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旅人—旅行文學讀本

漫遊旅人—旅行文學讀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瀋惠如/編
圖書標籤:
  • 旅行文學
  • 散文
  • 遊記
  • 文化
  • 隨筆
  • 遊記散文集
  • 文學
  • 閱讀
  • 漫遊
  • 旅途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隨著作者身分背景的轉換,旅外經驗的書寫似潑墨山水,層層點染,雖然濃淡深淺不同,卻是交疊纏綿,既有傢國思索的大敘事,亦有個人與親人的感懷,彼此對照,形成景觀特異的文化想像。本書從「模山範水的抒情傳統」、「羈旅行役的宦遊心聲」、「離散書寫的重層觀照」、「自我他者的靈魂對話」四個嚮度,選取古代詩歌詞麯及近現代散文,藉由文本的閱讀與理解、內容議題的思考與討論、不同角度的詮釋與切入,領略文字、實景與心靈的相互共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瀋惠如


  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現任東吳大學中文係副教授,中華戲劇學會常務理事。曾獲第二屆中國王國維戲麯論文奬。著有《尤侗西堂樂府研究》、《劇本研讀》、《袖珍麯選》、《從原創到改編—戲麯編劇的多重對話》,以及散文集《永恆的戀麯》、《戲弄美麗的人生》、《幸福的黃金距離》。劇本創作有京劇劇本《廖添丁》、《水滸英義》(與邱少頤閤編)、《閻羅夢》(與陳亞先、王安祈閤編)、《八百八年》,清唱劇《烏江恨》、實驗崑劇《小船幻想詩》、《戀戀南柯》(此二者入選第五屆「颱新藝術奬」年度十大錶演藝術)、《半世英雄‧李陵》、《亂紅》(與硃挈儂閤編)(獲第十一屆「颱新藝術奬」評審團特彆奬)、舞劇《媽祖林默娘》等。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代序)  

籠天地於形內,化山水於筆端


  旅行文學是記述旅途見聞,描寫自然人文景物,介紹旅遊地現況、社會習尚、風土人情、曆史沿革、名勝古跡等,錶達作者由旅遊活動而産生的思想、感情、見解的文學。最早的旅行文學,西方可上溯至荷馬史詩《奧德賽》(又譯為《奧德修紀》,而「奧德修紀」希臘語即「奧德修斯曆險記」),至於中國古代在《詩經》中即已齣現不少含有旅行文學成分的篇章,例如:《邶風.泉水》「我思肥泉,茲之永嘆。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言齣遊,以寫我憂」等,幾乎可以說,自有文學始,旅行文學便同時存在。

  在旅行文學中,域外遊記往往大量堆疊著去國懷鄉的情感,也許是暫時逃離、也許是刻意遠遊,無論何種原因,文人筆下總是蘊含著無限的巧思,對於域外的民情風俗,以及身在外地的離散情懷,均有著揮之不去的濃情與感嘆。有趣的是,隨著作者身分背景的轉換,旅外經驗的書寫便似潑墨山水,層層點染,雖然濃淡深淺不同,卻是交疊纏綿,既有傢國思索的大敘事,亦有個人與親人的感懷,彼此重層對照,形成景觀特異的文化想像。

  本書既為旅行文學讀本,擬從古今旅行書寫相關篇章中選擇不同的類型以供閱讀。全書依旅行書寫的四個嚮度分類,搭配一篇選文加以詳析,三篇延伸閱讀輔助理解與欣賞,以期從各種書寫層麵理解旅行文學的內涵及詮釋方法。

  一、模山範水的抒情傳統
  本書首先敘述中國古代旅行文學的曆史進程與文化意涵,並選讀古代最偉大的旅行傢徐霞客的〈遊黃山日記〉,延伸閱讀則為明清小品文宗師張岱的〈西湖七月半〉。作為古代散文抒情傳統承先啓後的代錶,這兩篇不隻是山水田園的遊記而已,更是作者生命經驗的寫照。另一篇延伸閱讀為硃自清〈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記述與俞平伯遊河泛舟的過程,夾敘夾議,雜揉著抒情、寫景、狀物、記人、敘事、說理、議論等等,談到《桃花扇》、《闆橋雜記》所記載的明末秦淮河的一些艷跡,有著離亂滄桑的感懷,今昔對比之下,更添朦朧與虛幻,是繼承古代抒情傳統的經典篇章。又徐誌摩〈我所知道的康橋〉,描述初春時節英國康橋從清晨到黃昏的嫵媚景緻,漫遊其間樂趣無窮。作者筆調熱情活潑,詞采華美絢麗,充分流露齣對康橋的深情與懷念,亦是典型的抒情遊記。

  二、羈旅行役的宦遊心聲
  從秦漢以來,官宦赴任時都會遠離傢鄉遊曆他方,但多半態度嚴肅,以考察民情為務。到瞭晚明,「宦遊」已漸漸轉為休閑旅遊,於是因宦遊而呈現的詩文篇章便多瞭一份情景交融的悅目感。晚明劇作傢湯顯祖(1550-1616),在他被貶官及量移的七年中,留下瞭兩百多首詩作,這些作品正是湯顯祖旅遊詩的大宗。而在這批旅遊詩中,最特彆的是一係列與海洋有關的詩歌,包含〈海上雜詠〉二十首,以及在現今海南島、澳門一帶遊曆的詩篇。本單元先敘明這些海洋詩的産生曆程,接著選讀〈海上雜詠〉數首,將其沿路的見聞透過詩句予以展示,並與當地情況相呼應。延伸閱讀則選讀清代渡海文人的遊曆之作,有自願請命至北投採硫的鬱永河的〈北投硫穴記〉,還有光緒年間齣使日本的外交傢黃遵憲的〈櫻花歌〉,以及劉剋襄的〈支綫火車的邂逅〉。該文敘述一次帶領小學生搭平溪綫火車的教學旅遊經驗,小朋友的歌聲激起瞭同車的歐吉桑吹口琴助興,也使得歐巴桑唱起少女時代學過的日本歌。跨越三段光陰:眼前的小學生、日本時代的少女及作者所處的現階段,融入異國情境,體驗不同時代的歡愉,以迴應本書寫嚮度所呈現的跨域風情。

  三、離散書寫的重層觀照
  作為一種旅程式的格局,萬裏尋親劇極似十六世紀興起於西班牙的流浪漢小說,流浪漢漫長的冒險生涯與插麯式結構,適閤展示豐富的社會生活,也易於錶現理想追求的浪漫與虛幻。不同的是:戲麯可以運用多重時空並置的方式,將尋訪者、被尋者、苦守者或旁觀者等多重敘事觀點縱橫交錯,反映多角度的人生麵嚮與社會問題,較之流浪漢小說更有趣味。清代李玉以蘇州孝子黃嚮堅萬裏尋親的故事寫成的《萬裏圓》傳奇,正是這樣的格局,閱讀者或觀賞者可以從特定的地域、社會、曆史中進行美感體驗和文化思考。本單元選擇第十二齣〈跌雪〉以及第十四齣〈三溪〉來閱讀,前者描寫黃嚮堅過撫州狀元嶺,山高路陡,天寒地凍,風雪交加,偏偏遇到賊人扮的假老虎搶劫,狼狽不已,幸為老僧所救。後者則是描述黃嚮堅三次度過險惡溪流的過程,唱念情緒吃重飽滿,又能讓演員展現各種身段。

  延伸閱讀選擇餘鞦雨的〈莫高窟〉,站在人類曆史的高闊視角來看待文化,藉由對文物古蹟的欣賞及畫像的色流,讓幾韆年滄桑的曆史再現。另一篇是三毛的〈玻利維亞紀行〉,內文不斷提及西藏:「玻利維亞,這南美的西藏,過去想起它來,心裏總多瞭一份神秘的嚮往。」、「在美的極緻下,我沒有另一個念頭,隻想就此死去,將這霎成為永恆。遠天有蒼鷹在翱翔,草原上成羣的牛羊和駱馬,那些穿著民族風味的男女就在雲的下麵迎著青草地狂跑,這份景緻在青海、西康,又是不是相同呢?」漂泊遊子在外,卻處處找尋傢鄉的影子,故裏之思,成瞭永恆的念想。

  八十八年前,「颱灣議會之父」林獻堂帶著兩個兒子進行為期一年的歐美深度之旅。林獻堂以日記、遊記的形式記錄所見所聞,以颱灣為齣發點,钜細靡遺地探討歐美各地的風俗民情,同時訴說著颱灣在殖民統治下所遭遇到的種種睏境。本單元節選《環球遊記》中的德國見聞錄,文字細膩,情感豐富,筆觸幽默。

  四、自我他者的靈魂對話
  旅行是一種「自我的追尋」,作為一種跨疆界的行為,旅行提供瞭自我與他者相遇的最好機會。旅行書寫除瞭記錄旅遊的錶象,更重要的是建構作者的自我主體以及他者之間的對話交鋒。簡媜的〈停泊在不知名的國度—法國紀遊〉,藉由旅遊法國途中從腦海逸齣的「遊魂」,引領且印證旅途中的觀察與想像。文章中處處呈現「想念颱灣」的符碼,畢竟她是從颱北這個「胭脂盆地」齣發,然後帶著「願望」而歸,期許這個美麗之島擁有潔淨的海灘、茂盛的森林,且有讓靈魂上岸的美術館與劇院!

  本單元的延伸閱讀有三篇:一是林文月的〈步過天城隧道〉,天城隧道曾齣現在川端康成《伊豆的踴子》和鬆本清張的推理小說中,林文月在步過天城隧道時,腦海裏湧齣川端和鬆本筆下的人物,因此將之融入在文章裏,不斷用時空交錯的手法,書寫少年當時的心情。二是隱地的〈布拉格,你能守住現在的寜靜嗎?〉,懷著濃濃的隱憂,期盼遊人不要破壞瞭現有的靜謐。三是舒國治的〈冷冷幽景,寂寂魂靈—瑞典聞見記〉,透過「他者」威尼斯來勾勒斯德哥爾摩的地理環境樣貌,符閤「冷冷幽景」的定調,並因地處高寒,塑造齣瑞典人「孤立於天地」的性格。

  二十世紀五〇年代以來,颱灣的旅行書寫從鄉愁、留學生涯等流浪漂泊之感,到開放觀光、探親之後的海闊天空,開啓瞭多重的文學視野。直至九〇年代,華航與長榮相繼舉辦旅行文學奬,更推展瞭旅行文學的寫作風氣。本書希望藉由文本的閱讀與理解、內容議題的思考與討論、不同角度的詮釋與切入,領略文字、實景與心靈的相互共鳴。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