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好品格就像寶石般閃亮 我小時候,電視節目隻有三颱,每天最快樂的時光,是放學迴傢後趕緊寫完功課,準時坐在電視機前看卡通。
當年我最喜歡的卡通是「小英的故事」,小英跟著生病的媽媽,帶著愛犬小黃跟驢子哈哥,拉著篷車一路旅行,要去法國投靠從沒見過麵的爺爺。
這部卡通改編自兒童文學名著《孤女尋親記》,成年後,我問過許多人,無論男生、女生都喜歡這部卡通。
在電視節目有限的年代,社會價值觀較單純,沒有手機、電腦跟無窮無盡的網路資訊,占據人整天的思緒。盡管父母、師長一樣愛說教,孩子們一樣不愛聽;學校教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義廉恥與智仁勇,我們都會背誦,卻未必說得齣善良是什麼?孝順是什麼?
不過,從每天愛看的卡通裏,主角不必闆著臉說教,就讓我們潛移默化的學會瞭各種好品格。比如,看到小英細心、體貼的照顧生病的媽媽,我們懂得瞭什麼叫孝順;小英善待小黃跟哈哥如同傢人,讓我們學會瞭要愛護動物;小英的媽媽過世瞭,她變成孤單一個人,因為貧窮,不得不賣掉心愛的哈哥跟篷車,冒著風雪徒步前進,後來飢寒交迫、昏倒路旁……隨著劇情發展,我們為小英著急、難過、不忍,甚至流下眼淚,也許我們不知道這叫同理心、同情心與仁慈,但我們已經慢慢學會瞭這些。
這是好看卡通的魔力,而我認為,閱讀一篇好故事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我覺得,世上沒有真正的壞孩子。孩子常常因為某種行為的偏差,就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父母或師長急著要改正他們,變迴好孩子。
其實,孩子的問題跟大人的問題一樣,偶爾會在人生的某些階段發生失序的狀況,也許是說謊、偷竊、懶惰、沒有自信、沒有耐心或不懂得尊重他人等等。
平衡是最難的技術,因為生活中大半的問題,都是失去平衡造成的。孩子行為上的偏差,隻要能達成平衡,成為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就好瞭。
因此,我們需要好的故事,讓孩子從閱讀中感同身受,瞭解何謂真善美,也知道自己能像故事中的角色那樣被接納、被理解,孩子就能慢慢化解掉憤怒、恐懼、嫉妒與焦慮的情緒,獲得心靈的療癒,達到身心平衡。
用好故事幫助孩子,療癒孩子的心靈──這是我創作這套書、這些故事的想法與目的。
我相信,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我曾經是個小孩,也深深記得成長的過程多麼不容易,多麼需要大人的鼓勵。
所以,我想跟閱讀這些故事的孩子說,如果你感到孤單、不被理解、喪失自信、生氣、害怕,或隻是想一個人獨處、看看書,希望這些故事能為你的心靈充電,帶給你勇氣和力量。
我盼望孩子讀完書後,會覺得身心煥然一新,變得樂觀、充滿希望,抬頭看見陽光與藍天,自然露齣微笑。孩子將知道,書中的小蘋果、孔雀先生、蛞蝓、紫鬆鼠跟小精靈們,會永遠陪伴著他,為他加油、打氣。
我誠心的將這套書獻給孩子。希望孩子現在喜歡,長大後也能記得這些美好的故事。
最後,我要感謝遠見天下文化的大傢長高希均教授。當初在一場茶會裏,他積極的提齣品格教育與閱讀的重要性。高教授長年來熱心齣版事業,希望藉由閱讀的力量提升人的正能量,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他的熱情與使命感,以及對後輩創作者的提攜,這顆溫暖的心,讓我深深感動,當下也體會到自己身為創作者,能為這個世界貢獻的小小心力。
美好的品格,真、善、美的人性,無論跨入任何世紀,永遠像寶石般閃閃發光,它也是當今這個混亂、睏惑的年代,人心的定錨跟療癒的能量。
我何其幸運,齣版瞭這套書,也實現瞭一個能貢獻自我的夢想!
推薦序
品格種子的異想雲端 麵對每個孩子各自不同的成長階段,傢長們總是必須接受種種迎麵而來的挑戰!「教養書」可以提供一些交流和方嚮,當要落實在親子之間或教育上,往往還需要一些「誘餌」,纔能在不衝擊彼此關係下,一起手牽手往期待的方嚮前進。記得,小時候讀的故事,諸如〈虎姑婆〉,或是早期童話,都帶有明顯的恐嚇意味,以期有效達到教育的目的,卻也不免多少在孩童心裏留下害怕的陰影。
從創作者到成為一位故事老師,在第一綫接觸親子,發現隨著時代共讀觀念的推廣,不論是文本內容或是傢長觀念,故事「趣味性」的重要,已漸漸普及並超越教化的「目的性」。可是,偶爾在麵對教養難題時,傢長們還是需要這樣的「餌」,以不強烈、不恐懼的方式來建立孩童的品格涵養,尤其是一篇貼近生活的童話故事,以最親近的姿態讓讀者感同身受,從故事趣味情節的起伏裏,毫無心防的,將內容讀進眼裏、心裏,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且潛移默化品格。
「好品格童話」係列中,諸如〈小威愛哭哭〉的角色根本就是許多孩子的翻版,不隻是小朋友熟悉,就連大人讀起來也深有同感;〈小烏鴉王子〉、〈森林妖精在跳舞〉等……也都精準的掌握孩子常見的互動來發揮,讀來既好笑又好氣,不得不拍案叫絕。賴曉珍行雲流水般的童趣想像,讓故事不僅貼近生活的理解,更像傑剋的魔豆般爬上異想的雲端,使得在享受饒富趣味的情節的同時,也能悄悄把「品格」的種子埋在小讀者的心裏,反芻內化並理解成為生命成長過程珍貴的發現和養分。「童話裏的科學小知識」單元亦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延伸而來的「學習」也許就是最好的STEAM啓發開端呢!
陳櫻慧童書作傢暨親子共讀推廣講師、思多力親子成長團隊召集人
推薦序
用閱讀滋養好品格 美國人類道德發展心理學傢柯爾伯格說:「關於道德品格,小孩自有一套思維,不是大人教他什麼品格,他纔會有想法……要使小孩成為會思考品格的人,父母和教育者必須先成為『品格哲學人』,懂得如何和小孩討論與迴應他們所提齣來的品格問題。」
但事實上,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限,無法擷取足夠多樣的情境作為思考的基礎,因此,閱讀成為非常有利的助因。不管是圖畫書或小說,創作者總會讓角色陷入各種道德兩難睏境,除瞭凸顯故事的張力,也成為孩子閱讀時的同理體驗與思考。
握筆如童話魔法棒的賴曉珍創作的「好品格童話」係列,以新穎創意的童話為糖衣,巧妙包裹瞭品格教育的主題,透過淺顯生動且趣味十足的故事,將品格的涵義在潛移默化中注入小朋友的腦中,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隨著故事角色所麵臨的各種衝突情境與道德兩難睏境,一起感受和思考,點滴纍積故事所要傳遞的品格價值,也提升自己的道德認知與判斷能力。
美國知名作傢愛默生也說:「品格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發揮作用,無須藉助任何手段。」這種如刀刃般鋒利的無形力量,常常在人生抉擇中産生決定性的影響。這種能力無法一蹴可幾,必須透過生活經驗的纍積,更需要藉由在閱讀中不斷的思辨和練習,纔能在關鍵時刻展現齣來。
「品格決定人生」,如果希望孩子將來能擁有美好的生活與美名庇蔭,也許就得像美國總統林肯所言:「品格如同樹木,名聲如同樹蔭。我們常常關注樹蔭,卻不知樹木纔是根本。」從小就必須先用好品格來顧好根本,栽種屬於他們的生命樹!
劉清彥 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推薦序
清朗天空裏的一片綠葉 當視綫落在書頁的第一個字開始,很自然的隨著字句往下閱讀,清新流暢的敘事法,把生活事件串連成一個個的故事。小小的故事卻有大大的魔力,直搗曾經掠過身邊、暫存腦中的人事物;那不就是我們生活周遭一直冒齣來的嗎?故事裏的動物朋友,又會如何解決他們的睏境?這故事真好看!欲罷不能,一口氣讀完。
賴曉珍的「好品格童話」跳脫一般童話寫作,情節裏埋藏現代人生活的時間與空間;角色的互動不特意包裝,卻能呈現大傢極為重視的品德教育;藉由主角們的希望受到阻礙、産生衝突到解決問題,巧妙的帶入生活情境與價值觀;字句裏深藏的款款溫情,更是令人動容。
童年似一株纔伸齣須根的植物,需要吸收養分來壯大自己。其中品德教養的重要,對成長中的孩童更不容忽視,特彆需要父母師長在言行舉止上的善誘與引導。而藉由閱讀,我們對待生命的態度能起昇華,走進書中可以找到力量。這套「好品格童話」正是能帶讀者走進心靈、感知生活的書。
泰戈爾的《漂鳥集》中有句詩寫道:「當我們愛這個世界時,纔真正生活在這個世界裏。」闔上書的當下,再三咀嚼:充滿愛的故事情節,能夠引發閱讀動力;精湛的伏筆,如同解謎在文末得到揭曉;溫馨的結尾,像品味香茗,餘韻在入喉之後流轉。這樣聚焦品格核心內涵的童話,在眾多故事中,有如清朗天空下,冒齣枝枒的一片綠葉,帶來瞭正嚮的能量!
周理慧 新北市闆橋區莒光國小教師
推薦序
生活中的道德 非常佩服作者賴曉珍對生活中的道德、倫理議題,以及相關人物的言行、心情狀態觀察入微,透過寓文字,寫成有警世意味的故事。每一則故事裏,都有我們的影子,不論是對主角或是配角,都可以同理。事實上,作者顧及所有年齡層會遭遇的問題,有針對老人、成人、青少年和孩童的。例如:
在〈蝴蝶女王與糞金龜〉的故事裏,蝴蝶女王求偶的條件是每位成人的藉鏡與內省;相對的,〈小烏鴉王子〉是被捧在手中的獨生孩子,看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服氣更是嫉妒。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斤兩?
媽媽想休息一下,但〈小威愛哭哭〉,他能體諒媽媽嗎?有人偷藏瞭〈野豬妹妹的巧剋力〉,犯錯後心裏忐忑不安,我們能接受一時不當的行為嗎?一個人生活在〈高山上的老奶奶〉自由自在,因病離開熟悉的環境,她偷花園裏的花,背後的意圖是什麼?
單單一個人成就不瞭故事,是互動造就我們。如〈森林妖精在跳舞〉描述兩個姊妹為小事起爭執,誰也不肯先跟對方說話, 「因為這是原則問題」。她們大聲說話,讓彼此聽得到,卻不肯停下來看著對方。讀起來覺得不可思議,但這是多少朋友、夫妻、兄弟姊妹的互動方式。
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卻睏擾人的生活議題,就讓我們由童話故事開始,不隻給孩子,也給每一位讀者。讓我們在討論中,交互同理,由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行為背後的起心動念,並反省,問:「我可以為他人做些什麼?我還可以如何修善自己呢?」
柯華葳 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係教授
推薦序
在閱讀的時光中雕刻自己 由於先生被斯洛伐剋外交部派駐颱灣工作,我們一傢有幸來到寶島。兒子馬丁進入校園,成為一名颱灣小學生。學校老師鼓勵閲讀,孩子們像比賽一樣的在閱讀。正是這樣的機緣,讓我開始瞭解颱灣的兒童文學。
閲讀是開啓思考人生的不二法門。我清楚的記得,小時候的我是如何反覆翻看一本厚厚的《安徒生童話集》,並遨遊在無限精彩的童話世界中的美好經曆。我希望孩子們也能有這樣的童年,因此在茫茫書海中挑書、與孩子們一起閲讀,成瞭我最大的生活樂趣。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一篇〈蛞蝓和蝸牛〉的童話故事,一口氣讀完之後,眼睛發亮,心跳加快,不住在心中驚呼:我找到寶藏瞭!作者把沒殼的蛞蝓和他的親戚蝸牛編進故事,讓「誠信」這個看不見、摸不到,卻能在生活中實實在在感受到的東西,走進小讀者敞開的心胸裏,自己去體會它的份量,實在是太妙瞭!我牢牢記住瞭作者的芳名,並收集瞭她的「好品格童話」係列。與孩子們一篇一篇讀下來,他們通過童話對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與「惡意」,有瞭更明確的體會;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開始有意識去珍惜和嗬護;對待同齡朋友中的種種不同,開始具有寬容接納的心胸;麵對集體活動,錶現齣更熱切的閤作精神……這是「好品格童話」在閲讀過程中,留在小讀者心中一點一滴的痕跡。
我堅信,從小被積極正麵力量牽引的孩子,在心智上會更加堅韌和成熟。時光有限,好書無限。趁孩子們的心靈可以像海綿一樣熱切接納新事物的時候,送他們這套好書,雕刻時光,也雕刻自己。
梁 晨 斯洛伐剋語言文學博士、斯洛伐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錶夫人
推薦序
在好故事裏練功夫 談論到品格,當我們說起一番大道理時,孩子就很容易摀起耳朵,關起腦門,竪起「謝謝收看,再會」的告示牌。無論我們講得如何頭頭是道,依然無法將訊息傳遞到孩子的內心。
然而,透過引人入勝的故事,貼近孩子的切身經驗,讓孩子透過閱讀,在故事的引領之下,不知不覺就進入瞭品格的世界,喚來絕佳的效果與作用,讓孩子潛移默化,慢慢的,漸漸的,感受到良好品格對自己的影響。
難能可貴的,在小天下「好品格童話」係列裏,我們看見作者賴曉珍在每一本書裏,透過三篇故事,三個關於品格的議題,讓孩子可以細膩又完整的,對品格的領域有瞭全麵的體會,産生3D立體的故事畫麵。
這些故事信手拈來,盡是關於品格教育最為關鍵的指標,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亟需進行培養的必備能力。這些能力看似獨立,卻又相互影響。
每一個故事場景都是培養好品格的練功場,讓孩子有機會透過不同的生命經驗、成長背景來解讀、思考與感受,在日常生活與校園學習中,是否存在著類似的情況,進而揣摩自己與他人在事件當下,可能會如何反應。
品格教育到底是怎麼一迴事?就讓我們藉由「好品格童話」係列,陪伴孩子一起排列、組閤、拼湊這些良善的品格能力。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推薦序
知性與感性兼具的品格童話 縝密的編輯企劃、優質的原創作品和量身打造的閱讀推廣方案,是小天下齣版社長年以來努力經營的童書目標,賴曉珍「好品格童話」係列全套八冊的齣版,又一次敲響瞭「悅讀」的鍾聲,各有風格的插圖、有益有趣的故事,搭配著「科學小知識」,增強瞭讀者感性與理性的雙重精神享受。
二○一七年齣版的《壞脾氣的星星》至二○一九年齣版的《大野狼咕嚕咕嚕》,全係列八冊,收錄二十四篇原創童話。在作傢筆下,呈現的是一篇篇童趣洋溢、毫無說教斧痕的故事,不僅展示瞭賴曉珍的寫作纔華,更傳達瞭她內在的高尚情懷:她愛孩子,也瞭解如何與孩子溝通。美好的故事引導小讀者,也為共讀的傢長和老師提供示範。
品格教育無處不在:透過學校,透過傢庭,還可以透過書本,融入日常生活。品格教育的養成愈早愈好,愈自然愈好,透過自讀,或和師長父母一起分享,比教條說理更有感應。
每冊書中「童話裏的科學小知識」單元設計,則是一種「知性的平衡設計」。編輯選擇瞭相關的話題解說,諸如:「蛋糕裏為什麼有許多小洞?」、「蛞蝓為什麼沒有殼?」、「雙胞胎都長得一模一樣嗎?」、「為什麼會流鼻涕?」有趣的提問和簡明解說,加強瞭這套童話的知識能量,這樣一來,「好品格童話」的知性與感性,都同時兼顧到瞭。
桂文亞 兒童文學作傢
推薦序
讀齣兒童文學裏的自我價值實現 不否認,看到「好品格童話」幾個字,主觀上立刻認定:又是一本說教意味濃厚的書。讀瞭第一篇故事〈大野狼咕嚕咕嚕〉之後,發現並非如此,而是將主旨潛藏在行文中,以角色的對話和行事,以及貫穿的情節,不著痕跡的帶上紙麵;其他故事亦然!
原來,品格和文學可以結閤在一起。
這一不著痕跡建立於「在傢/離傢/返傢」的主題脈絡上,因而能夠使得標榜的「品格」充分以文學的形式呈現。
「在傢」代錶著一種封閉和對自我的設限,好比大野狼落入非得吃羊的刻闆印象,鼻涕小天使米羅必須到人間守護人類的孩子,短脖子的「長頸鹿」王子因為脖子短而感到自卑。「離傢」則象徵一趟冒險之旅,目的在突破各自的設限,直到有所感悟的「返傢」後,徹底重生。
每個角色在離傢後都發現瞭自我價值,各自肯定自己擁有「有所作為」的天賦。於是,他們努力的朝實現自我價值前進,充分發揮和實踐自我潛能,大野狼將七隻小羊安全的帶迴傢,米羅留在天堂照顧天使寶寶,「長頸鹿」王子發現真我而有瞭自信。
讀瞭這一篇篇故事之後,若將這些角色轉換成人,則不難看齣心理學傢馬斯洛所說:自我實現者是一位身體、心理、社交、智能和道德等完全調和與統整的個人。
那麼,賴曉珍的「好品格童話」不僅是傑齣的兒童文學作品,還能引導孩子實現自我價值,進而培育他們成為各方麵皆調和與統整的個人。
蔡正雄 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