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資源與雲端服務的12堂必修課(第二版)

網際網路資源與雲端服務的12堂必修課(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德來
圖書標籤:
  • 互聯網
  • 雲計算
  • 網絡資源
  • 雲服務
  • 信息技術
  • 技術指南
  • 學習教程
  • 第二版
  • IT
  • 數字化轉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掌握無限‧科技未來
  ◆最新網際網路強力資訊,邁進時代最先端。
  ◆精要淺顯、明悉易懂,脈絡具體、內容紮實。
  ◆實用角度引介網路資訊及工具,活學活用。
  ◆設計評量加深讀者通曉瞭解Internet的世界。
  本書不隻是網際網路入門教材,更是熟諳網路世界的極飆速成
 
  ■ 網路基礎認知與技術建構方麵的主題有:
  網際網路概論/無線網路與行動通訊科技/網路安全認識與防範/網路倫理與法律(如智慧財產權、著作權等)爭議/網站架設、開發及HTML5+CSS基礎教學等。
 
  ■ Internet最新科技暨應用主題有:
  通訊網路入門與創新應用(雲端運算、物聯網、創客經濟、網路電視IPTV、智慧傢電、體感科技、穿戴式裝置等)/全球資訊網與生活應用(BBS、部落格-Blog、P2P、FTP、RSS、維基等)/社群網路(FB、IG、微博等)/Google雲端服務與YouTube影音/電子商務、網路行銷、大數據/超倍速行動生活與學習(App、Google play、Line、微信、行動學習與行動閱讀、行動支付)等。
 
  本書期望立於實用角度,幫助讀者快速精準的掌握網際網路脈動與未來趨勢,冀望所提供的知識是當前最最相應網際網路現況的資訊,並期許讀者透過本書所介紹之工具,施展應用網際網路的各項資源。
網路安全攻防實戰:滲透測試與數位鑑識入門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務的完美結閤: 從基礎網路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實際的網路安全威脅模型、滲透測試流程,以及事後的數位鑑識技術。 貼近業界標準: 內容緊扣 OWASP Top 10、MITRE ATT&CK 等業界公認的安全框架,確保讀者學到的知識具備實用價值。 豐富的實戰案例與工具介紹: 詳細講解 Kali Linux 環境下的主流工具(如 Nmap, Metasploit, Wireshark, Volatility),並輔以虛擬環境下的攻擊與防禦演練步驟。 強調道德與法律界線: 在探討攻擊技術的同時,深入解析相關的法律責任與職業道德規範,引導讀者成為負責任的安全專業人員。 --- 第一部分:網路安全基礎與攻擊麵貌 (The Landscape of Cyber Threats) 第一章:現代網路架構與攻擊基礎 本章旨在為讀者建立一個堅實的網路基礎知識,這是理解任何安全防禦或攻擊的前提。我們將迴顧 TCP/IP 五層模型,著重探討網路層(IP 路由與子網路劃分)和傳輸層(TCP/UDP 三嚮交握與四次揮手)的細節,因為許多漏洞都隱藏在這些基礎協定層級。 接著,我們將分析當前主要的威脅類型。這不隻是簡單的惡意軟體分類,而是從攻擊者的角度齣發,解析目標導嚮型攻擊 (APT) 的不同階段:偵察、初始立足點、橫嚮移動與資料外洩。我們將剖析勒索軟體(Ransomware)如何利用供應鏈攻擊或零日漏洞實現大規模破壞,並探討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在當今混閤辦公環境中的新型態演變,例如網路釣魚(Phishing)如何結閤語音欺騙(Vishing)技術。 第二章:資訊安全治理與風險評估 安全的實踐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管理問題。本章將探討資訊安全管理係統 (ISMS) 的核心概念,著重於 ISO/IEC 27001 框架下的風險管理流程。我們將詳細說明如何進行資產盤點、威脅識別、脆弱性分析,並最終計算風險暴露值。 內容涵蓋風險處理的三種基本策略:規避、轉移(保險)、減緩(控製措施的實施)。此外,我們將介紹常見的閤規性要求,例如特定行業的數據保護法規(如 GDPR 的核心原則),幫助讀者理解技術決策背後的法律約束力。 --- 第二部分:滲透測試實戰流程 (Penetration Testing: From Recon to Exploitation) 第三章:情報蒐集與被動偵察 滲透測試的第一步是情報蒐集,本章專注於如何盡可能不留下痕跡地獲取目標資訊。我們將深入講解被動偵察技術,包括使用公開來源情報 (OSINT) 工具。讀者將學會如何有效地使用 Google Dorking 語法來挖掘公開的敏感文件、配置錯誤的網站目錄或洩露的憑證。 接著,我們探討域名係統 (DNS) 的偵察,特別是 DNS 區域傳輸 (Zone Transfer) 的測試,以及如何透過 Shodan 或 Censys 等網路空間搜索引擎發現暴露在網際網路上的設備和服務的版本資訊。對於特定目標的員工資訊,我們也會介紹如何利用社交媒體挖掘潛在的攻擊麵。 第四章:主動掃描與漏洞識別 當被動偵察完成後,我們進入主動階段。本章的核心工具是 Nmap(網路映射器)。我們將超越基礎的端口掃描,深入探討 Nmap 腳本引擎 (NSE) 的強大功能,用於版本偵測、作業係統指紋識別以及執行針對特定服務的漏洞檢查腳本。 接下來的重點是自動化漏洞掃描器(如 Nessus 或 OpenVAS)的使用與誤報 (False Positive) 的校驗與處理。本章強調,自動化掃描隻能提供初步線索,真正的專業滲透測試必須結閤手動驗證來確認漏洞的真實性與可利用性。我們將分析常見的配置錯誤,例如匿名 FTP 訪問、不安全的 SMB 設定等。 第五章:Web 應用程式滲透測試:OWASP Top 10 實錄 Web 應用程式是當前最常見的攻擊目標。本章將以 OWASP Top 10 列錶為綱,係統性地講解每個類型的攻擊技術,並以 Burp Suite 作為主要操作工具。 注入攻擊 (Injection): 深入剖析 SQL 注入(包括盲注技術)與命令注入的原理與防禦方法。 失效的身份驗證與會話管理: 探討 Cookie 的安全性、Session Fixation 與暴力破解攻擊的防禦策略。 跨站腳本 (XSS): 區分儲存型 (Stored)、反射型 (Reflected) 與 DOM 型 XSS 的利用鏈條。 伺服器端請求偽造 (SSRF): 講解如何利用 SSRF 訪問內網服務,並討論基於雲端元數據服務 (Metadata Service) 的攻擊場景。 第六章:後滲透行動與權限提升 (Post-Exploitation and Privilege Escalation) 成功獲得初始立足點後,滲透測試的目標轉嚮持續存在和權限提升。本章將專注於內網橫嚮移動技術。對於 Linux 係統,我們將詳細解析內核漏洞利用、不安全的 SUID/SGID 文件查找,以及利用 Cron Job 配置錯誤來執行惡意腳本。 在 Windows 環境下,重點將放在常見的權限提升嚮量,如 DLL 劫持、不安全服務配置、以及利用 Mimikatz 進行 LSA 記憶體轉儲以獲取明文密碼或 Kerberos 票證。我們也將探討如何使用 Metasploit Framework 搭建持久性後門 (Persistence) 與建立跳闆機 (Pivoting)。 --- 第三部分:數位鑑識與事件響應 (Digital Forensics and Incident Response) 第七章:鑑識基礎與資料獲取 當安全事件發生後,快速而正確的反應至關重要。本章介紹事件響應的生命週期(準備、識別、遏製、根除、恢復、經驗教訓)。 鑑識的關鍵在於證據的完整性與鏈條 (Chain of Custody)。我們將介紹主要的鑑識現場處理原則,特別是如何在不破壞揮發性資料(如記憶體、網路連線狀態)的前提下進行獲取。針對硬碟鑑識,將詳細說明如何使用寫入保護設備,並利用 FTK Imager 或 dd 等工具製作位元對位元 (Bit-by-Bit) 的硬碟映像檔。 第八章:記憶體鑑識與惡意軟體分析 揮發性記憶體是許多進階攻擊(如無檔案惡意軟體)藏匿之處。本章專門探討記憶體鑑識。我們將使用 Volatility Framework,講解如何提取關鍵資訊,包括: 1. 執行緒與程序列錶分析: 找齣被隱藏或注入的惡意程序。 2. 網路連線與 Socket 狀態分析: 識別異常的外部通信。 3. 註冊錶載入與 DLL 列錶分析: 發現持久性機製。 在惡意軟體分析方麵,我們將區分靜態分析(逆嚮工程基礎、PE 檔案結構、匯入/匯齣函數分析)和動態分析(沙盒環境的建立與監控,使用 Procmon 或 Cuckoo Sandbox 追蹤 API 呼叫行為)。 第九章:日誌分析與事件關聯 日誌是還原攻擊路徑的黃金線索。本章聚焦於係統日誌(如 Windows Event Logs、Linux Auditd)和網路設備日誌的有效解讀。我們將介紹中央化日誌管理的重要性,並講解如何使用 SIEM (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 係統(如 Splunk 或 ELK Stack)來建立關聯規則。 內容將包含如何識別常見的異常日誌模式,例如多次失敗的登入嘗試(暴力破解)、異常的服務啟動事件,以及如何透過時間戳分析攻擊者在不同係統間移動的時間軸。 --- 第四部分:防禦機製與未來趨勢 (Defense Strategies and Emerging Threats) 第十章:強化係統與網路邊界防禦 防禦是滲透測試的最終目標。本章詳細闡述如何修補我們在第二部分發現的漏洞。內容涵蓋最小權限原則的實際應用、現代作業係統的安全強化設定(如 Windows 的 AppLocker 或 Linux 的 SELinux/AppArmor)。 在網路層麵,我們探討下一代防火牆 (NGFW)、入侵防禦係統 (IPS) 的部署原則,以及如何配置 網路分段 (Segmentation) 來限製橫嚮移動的範圍。對於 Web 應用程式,我們將探討 Web 應用程式防火牆 (WAF) 的調校技巧,以有效過濾常見的攻擊載荷。 第十一章:零信任架構與身份驗證強化 傳統的邊界安全模型已不再適用。本章介紹零信任 (Zero Trust) 的核心理念:永不信任,始終驗證。我們將深入探討強身份驗證機製,如多因素驗證 (MFA) 的部署最佳實踐,以及基於上下文的存取控製 (Context-Aware Access)。 此外,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身份和存取管理 (IAM) 係統來集中化管理權限,並定期審查服務帳號的存取權限,以避免「權限蔓延」帶來的安全風險。 第十二章:容器安全與雲端原生環境防護 隨著 DevOps 的興起,容器化技術(如 Docker 和 Kubernetes)成為新的攻擊前沿。本章將分析容器環境特有的安全挑戰,包括: 1. 映像檔安全: 如何在 CI/CD 流程中掃描 Docker Image 的已知漏洞。 2. 運行時保護: 限製容器的權限 (如使用 Seccomp 或 AppArmor),防止容器逃逸 (Container Escape)。 3. Kubernetes API Server 的安全配置: 確保 RBAC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設定嚴謹,防止未授權的集群管理操作。 最後,本章將簡要展望安全領域的未來發展,包括 AI 在威脅偵測中的應用,以及量子計算可能對當前加密體係帶來的挑戰與應對準備。 --- 適閤對象: 網路工程師、係統管理員、資訊安全分析師、希望轉職網路安全領域的 IT 從業人員,以及對網路攻擊原理有濃厚興趣的技術愛好者。 所需基礎: 對基本作業係統(Windows/Linux)操作有一定熟悉度,瞭解基礎網路概念(IP 位址、端口)。本書將提供必要的安全技術背景補充。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Chapter 01 通訊網路入門與創新應用
1-1 現代網路科技的創新發展
1-2 網路係統簡介
1-3 參考模型與通訊協定
1-4 網路新手必懂的網路裝置
課後評量

Chapter 02 網際網路初體驗
2-1 網際網路的興起
2-2 網際網路位址
2-3 網際網路連線方式
2-4 全球資訊網(Web)
2-5 瀏覽器
2-6 電子郵件工作術
課後評量

Chapter 03 無線網路與行動通訊科技
3-1 認識無線網路
3-2 無線廣域網路
3-3 無線都會網路
3-4 無線區域網路-Wi-Fi與Li-Fi
3-5 無線個人網路與通訊
課後評量

Chapter 04 Web與現代生活的完美體驗
4-1 BBS
4-2 Blog網誌
4-3 P2P下載
4-4 FTP檔案傳輸服務
4-5 RSS的概念
4-6 維基百科簡介
課後評量

Chapter 05 社群網路的異想世界
5-1 認識社群網路服務(SNS)
5-2 臉書(Facebook)
5-3 Facebook的進階功能
5-4 Instagram社群
5-5 IG 限時動態與限時訊息
5-6 微博(Weibo)
課後評量

Chapter 06 雲端服務與Google 玩傢必學工具術
6-1 Google 雲端服務百寶箱
6-2 Google 地球
6-3 Google 雲端硬碟(Google Drive)
6-4 Google 相簿
6-5 YouTube 的影音王國
課後評量

Chapter 07 網路安全的認識與防範
7-1 漫談資訊安全
7-2 常見網路犯罪模式
7-3 漫談電腦病毒
7-4 認識資料加密
7-5 認識防火牆
課後評量

Chapter 08 電子商務的無限商機
8-1 電子商務定義
8-2 電子商務的特性
8-3 電子商務七流
8-4 電子商務經營模式
8-5 認識行動商務
8-6 電子商務交易安全機製
課後評量

Chapter 09 網路行銷與大數據淘金術
9-1 網路行銷的特性
9-2 4P行銷組閤策略
9-3 熱門網路行銷工具
9-4 大數據與網路行銷革命
課後評量

Chapter 10 雲端時代網路相關倫理與法律爭議
10-1 資訊倫理與素養
10-2 PAPA理論
10-3 智慧財產權
10-4 著作權
10-5 網路著作權的闡釋
課後評量

Chapter 11 超倍速行動生活與學習
11-1 行動線上服務平颱
11-2 迅速爆紅的Line 軟體
11-3 微信(WeChat)
11-4 行動學習與行動閱讀
11-5 行動支付的熱潮
課後評量

Chapter 12 網站設計、HTML 5 與架站關鍵攻略
12-1 電子商務網站的架設
12-2 常見架站方式
12-3 網站開發工具簡介
12-4 網站成效評估
12-5 HTML5+CSS基礎教學
課後評量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005191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颱灣讀者」這個身份讓我很在意在地化的內容。雖然網路是全球性的,但服務的部署和法規環境還是有地域性的差異。我很好奇,這本颱灣作者編寫的「必修課」,在舉例說明時,是否會多使用一些颱灣本地的產業案例,或是針對颱灣的電信基礎建設環境進行討論?例如,在談論網路延遲時,會不會提及颱灣光纖鋪設的現況,或是對接國際骨幹時可能遇到的頻寬瓶頸?如果內容的素材都來自國外的標準教材,那在實際應用時,我們可能需要花額外的時間去「翻譯」這些概念到我們熟悉的環境中。這本第二版,若能更貼近本地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場景,多加入一些前輩在麵對颱灣市場挑戰時的經驗談,哪怕隻是幾段引人深思的註解,都會讓這本技術書讀起來更有溫度,也更能體會到「這就是我們正在處理的問題」的共鳴感。

评分

說真的,市麵上這類型的技術書籍,常常有個通病,就是內容更新的速度跟不上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和雲端服務的變化速度簡直是以光速在進行,今天學到的新架構,明天可能就齣現瞭更優化的解決方案。我期望這本《12堂必修課(第二版)》能在這一點上有所突破。既然是第二版,想必是針對第一版讀者的迴饋做瞭修正和補充。我非常期待它能涵蓋近兩年來幾個關鍵的技術轉摺點,例如Serverless架構的成熟應用,或是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開始被產業重視的情況。如果隻是複述幾年前的經典概念,那對我這種想保持競爭力的老工程師來說,吸引力就會大打摺扣。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平衡理論的深度與實務操作的廣度。畢竟,紙本書的容量是有限的,要怎麼挑選齣真正「必修」的知識點,避開那些曇花一現的熱門詞彙,是非常考驗作者功力的。希望它不是那種隻會照本宣科,把官方文件翻譯過來的工具書,而是有作者個人獨到的見解和實戰經驗分享在裡麵。

评分

從書名來看,「雲端服務」佔瞭很大比重,這讓我聯想到成本控製和資安問題,這兩個環節在企業級應用中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很多入門書籍都會把重點放在如何「使用」雲端資源,但往往忽略瞭如何「有效率地使用」以及「如何保護」這些資源。我很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雲端成本優化的實戰技巧,例如如何監控不必要的支齣、如何選擇最適閤工作負載的實例類型,這些都是真金白銀在流失的地方。再者,資安議題,尤其是在全球資料隱私法規日益嚴格的今天,如何在雲端環境下做到閤規性(Compliance)也是一大難題。如果這本書能針對這些企業痛點,提供一些解決思路或架構建議,而不是停留在基礎的IAM(身份與存取管理)設定,那就顯得非常超值瞭。總之,我希望它能展現齣比一般入門書更深層次的商業思維與風險控管概念。

评分

翻開書名,那種「必修課」的語氣,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定位很明確——它不是給休閒閱讀的,而是給有明確學習目標的人準備的。我猜測,這本書的結構應該會非常嚴謹,每一章節都是一個獨立的知識模組,但又環環相扣。想像一下,第一堂課可能在講IP協定和DNS解析的基本原理,然後逐漸推進到如何建立一個安全的資料傳輸通道,最後可能導嚮如何設計一個高可用性的分散式係統。這種結構的好處是,學習者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個階段,學到瞭哪些核心技能。我比較在意的是,它會不會提供足夠的練習題或者案例研究?單純看文字描述是無法真正掌握這些複雜技術的,必須要動手實做。如果書中有提供GitHub的連結,裡麵放著每章對應的程式碼專案,那簡直是太棒瞭。不然,光是看著那些抽象的架構圖,我還是會覺得霧裡看花,無法真正內化這些知識點。

评分

這本書聽起來就很硬核,光是「網際網路資源與雲端服務」這幾個字擺在一起,就讓我聯想到一堆密密麻麻的技術名詞和圖錶。我猜想,這本書大概會深入探討從早期網路的基礎架構,到現在大傢都在講的那些雲端平颱,像是AWS、Azure、GCP這些巨頭的內部運作邏輯。會不會有大量的程式碼範例,教我們怎麼串接API,或者怎麼部署一個簡單的Web服務在雲端上?對於我們這些平時隻會用Gmail、YouTube,對背後原理一知半解的人來說,這本書可能就像一本武功秘笈,需要花很多時間啃讀。我比較好奇的是,它會不會提到現在很夯的DevOps文化,或者容器化技術Docker和Kubernetes的應用?畢竟現在軟體開發的趨勢就是強調自動化和快速迭代,如果能把這些新潮的東西也涵蓋進去,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更高瞭。不過,以「12堂必修課」這個命名來看,內容應該是按照階段性規劃的,從基礎概念到進階應用,循序漸進,希望對新手不要太不友善纔好,不然光是第一堂課我就可能想把它束之高閣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