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到的化學:美麗的元素:最美的第一堂化學課,讓你反覆翻閱、贊嘆欣賞的化學元素圖鑑。

看得到的化學:美麗的元素:最美的第一堂化學課,讓你反覆翻閱、贊嘆欣賞的化學元素圖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化學
  • 元素
  • 化學圖鑒
  • 科普
  • 科學
  • 教育
  • 趣味科學
  • 視覺盛宴
  • 化學入門
  • 元素周期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齣版《大人的科學》等科普書權威「學研Plus」齣品、築波大學名譽教授監修,
  集閤化學元素拍攝、解說生活應用的超精美圖鑑!
  日本bookmeter網站97%★★★★★絕贊好評


  本書從元素週期錶的第一個「氫」開始,介紹目前已知118種元素的
  性質──硫很臭?其實無味。煙火很美,是哪些金屬燃燒後産生的鮮艷火焰?
  曆史──為什麼天文學傢會發現化學元素?哪個元素是解開恐龍滅絕之謎的綫索?
  應用──手機螢幕為什麼能透明又導電?什麼元素從單車、飛機到火箭都用到?
  獨傢搭配無以倫比的美麗照片:
  氧化的鉍綻放彩虹光澤、菱錳礦美到有「印加玫瑰」之稱……
 
  ◎看過這本書,你拿到週期錶不再死背,而是慢慢欣賞:
  ‧元素的起源,從宇宙誕生談起:

  138億年前宇宙誕生後,最初的元素「氫」齣現瞭。
  之後恆星進行核融閤反應,許多元素齣現。但為何不會産生比鐵還重的元素?

  ‧看懂週期錶──學會化學的第一步:
  週期錶的化學符號是用什麼順序排列?
  週期錶相當於化學世界的地圖,我們能根據某元素在週期錶上的位置,
  在某種程度上明白其化學性質。(所以化學不用背!)

  ◎不隻是化學,更是你我的生活應用:
  ‧大量存在於太陽係中,地球上卻很稀有的「氦」:
  從飛船、磁振造影檢查到磁浮列車都用得到氦,
  但發現它的竟然是天文學傢,而非化學傢。

  ‧製造硫酸的主角「硫」:
  其實硫本身無臭無味?那溫泉的刺鼻味哪裏來?
  切洋蔥時會流淚、臭鼬放齣的刺激性液體都和硫有關。

  ‧強度高、耐腐蝕、又耐熱的「鈦」:
  鈦常製成電腦機殼、防曬乳等,且因人體不排斥,可製成人工關節。
  「二氧化鈦光觸媒」能靠光的能量去汙,因環保、實用而受注目。

  ‧有殺菌效果的貴金屬「銀」:
  銀自古即作為貨幣和飾品使用,也被用來驗毒。
  現代甚至能應用在相機底片、甜點的裝飾、抗菌劑上。

  ‧錶示一秒基準的「銫」:
  目前的一秒時間,是依據銫原子的震動頻率為基準定義。
  放射性同位素銫-137,是2011年福島核災的主要外洩物質,半衰期達30年。

  ‧在極低溫下成為超導體的「鉍」:
  銀白色的鉍金屬氧化後竟呈現彩虹光澤?
  自動消防灑水器、胃潰瘍藥劑都會用到它。

  你一定不知道,遊戲機PS2狂賣竟然在剛果引發戰爭?這和某些金屬有關;
  到瞭21世紀,鍊金術不再是騙術?隻不過鍊金成本比黃金價格還高。怎麼鍊……
  當你發現這些元素的綺麗身影,就能看見這個世界的變化多端。

名人推薦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化學係副教授/李祐慈 審定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係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黃貞祥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化學係主任/林文偉   
 

著者信息

監修者簡介

大嶋建一


  築波大學名譽教授(理學博士)。1946年齣生於日本群馬縣。於東北大學理學部畢業後,修畢同大學理學研究科博士課程。曾於名古屋大學工學部擔任助教,之後至築波大學物理工學係及物質工學係擔任教授。

  2011年起,成為築波大學教育社會閤作推進室的特命教授。專長為運用X射綫和中子散射的無機物質結晶構造解析。

譯者簡介

高佩琳


  曾於齣版社擔任圖書編輯。日文一級檢定閤格。譯作有《一流人纔的道歉技術》(大是文化齣版)。
 

圖書目錄

元素週期錶
推薦序 元素以及它們的産地/黃貞祥

元素的基本
何謂元素?
元素與原子的差彆
元素的起源
發現週期性
看懂週期錶

第1週期
1 宇宙誕生後最初形成的元素:氫
2 大量存在於太陽係中,地球上卻很稀有:氦
專欄 元素的産生

第2週期
3因電池需求使用量增加的輕巧金屬元素:鋰
4祖母綠的成分之一:鈹
5耐熱玻璃的原料:硼
6含有各種同素異形體:碳
7讓大地循環的營養素:氮
8燃燒物質等於使其氧化:氧
9反應性大的鹵素元素:氟
10使都市多彩繽紛的惰性氣體:氖
專欄 稀有金屬與稀土元素

第3週期
11因「食鹽」廣為人知的元素:鈉
12葉綠素的主要成分:鎂
13隨氧化增加耐腐蝕性:鋁
14以半導體素材之姿,引領電子文明:矽
15有各種色彩的同素異形體:磷
16硫酸的原料:硫
17食鹽和鹽酸的源頭:氯
18日光燈中的低活性氣體:氬
專欄 生物的必要元素

第4週期
19肥料類植物的必要元素:鉀
20構成人體骨骼的必要元素:鈣
21稀土元素之首:鈧
22強度高、耐腐蝕性、耐熱性:鈦
23可增加鋼強度的稀有金屬:釩
24同時具有美麗光澤與超強耐腐蝕性:鉻
25應用於煉鐵和電池上:錳
26人體及文明發展的必要金屬元素:鐵
27可製成美麗的藍色著色顔料:鈷
28也用於電池中的閤金素材:鎳
29自古伴隨文明史沿用至今:銅
30比鐵更容易生銹:鋅
31成為半導體素材的稀有金屬:鎵
32用於光學相關産業的稀有金屬:鍺
33雖然有毒卻活躍於尖端工業:砷
34照到光時會産生電流:硒
35有刺鼻臭味的鹵素元素:溴
36即便LED正盛,仍沒被淘汰的氣體:氪
專欄 環境汙染與有毒元素

第5週期
37能測齣地球和宇宙的年代:銣
38讓煙火斑斕絢麗的稀有金屬:鍶
39用於雷射元件的結晶體上:釔
40仿製鑽石的素材:鋯
41其閤金在極低溫下會變成超導體:鈮
42作為閤金鋼的添加劑而有用:鉬
43活躍於醫療界、世界最早人工放射性元素:鎝
44提高硬碟磁性信號密度的貴金屬:釕
45協助淨化廢氣的貴金屬:銠
46能有效吸收氫氣的鉑係元素:鈀
47有殺菌效果的貴金屬:銀
48引發「痛痛病」的物質:鎘
49液晶顯示器必備的稀有金屬:銦
50廣泛應用於閤金和電鍍的穩定素材:錫
51運用於半導體和阻燃劑的類金屬:銻
52尖端工業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屬:碲
53以消毒漱口藥水廣為人知:碘
54也用於離子發動機:氙
專欄 確認元素與顔色
專欄 放射性元素

第6週期
55錶示一秒時間的基準:銫
56用於胃鏡的顯影劑:鋇
57活躍於氫能社會:鑭
58防紫外綫很有效的稀土元素:鈰
59可用於焊接護目鏡或綠色顔料:鐠
60日本發明的釹磁鐵元素:釹
61鑭係元素中唯一的放射性元素:鉕
62與鈷的閤金可製成永久磁鐵:釤
63應用於色彩鮮艷的紅色螢光體:銪
64可用於磁振顯影劑或核子反應爐控製棒:釓
65多用於「磁緻伸縮」的材料:鋱
66需求量隨電動車市場擴大而增加:鏑
67雷射大幅活躍於醫療領域:鈥
68光縴的必要元素:鉺
69用於光縴或螢光體:銩
70命名源自瑞典的礦産地:鐿
71價格比金還貴的稀土元素:鎦
72與鋯相似的金屬元素:鉿
73電子裝置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屬:鉭
74耐熱性與強度均優秀的元素:鎢
75如幻影消失的「日本」元素:錸
76密度最大的鉑係元素:鋨
77解開恐龍滅絕之謎的綫索:銥
78常用在飾品或催化劑:鉑
79有史以來最貴重的元素:金
80有毒的汞蒸氣和有機汞:汞
81以毒藥廣為人知:鉈
82能吸收X射綫的元素:鉛
83能在極低溫下成為超導體:鉍
84居禮夫婦發現的放射性元素:鉍
85地球上的存量推估為28公剋:砈
86由鐳産生的惰性氣體:氡
專欄 元素的發現史

第7週期
87最後一個在自然界中發現的放射性元素:鍅
88付齣生命換來的發現:鐳
89鈾礦中發現的放射性元素:錒
90大量存在地殼中的放射性元素:釷
91用途受限的放射性元素:鏷
92用於核能發電與核彈的放射性元素:鈾
93史上最初發現的超鈾元素:錼
94運用於核能發電燃料與核武上:鈽
95産自鈽的元素:鋂
96二戰結束後於廣播節目中首度發錶:鋦
97具有強烈放射性的銀白色金屬元素:鉳
98可應用於檢查爆炸物等用途:鉲
99元素名取自物理學傢愛因斯坦:鑀
100另一個因海上核試爆而閤成的元素:鐨
101元素名取自發現元素週期性的門得列夫:鍆
102元素名取自發明矽藻土炸藥的諾貝爾:鍩
103最後一個錒係元素:鐒
專欄 原子彈與元素
104元素名取自原子核物理學之父拉塞福:鑪
105元素名取自俄羅斯的小鎮杜布納:𨧀
106以氧離子撞擊鉲閤成:𨭎
107元素名取自物理學傢波耳:𨨏
108和鋨的化學性質很像:𨭆
109以鐵離子撞擊鉍閤成:䥑
110初次産生的鐽半衰期僅0.00017秒:鐽
111元素名取自發現X射綫的倫琴:錀
112元素名取自提齣日心說的哥白尼:鎶
113元素名取自「日本」:鉨
114以鈣離子衝撞鈽閤成:鈇
115元素名取自美國莫斯科州:鏌
116以鈣離子撞擊鋦閤成:鉝
117元素名取自美國田納西州:Ts
118元素名於2016年受到認定:Og
專欄 尚未獲得公認元素的序數命名法
專欄 探求新元素

元素名稱由來一覽錶
參考文獻
照片提供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元素以及它們的産地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係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黃貞祥


  這本《看得到的化學──美麗的元素》讓我迴想起中學和大學時,充滿好奇心的在化學實驗室裏上課的美好時光。化學元素反應産生的神奇變化,真是叫人目瞪口呆。

  我們放眼所及的萬事萬物,無不由各種最基本的化學元素構成。化學元素之間鍵結的可能性,如天文數字般的數量,可能比宇宙所有的原子數都還多很多。

  俄國科學傢門得列夫在19世紀末,綜閤科學傢們的苦心研究,從看似雜亂無章的元素性質中,摸索齣精妙無比的規律,製作齣世界上第一份元素週期錶──就是在化學教科書和實驗室中常見的元素週期錶。他把化學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序的同時,還把原子價相似的元素上下排成縱列,並據此預見瞭12種尚未發現的元素。

  化學元素的差異在質子數。科學極富魅力,門得列夫一旦製作齣元素週期錶,就立刻展現齣強大的預測力,讓科學傢能按圖索驥的進行更多研究。就像一位原本用古地圖到叢林尋寶的探險傢,找到的第一個寶物居然是高精確度的GPS,就像如虎添翼、如有神助。化學知識於是在過去百年有瞭爆炸性的成長,還深遠的影響近代物理學的發展。

  即使沒有化學元素週期錶,中西方的老祖宗也早已發現許多元素及化閤物的多種用途,讓人類從石器時代演進至銅器乃至鐵器時代。人類之所以能如此不斷提升物質文明,是因為我們能高效的纍積知識。然而,現代科學的濫觴,讓我們能更高效的發現元素的各種性質,並且閤成各種化閤物,使用在五花八門乃至韆奇百怪的用途上。

  有瞭元素週期錶,科學傢已無法滿足自然界已存在的化學元素研究,利用科學理論的計算和推導,科學傢利用最頂尖、最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居然還能透過將兩種元素高速撞擊的方法,增大自然存在的元素原子核的質子數,達到增大原子序數的目的,於是製造齣新的人工閤成元素。

  這種「逆天」的行為,迄今已製造齣二十幾種人工閤成元素,盡管它們均是半衰期,從幾年到隻有數毫秒的不穩定放射性元素。不管存在時間有多短,科學傢也都能突破極限,偵測到並研究它們的性質;有些在自然界中存量極其稀少的化學元素,科學傢也能透過人工閤成的方式産生,並且為它們找到閤適的用途。

  這本書用圖文並茂的方式,深入淺齣的解說化學元素的主要知識,並讓我們同時見識到自然和科學之美。書中列舉的許多化學元素及它們的化閤物等用途,雖然僅是所有人類科技知識的冰山一角而已,但足以讓人目眩神迷。真是感恩化學元素、贊嘆化學元素!
 

圖書試讀

發現週期性──混沌中挖掘齣的週期性
 
碳、金、銀、銅、錫、鉛、鐵等,可說是人類最初發現並使用的元素。中世紀時,鋅因為煉金術實驗而發現,銻、砷等元素則是緊接在之後發現。
 
不過,直到18世紀,近代化學開始發展,纔陸續找齣更多元素。之後,英國化學傢約翰.道耳頓(John Dalton)提齣原子說,主張原子是實際存在的物質,且各有特定質量(原子量)。由於不同元素中常見到許多相似的化學性質,讓人轉而思考元素之間,或許有什麼法則存在。
 
而成功整閤齣這個法則的人,就是19世紀的俄羅斯化學傢門得列夫(Dmitri Mendeleev)。門得列夫將截至當時發現的近60種元素,以卡牌遊戲為依據,將原子量由小到大依序排列。他是從當時的已知元素氫、氮、碳等排序中,留意到元素會週期性齣現相似的性質。這份列錶於1869年發錶後,曆經多次改良,成為至今依然使用的週期錶。
 
大量存在於太陽係中,地球上卻很稀有──氦
 
氦是無色無味,隸屬第18族的惰性氣體元素。太陽係中占比約27%,僅次於氫。但氦在地球上由於重量過輕而飛往宇宙,因此含量極為稀少。再加上惰性氣體反應活性低的特質,故天然化閤物中也不存在。
 
日常中的氦,幾乎都從天然氣中提取。而氦因為比空氣輕又不易燃,不像氫那樣容易爆炸,所以除瞭用於灌入飛船或氣球外,液態氦也會使用在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或磁浮列車的超導磁鐵冷卻劑上。
 
另外,作為派對道具使用(混入氧氣)的氦氣罐,當人吸入一口後再開口,會發齣高亢的聲音。這是因為聲音在氦氣中會傳達得比空氣快,使聲音的震動頻率提高所緻。不過,要注意氦氣中是否混入氧氣,若吸入不含氧的氦氣,會導緻肺缺氧。
 
1868年,在印度觀察日全蝕的法國天文學傢皮埃爾.讓森(Pierre Jules César Janssen),發現太陽光中有未知的光譜。同一時期進行觀測的英國天文學傢洛剋爾與艾華.弗朗剋蘭(Edward Frankland),也透過光譜分析得到相同事實,將這個新元素命名為氦。

用户评价

评分

**評價一** 作為一個對化學一直有點畏懼,總覺得它像是一個復雜而遙不可及的學科的讀者,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一場及時雨。我一直認為,學習化學需要大量的公式、抽象的概念,以及死記硬背的元素周期錶。但《看得到的化學:美麗的元素:最美的第一堂化學課》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書中的圖片,每一個都像是一件藝術品,色彩鮮艷,構圖精巧,將那些原本隻存在於課本文字中的冰冷元素,賦予瞭生命和溫度。看著這些精心拍攝或繪製的圖像,我仿佛能觸摸到元素的質感,感受到它們獨特的魅力。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衝擊,作者在介紹每個元素時,也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化的敘述。不再是枯燥的原子序數和物理化學性質,而是講述瞭它們在自然界中的身影,在人類文明中的扮演的角色,甚至是一些有趣的、鮮為人知的故事。這讓我在欣賞美的同時,也悄悄地記住瞭這些元素的名字和特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黃金和銀的部分,那些璀璨的光芒,和它們在曆史長河中的重要地位,被描繪得淋灕盡緻。甚至連那些看似平凡的碳、氧、氮,在作者的筆下也煥發齣瞭不一樣的光彩。這是一本真正讓我感受到“原來化學可以這麼美”的書,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對化學的固有印象,充滿瞭驚喜和期待,想深入瞭解更多。

评分

**評價五** 對於許多人來說,化學可能是一門晦澀難懂的學科,充滿瞭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公式。我曾經也是其中一員。《看得到的化學:美麗的元素:最美的第一堂化學課》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僅僅是一本元素圖鑒,更是一次關於“理解”的旅程。書中的內容,以一種極其清晰、易於理解的方式,將化學知識呈現在讀者麵前。作者善於運用類比和生活化的例子,將那些抽象的化學原理變得生動有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原子結構的講解,它不再是冰冷的模型,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讓我能夠輕易地理解電子的運行軌道和質子的排列方式。而且,書中對元素的介紹,不僅僅停留在科學層麵,還融入瞭許多哲學和人文的思考。比如,關於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中,元素扮演的角色,讓我對生命的誕生有瞭更深層次的感悟。這本書讓我覺得,化學並不是一門遠離生活的學科,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是我們認識世界、理解宇宙的窗口。它讓我重新燃起瞭對學習的興趣,讓我願意去探索更多未知的領域。這本書,是一份送給所有好奇心的禮物。

评分

**評價二**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作為一名對科學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連接抽象知識與現實世界的橋梁。《看得到的化學:美麗的元素:最美的第一堂化學課》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一本元素圖鑒,更像是一次穿越元素世界的奇妙旅行。從微觀的原子結構,到宏觀的應用場景,書中用一種極其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復雜的化學原理“具象化”瞭。我驚喜地發現,那些我曾經認為難以理解的概念,在書中都被巧妙地解釋瞭,而且常常伴隨著令人驚嘆的視覺呈現。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稀土元素的部分,它們在現代科技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獨特的分布,讓我對這個世界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而且,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她不僅僅是陳述事實,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探索。那種娓娓道來的語氣,讓人感覺就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進行一次私密的對話。這本書讓我明白,化學並非是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構成我們周圍一切事物的基石,是探索宇宙奧秘的鑰匙。它激起瞭我強烈的求知欲,讓我忍不住想要反復翻閱,每次都能發現新的亮點和感悟。

评分

**評價四** 作為一名長期從事藝術設計工作的從業者,我對視覺傳達和美學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不得不說,《看得到的化學:美麗的元素:最美的第一堂化學課》在視覺呈現上,達到瞭我所能想象的極緻。這本書的圖片,每一張都堪稱藝術品,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插圖,而是經過精心設計和構思,將元素的特性、形態和潛在的美感,以一種令人驚嘆的方式展現齣來。我被那些抽象的元素結構圖,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呈現方式所深深吸引。比如,書中關於硫和磷的圖片,色彩的運用和構圖都極具衝擊力,讓我對這些元素的性質有瞭直觀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圖像與文字的結閤上,也做得非常齣色。每一張圖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文字內容緊密相連,互相印證,共同營造齣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這本書讓我覺得,科學的美,和藝術的美,是可以完美融閤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化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看見”的書,教我如何用更敏銳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我一定會將這本書放在書架上,時常翻閱,每一次都能從中獲得新的靈感。

评分

**評價三** 我一直對科學史,尤其是那些偉大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很感興趣。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對化學元素背後故事的好奇心。《看得到的化學:美麗的元素:最美的第一堂化學課》不僅僅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元素百科,更是一部關於人類探索化學世界的史詩。書中的每一個元素,都被賦予瞭生命和故事。我看到瞭那些科學傢們艱辛的探索過程,看到瞭元素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留下的深刻印記。例如,書中關於鐵和銅的部分,讓我深刻體會到它們在古代文明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我們的世界。作者的敘述非常引人入勝,他/她不僅僅羅列瞭曆史事實,更善於挖掘那些隱藏在事件背後的人物情感和思想。讀這本書,就像是在和那些偉大的科學傢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們的智慧和熱情。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普通”元素的深入挖掘,比如氫和氧,它們看似平凡,卻是構成生命最基本的元素,在作者的筆下,它們也展現齣瞭不為人知的偉大。這本書讓我對化學的理解,不再局限於課本上的知識,而是上升到瞭一個更宏觀、更具人文關懷的層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