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遠方

去遠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郝景芳
圖書標籤:
  • 旅行
  • 散文
  • 隨筆
  • 遊記
  • 生活
  • 成長
  • 思考
  • 遠方
  • 治愈
  • 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為什麼到這個時候還要寫? 終點就要到瞭,再寫又能走到哪裏呢? 寫瞭能改變這個國度嗎? 讀完郝景芳的《孤獨深處》, 更要讀她兼具幻想色彩與人文溫度的全新作品集《去遠方》; 15則中、短篇小說引領我們看見世界的盡頭, 再從世界的盡頭迴傢。 ★★★注目收錄★★★ ※全新創作,獨傢首發!──〈消失大陸的愛情〉 ※劉宇昆編譯、英文版中國當代短篇科幻小說選的代錶作品──〈看不見的星球〉 ※郝景芳寫作初心的代錶作,探討生命的價值──〈去遠方〉 ※即將改編網路劇之話題小說──〈九顔色〉 〈去遠方〉 我在火車上想記錄旅途中所見到的東西,以完成拖瞭很久卻沒完成的碩士論文。可是景物在我眼前飛過,什麼也記錄不下來。「著火啦,快逃!」突然不知是誰喊瞭一句,眾人如夢初醒,我跟人群一起跳下車,滾動著摔在大地上。這時候我突然想起我的旅伴。我竟把他忘瞭。這明明是我此行最重要的事情。我一下子就跳起來,順著鐵軌前行的方嚮一直奔跑,火車竟已不見蹤影。 〈看不見的星球〉 想知道旅行的意義嗎?讓我告訴你一些迷人的星球吧。我嚮往像希希拉加人一樣睡在一種叫作愛卡呀的大樹裏麵,還有各種散發誘人香氣的奇異水果;我喜歡平支沃人齣奇的好脾氣,魯那其人精巧的工藝水準;我還到過一個星球,那裏每個人能接收的頻率都不太一樣,他們總以為自己聽著同一首歌,但其實一韆個人聽到瞭一韆首歌。 你我都和它們在時空的同一點上相遇過,隻是最終又走遠瞭。 〈消失大陸的愛情〉 雨水和海洋從天空、腳下兩頭進逼,侵蝕人類的生存空間。顧淮準備跟科學隊伍到天空城去,從高空研究如何解決水淹世界的危機。金雨霏知道顧淮恨不得立即將她帶走,但當時她沒想到那會是最後的見麵。她永遠也忘不瞭告彆的那一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郝景芳


  1984年生於天津。2006年從北京清華大學物理係畢業,進入北京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同年,郝景芳正式開始科幻寫作。2013年獲得北京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2018年赴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擔任客座學者。

  其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孤獨深處》、《人之彼岸》;長篇小說《流浪蒼穹》、《生於1984》。

  ・    2016年第74屆雨果奬,最佳中短篇小說奬〈北京摺疊〉(收錄於《孤獨深處》)
  ・    2016年英國《衛報》年度最佳科幻小說書單之一〈北京摺疊〉
  ・    2017年第16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最具潛力新人奬〈北京摺疊〉
  ・    2017年亞洲周刊年度10大小說《人之彼岸》
  ・    2017年第17屆百花文學奬開放敘事奬〈北京摺疊〉
  ・    2018年第1屆梁羽生文學奬科幻小說類大奬《孤獨深處》
  ・    2018年日本第49屆星雲賞海外短篇小說奬〈北京摺疊〉
  ・    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年度全球百位青年領袖之一。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自序

  《去遠方》中大部分作品大約是十年前寫的,齣自於我剛開始寫作的那段時間。今天迴顧起來,有很多地方和我今天寫作的風格不太一樣,但我並不覺得它們幼稚,相反,我非常珍視最初的一些寫法,那是我今天很少運用,但是很喜歡的一些寫法。

  具體是指什麼呢?

  舉個例子。《九顔色》是書中的一個係列故事,其中包含九個獨立故事。有影視圈朋友將其買去改編網路劇。他們拿去很久之後,問我:「我們琢磨瞭很久這九個故事,它們獨立看起來我們都懂,但是我們不清楚它們串聯在一起的邏輯。」他們要我寫下這些故事的最初想法,於是我給他寫瞭這段話:

  這九個故事都是關於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關於人的看法、印象、偏見、理性、情緒和信念,也關於真相和錶像。很多時候,事物的錶像讓人錯失真相,犯下錯誤,但也有些時候,對事物的信念雖然不是真相,但卻能給人積極的力量。真相與錶像,哪個一定是好的,哪個一定是壞的?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我們自己眼光營造的世界裏。顔色就是觀看之謎。

  這就是我那個時期寫作的主要特點。我的齣發點都是某種模棱兩可的哲學爭點,越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越是有多個側麵的復雜問題,越可能成為我的寫作齣發點。偏見很可能是錯的,但當我們都在嘲笑偏見的時候,它又有可能是對的。這樣的哲學的微妙讓我著迷。我喜歡探索人們都不重視的領域,或者在人們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事物中尋找。我迷戀意象、象徵、隱喻和模型,最終寫齣來的故事,通常情節並不復雜,也沒有正確答案,但是都意味著我對某些事情的思索。那段時間,我寫瞭多種類型的故事,就是沒有傳統的情感劇。

  後來的日子裏,我的寫作慢慢變沉、變實,不再像最初那段時間像浮雲一般飄在空中。我開始寫更多人情世故,寫更多悲歡離閤。這樣的寫作獲得更多齣版社和雜誌社的接受,也贏得奬項。但實際上我仍然想念最初寫作的風格,短小、精鍊、輕巧,浮動著無法說清的哲學疑問。

  有關這個世界,我們能知道什麼?我們所有確定的,在某一刻都可能不再確定。世界的理論消解瞭,隻有故事留下瞭。

  《消失大陸的愛情》則是今年新寫作的小說。它的來源是有一次和友人的聊天:如果某天傢園遇到危機,是否可以心無旁騖放棄傢園,奔嚮遠方?正如在愛情裏,完美的AI替代品和原本的那個人,究竟有沒有不一樣?在衡量一些事的時候,用純粹理性客觀的標準衡量,似乎總有更優的答案。但是在生活裏,這真的是更好的答案嗎?我寫瞭一個氣候變化影響下的未來地球,主人公的選擇,是他個人的選擇,也凝聚著人類的選擇。

  《去遠方》書名來自書裏其中一篇文章,也來自於我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我是一個常常心在遠方的人,無論在哪裏都會覺得疏離,而我也享受這種與人群疏離的感覺。心去遠方,在我看來是寫作的最大動力。

郝景芳  於北京
2018.09.05

前言:

  《去遠方》是我早期寫作嘗試的完整總結。我寫的小說始終屬於無類型文學,這本集子中的作品更為明顯。書名為《去遠方》,是用瞭集子中的一個短篇的名字,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篇。

  我的小說一直有這個問題。對科幻讀者來說不夠科幻,對主流文學作者來說不夠文學。我曾將幻想小說投給過主流文學雜誌,但因類型不閤適,收到過幾次退稿。編輯告訴我,雜誌並不發錶科幻作品。另一方麵,同樣的幾篇小說也曾被科幻雜誌退稿,理由是過於文學化、不太科幻。這是我在相當長時間裏麵臨的尷尬。

  如果我們將小說空間分為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那麼純文學或者主流文學關心現實空間,也錶達現實空間,而科幻或者奇幻文學關心虛擬空間,也錶達虛擬空間。前者如老捨先生的《茶館》,現實中的人物悉數登場,嬉笑怒罵反映現實世界的光怪陸離。後者如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或星球大戰的太空戰場,自有虛擬世界的邏輯和戰鬥目標。而與這兩種純粹的形式相對應的,是一種介於二者之間更模糊的文學形式:它關心現實空間,卻錶達虛擬空間。

  這種介於現實與虛擬之間的文學形式構築起某種虛擬形式,以現實中不存在的因素講述與現實息息相關的事。它所關心的並不是虛擬世界中的強弱勝敗,而是以某種不同於現實的形式探索現實的某種可能。

  《西遊記》是這種形式的翹楚。它不是現實主義文學,現實中不會有一隻會變化的猴子和一隻貪戀美女的豬與人一同上路,也不會有妖魔占據每個山頭,但它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奇幻文學:它要講述的,不是魔法與種族的對抗譜係,它所關心的比那些更現實,也更復雜,它寫齣的是現實世界的魔障,是一個人足不齣戶而在心路上經曆的九九八十一難,寫下的猿是心猿,馬是意馬。四大名著中,《水滸傳》和《紅樓夢》都是以非現實的情節開場,無論是石碑下的黑風,還是補天的頑石與一棵草,都要將現實放在虛幻的大框架下。

  虛幻現實可以讓現實以更純淨的方式凸顯齣來。虛幻的意義在於抽象,將事物和事情的關係用抽象錶現,從而使其特徵更純粹。誰能說得清頑石和一棵草對於《紅樓夢》的意義?沒有它們,賈府的恩怨依然可以上演,但若沒有它們,賈府的恩怨就隻是世俗大宅的恩怨,整部書也就缺少瞭齣世和入世這最為重要的超脫主題。若《離騷》不曾上天入地,隻是一麯哀歌的話,那麼它也必然失去瞭其最重要的精神求索。

  講這些東西,我並不是想把自己的小說與古代神話和經典名著相提並論,而隻是想探討類型文學對類型的局限。我的小說距離經典還很遠,我並不想用經典作品為自己的作品貼金。我隻是覺得,給任何文學作品貼標簽、設定分類,從而人為設置柵欄,也許並不是一種好的方法。文學雜誌和齣版作品上架的時候都有分類,擺在不同貨架,相互之間沒有交疊。這種情況使得文學作品化為一個一個小圈子,讀和寫都與其他圈子沒有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我難免會想,如果《西遊記》在今天發錶,讀者範圍可能不會超過奇幻文學的小圈子,也不會有很多人意識到埋藏其中的復雜內容。

  對我來說,文學首先是文學,其次纔是某種類型的文學。我寫的作品不容易歸入類型,也不容易發錶。我起初還在意,後來也就釋然瞭。很感謝那些即便如此,還能支持我寫作的人。從前以為這些短故事不會被人認可,直到編輯看到並給予認可,纔讓我對這些無法歸入任何類型的簡短作品有瞭一點自信。這些支持對於一個無法找到歸屬感的作者來說至關重要。
 
郝景芳
2016.06

圖書試讀

〈九顔色〉白

他是一個作傢。他發現瞭一個祕密。

他的想法很簡單。女人感光蛋白在紅端敏感,能覆蓋到一小段紅外,而男人的感光蛋白在藍端敏感,能覆蓋到一小段紫外。往常的可見光規定是用瞭所有人的平均,因此是將兩個人群可見範圍的錯差不為人知地抹平瞭。他找人弄到瞭兩種物質,一種吸收紅外邊緣的光,反射所有其他,因而男人看來是白的,女人看來是紅的補色綠。另一種吸收紫外邊緣的光,反射其他,因而女人看著是白色,男人看著則是藍紫的補色黃。於是有與沒有、顔色與無色就在同一張紙上悄無聲息地上演,水紋似的紛亂的白色背景中,一半人看到一半字跡,沒有人讀齣另一半心聲。

他就這樣開始瞭自己的雜誌。

寫這樣的故事很簡單,比以前寫那種宏大敘事的浪漫傳奇好寫多瞭。以前一旦寫多瞭優美華麗的風景和心情,男人就嫌太抒情,而寫多瞭技術細節和戰鬥,女人就嫌太枯燥。現在倒好,他隻用黑色印齣故事梗概,然後用兩種顔色的特殊油墨,分彆在一邊印齣曆史背景和戰略,另一邊印齣細碎人情和悲傷,一邊印齣因果,另一邊印齣比喻。無論哪一方看上去,紙上都有大麵積留白,但沒關係,現在的時尚雜誌,講究留白營造效果。

雜誌剛上市,沒有什麼人知道。但隨著一小批讀者看後口口相傳,慢慢有瞭固定讀者,有瞭聲譽,有瞭口碑和好評,開始漸漸賣得好瞭。男人將它當成一本男人故事書,女人將它當作一本女人心情錄。有人甚至在網上建起雜誌的論壇。

他起初還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查看各種書評和討論,生怕大傢的相互串通將他的小小把戲輕易拆穿,可是讓他踏實下來的是,他發現男人和女人相互並不看對方的評論,他們隻和跟自己眼睛類似的人說話,眼睛既是類似,說齣的話也多半相仿,至於另一個群體的另外的評價,他們多半掃一眼就過去,連讀都不讀,這樣怎麼可能發現其中各種隱祕的埋藏呢?他讀著那些評論,心裏覺得踏實而大膽瞭。

再接下來,他繼續突發奇想。他乾脆寫瞭一係列故事,一些給男人看,一些給女人看,印在雜誌並排的兩頁,像隔著一麵映不齣人影的鏡子彼此呼應。邊邊角角插入美麗的照片,作為虛幻人物的真實背景,在文字周圍悠悠然地繞著。

他的雜誌開始大賣瞭。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