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詭計:識破財報三錶中的會計舞弊與騙局

財報詭計:識破財報三錶中的會計舞弊與騙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霍爾‧薛利
圖書標籤:
  • 財務報錶
  • 會計舞弊
  • 財務分析
  • 投資風險
  • 財務欺詐
  • 財務三錶
  • 公司財務
  • 風險管理
  • 財務偵查
  • 內幕消息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營收強勁、現金流穩健,就是值得投資的好公司?
讀懂財報數字還不夠,更要學會識破財報背後的騙術與魔術!
 
  牛長熊短的股票市場總是偏愛好消息,
  因此公司有極大的誘因,釋齣令人印象深刻的財報數字,
  讓投資人滿意,藉此推升股價。
 
  多數公司在報告業績錶現時會遵守財報編製規則,
  但有些公司為瞭「製造數字」,
  還是會利用會計原則的灰色地帶施展詭計,
  近期如瑞幸咖啡、康友-KY,過去如安隆、CUC……
 
  儘管經過多年洗禮,投資人已經變得更加精明,
  但財報造假的花招依然層齣不窮!
  隨著愈來愈多散戶投入市場,熱錢流竄,
  投資人該如何保護自己?
 
  本書三位作者長年研究財務舞弊,是全球認可的鑑識會計投資研究專傢。主要作者霍華‧薛利更被《彭博商業周刊》譽為「會計界福爾摩斯」,對美國國會、監理機關和全球媒體而言,薛利一直是會計造假與公開財報中警告信號的首席發言人。
 
  ★財務舞弊不僅是會計問題,更是公司經營的本質問題★
 
  《財報詭計》剖析安隆、雷曼兄弟、美國線上、IBM、英特爾、微軟、威朗製藥等數十傢公司的財報詭計,教導投資人如何透過閱讀財報與解讀公司財務行為,找齣企業經營惡化的危險徵兆,進而保護自己的資產。
 
  請特別留意,當一傢公司齣現不當的財報實務問題時,這些問題不僅僅是「會計問題」,對投資人而言,更應該專注的是:這個不正確的會計實務下,有多大程度是在隱藏企業的根本問題。
 
  ★本書揭露企業為求開齣漂亮財報,在背後做的15種不誠實操作★
 
  ◢ 7種操縱盈餘舞弊
  沒有誠信的高階經理人藉由竄改公司業績錶現和操弄公司公布的盈餘來傷害投資人。本書詳細說明7種操弄盈餘舞弊手法,並說明抱持懷疑的投資人能夠查齣這些招數來避免損失的方法。
 
  ◢ 3種現金流舞弊
  現金流量錶並無法對會計造假免疫,本書顯示3種特殊的現金流舞弊手法,分析公司用來誇大營運現金流的不當行為。更提齣快速檢測現金流舞弊的技巧。 
 
  ◢ 2種關鍵指標舞弊
  隨著投資人愈來愈常使用績效相關指標評估公司,公司管理階層為瞭取悅投資人,會提供更多資訊,但往往也試著隱藏各種業務惡化的情況。本書揭露用2種關鍵指標舞弊手法,說明高階經理人如何來掩蓋營運全貌、扭麯公司未來走勢。
 
  ◢ 3併購會計舞弊
  在理解本書討論的所有舞弊(操弄盈餘、現金流和關鍵指標舞弊)後,這些花招都是要來掩蓋本業上的一些問題。併購會計舞弊,更能幫助邪惡的管理團隊掩蓋想要隱瞞的事,本書分析3種併購會計舞弊,幫助投資人掃除地雷。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財報詭計:識破財報三錶中的會計舞弊與騙局》圖書的詳細簡介,內容完全不涉及原書的實際主題: --- 圖書名稱:《無盡的邊界:探索宇宙學的極限與前沿》 作者: 艾德裏安·範德維爾德 齣版社: 星辰之光圖書公司 齣版年份: 2024年 字數: 約45萬字 定價: 新颱幣 880 元 --- 內容簡介 《無盡的邊界:探索宇宙學的極限與前沿》 是一部宏大而深刻的科普著作,它帶領讀者踏上瞭一場橫跨時間與空間的知識之旅,旨在揭示我們當前對宇宙理解的邊界,以及科學傢們如何嘗試突破這些邊界的奮鬥歷程。本書不僅僅是介紹現有的宇宙學知識,更著重於那些尚未被完全解答的重大問題,以及推動物理學和天文學前進的最尖端理論與實驗。 本書的核心論點是:我們所知的宇宙,或許隻是更廣闊、更複雜現實的一個極小部分。作者範德維爾德教授,作為當代理論物理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以其無與倫比的敘事能力和嚴謹的學術基礎,將深奧的物理概念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讓非專業讀者也能領略宇宙學的壯闊與奧秘。 第一部分:宇宙的邊界——我們已知與未知的交界 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作者首先迴顧瞭現代宇宙學的基石——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到標準的宇宙學模型(Lambda-CDM)。然而,重點並非重複這些已被廣泛討論的內容,而是精準地指齣這些模型在麵對極端條件時所顯現的局限性。 具體而言,本部分深入探討瞭三大當前宇宙學的「未解之謎」: 1. 暗物質的本質: 傳統的粒子物理學模型難以解釋宇宙中佔據約四分之一質能的暗物質。本書詳盡分析瞭WIMP、軸子以及更為激進的修正引力理論(MOND)等主流和非主流的探尋路徑,並介紹瞭如歐幾裏得太空望遠鏡(Euclid)和地下氙氣實驗(XENONnT)等前沿探測技術的最新進展。 2. 暗能量的謎團: 驅動宇宙加速膨脹的暗能量,其真空能量的數值預測與觀測結果之間存在驚人的「宇宙學常數問題」($10^{120}$ 倍的差異)。作者剖析瞭當前對暗能量的幾種解釋,包括動態能量場(Quintessence)以及對時空結構本身的重新審視。 3. 奇異點的崩潰: 無論是黑洞的中心還是宇宙大爆炸的初始時刻,廣義相對論都預測瞭奇異點的存在,即物理定律失效的地方。作者在此處引入瞭量子引力理論的必要性,並著重探討瞭圈量子引力(LQG)和弦理論(String Theory)在「解決」奇異點問題上的不同策略。 第二部分:跨越極限——理論物理的前沿探索 第二部分是全書的精華所在,它聚焦於那些試圖重塑我們對時空、物質和能量理解的極端理論框架。作者在此清晰地勾勒齣理論物理學傢們正在「繪製」的下一代宇宙圖景。 1. 多元宇宙的幾何學: 本書對多元宇宙(Multiverse)的概念進行瞭嚴謹的哲學和數學探討。範德維爾德教授詳細區分瞭不同層級的多元宇宙假說(如Max Tegmark的四級分類),並特別側重於「泡泡宇宙」(Bubble Universes)的誕生機製,即永恆暴脹理論(Eternal Inflation)。他探討瞭科學界對於「可觀測性」的辯論:如果其他宇宙無法與我們的宇宙交互,那麼它們是否仍屬於科學的範疇? 2. 超越時空的拓撲結構: 本書大膽地引入瞭關於時空拓撲結構的最新思考。作者探討瞭「蟲洞」(Wormholes)的理論可行性,不僅從愛因斯坦-羅森橋的角度,更結閤瞭負能量密度和奇異物質的條件。此外,對於時間旅行的悖論,作者結閤瞭諾維科夫自洽性原則(Novikov Self-Consistency Principle)和量子力學解釋,試圖構建一個在數學上自洽的時空模型。 3. 弦論與M理論的最新進展: 雖然弦論麵臨缺乏實驗驗證的批評,但它在統一所有基本力方麵展現齣的數學美感無可比擬。本書詳盡介紹瞭M理論——試圖整閤五種不同弦論的統一框架,特別是關於額外維度(Extra Dimensions)的緊緻化(Compactification)方式,如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s)的幾何學,如何決定我們觀測到的基本粒子性質。作者還探討瞭全息原理(Holographic Principle)在理解黑洞熵和時空起源中的關鍵作用。 第三部分:觀測技術的革命——通往新發現的鑰匙 宇宙學的進步從來都離不開觀測工具的突破。第三部分將視角轉嚮那些正在建造或即將投入使用的下一代天文觀測設施,它們被設計來捕捉那些極微弱、極遙遠,甚至是來自其他維度的「信號」。 引力波天文學的深化: 在LIGO和Virgo的基礎上,本書詳細介紹瞭用於探測超大質量黑洞閤併的未來空間探測器——激光乾涉太空天線(LISA) 的工作原理。重點分析瞭LISA如何幫助我們理解早期宇宙的相變,以及它可能捕獲到的「原始引力波」(Primordial Gravitational Waves),這些波紋被認為是宇宙暴脹時代的直接遺產。 極射電與時間域天文學: 介紹瞭平方公裏陣列(SKA)的雄心壯誌,它將以前所未有的精度繪製宇宙中的氫氣分佈,這對於探測宇宙「黑暗時期」(Dark Ages)的結構至關重要。同時,對快速射電爆發(FRBs)的頻繁觀測如何挑戰我們對中子星和磁場的傳統理解,也進行瞭專題分析。 下一代粒子對撞機的構想: 雖然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在尋找超對稱粒子方麵未達預期,但本書討論瞭未來對撞機(如CEPC或FCC)的設計哲學——它們將目標鎖定在極高的能量或極高的精度上,以期發現標準模型之外的新物理現象。 結語:哲學與科學的交匯點 在結尾部分,範德維爾德教授將讀者帶迴哲學層麵,討論瞭科學探索的意義。當我們不斷逼近宇宙的極限時,我們不僅在認識「它如何運作」,更在不斷地重新定義「什麼是科學」。本書以對人類好奇心的讚頌作結,暗示著宇宙學的邊界將永遠是動態的、不斷被拓寬的領域。 適閤讀者群: 對宇宙學、理論物理學感興趣的廣大愛好者、大學部理工科學生、希望瞭解當前科學最前沿的知識探索者。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霍華‧薛利(Howard M. Schilit)
 
  檢測公司操弄財報界的先驅。他是薛利鑑識公司的創辦人與執行長,該公司為法人服務的專業鑑識會計研究顧問公司。在這之前,他創立並領導財務研究與分析中心(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CFRA),這是鑑識會計研究齣版公司。在創立財務研究與分析公司之前,霍華在美國大學擔任會計學教授17年的時間。他在美國國會、監理機關和全球媒體前麵一直是會計造假與公開財報中及早發齣企業經營惡化警告信號的首席發言人。《智富》(Smart Money)雜誌二度將他選為投資界「前30大重量級人士」(Power 30)之一。
 
傑瑞米‧裴勒(Jeremy Perler)
 
  全球認可的鑑識會計投資研究專傢、薛利鑑識公司的閤夥人。曾任全球多空股票避險基金寇圖管理公司(Coatue Management)鑑識會計分析師、財務研究與分析中心研究主任,以及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此外,他還是公開會計公司監督委員會(PCAOB)常設諮詢小組(Standing Advisory Group)的成員,並且擔任美國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FASB)財務會計標準諮詢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dvisory Council, FASAC)的成員。傑瑞米是特許金融分析師,而且擁有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Michigan Ross School of Business)的工商管理學士與會計碩士學位。
 
尤尼‧恩格哈特(Yoni Engelhart)
 
  全球公認的鑑識會計投資研究專傢、薛利鑑識公司的閤夥人。曾在民營投資公司閤夥人資本公司(Partners Capital)擔任投資主管、惠林頓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擔任產品管理專員、財務研究與分析中心的資深分析師、量化研究主管與主任。他曾在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華頓商學院、芝加哥大學和其他很多頂尖商學院擔任客座講師。尤尼是特許分析師,擁有馬裏蘭大學的學士學位與哈佛大學企管碩士。
 
譯者簡介

徐文傑


  曾任職多傢財經媒體,現為文字工作者。

圖書目錄

前言 財務偵探的旅程

PART1 建立基礎
第一章    財務舞弊的誘惑

投資人無法一直仰賴稽核員:廢物管理公司
併購不會讓問題消失:CUC與勝騰集團
看似不可信的數字就不應該相信:安隆
除瞭盈餘,還要關注自由現金流:世界通訊
資產負債錶可能無法反映企業的真實趨勢:雷曼兄弟
仰賴管理階層喜愛的績效指標很危險:威朗製藥

第二章    隻是改一下X光片
什麼是財務舞弊?
用全麵性的方法偵測財務舞弊
缺乏有能力或獨立的董事會
審計人員缺乏客觀性和獨立性
上市前缺乏監管審查

PART2 操弄盈餘舞弊
第三章    提前認列營收

1. 在完成閤約的重大義務前認列營收
2. 認列的營收遠超過閤約上已經完成的工作
3. 在買方最後驗收產品前認列營收
4. 當買方還不確定或不應該付款時認列營收

第四章    認列假營收
1. 從缺乏經濟實質性的交易中認列營收
2. 從缺乏公平閤理過程的交易中認列營收
3. 從無法產生營收交易的款項認列營收
4. 從適當但虛報金額的交易中認列營收

第五章    利用一次性或無法持續的活動增加收入
1. 使用一次性事件來增加收入
2. 透過誤導性的分類來增加收益

第六章    把目前產生的費用移到後期
1. 將超過正常營業費用的金額資本化
2. 攤提成本太慢
3. 沒有減記減損的資產價值
4. 沒有將無法收迴的應收帳款和價值減損的投資認列費用

第七章    利用其他技巧來隱藏費用或損失
1. 沒有從目前的交易認列適當金額的費用
2. 使用積極的會計假設來不當認列過低的費用
3. 從以前的費用中釋放準備金來減少費用

第八章    把當期收益移到後期
1. 創立準備金,並讓這些準備金在後期變成收益
2.透過不當對衍生性商品的會計認列做法來讓收益平穩
3.創立與併購連動的準備金,並讓這些準備金在後期變成收益
4.將當期的銷售金額認列到後期

第九章    將未來的費用移到當期
1.不當減記當期資產,以免未來產生費用
2. 不當認列費用,藉此設立準備金來減少未來費用

PART3 現金流舞弊
第十章    將融資現金流入移到營業活動下

1. 將正常的銀行貸款認列為假造的營業活動現金流
2. 藉著在收款日前銷售應收帳款來提高營業活動現金流
3. 藉著假造的應收帳款銷售來誇大營業活動現金流

第十一章 將營運現金流齣移到其他活動下
1. 以迴力鏢交易來誇大營業活動現金流
2. 不當的將正常的營業成本資本化
3. 將買進存貨認列為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齣
4. 將營業活動現金流齣從現金流量錶移齣

第十二章 利用無法持續的活動來增加營運現金流
1. 更慢付款給供應商,來增加營業活動現金流
2. 更快嚮客戶收取費用,來增加營業活動現金流
3. 買進較少的存貨,來增加營業活動現金流
4. 以一次性利益來增加營業活動現金流

PART4 關鍵指標舞弊
第十三章 顯示誤導性的指標數字,誇大業績錶現

1. 強調一個替代營收的誤導性指標
2. 強調一個替代盈餘的誤導性指標
3. 強調一個替代現金流的誤導性指標

第十四章 扭麯資產負債錶指標數字,避免顯示公司經營惡化
1. 扭麯應收帳款指標來隱藏營收問題
2. 扭麯存貨指標來隱藏獲利能力問題
3. 扭麯金融資產指標來隱藏價值減損問題
4. 扭麯債務指標來隱藏流動性問題

PART5 併購會計舞弊
第十五章 人為增加營收與盈餘

1.    在併購完成前以各種花招來誇大目標公司的獲利
2.    在併購時隱瞞虧損來誇大獲利
3.    在併購完成後創造可疑的新營收流
4.    在併購完成前或剛完成時,藉著公布可疑的營收來誇大獲利

第十六章 虛報現金流
1.    接手正常併購企業的營業活動現金流入
2.    取得閤約或客戶,而不是內部開發閤約或客戶
3.    創造性的安排企業銷售,藉此誇大營業活動現金流

第十七章 操縱關鍵指標
促進核心業務的銷售成長
確定併購之後所代錶的銷售成長率
強調誇大的營收

PART6 彙整
第十八章 企業崩壞
赫茲環球控股公司
東芝
威朗製藥

第十九章 鑑識的心態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414643
  • 叢書係列:近未來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4.8 x 21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第一章 財務舞弊的誘惑


  在2001年初,奎斯特通訊公司(Qwest Communications)執行長喬伊‧納奇歐(Joe Nacchio)在全公司人員都參加的會議裡站在颱上,發錶激勵人心的演說,試圖激勵團隊,使他們專注在他安排的優先事項。「所有我們要做的事中,最重要的就是達到目標數字。」納奇歐宣稱:「這比任何產品都還要重要,比任何個人哲學都還要重要,比我們創造的任何文化變革都還要重要。如果我們沒有製造齣這些數字,就會停止做其他事情。」透過納奇歐的言行,他創造齣一種文化,讓公司產生250億美元的夢幻營收,也讓自己進瞭聯邦監獄,並摧毀投資人,投資人看著公司股價在他這場演講的18個月後跌掉97%。

  所有上市公司的資深經理人都渴望報告正麵的消息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財報數字,這樣就可以讓投資人感到滿意,推升股價。儘管大多數公司在報告業績錶現時會遵守道德規範,並依循財報編製規則,但有些公司為瞭「製造數字」,還是會利用會計原則的灰色地帶(或是更糟的情況是完全忽視會計原則)。

  隻要有公司和投資人,高階經理人渴望改善財務錶現的願望就會一直存在。不誠實的公司長期以來一直使用這些技巧來欺騙毫無戒心的投資人,而且這種情況不太可能會改變。就像所羅門王(King Solomon)在《傳道書》(Ecclesiastes)中說道:「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在取悅投資人的需求永無止境下,管理階層利用財務舞弊來誇大公司業績錶現的誘惑會一直存在。

  對於那些很難符閤投資人預期、或打敗競爭對手業績錶現的公司來說,耍弄會計造假手法的吸引力特別強烈。而且儘管這麼多年來投資人麵對這些會計造假已經變得更加精明,不誠實的公司還是開發齣新的花招(或迴頭使用舊方法)來欺騙股東。

  ▌愚弄投資人的藝術

  這本書的核心是分析公司管理階層以不同的方法欺騙投資人。這些花招通常是企圖掩蓋公司經營嚴重惡化的一些情況,像是銷售放緩、毛利縮減,或是現金流下降。

  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財務舞弊就是投資人痛苦的根源,最近25年尤其殘酷。為瞭更好應對未來25年不可避免的挑戰,我們先來迴顧一些最重要的案例研究,以及從中得到的關鍵教訓。

  ▌投資人無法一直仰賴稽核員:廢物管理公司

  從1992年開始的6年來,芝加哥的垃圾搬運商廢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 WM)誇大稅前盈餘高達17億美元,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描述為「我們見過最嚴重的詐欺行為之一」。在那時,它是美國公司史上提報最多所得不實的代錶案例。

  從1993年到1995年,廢物管理公司的業務急速成長,斥資數十億美元併購441傢難以理解的公司。隨著這些併購案而來的是不可避免會因為收益要付齣特殊的費用。這些「一次性」的費用變得很普遍,以至於在1991至1997年的7年間,廢物管理公司減記的資產總共有16億美元。由於投資人在評估公司的獲利能力時一般會忽略特殊費用,因此廢物管理公司似乎處於最佳狀態。此外,為瞭讓投資人對真正的情況一無所知,廢物管理公司是用眾多資產銷售的一次性投資收益來抵銷(或「扣除」)這些特殊費用。

  廢物管理公司還惡名昭彰的想辦法藉由延遲認列費用來誇大獲利。這間公司積極將維護、維修與利息成本列在資產負債錶上,而不是認列為費用,而且公司還利用增加殘值與延長使用壽命來讓垃圾車的摺舊成本降到最低。

  就像你會在這整本書中看到的情況,在公司進行大量併購時,重大的會計問題就可以輕鬆解決。廢物管理公司在1998年7月併購美國廢物服務公司(USA Waste Services)之後,新任的執行長開始關注公司內控和會計實務,並下令進行一次特殊審查。審查中最讓人不安的一項發現是,公司的內控太糟,以至於無法相信之前的財報。廢物管理公司在季報中嚮投資人發齣警訊:

  在與獨立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Arthur Andersen)諮詢過後,公司得齣的結論是,事務所為編製期中財報所準備的內部控製資訊,並沒有提供足夠的基準可以給獨立會計師完成審查……

  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廢物管理公司的詐欺指控後,我們後來在審查的法律文件中瞭解到,稽核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早就意識到公司有會計問題,但是它選擇「保護」客戶。早在1993年,事務所計算公司不實認列的金額總共是1億2800萬美元,如果全部認列的話,會使得不計入特殊項目前的淨利減少12%。但是事務所的閤夥人認為這些不實認列「無關緊要」,而且他們以清楚的評價來核可1993年的財報。

  確實,每年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指齣廢物管理公司在會計認列上有問題時,提齣調整和重編財報的建議都被管理階層忽視,這並不意外。在1995年的審計期間,事務所顯然不同意廢物管理公司將一次性收益與特別費用相抵,也不同意公司選擇不透露會計實務的做法。以下文字摘錄自審計人員1995年的內部備忘錄:

  這傢公司一直有意的不使用特殊費用(來消除前幾年在資產負債錶纍積起來的錯誤與不實認列),而是使用「其他收益」來完全掩蓋資產負債錶的費用。

  儘管在備忘錄中記錄會計師對於這種財報編製實務錶達強烈的反對意見,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還是選擇不對1995年的財報提齣不利意見,也沒有採取做法來讓公司在接下來幾年終止這樣的會計實務做法。這是因為事務所與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已經變得過於緊密,而且在經濟上對這傢公司過於依賴,進而阻止事務所審慎的服務投資人,並警告投資人公司有這樣的問題嗎?實際上,廢物管理公司是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芝加哥辦公室最大的客戶,而且從1971年廢物管理公司首次公開發行以來,事務所每年都是這傢公司的審計人員。

  ▌資產負債錶可能無法反映企業的真實趨勢:雷曼兄弟

  就像1929年股票市場崩盤讓我們的父母輩與祖父母輩感到恐懼一樣,2008年的金融市場大屠殺顯然給所有屋主和投資人留下痛苦的迴憶。也許沒有一傢華爾街股票經紀人的結局比雷曼兄弟還糟糕,因為雷曼兄弟的股價在2008年9月暴跌,而且(從資產規模來看)還是美國公司史上最大的破產案。

  在破產法庭法官委託調查雷曼兄弟破產的報告中,律師安東‧瓦盧卡斯(Anton Valukas)指控,這間公司的資產負債錶隱藏500億美元的債務,巧妙的誤導投資人和債權人。這種欺騙行為與雷曼兄弟對於所謂的「迴購105」(Repo 105)這個神祕(而且之後還改變的)會計原則做齣積極的解釋有關。

  透過非常短期的抵押貸款(例如利用工資)藉錢時,收到的現金應該在資產負債錶上認列為負債,而且抵押品應該保留在藉款人資產負債錶的資產上。當認列在資產的抵押品價值至少占貸款價值的105%時,「迴購105」原則就會允許一種例外的情況。在這些情況下,這筆交易不再被視為一種貸款,而是被視為是一筆抵押資產的齣售與之後的迴購。雷曼兄弟抓住這個漏洞,藉此把抵押的貸款視為資產的銷售。因此,雷曼兄弟不會把收到的現金列為短期的負債,而是列為資產的短暫減少。

  破產檢查人(bankruptcy examiner)的報告強調,雷曼兄弟的迴購105交易餘額在月底和季底或年底都齣現急遽成長。由於隔夜拆款在整季應該都會保持相當的穩定,迴購105交易金額隻有在對應財報的特定日期纔會跳升,也許錶明雷曼兄弟為瞭誤導投資人相信公司的槓桿操作較低,因此人為壓低負債餘額。錶1-2顯示雷曼兄弟迴購105交易餘額的每月趨勢。請注意,在2008年5月,迴購105的餘額從3月的246億美元和4月的247億美元跳升至508億美元。同樣的可疑現象也可以在更早期發現。

  ▌仰賴管理階層喜愛的績效指標很危險:威朗製藥

  與剛提到安隆、世界通訊等更為著名的詐欺事件不同,威朗製藥(Valeant Pharmaceuticals)的故事不全然是個詐欺故事,更多的是一個聰明的公司使用誤導的指標來欺騙一些最成功的法人。如果我們放鬆警戒,或是與公司的管理階層變得太緊密,發生在這些法人身上的事就有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

  但是,喔,投資人是多麼喜歡這傢公司。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威朗製藥的市值從幾十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8月初的900億美元。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年中,市值下跌96%,損失的市值高達870億美元。為瞭讓你更清楚這些數字有多大,可以比較一下,安隆的股票市值總共消失740億美元,而勝騰集團則消失290億美元。

  威朗製藥無法用符閤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規定的盈餘來實現或維持龐大的市值成長,在大多數的年份,這傢公司都公布巨額的虧損。然而,管理階層嚮投資人強調一個誤導、非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現金收益」(cash earnings)指標做為更好的業績標準。隨著併購交易推動營收成長,而且不計入盈餘衡量的費用數量增加,使得現金收益迅速成長。公司說服投資人忽略所有顯然不正常的費用、這段期間反覆有現金流齣,然後公司開始採取藉由併購來成長的策略,確保大部分的成本會藉由摺舊、攤銷,或一次性的併購相關費用呈現齣來。在2013-2016年間,威朗製藥公布的現金收益總共有96億美元,而以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稽核的淨利總計則虧損27億美元,差額高達122億美元。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颱灣的投資環境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題材股」或「概念股」,它們的股價往往與基本麵脫節,很大一部分是仰賴市場氛圍和報告包裝。這本書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價值或許在於提供一種「接地氣」的批判視角。我不奢求看完這本書就能成為會計師,但我希望能建立起一種本能反應:當看到一份過度完美的財報時,會下意識地去尋找其中的瑕疵。例如,它會不會教我們如何區分「積極的會計政策」和「實質的欺騙」?會不會點齣颱灣特有的一些監管盲點,是國際準則下不常被討論到的?我特別關注的是那些隱藏在「附註揭露」中的關鍵資訊,因為很多時候,資訊的揭露是依照最低標準進行的,真正的訊息往往藏在那些不顯眼的小字裡。如果這本書能夠訓練我的眼睛,讓我能從眾多報告中,快速篩選齣那些「值得深究」的財務報錶,那就是對我最大的幫助。

评分

我個人對於那些過度依賴複雜數學模型的分析方法感到有點疲乏,畢竟市場先生(Mr. Market)的情緒波動,往往比任何複雜的迴歸分析都來得真實和直接。因此,我更傾嚮於閱讀那種能將深奧的會計原則,轉化為生活化、易於理解的案例分析。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將「操縱現金流量錶」的手法,比喻成魔術師的障眼法,或是將「資產減損的時機點選擇」比喻成一場心理戰,我相信更能抓住廣大非專業投資人的注意力。畢竟,會計舞弊的核心往往不在於「不懂」,而在於「心存僥倖」與「誤導」。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極具畫麵感的敘事手法,例如描述某位高階經理人是如何在壓力下,一步步做齣犧牲財務穩健性的決策,進而導緻最終的崩盤。這種強調人性和商業角力的敘事,遠比生硬的法規條文來得令人印象深刻。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財報詭計:識破財報三錶中的會計舞弊與騙局》,光是這個標題,我就知道這絕對不是一本枯燥的會計學教科書。我本身是個對金融市場很有興趣的小散戶,平常看財報,常常覺得那些數字跳來跳去,看得我頭昏眼花,更別說那些專傢總能從中看齣端倪,而我總是一頭霧水。我猜想,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幫我們這些「局外人」建立起一套防火牆,讓我們在看那些光鮮亮麗的財務報錶時,能夠多一分警覺。我特別期待它能深入淺齣地解釋,那些看似閤理的會計處理背後,到底藏有多少「乾坤大挪移」的空間。例如,營收認列的時點、存貨的評價方式,這些小小的調整,對最終的盈餘數字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如果作者能用幾個真實案例來佐證,那就更好瞭,這樣我纔能真正體會到,那些我們深信不疑的「獲利」,是如何被精心包裝齣來的。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單純的「數字接收者」,轉變成一個「數字質疑者」,這樣在做投資決策時,纔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數,不怕被華麗的數字給騙倒。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財經書籍多如繁星,很多都隻是把學術理論重新包裝一遍,讀起來索然無味,無法真正解決實務上的痛點。我比較欣賞的是那種帶有強烈批判精神,而且能貼近市場脈動的著作。這本《財報詭計》光從書名來看,就透露齣一股「揭密」的氣息,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作者不要隻是停留在描述「什麼是舞弊」,而是能深入探討「為什麼會發生舞弊」,背後的動機、結構性的壓力,甚至是監管上的漏洞。畢竟,會計準則的製定往往是滯後的,企業為瞭追求短期績效,總有辦法在灰色地帶遊走。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紅旗清單」(Red Flags Checklist),讓讀者在麵對複雜的企業時,知道該從哪幾個角度切入,例如異常高的應收帳款增長速度、與同業相比顯著偏低的摺舊率等等,那將會是無價之寶。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那些被粉飾太平的報錶,讓我們看清楚企業真正的體質,而非僅僅是錶麵功夫。

评分

這陣子因為工作關係,需要跟一些財務人員多有交流,發現他們對報錶的解讀,往往受限於專業術語和既定框架,很多時候為瞭「美化」數字,會採用一些邊緣的會計方法。因此,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套**「反嚮思考」**的邏輯。傳統的財報教學是教你如何「閱讀」報錶,而我更希望這本書能教我如何「質疑」報錶。舉例來說,一傢公司突然大量齣售資產來衝高當期獲利,這在會計上可能是閤規的,但其背後的經營策略是否健康?或者,藉由複雜的金融工具轉換,讓本來該認列在營業外收支的虧損,被巧妙地移到資產負債錶上,使其看起來像是一次性的調整。我希望作者能以一種「偵探辦案」的視角,引導我們去尋找那些「不協調」的地方。這種從細微處著手,透過交叉比對不同報錶間的矛盾點,來挖掘真相的能力,纔是真正有用的生存技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