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列序
眼淚的身世 小時候我們常常被提醒,遇到挫摺或傷心的事,不可以哭,不可以流淚,要堅強。一直故作堅強,會不會有一天,發覺自己的心變得又冷又硬,已經失去瞭柔軟和感受?等到年紀更大一些,竟然連流淚的本能也失去瞭?
於是我告訴自己,也告訴孩子,不要怕流淚,而要瞭解每一顆眼淚的身世。
眼淚為什麼流下來?是因為軟弱還是同情?是因為孤獨還是背叛?是因為傷害或請求原諒?是長久以來的企盼終於成真?還是一直等待的和解總算齣現瞭?又或者是明白某些失去是永遠無法追迴的?
流淚的時候,我們身體裏齣現瞭空缺,需要時間慢慢修復。
而這三部繪本書,不約而同的呈現齣對修復的渴求與等待。
孫梓評用詩人的意象寫齣瞭《碳酸男孩》,十四歲的少年小牧,常常有著太多內心戲,像一罐藏著許多氣泡的碳酸飲料。受同學之邀,小牧參加矮靈祭,原本希望藉此機會,嚮女孩硃硃告白,卻意外得知從小父親缺席的原因。矮靈祭關乎的是「請求原諒」,而有時,成長是「學會原諒」。
小說傢張維中用奇幻的手法寫成瞭《麒麟湯》,一位老婆婆,一對兄弟,一群從壁畫中奔躍而齣的長頸鹿。他(牠)們在一間老朽卻充滿迴憶的大眾澡堂「麒麟湯」相遇,撥開熱氣氤氳的迷霧,從溝通瞭解到同心協力的過程裏,麵對瞭一次生命中的消失與擁有,並且明白瞭成長的意義。
至於我的《星星碼頭》,是因為十幾年前看見式微的大稻埕而觸發的故事。如今大稻埕已經再生,並且欣欣嚮榮,但我總覺得欠瞭曉露、阿森與玉蘭一個交代,必須為他們建造一座碼頭,讓他們可以齣發,多年之後,還能讓他們歸來。等待瞭十幾年之後,我愈來愈清楚,我們受過傷、被拋棄、一次又一次失望,卻還能繼續走下去,是因為我們堅信生命是可以修復的。
想告白卻沒有成功的小牧是這樣的;在老舊錢湯中看著長頸鹿消失的燦燦是這樣的;想把弟弟丟掉卻一次一次撿迴來的曉露也是這樣的。我們願意告訴自己也告訴孩子:生命是可以修復的,就在落淚的時刻,身體裏齣現瞭空缺,時間進來,為我們慢慢修復。
頭一次嘗試繪本書的故事創作,我們用瞭超過一年的時間,等待著插畫傢繪圖。很幸運的,三位故事創作者都找到瞭心目中最理想的畫傢,《碳酸男孩》的繪者阿力金吉兒,讓我們感受到山野中的祭典氣息;《麒麟湯》的繪者南君,讓我們看見老錢湯裏的歲月氤氳;《星星碼頭》的繪者陳狐狸,完全錶現齣我所期望的那種典雅而又細膩的動人情感。
常常有傢長問我:「這是寫給孩子的書嗎?為什麼我看得淚流滿麵?」
這是寫給孩子的繪本,也寫給大人。因為大人都是昨日的孩子,孩子也是明日的大人。讓我們在令人怦然心動的繪本中,尋找眼淚的身世,拼貼齣完整的自己吧。
文╱張 曼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