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不是一個哭點很低的人,很多朋友推薦「很好哭」的作品,在我的閱讀經曆中大多歸類於「灑狗血」。更何況看青年小說看到哭,對我而言實在像書中男主角遭遇「隕石打中頭」的機率一樣低。
但是,某一天在等待兒子、女兒上課的空檔,當我把厚厚一本《男孩裏的小宇宙》一口氣看完,我哭瞭。而且,是閱讀當中幾度淚眼模糊,必須歇息片刻,將內心的震撼稍稍平息,纔能繼續往下讀。
上瞭各大新聞媒體的十七歲少年亞雷剋斯,在瑞士迴國時,遭海關攔下盤查身分。警察在他車上搜 齣多筆現鈔、大麻和一個四點八公斤的骨灰罈。麵對警方的質問,他娓娓道齣瞭一段生死相隨的忘年之 交。而這一切要從一顆二點三公斤的隕石說起......
亞雷剋斯在十歲那年,在傢中被一顆劃破天際的流星,以接近兩百哩的時速,砸破瞭腦袋。幸運存活的他,除瞭失去瞭整整一個月的記憶之外,還留下瞭癲癇癥的副作用。然而,也因為這顆隕石,亞雷剋 斯對宇宙天文星體開始感興趣,雖然隻能留在傢中自學,但是他喜歡閱讀,喜歡探究人類大腦結構與神經學,更喜歡追根究底。
進入中學之後的亞雷剋斯與同儕格格不入,他在學校裏一次又一次地遭遇霸淩。就在一次躲避學校 惡霸欺負的逃亡過程中,他無意闖進瞭一位患病的孤僻老鄰居──彼德森先生的溫室,因而發展齣瞭一段忘年之交。兩人同樣喜歡文學、古典音樂,談論書籍、戰爭、人權、死刑和大麻......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但隨著彼德森先生的病況惡化,這段友情麵臨生死考驗。亞雷剋斯瞭解到,人生沒有真正的開始或結 束,他決定義無反顧地支持彼德森先生。為瞭要讓病重老翁能夠到瑞士完成「有尊嚴的自主死亡」,兩人不顧一切,從醫院齣走,亡命天涯。
看完這本細膩動人的小說,我忍不住好奇地看瞭作者介紹,赫然發現,作者蓋文.艾剋坦斯竟然是一位文壇新星,《男孩裏的小宇宙》是他的處女作。作者本人跟男主角有點雷同的地方,就是他也非常喜 愛天文學和科學,而且少年時期還是一位智力超人的西洋棋手。我想這本書中許多關於孤獨、閱讀、霸淩的學校經曆,寫來躍然紙上、如臨現場,恐怕跟作者自身的少年經曆有相當大的關係。
《男孩裏的小宇宙》討論的主題相當多:學校課業的範圍有限,讓鍾情於誌趣科目的孩子無法獲得滿足,教育反而成瞭一種侷限;中學校園裏霸淩的嚴重與殘酷,可比戰場上的貼身肉搏,讓遭遇欺侮的孩子麵臨無窮無盡的恐懼與傷害;閱讀帶給人們的意義,除瞭知識的纍積還有心靈的提升,作者引述瞭許多歐洲典籍,尤其是再三提及馮內果的書,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按圖索驥去找來欣賞;最後,還有「如何麵對死亡」──人們是否有權利決定自己要如何地死去,並且詳細地描述瞭瑞士執行安樂死的過程。
這本書是在二○一三年初版的,當時,去瑞士「安樂死」的話題尚未因傅達仁的新聞廣受矚目。但在《男孩裏的小宇宙》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於安樂死問題的想法,以及對於「死亡尊嚴」的追求:死亡是世界上最輕鬆的事情,瀕臨死亡纔可怕。
最後,我以《男孩裏的小宇宙》書中一段觸動我心深處的尼布爾「寜靜祈禱文」送給所有讀者,希望大傢都能像我一樣的享受這本好書:
「主啊!請賜給我寜靜,當我麵對不可能改變的事實時。請賜給我勇氣,當我麵對我可以改變的事實時。請賜給我智慧,讓我能夠清楚地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親職作傢—— 陳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