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不相忘——鬱思文集

老來不相忘——鬱思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鬱思
圖書標籤:
  • 鬱思文
  • 散文
  • 迴憶錄
  • 個人傳記
  • 文學
  • 情感
  • 人生感悟
  • 成長
  • 歲月靜好
  • 中國現當代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作者年輕時曾得過兩次皇冠雜誌小說徵文奬。她對周遭的人事物觀察入微,筆尖飽沾濃情,對親友、對曾經住過的地方、對大自然的宇宙萬物皆細細刻畫描繪,令人感動。 鬱思寫人生的經曆,寫生命的感動,寫生活的钜細靡遺,每一篇文章讀來都讓人感同身受,都能夠貼切普世眾生的情懷,將人們自粗糙的現實層麵提升超脫,把歡樂的畫麵停格永駐。身為一個寫作的人,鬱思心懷悲憫,對周遭的人事物,筆尖飽沾濃情,對親友、對曾經住過的地方、對大自然的宇宙萬物⋯⋯無不以最真摯的筆觸細細刻畫描繪,讓讀者透過文字切身感受到,在一個人的心上,生命可以留下多麼深的刻痕!——漢湘 鬱思的文如其人,簡單樸實,清新優雅,用她的筆,寫她的心,如行雲流水,意到筆隨,瞭無牽掛,讀後有餘味,盡在不言中。——普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鬱思


  陳卿珍,筆名鬱思。1935年生。在颱灣擔任教職十五年,赴美至今已四十多年。現居德州達拉斯。
  已齣著作《鄉下姑娘》、《鬱思文集──年輕的聲音,蒼老的容顔》和《老來不相忘──鬱思文集》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序(一)

漢湘


  鬱思,人如其名,文如其名,人的思想和文章的吟詠,都蔚然豐美,散發著馥鬱的清香。《論語•八佾》:「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範仲淹〈嶽陽樓記〉:「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與鬱思相見,如沐春風,讀鬱思的文章,或欣然喜悅,或情動於中,心有所感而餘波蕩漾……

  鬱思,本名陳卿珍,「卿卿尊貴如珍寶」,也是人如其名極好的名字。我嚮來喜稱鬱思「卿珍姐」,覺得親切。想當年在北德州文友社文學講座初見鬱思時,隻見眾人之中脫穎而齣一張喜悅從容詳和的臉,「卿卿尊貴如珍寶」此後與鬱思逐漸熟識的過程,像走進一座寶庫,件件寶貝閃閃發光,燦若星辰,皎然如月,灼灼似日!

  一九三五年齣生於湖北荊門的鬱思,童年正逢抗日戰爭,舉國動盪不安,軍職在身的父親長年徵戰在外,身為長女的鬱思,為幫助母親安傢照料弟妹,未受完整小學教育,一九四九年到颱灣進入初中,纔算是正規學校教育的開始。鬱思父親以軍人微薄的收入,要養活六個孩子及身體健康不穩定的妻子,讓初中讀瞭兩年的長女插班考入新竹師範學校,畢業按規定教小學四年後,鬱思考上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地政係,大學畢業經朋友介紹到颱北市立盲聾學校執教。

  盲聾學校教書的特彆經曆,鬱思學會手語和點字,當她深入這些年輕盲聾學子迥然不同的殘缺世界,近距離接觸麵對,痛惜憐惜之餘,除瞭傳道授業解惑,更以一顆慈悲柔軟的心嗬護他們有缺陷的生命。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天性喜愛文學的鬱思開始投稿,文章陸續發錶在《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閤報》、《皇冠》等等報章雜誌。

  一九七三年,育有一子一女的鬱思,隨赴美深造的夫婿舉傢遷往美國亞特蘭大,在丈夫「一毛錢一個的甜甜圈,也能把日子甜甜蜜蜜的過下去」境況下,先生拿到碩士學位。異鄉施展抱負的路一直不平順,因緣際會與朋友閤夥開雜貨店,置身一排排貨品架間,夜半不眠不休孵豆芽、磨豆漿……過程極其艱辛,生意卻始終冷冷清清,最後決定鼓起勇氣接受朋友建議,買下位於德州西北部小城拉勃剋的中國餐館「長城餐廳」,舉傢從亞特蘭大遷往德州,嚮另一個未知挑戰,展開人生中最長的一段奮鬥史。從未接觸過餐館業,鬱思和先生努力剋服一切睏阨從頭學起,經過不斷摸索學習,終於漸漸在拉勃剋小鎮上站穩腳步,文質彬彬的他們以最真心的笑容和最誠意的態度,贏得大受當地居民歡迎的好口碑。「萬裏長城萬裏長!」他們經營長城餐廳長達二十三年之久,直至退休。

  在二十三年長城餐廳的舞颱上,日日包羅形形色色的客人進進齣齣,以及與時更換迎新送舊的半工半讀員工,這其間發生的許多錯綜復雜故事,或辛酸,或感人,或喜悅的點點滴滴……以後一一都在鬱思的筆下活生生重現。當年打工受到照顧的學生們,如今個個學有專精,各自在社會上嶄露頭角,其中有些不辭路遠韆裏迢迢幾度前來探望老東傢,儼然子姪之輩,關愛尊敬以待。

  經營餐館每日早齣晚歸,照顧不到兒女的生活起居,也在他們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成為長期缺席的父母。歲月匆匆,幾十年如流水過,深感內疚自責的鬱思,每談及此仍忍不住淚流滿麵,可堪慰藉的是,一兒一女都順利完成高等教育,在美國社會展現華裔勤奮努力的優秀特質。

  當年離颱赴美的鬱思,將所有文稿都存放在好友黃育清處,心想三五年就可迴去,怎知長城餐廳一開,竟遙遙望不見歸期!同樣寫得一手好文章筆名水天的育清,不願埋沒辜負鬱思這些佳作,主動代鬱思齣版瞭她的第一本書《鄉下姑娘》,並為之作序,序言中雲:「鬱思去國已經四年瞭,臨行前,她將所有的文稿託付與我,我偶爾翻讀她的舊作,激動依然,噙淚依然,我覺得她所插種的一行行柳樹,應該讓它們在更多更廣泛的讀者心田上迎風搖拂。」

  赴美後的鬱思,在異鄉奮鬥的生活忙碌不堪,直到退休後,纔終於又有瞭屬於自己的天空,得以重新拾起寫作的筆,一點一滴記錄在美三十多年生命中,曾經深深印下的感動,日積月纍地,漸漸又在報上發錶瞭許多文章,隻是完全沒有想過要再齣書,直到重病的好友一句話:「妳再不齣書我就等不及瞭!」這句話讓鬱思及時齣瞭第二本書,請在颱的好友周碧珊女士全權負責齣書事宜。愛好藝術的碧珊有感於鬱思動人的文筆,親自為每一篇文章繪圖插畫,以臻圖文並茂。距第一本書三十多年後,鬱思的第二本書《年輕的聲音•蒼老的容顔》終於在二○一○年齣版,遺憾的是,碧珊的插畫當年竟未及趕上付印!

  又經過瞭這麼多年,鬱思終於決定自動自發要齣第三本書—為自己寫的文章找一個安頓的傢!如水天在《鄉下姑娘》序末所願:「鬱思久未動筆,我時感若有所失,但願她把如許的悲歡離閤,都醞存在心中發酵,有朝一日,我們會再飲到她那芬鬱的巧思和佳釀。」芬鬱的巧思和佳釀!可不是嗎?鬱思寫人生的經曆,寫生命的感動,寫生活的钜細靡遺,每一篇文章讀來都讓人感同身受,都能夠貼切普世眾生的情懷,將人們自粗糙的現實層麵提升超脫,把歡樂的畫麵停格永駐。身為一個寫作的人,鬱思心懷悲憫,對周遭的人事物,筆尖飽沾濃情,對親友、對曾經住過的地方、對大自然的宇宙萬物……無不以最真摯的筆觸細細刻畫描繪,讓讀者透過文字切身感受到,在一個人的心上,生命可以留下多麼深的刻痕!

  這其中,尤以病痛的摺磨最噬人心!〈大廳〉把一間來自五湖四海的一群人,共同坐在醫院大廳受煎熬、等待檢驗報告結果的沉重場景,描寫成自憂傷裏開齣一朵蓮花的馨香。〈母與女〉中母女深恐相失的親情牽係對話,讀來令人潸然淚下。鬱思自己有過抗癌的經曆,但是陪女兒文鬱做化療、放療手術〈走過抗癌路〉的那一段過程,更令人感到愀然傷懷,有萬箭穿心的驚懼。為母則強,瘦弱的鬱思護持重病女兒再一次展現齣的堅強毅力,讓我深刻感受到,在這個世界上,唯有母愛可比擬天!

  除瞭描寫病痛字裏行間黏滯沉重,一旦跳脫齣病魔的威脅,鬱思的文筆揮灑開來,天馬行空是一片清新自然的氣象。〈驚艷凱多湖〉景緻如詩如畫又如透過攝影鏡頭的精彩短片,〈夏日清晨的情趣〉是唯有最清澈透亮寜謐的心靈,纔聽得見萬籟俱寂中那極微細靜悄的自然之聲。

  鬱思筆下的世界非常生活化,滋滋有味的生活總是趣意盎然,不但引古據今有典有故,而且情境動人,情感真摯。〈六月楊花雪〉將楊花柳絮自古詩詞的詩情畫意裏,鋪陳齣一段現代實際生活中的愛恨糾結,時空跌宕,意趣橫生,頗有愛恨皆宛然之嘆。〈蓮花情事〉,則由種植蓮花的美麗期盼,忽而冒齣浣熊鬧場鬧得人仰馬翻的奇趣。〈閑話餃子〉裏,鬱思帶我們走迴時光隧道,瞭解古早水餃、餛飩、鍋貼的吃食文化,我更在鬱思的飯桌上,吃到她親自和麵擀皮拌餡的餃子,那一粒粒熱騰騰包得精巧帶著貝齒摺痕的餃子,看在眼裏,有鬱思細緻美麗的風情;吃在嘴裏,是滿口鬱思的鮮香;吞進肚裏,更覺她那一貫滋養人的溫潤深透肺腑。

  鬱思的先生在〈老來不相忘〉裏說:「什麼都能忘記,隻要妳記得我,我記得妳就好。」三句簡簡單單的話,道盡老伴鶼鰈繾綣的深情!鬱思選定這篇文章的名字作為新書的書名,正是對先生攜手扶持一生款款情深的迴眸。

  鬱思也寫小說,她的小說讀來像走進真實的人生場景,隨著筆下人物過起一段生活來瞭,生活裏種種的悲歡離閤,麯摺離奇、蜿蜿蜒蜒行至故事結尾,讀者最終彷彿都能自故事人物無奈的境況裏,掙脫齣一份豁達,當然,餘音繚繞不絕如縷的,總是悠長一聲隱在深心裏的嘆息……

  〈愛窗者言〉幾乎將鬱思過往一生的記憶都用窗外的風景串聯起來瞭,「溫水一杯,小書一捲,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春日涼風習習,鞦日暖風溫潤,真是南麵王不易」。坐在窗邊的鬱思,正是無冕王的剪影,具有寬厚謙和的長者風範,但最讓人愛的是,經曆過各種人生的迂迴波摺,她依然純淨如初,有著小兒女般的天真。記得一迴我們同坐淡水綫捷運,遠看起伏優美的觀音山,藍天白雲悠然其上,鬱思凝眸,喜悅的心如孩子般剔透,她就像〈驚艷凱多湖〉描寫的船夫羅伯特「有一份清水洗滌過的純真自然」。

  曾為鬱思作一詩〈明燈〉,詩句「化人生中的風雨為彩虹」正是鬱思的精神寫照,「細膩深情親切溫馨」則是我心目中卿珍姐的溫柔印象。鬱思不但是「一盞亮著希望的明燈」,也是一塊磁石,總被所有的親朋好友們圍繞,我們共同見證她麵對頑強病魔展現齣的堅強毅力,我們一起品嘗她筆下引人垂涎的麵點菜餚,我們齊聚在她傢中享受被奉為上賓的親切款待和歡聲笑語,我們更自她一篇篇字字珠璣璀璨如晶鑽的文章裏,豁然瞭悟瞭人生的喜怒哀樂……

  二○○七年,達拉斯有幸迎來瞭鬱思,我更何其有幸,今生得鬱思為良師,並與之結緣成為知心好友,在各個方麵都受到她深厚寬廣的薰陶和潛移默化,今日得此殊榮為鬱思的新書《老來不相忘》作序,這篇序文像是憑感應雕齣的一座雕像,具體而微,深入淺齣,鑑於水天在《鄉下姑娘》寫的好序,我絕難再齣其右,惶惶然深感心內縱有韆言萬語仍無法以筆墨形容於萬一,讀者若能自此書序識得鬱思其人其文之一二,便足以堪慰,實萬幸哉!
 
二○一七年十一月二日於德州達拉斯

序(二)

普仁


  鬱思退休後,日常生活中的事,許多都可以放下,時間多齣來,她又有寫作的愛好,就常常提筆為文。多年來,她有胃酸逆流的毛病,每天清晨四時,準時被叫醒,起來之後,不宜有大的動作,於是就勤於筆耕。幾年纍積下來,也寫下不少的文章。這本書選的,都是先後在報刊上發錶過的,因為有幾位文友多次建議,把這些散落在各地的遊子,找個傢吧!於是纔興起瞭再齣一本書集的念頭。

  鬱思文如其人,簡單樸實,清新優雅,用她的筆,寫她的心,如行雲流水,意到筆隨,瞭無牽掛,讀後有餘味,盡在不言中。

  她的朋友圈子,除瞭少數的長者,都視她為姐,她與人相交,抱著坦誠與關懷的心,以己度人,她的內在素養,自會形之於外,於是被友人久而敬之。

  與鬱思相伴相聚五十餘年,偶爾聽到彆人說一句:﹁妳氣質真好!﹂她的文雅氣質,讓從旁的我也沾到一些光澤。

  那年我們迴蘇州看望我的姐姐,一次到寒山寺遊玩,都是七十歲的人,走纍瞭坐在亭內稍作休息。一群也來遊玩的大學生喧囂走過,其中有一位忽然像想起什麼事轉身迴來跟我們說:﹁替您們倆照張相好嗎?﹂

  照完說聲謝謝,快步追趕走遠的同學。

  鬱思問起:﹁為什麼替我們照相呢?﹂我就順口迴答:﹁大概我們還算不太老醜,給寒山寺湊個一景吧!﹂

  又有一次,我們兩人在蘇州的王四酒傢午餐,鄰桌數位婦人,頻頻送來笑意,我有點眼拙,不知道是否相識,但也頷首微笑答禮。飯後其中一位走過來說:﹁你們是兩位優雅的老人傢!﹂

  我是受寵若驚,應是鬱思心靈的修養,自然流露,感應到身邊的我。

  鬱思的文章,輕易不肯示我,常在見報之後,纔能後睹為快。她這次齣書,最後央我寫些多年來生活中的點滴和感受。聽來是雲淡風輕,實際的力道很大,這也是對我的一次期終大考,抱著坦白從寬的心理,我重重的舉起,輕輕的放下,希望小舟已過萬重山。
 
二○一八年一月三十一日於德州達拉斯

自序

鬱思


  先生常常說我的文章可惜瞭,因為生活圈子太小,視窗侷限太窄,寫不齣大氣的作品;這些都是實話。

  先生也說,不過妳的每篇作品讀來感情真摯頗能感動人心。養過的一隻狗兒、後院的一鉢蓮花、黃昏的一桌牌局、醫院的一條廊道、等待檢驗的大廳、頭上掉落的白發、臉麵增添的刻紋,都娓娓道來,還有那麼點味道。

  我嗅不到那些味道。生活的步道走得越久,即使原地踏步,也踏齣許多灰垢煙塵,彌漫著日子裏的歡樂悲傷。離開上次齣書將近八年。清晨的腦海指揮著風濕關節痛的手指,坐在桌邊敲打鍵盤,把那些歡樂悲傷,一字、一句、一段、一篇的敲齣瞭這本書。

  散文佔多篇,分五輯共四十一篇,小說六篇。

  八年在人生的長河隻是一段小灘,在小灘中撿石淘沙,能撿多少淘多少就是多少吧!

  最後要特彆感謝我的好朋友,劉漢湘女士,在繁忙的生活中答應替我寫序。她寫得詳盡涵蓋周全,充滿溢美之詞,讓我讀著有些汗顔。

  請先生替我寫篇序文。夫妻五十年,他知道我的為人處世、認識我的胃酸逆流、安撫我的心律不整。後睹為快讀我的文章。重起筆,輕放下,輕舟已過萬重山。他的眼睛視力差,拿著放大鏡替我找錯字,還修飾文詞。非常感謝他!
 
二○一八年於德州達拉斯

圖書試讀

老來不相忘
 
黃昏的光輝從窗外斜照在先生半白半灰稀疏的頭發上,他專心低頭吃飯,我也看得專心。怎麼有人能這樣專注的享受食物,心無旁騖的像在完成人生一樁重要的任務,我感動得一時眼眶都潮濕瞭。
 
內心忽然一驚,怎麼我都跟這人相處五十年瞭。窗外一隻藍雀從石墩上喝完水振翅高飛,時光就是這樣飛著過去的。
 
我們都老瞭。
 
一天黃昏時分,我們倆在廚房飯桌邊對麵坐。桌上的燈還沒有開,窗外的光隨著陽光的殞落已經暗沉。他忽然說一句:「太太這樣看著,臉麵輪廓還是很美好的,跟年輕的時候沒什麼不同。」
 
這話聽著有些陶陶然,如果他沒有立刻換景上演下一段:「臉上的皺紋、斑點都看不清楚瞭。」都是從年輕走嚮年老,都有陰影裏和陽光下差異的臉麵綫條。
 
那天晨走,忽然看到先生的肩頭拱起一塊,像多年前女士們流行的墊肩,不過先生的是連背都墊高瞭,像扛著個絲綿薄枕頭。心裏暗暗吃驚,怎麼肚腩上的贅肉長到肩背上來?我從後麵叫一聲:「要挺胸啊!」
 
那枕頭不是一天扛上去的,也就不是一天放得下來。
 
年輕時一次約會他來晚瞭,遠遠看著他穿著筆挺服役的軍服,快快小跑步過來;那樣直挺身材,從不覺得有一天背上會有歲月添加的包袱。
 
偶爾他會拍打我的肩膀叫:「挺起腰來。」彼此都知道我們老瞭,老得不能忍受對方變形的身材。
 
常常利用走路的時間,背誦一些平日耳熟能詳的詩詞。以前記得滾瓜爛熟的,現在記得零零落落。有一天他說:「沒關係,什麼都能忘,隻要我記得妳,妳記得我就好。」
 
男女朋友十分親密的時候,現在也隻記得幾個影片的片段。陽明山歸來的黃昏時分,風吹得輕柔,他不經意的把手搭在我的肩頭,唱起他喜愛的那首〈憶江南〉。最後一句歌詞是「離彆時我們都還青春年少,再見時又將是何等模樣。」那一個黃昏的柔風和他傷情的歌詞,這麼些年沒有淡忘。
 
那時不覺得自己會跟他白頭偕老,我的朋友們都不看好這段感情路,她們覺得他比我年輕,臉麵齣色一對桃花眼很招蜂引蝶的。
 
竟然沒有跟他離彆,從青春年少走到瞭年老的模樣。年少時有過年少時的彆扭,經過一生歲月的磨閤,磨走瞭彼此的稜角,溫溫順順的過起老人傢的靜好歲月。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