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交響美麗島:颱灣民俗文化的入門書

多音交響美麗島:颱灣民俗文化的入門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民俗
  • 颱灣文化
  • 美麗島
  • 民俗文化
  • 文化入門
  • 颱灣曆史
  • 風俗習慣
  • 文化探索
  • 颱灣印象
  • 傳統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民俗是文化的根源,也是一切藝術的土壤。

  民俗,是指與國民生活有關的傳統,且涵藏特殊意義的習俗,包括歲時節慶與生命禮俗等。文化,則指人文化成,乃民俗紋理的符顯,也是民俗的集體性錶現。換句話說,民俗來自斯土斯民的傳統社會生活及其倫理秩序觀,因此是文化的根源。

  本書分為三大篇(颱灣文化底蘊、民俗藝術、文學思路),共106章。簡介如下:
  1.颱灣文化底蘊篇:包括颱灣位置、曆史、族群、宗教、傳統建築、錶演藝術、工藝美術、飲食文化等,颱灣不愧是一座美麗島。

  2.民俗藝術篇:包括宗教、錶演藝術、工藝美術及飲食文化。
  (1)宗教部分:包括歲時節慶、傳統建築等。

  (2)錶演藝術:包括大戲、小戲、偶戲、陣頭、舞蹈、口鼻笛、流行歌麯等,傳釋斯土斯民的心聲與夢想。

  (3)工藝美術:包括編織、雕刻、陶瓷、金工及其他等五大類。

  (4)飲食文化:包括閩、客、原住民、中華八大菜係及異國料理等口味。對於吃道的追求,包括材料的選擇、刀工的運用、五味的調和、火候的拿捏、烹飪的規劃、吃法的講究、器皿的安排、氛圍的營造、健康的要求及創意的思考,成為豐沛的軟實力。

  3.文學思路篇:是作者長期投入文學創作、關心文學環境所做的一些反思。

  全書廣就民俗藝術多元麵嚮論述,以散論代替嚴肅的專著,加上約三百張圖片說明,寓理論於平易的散文,探索民俗藝術/颱灣文化雙重概念的建構,以分享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明德


  現職: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2017~)

  學曆: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博士

  經曆:
  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颱文所教授兼副校長。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文學、颱灣文學、民俗藝術與飲食文化。

  總策畫彰化學叢書(十年六十冊)與王夢鷗先生文集。著有論文百篇與專著《阮註定是搬戲的命》(2003)等三十餘冊,並編有《颱澎金馬地區匾聯調查研究》(1994)等三十餘冊。

  曾獲高雄縣文藝作傢作品推薦奬(1995)、第二十屆中興文藝奬—散文奬(1997)、颱北市政府社會教育奬(1998、2003)、第四屆國傢公益奬(2002)、彰化縣政府第十一屆磺溪文學奬特彆貢獻奬(2009)、二○一二年,率領基金會獲頒颱北市政府「譽揚奬」,二○一四年,《剪紙藝師—李煥章》榮獲2013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奬。二○一四年,齣版《詩路》,紀錄生命軌跡;二○一六年,齣版《味在酸鹹之外》;二○一八年,齣版《認識布袋戲的第一本書》。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篇 颱灣文化底蘊 001
壹、認識Formosa‧颱灣 002
貳、 重現颱灣圖像—為《颱灣傳統藝術》英譯
而寫 005
參、尋找颱北的人文底蘊 010
肆、期待一種巷弄的新美學 013
伍、文化資産可以讓一座城市變得偉大 017
陸、追逐一個文化夢想—十年經營彰化學 019
柒、鹿港是閩南文化的活化石 024
捌、深耕鹿港傢族史的範例 026
玖、期待一座彰化縣文學館 029
拾、文化立縣新思考—給魏縣長的一些意見 032
拾壹、打開百年老店的門扉 035
拾貳、正視颱灣百年老店 037
拾參、一個挖掘族群人文的範例 040
拾肆、文化寒鼕裏的一些堅持 042
拾伍、開齣亮麗的文化遠景 046
拾陸、涵藏人文化成的講堂 048
拾柒、德行,讓生命朗現光采 051
拾捌、尋找現代「雪隱」 053
拾玖、小小基金會的一些夢想 055
貳拾、 看見印尼‧守護颱灣—以文化交流邁齣
新南嚮政策的一步 057
貳拾壹、懷念創辦人許常惠老師 061

第二篇 民俗藝術 065
第一章 宗 教 066
第一節 颱灣廟宇建築藝術 066
第二節 在信仰場域建構人文城堡 068
第三節 期待重現元宵原味的國傢燈會 071
第四節 三月「迎媽祖」的深層訊息 074
第五節 一條豐厚多元的新香路 076
第六節 中元節涵藏的多重元素 080
第七節 從市定古蹟邁嚮國定古蹟 083
第八節 型塑王爺總廟形象 締造文化資産 086
第九節 王爺信仰的一些新發現 088
第十節 簽詩,是人神互動的符碼—為南鯤鯓代
天府簽詩校勘而寫 090
第十一節 爭取潛力點邁嚮世界遺産 093
第十二節 重現鶯歌的一些土地記憶 095
第十三節 搶救百年古剎普安堂 099
第十四節 搶救稀有的文化資産—普安堂的修行
與儀式 103
第十五節 例證颱北市宗教軟實力 106
第十六節 尋找學術會議的新路嚮 109
第二章 錶演藝術 113
第一節 歌仔戲與心靈淨化—以颱灣幾齣名作
為例 113
第二節 孫翠鳳的戲劇世界 124
第三節 舉世唯一僅有的劇種—颱灣布袋戲 132
第四節 雲林是布袋戲的故鄉 135
第五節 走過百年小西園 138
第六節 坐在輪椅上的藝師 143
第七節 覓尋薪傳新途徑—小西園掌中戲匯演 146
第八節 一個被忽視的文化工程—全國學生創意偶戲
比賽 149
第九節 也是一種文化奇蹟—為「全國學生創意偶戲
比賽」喝采 160
第十節 盤點文化資源的一個案例 163
第十一節 一個被忽視的小小文化奇蹟 166
第十二節 一個締造陣頭奇蹟的範例 170
第十三節 為傳統藝術傳心燈—為「嚮大師學習─傳
統藝術體驗營」而寫 173
第十四節 親近大師 176
第十五節 蔡麗華的民族舞蹈夢—為「2014舞動
颱灣情」而寫 179
第十六節 舞動颱灣情 182
第十七節 二○一四年中美洲之行日記 186
第十八節 為颱中藝文資源舞齣光采 196
第十九節 口鼻笛譜寫排灣心事 198
第二十節 那一年,颱灣原住民在巴黎發聲現身 200
第二十一節 聆聽大師的生命交響樂章 203
第二十二節 一首不可思議的歌麯 206
第三章 工藝美術 209
第一節 颱灣傳統工藝美術 209
第二節 巧奪天工—寫在「原住民族衣飾鑑賞與
科學管理研習會」之前 211
第三節 匠心獨運—寫在「原住民族木雕鑑賞與
科學管理研習會」之前 214
第四節 民間藝人的新典範—剪紙大師李煥章 216
第五節 用心於剪、紙之外 231
第六節 李煥章剪紙—融入畢卡索元素 234
第七節 藺草編織林黃嬌 236
第八節 颱灣粧佛工藝的發展概述 241
第九節 馳騁木雕天地的施鎮洋 251
第十節 發現詹文魁 257
第十一節 佛像雕刻傢詹文魁 259
第十二節 維係一綫墨脈於不墜 263
第十三節 遇見畫傢梁奕焚 266
第十四節 籠絡島嶼風情於筆端 269
第十五節 彰化縣傳統民工藝美術的踏查 272
第四章 飲食文化 277
第一節 尋找颱灣味(三十多年踏查飲食寶島、
十四萬字詮釋味道颱灣) 277
第二節 颱灣茶藝 283
第三節 太陽堂是颱灣糕餅史的一頁輝煌 285
第四節 中崎是颱灣糕餅文化的櫥窗 288
第五節 精誠是通關的密碼 292
第六節 鼎泰豐小籠包的傳奇 294
第七節 桃園客傢飲食的民俗元素 297
第八節 百年老店曆久彌新 300
第九節 大廚師的風範 303
第十節 飲食,是颱灣的重要軟實力 306
第十一節 謝黃鍊淨的私房菜 309
第十二節 道地鹿港辦桌食譜 314
第十三節 正視大溪豆腐文化這個潛力點 317
第十四節 文化工程給桃園市長的一些意見 319

第三篇 文學思路 323
壹、文化寒鼕,大安熄燈 324
貳、為《詩路》說幾句話 326
參、漫長詩路有知音 329
肆、以文字譜寫生命交響樂麯的隱地 332
伍、歲暮,巴黎行 334
陸、七月,巴黎行 336
柒、人生答案:今生無悔 339
捌、區域文學新典範 342
玖、吳晟新詩的倫理意識 345
拾、〈負荷〉意境的延伸 355
拾壹、那照亮人間的盞盞心燈 357
拾貳、 疏浚心靈之河的障礙—為二○一三第三屆
關愛親長「我有話/畫要說」而寫 360
拾參、為現代休閑提供思考的空間 363
拾肆、聽聽,那弦外之音 366
拾伍、雪隱,三十年的生活禪 368
拾陸、 斟酌於舊學與新知之間—以〈王質爛柯〉
為例 371
拾柒、用心於筆墨之外 373
拾捌、書緣情深任去留 376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自序
 
一、跨齣學院走入民間,斟酌雅俗四十年
 
宛如追逐天地綫的雁子,以飛行證明活著
 
一九八○年代,我在一種偶然的機緣下接觸到民俗藝術,並且靜悄悄地跨齣學院派的門限,走入民間、跡近民俗,親自領略另一種學問的趣味。
 
由於永義兄的推薦,我成為許常惠教授創辦的基金會成員之一,共同在民俗藝術園地開疆闢土。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成立於一九七九年,創設宗旨是:「維護民俗藝術,傳承民間藝人之精湛技藝,提高民俗文化的學術價值,充實國人精神生活。」其範疇包括:宗教、傳統建築、傳統錶演藝術、傳統工藝美術,以及飲食文化。
 
在教學研究之餘,大傢為基金會規劃活動、研究專案、田野調查,無不盡心盡力,而且以高級誌工自許。長期以來,我由點而綫而麵,逐漸建構完整的民俗概念,並深深體會到民俗藝術的繁復與豐美,也繳交不少的研究與田調成果。
 
二○一一年,我任教大學四十年,從彰化師大副校長一職退休;《人間福報》邀我加入「人間百年筆陣」,每月一篇。我決定以「文化詮釋與批判」的視角,發錶有關民俗藝術的一些看法,並依其範疇五個麵嚮擬定若乾子題,有係統地筆耕,七年來已纍積近百篇。「教授四十年,榮退似休止符/猶不能忘情田野,深入民俗/發掘人文資源,例證俗之美。」《詩路》詩句彷彿預告我的人生行旅,真是不可思議。
 
二、民俗是文化的根源
 
也是一切藝術的土壤
 
民俗、文化兩個語匯,糾葛已久,難判分際。為使論述能有所定位,擬先加以釐清。基本上,民俗是指與國民生活有關的傳統,且涵藏特殊意義的習俗,包括歲時節慶與生命禮俗等。文化則指人文化成,《易‧賁卦‧彖辭》雲:「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義理結構存在變易,潛運生機,然而人文實乃民俗紋理的符顯,也是民俗的集體性錶現。換句話說,民俗來自斯土斯民的傳統社會生活及其倫理秩序觀,因此是文化的根源。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多音交響美麗島:颱灣民俗文化的入門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作為一名對颱灣文化一直充滿好奇的內地遊客,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夠係統性介紹颱灣民俗的書籍,但又擔心太過枯燥乏味。《多音交響美麗島》的標題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更像是一場音樂盛宴,暗示著颱灣民俗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翻開書,我首先被其精美的插圖所吸引,那些細膩的手繪圖,將媽祖遶境的熱鬧、原住民部落的神秘、客傢山歌的悠揚,都活靈活現地呈現在眼前。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民俗活動,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述瞭這些習俗背後的曆史淵源、社會意義,以及與颱灣人民生活緊密相連的故事。例如,在講述春節習俗時,作者不僅介紹瞭年夜飯、拜年等傳統,還特彆提到瞭颱灣獨特的“發紅包”和“開工”儀式,以及這些儀式中蘊含的期盼和祝福。我特彆喜歡關於夜市文化的章節,作者用生動的筆觸描繪瞭士林夜市、逢甲夜市的繁華景象,從蚵仔煎的香氣到珍珠奶茶的甜蜜,仿佛能聞到、嘗到那份地道的颱灣味道。更重要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颱灣老一輩人的口述曆史,他們的親身經曆讓那些冰冷的文字瞬間變得溫暖而有溫度。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更像是在與颱灣的土地和人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本書讓我對颱灣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刻闆印象,而是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情感連接。

评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亞洲文化的研究者,我發現《多音交響美麗島:颱灣民俗文化的入門書》提供瞭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來理解颱灣。這本書並非隻是簡單地羅列風俗習慣,而是將這些民俗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曆史和文化背景中進行解讀。我特彆贊賞作者對於不同族群民俗的平衡處理,無論是漢族、原住民還是客傢人,書中都給予瞭充分的關注和尊重。在介紹原住民文化時,作者不僅描繪瞭他們獨特的祭典和服飾,還深入探討瞭他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以及在現代社會中如何保護和傳承自己的文化。這讓我認識到,颱灣的民俗並非鐵闆一塊,而是多種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形成瞭其獨特的多元性。書中對於節慶的描寫也頗具深度,例如在分析中鞦節時,作者不僅介紹瞭賞月、吃月餅的習俗,還探討瞭月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以及在颱灣如何將其與傢庭團聚、思念故土的情感聯係起來。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這些習俗時,常常會引用一些民間故事、歌謠,這些生動有趣的素材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可讀性和吸引力。它讓我感受到,民俗文化不僅僅是學者研究的對象,更是普通民眾生活中的情感寄托和精神食糧。這本書為我理解颱灣社會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讓我能夠從更微觀的角度去把握宏觀的文化變遷。

评分

讀完《多音交響美麗島:颱灣民俗文化的入門書》,我感覺自己仿佛在颱灣進行瞭一次深度遊,而且是那種隻有本地人纔會帶你去的“私房路綫”。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活潑有趣,一點也不像枯燥的學術著作。作者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將那些可能有些陌生的民俗活動變得 relatable。比如,在介紹一些傳統的節慶活動時,作者會將其與現代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聯係起來,讓我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趣味和意義。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收尾”的描寫,比如在一些祭祀活動結束後,人們如何收拾場地,分享食物,以及孩子們在旁邊嬉戲打鬧的場景。這些細節充滿瞭生活氣息,讓我感受到瞭颱灣人民熱情好客、淳樸善良的一麵。書中關於“手工藝”的章節也讓我耳目一新。我一直對颱灣的傳統手工藝很感興趣,這本書不僅介紹瞭如刺綉、木雕等常見的工藝,還挖掘瞭一些比較少為人知的技藝,並講述瞭手藝人背後的故事。我仿佛能看到老藝人專注的神情,聽到他們手中工具發齣的清脆響聲。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讓我看到瞭民俗文化是如何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它不是遙不可及的“傳統”,而是滲透在每一個颱灣人的生活點滴之中。

评分

《多音交響美麗島:颱灣民俗文化的入門書》給我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此。我一直認為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載體,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沒有使用學術化的語言,也沒有堆砌堆砌大量的史料,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富有感染力的敘述方式,將颱灣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人情味”的刻畫。例如,在介紹一些祭祀活動時,作者並沒有僅僅描述儀式的流程,而是著重描寫瞭人們在活動中的互動,鄰裏之間的互助,以及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溫馨場麵。這讓我感受到,颱灣的民俗文化不僅僅是形式,更是一種凝聚社區、傳承情感的重要紐帶。書中對於“吃”的描寫也堪稱一絕。從北部的辦桌文化,到南部的海鮮小吃,再到颱中的太陽餅和彰化的肉圓,作者如同一個美食傢,將這些特色美食背後的文化意義、製作工藝,甚至是一些小店的經營故事都一一道來。我仿佛已經身臨其境,品嘗到瞭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也感受到瞭其中蘊含的颱灣人的勤勞和智慧。此外,本書在介紹一些傳統節日時,也巧妙地融入瞭現代生活的元素,例如在介紹元宵節燈會時,不僅描述瞭傳統的花燈,還提到瞭結閤科技的創意燈光秀,展現瞭颱灣民俗文化在傳承中的創新和活力。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鮮活、立體、充滿人情味的颱灣。

评分

《多音交響美麗島:颱灣民俗文化的入門書》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為我打開瞭認識颱灣民俗的大門。我之前對颱灣民俗的認知可能比較片麵,停留在一些旅遊宣傳片裏的刻闆印象。而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個更加立體、細緻的觀察角度。作者在敘述時,並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一段段充滿智慧的諺語,以及對不同地方風俗的細緻描摹,讓我自己去體會、去感受。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禁忌”和“習俗”的探討,它不僅僅是告訴我們“不能做什麼”,而是解釋瞭這些“不能”背後的原因,以及它們在曆史發展過程中是如何形成的。這讓我對颱灣人民的信仰和價值觀有瞭更深的理解。書中關於“地方戲麯”的章節也讓我大開眼界,例如歌仔戲、布袋戲的介紹,不僅僅是簡單的藝術形式介紹,更穿插瞭它們在不同年代的流行變遷,以及在民眾生活中的地位。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個熱鬧的戲院,聽著咿咿呀呀的唱腔,看著生動的皮影戲。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民俗文化不僅僅是物質層麵的展示,更是精神層麵的傳承,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記憶、情感和智慧。這本書讓我對颱灣的民俗文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並萌生瞭去實地體驗的衝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