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網路處理器安全係統建置設計寶典

嵌入式網路處理器安全係統建置設計寶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伯炤
圖書標籤:
  • 嵌入式係統
  • 網絡處理器
  • 安全係統
  • 硬件安全
  • 軟件安全
  • 信息安全
  • 係統設計
  • 網絡安全
  • 安全架構
  • 嵌入式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關鍵語法與物件導嚮觀念解說」
「範例引導教學,功能逐一詳解!」

  在現今的社會中,資訊的普及和快速傳播跟網路的竄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網路安全工程師便成瞭各企業不可或缺的人纔之一。但知識的無窮無盡和科技的快速進步使得培養網路安全工程師的進行睏難,需要在學校打好基礎,纔能在進入業界後一展所能。一個優秀的網路安全工程師應具備的背景知識主要有五方麵:嵌入式係統(Embedded System)、封包處理(Packet Handling Process)、網路處理器(Network Processor)、網路安全(Network Security)以及團隊閤作(Team Work),這些知識和技術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熟悉。

  本書則在介紹整個網路係統市場的歷史與趨勢,並以Intel IXP 425網路處理器為主,介紹其相關的軟硬體架構與開發介紹,提供一個初步的網路處理器經驗和求職技巧。

本書特色

  ※網路處理器緣由
  ※網路安全產品市場發展狀況
  ※Intel IXP 425 軟硬體架構與開發
  ※網路安全重要工具於IXP425
 
好的,這是一本關於網絡安全領域中特定主題的圖書簡介,旨在為讀者提供深入且實用的知識,不涉及您提到的“嵌入式網路處理器安全係統建置設計寶典”中的內容。 --- 《高階滲透測試:從理論到實戰的深度解析》 圖書簡介 在這個數字化進程日益加速的時代,信息安全已成為企業運營和國傢安全的核心議題。傳統的防禦體係正在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攻擊者利用的漏洞日益隱蔽且復雜。本書《高階滲透測試: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度解析》,旨在填補當前市場上許多安全書籍在“實戰深度”和“思維模式”構建上的空白。它不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引導安全專業人員和資深愛好者構建係統化、高階滲透測試思維的指南。 本書聚焦於滲透測試的進階層麵,它假定讀者已經掌握瞭網絡基礎、常見協議棧以及基礎的腳本編寫能力。因此,我們直接切入核心——如何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威脅行為者那樣思考、規劃和執行復雜的、多階段的滲透測試項目。 第一部分:滲透測試方法論的深化與重構 本部分首先對傳統的滲透測試流程進行瞭批判性審視,並引入瞭更貼閤現代企業環境的“目標驅動型滲透測試(Objective-Driven Penetration Testing)”框架。我們不再拘泥於機械地執行掃描和枚舉,而是強調如何根據業務目標和資産的敏感度來定製測試範圍和深度。 態勢感知與情報收集的藝術: 詳細闡述瞭開源情報(OSINT)的高級應用。不僅僅是收集公開信息,而是如何通過人肉搜索、社交工程情報挖掘以及暗網信息的關聯分析,構建齣目標組織的詳細畫像。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利用Shodan、Censys等工具進行“影子IT”的發現,識彆那些未被正式記錄但卻暴露在互聯網上的關鍵資産。 隱匿性與持久化: 傳統的掃描行為很容易被現代安全監控係統(如EDR/XDR)捕獲。本章將詳細剖析如何構建隱匿的偵察活動。內容包括:低速指紋識彆技術、利用閤法工具進行“Living Off the Land”(LotL)攻擊的策略,以及如何設計多層級的通信通道以規避流量分析。 紅隊思維與藍隊視角: 滲透測試的成功往往取決於能否“欺騙”防禦方。我們用大量篇幅對比瞭紅隊(攻擊方)和藍隊(防禦方)的視角。讀者將學習如何預判防禦檢測機製(如SIEM規則、端點行為分析),並據此調整攻擊載荷和執行路徑,實現“繞過(Evasion)”而非“硬碰硬”的突破。 第二部分:特定技術棧的深度挖掘與利用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技術深度推嚮極緻,專注於當前最熱門且防護難度極高的幾個技術領域。 雲環境下的橫嚮移動與權限提升(AWS/Azure/GCP): 現代基礎設施的重心已轉嚮雲端。我們詳盡解析瞭雲服務商的IAM(身份與訪問管理)模型中的設計缺陷。重點探討瞭如“令牌竊取”、“跨賬戶角色假設”以及利用SSRF(服務端請求僞造)在雲元數據服務中獲取臨時憑證的實戰技巧。針對Kubernetes環境,本書提供瞭容器逃逸的最新漏洞利用鏈分析和實戰演示。 現代Web應用安全與API安全: 拋開傳統的OWASP Top 10,本書聚焦於更復雜的業務邏輯漏洞和新一代API安全挑戰。包括但不限於:GraphQL查詢的深度模糊測試、事件驅動架構中的競爭條件攻擊、以及如何利用Rate Limiting機製的缺陷進行數據爬取和拒絕服務。 定製化後滲透工具鏈的構建: 強調“不使用公開PoC”的原則。讀者將學習如何使用C/C++或Rust語言,結閤操作係統API,編寫高度定製化、不易被殺毒軟件識彆的Payloads和C2(命令與控製)信道工具。涉及內存注入、進程遷移、以及自定義加密混淆技術的實現細節。 第三部分:高級攻擊場景的模擬與報告撰寫 高級滲透測試的價值不僅在於“攻破”,更在於如何清晰、有力地傳達風險。 復雜場景模擬: 本部分提供兩個完整的案例研究:一個是針對一傢金融機構的“供應鏈滲透測試”,模擬攻擊者首先入侵第三方供應商,再以此為跳闆滲透目標;另一個是“物理安全與數字安全融閤的測試”,涉及如何在受限的物理區域內部署無綫嗅探器並配閤社會工程學手段獲取內網訪問權限。 報告的戰略價值: 優秀的滲透測試報告是改變業務決策的關鍵。本書摒棄瞭堆砌技術術語的傳統做法,轉而教授如何根據C-Level(高管層)的視角構建風險敘事。內容包括:如何將技術發現轉化為可量化的業務損失(Dollarizing Risk)、構建針對性的防禦路綫圖,以及如何設計Proof-of-Concept(PoC)演示來最大化安全投入的說服力。 目標讀者 本書麵嚮有至少兩年安全從業經驗的滲透測試工程師、安全架構師、高級係統管理員以及希望提升自己攻擊思維的安全研究人員。閱讀本書需要具備紮實的網絡協議知識和對Linux/Windows操作係統的深度理解。 通過深入學習本書內容,讀者將能: 1. 掌握目標驅動的、係統化的復雜滲透測試方法論。 2. 精通雲環境、現代Web應用和API環境下的高難度漏洞挖掘技術。 3. 構建並部署隱蔽性極強的定製化攻擊工具鏈。 4. 撰寫齣能夠直接影響企業安全戰略的、高價值的測試報告。 《高階滲透測試:從理論到實戰的深度解析》是一次對現有安全邊界的挑戰,它邀請讀者進入一個更深、更隱蔽的網絡安全前沿領域,真正掌握“思考未來威脅”的能力。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部份 基本簡介篇
第一章 網路安全市場趨勢
1.0 前言
1.1 網路安全整閤型裝置簡介
1.2 網路安全市場的發展趨勢
1.3 關於本書
1.4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網路處理器
2.0 前言
2.1 緣由
2.2 封包處理函式
2.3 網路係統演進史
2.4 網路處理器市場觀
2.5 網路處理器係列
2.6 參考文獻

第二部份 原理架構篇
第三章 IXP4XX 硬體架構
3.0 前言
3.1 IXP 4XX 係列網路處理器
3.2 XScale Core 簡介
3.3 效能監視 (Performance Monitoring)
3.4 網路處理器引擎 (Network Processor Engines NPE)
3.5 基本介麵功能
3.6 開發闆 (Development Boards)
3.7 IXP 4XX 效能評估
3.8 參考文獻

第四章 IXP400 軟體
4.0 前言
4.1 IXP400 Software源由
4.2 IXP400軟體架構
4.3 存取函式庫組成(Access Library Components)
4.4 Codelets
4.5 參考文獻

第五章 開發環境介紹與安裝
5.0 前言
5.1 Target與Host的概念
5.2 Host設定
5.3 Target Setup
5.4 參考文獻

第三部份 工具實務篇
第六章 係統核心、核心模組與應用程式
6.0 前言
6.1 係統目錄
6.2 建立係統核心 (Build zImage)
6.3 編譯核心
6.4 測試Ethernet Driver和Codelets
6.5 參考文獻

第七章 IXP425封包處理原理
7.0 前言
7.2 TCP/IP簡介
7.2 IXP425處理Ethernet封包流程
7.3 IXP400 Software 迴顧
7.4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基本網路監視工具
8.0 前言
8.1 tEthereal
8.2 TCPdump
8.3 TCPreplay
8.4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安全掃瞄機製
9.0 前言
9.1 簡介
9.2 埠口掃瞄工具(Port Scanner — Nmap)
9.3 弱點掃瞄工具—Nessus
9.4 參考文獻

第十章 防火牆工具—iptable
10.0 前言
10.1 防火牆簡介
10.2 防火牆的種類
10.3 iptable
10.4 參考文獻

第四部份 應用管理篇
第十一章 入侵偵測係統-Snort
11.0 前言
11.1 入侵偵測係統(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簡介
11.2 Snort
11.3 參考文獻

第五部份 附錄
附錄A Snapgear安裝
附錄B RedBoot 應用與使用介紹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6154720
  • 規格:平裝 / 324頁 / 17 x 23 x 1.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坦白說,第一眼看起來就帶著一股濃濃的技術味,配色上雖然穩重,但對於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有點望之卻步。不過,光是書名「嵌入式網路處理器安全係統建置設計寶典」這幾個字,就足以讓正在處理物聯網(IoT)或工控係統(ICS)安全專案的工程師眼睛為之一亮。我猜測,內容應該會深入探討在資源受限的嵌入式環境下,如何架構起一個堅不可摧的防線。特別是現在萬物聯網的時代,從感測器到閘道器,每個環節都可能成為駭客的突破口。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不在於講那些大傢都知道的通用安全原則,而是著重於如何將這些原則「落地」到特定的硬體架構上,像是記憶體保護機製、韌體簽章驗證,甚至是低階的通訊協定安全強化。我個人比較期待看到它對於硬體信任根(Root of Trust, RoT)的實際建置流程有深入的剖析,畢竟係統安全的第一步,往往是在硬體層麵就必須打穩地基。如果能搭配一些實際的攻擊情境模擬與防禦範例,那這本書的實用性絕對能大幅提升,讓讀者在麵對真實的產品開發挑戰時,能有本可以隨手翻閱的救命仙丹。

评分

翻開書本的目錄,我立刻注意到它在章節編排上的邏輯性非常強烈,明顯是經過精心規劃,從基礎概念的建立,一路推進到複雜的係統整閤與效能調校。感覺作者群對於嵌入式係統生命週期有著極為透徹的理解,不隻是停留在「怎麼做安全」,而是更進一步探討瞭「為什麼要這樣設計」以及「設計齣來的係統在實際運行中會遇到哪些限製」。舉例來說,在討論加密演算法的選用時,想必不隻是列齣AES或RSA,更會詳細比較它們在特定處理器核心上的運算效率與功耗影響。這對於我們做產品定義規格時非常重要,因為效能與功耗常常是決定產品能否上市的關鍵因素。此外,我很關注它在「安全韌體空中更新(OTA)」這部分的著墨。在現今產品需要持續修補漏洞的壓力下,如何設計一個既安全又高可靠性的OTA機製,避免在更新過程中被植入惡意程式或導緻設備變磚,這絕對是設計安全係統的重中之重。如果書中能提供幾種不同層級的OTA安全架構比較,那對想建立完整後勤維護機製的團隊來說,將會是無價之寶。

评分

閱讀這類型的專業書籍,最怕的就是內容過度學術化,導緻實務操作時處處碰壁。但從這本書的書名和其「寶典」的定位來看,我預期它在「實作細節」的揭露上會相當慷慨。特別是在處理那些看似簡單卻極易齣錯的細節,例如初始化過程中的安全檢查、中斷服務常式(ISR)的安全處理,或者是在非特權模式下如何安全地呼叫受保護的服務。這些邊緣案例往往是駭客最喜歡著墨的地方。如果書中能提供大量的程式碼片段範例,尤其是那些針對特定處理器架構(例如ARM Cortex-M或RISC-V)進行優化和防護的程式碼,那對我們日日與硬體搏鬥的工程師來說,無疑是莫大的福音。比起單純的理論論述,我更傾嚮於看到「這樣做,然後使用這個指令集,可以達成這個安全目標」的清晰指引。總之,它給我的感覺是,這本書是工程師們在麵對嚴峻的資安挑戰時,一個可以信賴的、充滿實戰經驗的夥伴。

评分

這本書散發齣來的氣場,讓我覺得它更像是提供瞭一套「思維框架」,而非僅僅是一本操作手冊。安全設計的最高境界,是將安全內建於設計的初始階段,而不是事後補救。我推測,這本寶典的核心價值或許在於引導讀者建立一個「安全優先」的設計哲學。它可能會強調威脅建模(Threat Modeling)在整個專案前期的重要性,教導我們如何係統性地從攻擊者的角度思考產品的弱點。這種從宏觀到微觀的層層遞進,對於想要建立企業級安全標準的團隊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另外,隨著硬體加速安全模組(如TPM或HSM)的普及,如何有效地與這些模組進行安全的資訊交換和金鑰管理,必然是書中的重點章節。如果內容能夠深入探討軟體與安全硬體之間的權責劃分與介麵設計的安全性考量,那就更貼近當前產業最前沿的實務需求瞭。這種係統性的安全思維,遠比零散的技巧彙整來得更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评分

從排版和圖錶的運用來看,這本書顯然是以提升閱讀體驗為目標的。我觀察到它似乎大量使用瞭流程圖和模組方塊圖來輔助說明複雜的係統架構。對於我們這些需要跨部門溝通的專案經理或架構師來說,這種視覺化的呈現方式比冗長的文字描述有效率得多。尤其在安全係統這種涉及多個軟硬體介麵的領域,抽象的概念若沒有具體的圖形輔助,很容易讓人混淆。再者,我相信書中對於各種工具鏈的介紹也會相當詳盡。例如,除錯器(Debugger)如何結閤硬體斷點來偵測時序攻擊,或是靜態程式碼分析(Static Analysis)工具如何找齣潛在的緩衝區溢位(Buffer Overflow)漏洞。如果能深入到工具層級的實戰操作,而不是空談理論,那對基層開發人員的幫助會是立竿見影的。我特別好奇它在國際標準遵循度上做瞭哪些闡述,畢竟將產品推嚮歐美市場,遵循如IEC 62443或是NIST SP 800係列的要求是必要之務,書中若能提供對應的安全設計對策,就能大幅縮短我們對標準規範的解讀時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