還做瞭或縱或橫的藝術比較。因為已有譯文,注釋力求簡明通俗,注明典故的齣處。這一切,都是為瞭提高讀者的詩歌欣賞能力。
 
  筆者水平有限,書中如有不當之處,盼請讀者不吝賜教。
  
  是為序。
 
陶文鵬
二○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於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這本譯本的整體感覺,就像是參加瞭一場精心準備的婚禮,但新娘(詩歌的意境)始終躲在厚重的頭紗後麵,讓人看不清她的真容。颱灣讀者在閱讀古典文學時,非常注重「神韻」的傳遞,我們習慣於從優美的譯文(或註解)中去感受古人的心境。然而,這本譯本的語言風格,呈現齣一種極度的「學術化」與「現代口語化」之間的拉扯,結果兩邊都不討好。 它似乎想擺脫傳統譯本的文言腔調,但又沒能成功地建構齣屬於自己的、具有文學性的現代漢語語境。讀起來,語氣生硬,句子結構也時常顯得彆扭,像是將英文或日文的句法結構直接硬套進中文裡。例如,某些描述動作的詞語,在白話文中顯得過於刻闆,完全失去瞭宋詩中那種渾然天成的語感。這讓我想起多年前那些粗糙的翻譯小說,雖然能理解內容,但閱讀的愉悅感完全喪失瞭。身為一個追求高品質閱讀體驗的颱灣讀者,我必須說,這本書在「美學」層麵上的失分,遠遠超過瞭它在「普及」層麵上的努力。

评分

這本《新譯宋詩三百首》給我的最後印象,是一種「不接地氣」的疏離感。或許譯者團隊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文化或學術背景下完成這項工作的,導緻他們對颱灣讀者固有的文學習慣與語感理解產生瞭偏差。例如,對於某些在颱灣詩詞教育中被反覆強調的意象(如「月」、「愁」、「酒」),本書的譯法顯得過於平淡,缺乏必要的文化共鳴。 這種共鳴感,在颱灣的文學傳承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們習慣於在讀詩時,將其與唐詩的雄渾、魏晉的風骨相互參照,從而定位宋詩的「內斂」與「理趣」。但這本譯本的選擇和詮釋,卻未能有效地將這種層次感呈現齣來。它更像是一本「翻譯研究材料」,而非一本可以陪伴日常、隨手翻閱的「文學讀物」。我期望的「新譯」,是能以更親近、更具詩意的語言,將古人的心聲重新注入到我們的語言之中,而不是僅僅提供一個「可讀懂的文本」。對我而言,文學的價值,從來就不隻在於「懂瞭」,更在於「感動瞭」,而這本書,顯然未能讓我心動。

评分

從裝幀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用料與印刷質量,說實話,與它的定價相比,實在是略顯寒酸。在颱灣,讀者對於文學書籍的質感要求其實是相當高的,尤其對於詩集這種需要反覆品讀、反覆摩挲的書籍,紙質、裝訂的牢固程度、以及字體排版的舒適度,都構成瞭閱讀體驗的重要部分。這本的紙張偏薄,略帶反光,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很容易感到疲憊。內頁的排版也顯得擁擠,詩句之間的留白過少,使得每一首詩都像是被塞進瞭一個狹小的格子裡,缺乏呼吸的空間。 更有甚者,對於「新譯」的註釋部分,處理得也相當草率。許多譯者認為「新譯」就意味著要簡化傳統的註釋,但事實上,宋詩的許多典故和歷史背景,若沒有適當的解說,現代讀者是無法真正領會其妙處的。本書提供的註解極為簡略,有時隻是一個單詞的解釋,完全無法幫助讀者理解詩句背後複雜的文化脈絡。這種「隻翻譯,不闡釋」的做法,無疑是把所有理解的重擔都丟給瞭讀者,使得這本所謂的「新譯」工具書,在實用性上大打摺扣。畢竟,好的譯本,應當是橋樑,是引路人,而不僅僅是文字的轉換機。

评分

說真的,拿到這本書,我原本對「三百首」這個數字抱持著相當高的期望,心想這至少能涵蓋宋詩中最重要的那些經典篇章,足以當作一本隨身詩選來翻閱。但這編排的邏輯,實在是讓人摸不著頭緒。它不是按照詩人的生平年代排序,也不是依循主題(如山水、邊塞、詠物),更不是依照風格流派來劃分,簡直就像是從某個資料庫裡隨機抓取齣來的組閤。這種跳躍式的閱讀體驗,對於想深入瞭解特定詩人風格或特定時代背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種摺磨。 我嘗試從中尋找一些大傢耳熟能詳的名作,試圖透過這個「新譯本」來重新體會一番,結果發現,有些我記憶中極為經典的詩作竟然缺席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相對冷門、甚至有些晦澀難懂的作品。當然,拓展讀者的視野是好事,但若是以「三百首」為號召,卻未能涵蓋住宋詩的「中堅力量」,未免顯得喧賓奪主瞭。如果這本書定位是「入門導讀」,它選材的側重就顯得不夠大眾化;若定位是「精選集」,那它的全麵性又嚴重不足。總而言之,這本選詩的取嚮,似乎更偏嚮於譯者個人的偏好,而非市場或學術上的主流共識,讓人很難在書架上為它找到一個明確的定位。

评分

這本《新譯宋詩三百首》的封麵設計,乍看之下,頗有幾分雅緻,但仔細端詳,總覺得少瞭那麼一點點「宋」的味道。我原以為,既然是「新譯」,應該會在選詩的眼光上有所突破,或者是在翻譯的語氣上能找到一種既古典又貼近現代人理解的平衡點。然而,實際翻閱後,那種期待感便逐漸淡瞭下來。譯者似乎過於執著於字麵上的準確,反而讓宋詞那種流暢的韻味和隱約的情感色彩被磨平瞭。 舉例來說,蘇軾那些豪邁奔放的詩句,在翻譯後讀起來,總覺得像是被硬生生地拆解成瞭教科書式的解釋,少瞭一份「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魄。而那些描寫閨怨或隱逸的篇章,本應有著婉約含蓄的意境,譯文卻顯得過於直白,彷彿是將一幅精緻的水墨畫,換成瞭數位相機的高解析度照片——清晰無比,卻也失瞭層次感與朦朧美。對於一個從小在颱灣的文學環境中浸淫,對古典詩詞抱持著深厚情感的讀者來說,這種「新」得有點教條化的翻譯,確實讓人感到些許失落。我更偏愛那些能捕捉到詩人「神思」而非僅僅是「字義」的譯本,畢竟詩歌的靈魂,往往藏在那些不易被量化的意象之中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