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蝴蝶拉丁學名考釋

颱灣蝴蝶拉丁學名考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蝴蝶
  • 蝴蝶
  • 拉丁學名
  • 分類學
  • 昆蟲學
  • 颱灣生物
  • 動物學
  • 學術研究
  • 生物多樣性
  • 考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臚列颱灣蝴蝶315種(弄蝶40、灰蝶100、蛺蝶115、鳳蝶30、粉蝶30),計屬名160、種小名和亞種名共451,這611個學名富含文化底蘊與分類辨識,涉及古希臘、古羅馬、印度神話、宗教、語言、戲劇、詩歌、字謎、曆史人物、重要戰役與事件、研究學者、生物特徵等。以下幾點的說明與心得,希望有助於讀者理解成書的旨意:

  一、颱灣蝴蝶的中文名稱眾多,本書採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編輯之颱灣物種名錄(Catalogue of Life in Taiwan),因其具備係統化與簡明性,可立即瞭解蝴蝶「科、屬、種」的分類。學名部分,主要依據相關文獻和徐堉峰教授2013年齣版的《颱灣蝴蝶圖鑑》。

  二、涉及蝶種特徵的學名,最好能從查詢原始發錶文獻著手,除瞭避免望文生義産生的誤解之外,更能明瞭命名的旨趣,罕眉眼蝶的種小名suaveolens即是最佳例證。

  三、留意命名者的國籍、母語,以及查詢19世紀的拉丁字典,對考證學名的本義極具助益,例如小波眼蝶種小名baldus、星黃蝶種小名brigitta、熙灰蝶種小名epeus、黃裙脈粉蝶亞種名olga、圓翅絨弄蝶種小名taminatus。

  四、秉持嚴謹態度考證前人誤植、錯解的疑難之處(如墨點灰蝶亞種名morisonensis),或提供各傢之說以資參考(如紅蛺蝶屬名Vanessa)。

  五、每個學名以各自獨立的詞條方式撰寫,注明相關年代;若涉及其他學名,特彆以紅字標齣,以供故事內容的延伸和拓展。

  六、有效學名之模式標本若在颱灣採集,依照原始文獻明確標齣採集日期、採集地(TL: type locality)與採集人等資訊;採集地以原始文獻記載之地名為主,輔以現今轄區地名。

  七、有關國外之人、地、事、物名稱皆以原文或英語呈現,除避免中譯拗口與失準外,亦方便讀者進一步查詢。

  八、參考文獻近140種,皆是實際閱讀並直接引用之資料,其餘旁證予以省略。

名人推薦

  徐堉峰 黃行七兩位教授專文推薦
颱灣蝴蝶拉丁學名考釋:一部詳盡的分類學文獻綜述 本書並非一部關於颱灣蝴蝶的實體圖鑒,亦非專注於描述其生態習性或保育現狀的專著。它是一份深度聚焦於颱灣地區蝴蝶物種命名的學術性文獻匯編與考證。其核心價值在於對現有分類學文獻中對颱灣蝴蝶所賦予的拉丁學名進行係統性的梳理、比對、釋疑與訂正。 本書的撰寫初衷,在於解決當前颱灣蝴蝶研究中,因曆史文獻繁雜、命名沿革復雜以及分類意見不一所帶來的睏擾。它旨在為昆蟲分類學傢、係統學研究者以及資深的蝴蝶愛好者提供一個可靠的、以文獻為基礎的命名參考框架。 --- 第一部分:曆史溯源與早期命名實踐 本書的開篇部分,詳盡迴顧瞭颱灣蝴蝶拉丁學名命名的曆史脈絡。這一部分著重考察瞭自17世紀以來,西方博物學傢、傳教士以及早期日本殖民時期學者,在颱灣島上進行的物種采集與命名活動。 1. 早期文獻的語境重建: 詳細剖析瞭如約翰·歐格登·斯溫霍(John O. Swinhoe)、弗朗茨·梅斯尼爾(F. Melsheimer)等早期記錄者所使用的文獻語境。重點分析瞭他們在不同時期發錶的論文、報告集或私人信函中,首次描述(original description)颱灣特有或首次在颱被記錄的物種時所采用的命名規範與地理描述的模糊性。 特彆關注瞭模式標本(Type Specimens)的流嚮問題。通過追溯原始記錄中的標本收藏地點(如大英自然史博物館、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等),考證瞭當前被引用的拉丁學名是否與其最初的描述在形態學上保持一緻。 2. 日本學者群體的貢獻與分歧: 深入探討瞭日本統治時期(1895-1945)颱灣昆蟲學研究的黃金階段。這一部分詳細梳理瞭如內田春夫、鬆村鬆之助等學者對颱灣蝴蝶所做的係統分類工作。 著重比較瞭不同日本學者之間對於某些物種的歸屬權(attribution)爭議,例如,同一物種在不同年代是否被歸入不同的屬(genus),以及這些變動背後的形態學依據。本書不會進行生態描繪,但會引用文獻中關於形態差異的描述來佐證學名的變動。 --- 第二部分:拉丁學名的結構解析與規範考釋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它完全聚焦於“考釋”二字,即對拉丁學名的構成要素進行嚴格的溯源與審視。 1. 屬名的演變鏈條分析: 針對颱灣蝴蝶中常見的屬(Genus)級分類,本書追溯瞭其在全球係統分類學中的變遷。例如,某個現行被廣泛接受的屬名,在過去是否曾是另一個屬的異名(synonym)。 本書援引國際動物命名法規(ICZN)的相關原則,逐一核對颱灣蝴蝶物種所隸屬的屬名是否符閤現行有效的命名規則,並對無效的、被廢棄的屬名進行係統的列錶與標記。 2. 種加詞的精確追溯與“作者”權屬: 種加詞(specific epithet)的溯源: 對每一個被記錄在颱灣的物種,追溯其種加詞首次被使用的語境。探討瞭哪些種加詞是描述性的(如基於地理位置、顔色或體型),哪些是紀念性的(紀念某人)。 作者與年代的確定: 嚴格核對學名後標注的“作者名”與“命名年代”。在存在多次重復命名(synonymy)的情況下,本書明確指齣哪個組閤(combination)是根據命名法規應被優先采納的有效學名(valid name),並解釋為何其他組閤被視為同物異名(synonym)。 3. 命名中的地理指代問題: 深入分析瞭涉及颱灣地理位置的種加詞(如 formosanus, taiwana, orientalis 等)。本書並非描述這些地理特徵,而是考證瞭這些詞語在原始命名文獻中,其指代的範圍是否清晰界定為今日的颱灣島。 對於一些曆史上被誤植於颱灣的物種,本書通過比對模式標本的産地記錄,明確指齣其原始學名所指的地點並非颱灣,從而將其從“颱灣蝴蝶”的有效名錄中剔除(此為文獻考證的範疇,不涉及後續的生態或分布討論)。 --- 第三部分:變種、亞種與有效性爭議的文獻審視 分類學上的復雜性往往體現在物種內部的變異上,本書對此進行瞭細緻的文獻梳理。 1. 亞種(subspecies)命名的文獻檢驗: 匯編瞭所有曾被賦予亞種地位的颱灣蝴蝶的拉丁學名(如 Papilio demoleus ssp. x)。 重點評估瞭支持這些亞種劃分的原始文獻所依據的形態學證據(例如翼翅的斑紋差異、體型測量的統計數據),並對比瞭後續研究中對這些亞種地位的挑戰或支持意見。本書僅記錄文獻中的爭論,不介入新的形態測量工作。 2. 異名與無效名的綜閤索引: 本書提供瞭颱灣蝴蝶有效學名與其所有已發錶的同物異名(Synonym Index)的對照錶。這個索引是本書信息量最大的部分之一,它清晰地列齣瞭一個物種在分類史上所經曆的完整命名更迭路徑。 例如,對於一個目前稱為A屬B種的蝴蝶,其曆史檔案中可能齣現過X屬Y種、Z屬W種等多種組閤,本書將這些組閤一一列齣,並標注其被確認為同物異名的年代和主要依據的文獻。 3. 名實不符的澄清: 本書特彆設立章節,專門處理那些因曆史誤傳或標本錯置而沿用至今的“掛名”物種。通過文獻比對,確認某些拉丁學名(即便名稱已發錶多年)實際上指代的物種並非棲息於颱灣,從而在文獻層麵“淨化”瞭颱灣蝴蝶的命名列錶。 --- 結論:分類學文獻的基石 《颱灣蝴蝶拉丁學名考釋》的最終産齣,是一份高度依賴原始文獻和係統分類學原則的參考資料。它不包含:實地拍攝的蝴蝶照片、物種的生態習性描述、生活史階段的詳細記錄、地理分布圖的繪製、保育等級的評估,或任何新的形態測量數據和分子生物學分析結果。 本書緻力於成為一個純粹的分類學工具書,為研究者提供一個清晰、規範、可追溯的颱灣蝴蝶拉丁學名譜係,確保科學交流的基礎——物種名稱的準確性與一緻性。它服務於學術的嚴謹性,而非科普的普及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興漢


  一個愛好自然與攝影的理工人,在偶然的機緣下進入蝴蝶的神奇世界,從欣賞丶瞭解到研究,發現蝴蝶的拉丁學名隱藏微妙的含意。作者憑藉追根究柢的個性,曆經五年,從古今文獻著手,探索颱灣蝴蝶學名的由來,在尋求答案的喜悅與熱情下,一點一滴考證每個學名背後精采的故事,揭露美麗蝶翼鮮為人知的麵紗,分享給各界人士。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大約一年前電子郵件傳來一份意外而讓我驚奇的來信,信的主人是未曾謀麵的一位「網路故舊」李興漢先生。令我驚奇的是來信的標題:「《颱灣蝴蝶拉丁學名考釋》新書構想與問題請益」。猶記得大學時代的自己和國內大多數蝶友或蟲友一樣,隻記得蝴蝶及其他昆蟲的中文俗名,沒去多關心物種真正的「身分證」——學名,雖然當時已經覺得國人最常用來參考鑑定蝴蝶的「颱灣蝴蝶生態大圖鑑」中文版(1987年牛頓齣版社齣版)和被譽為颱灣蝴蝶研究裏程碑的「原色颱灣蝶類大圖鑑」(1960年日本保育社齣版)的學名竟然已經有著不少齣入。1988年我負笈遠赴太平洋彼岸到美國加州求學,在北美小蛾類研究泰鬥傑利.鮑爾(Jerry Powell)教授門下求學並兼任研究助理,負責研究室鱗翅目昆蟲的飼養、管理,並協助加州柏剋萊大學埃西格昆蟲標本館(Essig Museum of Entomology)的標本蒐藏管理。在學七年期間接觸成韆上萬的標本,不可避免地每天都會接觸許多昆蟲物種的學名,因為館內量以百萬計的標本隻能藉由學名進行有效管理。過程中常因明白瞭一些學名背後的故事而感觸良多,有的故事令人莞爾,有的妙趣橫生,有的教人拍案叫絕。許多研究分類學的研究者們,在費盡心力鑽研主題對象時,如果發現瞭新物種,打算給個「身分證」(學名)時,常常希望學名可以錶達些什麼,這多少可以反映齣研究者們的人格與個性特質。比方說,早期的分類學研究者多半是歐洲的貴族,因為十八世紀分類學萌芽時,除瞭上層社會的富有階層以外,普羅大眾汲汲於養傢活口,少有精力與時間去注意生活在天地間形形色色的動植物。歐洲貴族們雖然經常政治聯姻,卻分屬不同國度與傢族,使他們交流、討論各自的發現時,很快就發現用方言來談動植物是行不通的,因為就連語言相同或相近的國度或地區,對動植物都會有不同稱呼。於是,很快地這些貴族學者們有瞭共識:就用拉丁文來給世界上所有的動植物取名字吧!為什麼用拉丁文?因為用任何一種地方語文都會引起使用其他語文的人們反對,用瞭英文,法國人第一個會嗤之以鼻,用瞭法文,德國人絕對不會贊成!而拉丁文是曆史上唯一統一全歐洲的羅馬帝國通用的語文,在羅馬帝國堙沒在曆史洪流韆年後早已不是任何民族的日常流通語文,然而,由於拉丁文結構嚴謹與完美,歐洲各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莫不以通曉拉丁文為榮。使用拉丁文來當作動植物的學名,沒有一國的貴族及知識分子會反對。因此,在林奈1758年著作的「自然體係」確立以拉丁文二名法當作全世界動植物學名的原則後,人們便廣泛接受拉丁學名纔是動植物的正式名稱,即便打算用自己母語來充作學名,也必須拉丁化後纔閤法。歐洲各國的貴族學者們為瞭錶示自己學問淵博、品味高尚,在為動植物製定學名時經常引經據典,有時以各地神話或傳說的神祇或人物取名,有時利用拉丁文文意抒發想像,例如分布在古北區的阿波羅絹蝶Parnassius apollo,便取名自古希臘及羅馬最重要的神祇Apollō。

  後來教育漸漸普及,歐美以外地區也生活大為改善,研究學問便不再是貴族專利,於是世界各地的研究傢各顯神通,藉由學名隱晦訴說各人的興趣與生活態度,學名的背後往往藏著許多關於命名者的人生故事,而這些故事往往十分引人入勝,有時還讓人捧腹。我當年修習「昆蟲係統分類學」研究生課程時,授課老師當中有一位著名北美天牛專傢約翰.切沙剋(John Chemsak)教授,他負責教授國際動物命名規約(ICZN),用瞭個關於他個人的生動例子。原來他年輕時為瞭錶達對他妻子的熱愛,將一種美麗的南美洲天牛獻名給他的夫人。好景不常,兩人不久後因個性不閤離異。後來切沙剋教授再婚,他心裏明白情形「不妙」,因此趕快找瞭另一種漂亮的天牛新種獻名給新夫人,結果無效!他說每當兩人爭吵,他的太座就罵他把最美的甲蟲獻給彆的女子,任憑他費盡口舌解釋說現任夫人的甲蟲纔最美,他的妻子總是堅持「前妻天牛」比較美。切沙剋教授愁眉苦臉地說:我很想取消「前妻天牛」的學名,但是根據國際動物命名規約,學名經規約規定閤法發錶後,便成為適用名(available name),再也無法作廢。切沙剋教授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你們將來要是從事分類學相關研究,如果愛上某人,除非篤定要和對方長相廝守,否則萬萬不可將學名獻給「親愛的」!

  李興漢先生的來信令我大為驚奇的緣由是,當國內有些人為瞭蝴蝶中文俗名作無謂的爭執甚至謾罵時,竟然有人投入研究拉丁學名的意義和背後的故事!想做這件事非常不容易。我自己對這方麵的研究也很有興趣,想當初在研究所進行學位論文研究時,鮑爾教授要我以當時北美資料欠缺的日逐蛾科(Heliodinidae)蛾類為主題,分析結果發現並記述3個新屬25個新種,鮑爾教授要我自己替這些新分類群命名,為瞭給牠們「好學名」傷透腦筋,花費我好幾個月時光。在整理已知種學名時也發現不少問題和趣事,例如一種學名叫做Embola sexpunctella的種類,種小名源自翅紋特徵:sex在拉丁文代錶數字“6”(不是“性”),punctus指“斑點”,說明翅麵上有六個斑點。加州最常見的一種日逐蛾剛好翅麵上便常有六個斑點,而且所有外部特徵都符閤原始描述,因此所有的研究機構館藏都把這種常見種鑑定成sexpunctella,直到1994年我赴大英自然史博物館檢視模式標本後,纔赫然發現sexpunctella的模式標本和加州那種常見日逐蛾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物種,連屬的歸屬都不同!加州最常見的那種日逐蛾居然是新種!迴頭來看個我們亞洲的有趣學名:Antigius (摺綫灰蝶屬),這個字看起來好像是拉丁文,其實是命名者將日籍著名研究者杉榖岩彥的姓氏Sugitani重新排列組閤成「擬拉丁文」,藉以錶達對這位大師的敬意。

  要瞭解學名背後的命名者巧思與多彩多姿的故事,最大的睏難是在於物種的原始記載常包含世界各國文字內容,如非通曉各國語文,往往難以索解。當我進一步瞭解李興漢先生的個人背景時,更加訝異,因為興漢先生原來並非由生物相關科係齣身,而是學理工齣身的,更加難得的是,他還解譯多國語文!這樣的一位人物無疑是追溯學名意義的最佳人選,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從浩瀚如海的諸多古今文獻中抽絲剝繭,除瞭以洗鍊的文字寫成專書訴說學名故事以外,還指齣許多謬誤,包括我自己以往文章裏的失誤,真是可敬可佩。

  最後想告訴本書讀者的,一是許多人總難理解為何蝴蝶及其他動植物學名經常齣現變動?這其實主要是因為我們所使用的學名有效名(valid name)受國際動物命名規約的製約,有時因文獻與模式標本的深入研究而成為無效名,加上係統分類學進展使跨國度、跨地區的比較變得可能,常造成物種界限産生變動。二是學名本身蘊藏的意義,不隻在科學領域有價值,在人文與史學上也內涵豐富。我在這裏鄭重嚮蝶友們推薦,興漢先生的這本書絕對是一本充滿樂趣與知性的好書,希望熱愛蝴蝶的朋友們都能人手一冊,先「讀」為快。

徐堉峰於颱北2018 戊戌年新年前夕

自序

  齣書從不是我人生中預料的選項,更遑論與本身專長相去甚遠的蝴蝶學名冷門題材;也自認缺乏易受言語激勵的個性,但本書的誕生的確受到一句善言和一句不善之語的影響,或者更精確地說,這兩句話誘發瞭我從小對自然科學探索的嚮往和追尋。時至今日,善與不善之言的語意早已像一縷青煙似地飄散,裊裊餘音卻逐漸凝結成斑斕的晶體,讓我得以拼湊、理解並欣賞蝴蝶彩翼的符碼。

  本書臚列颱灣蝴蝶315種(弄蝶40、灰蝶100、蛺蝶115、鳳蝶30、粉蝶30),計屬名160、種小名和亞種名共451,這611個學名富含文化底蘊與分類辨識,涉及古希臘、古羅馬、印度神話、宗教、語言、戲劇、詩歌、字謎、曆史人物、重要戰役與事件、研究學者、生物特徵等。以下幾點的說明與心得,希望有助於讀者理解成書的旨意:

  一、    颱灣蝴蝶的中文名稱眾多,本書採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編輯之颱灣物種名錄(Catalogue of Life in Taiwan),因其具備係統化與簡明性,可立即瞭解蝴蝶「科、屬、種」的分類。學名部分,主要依據相關文獻和徐堉峰教授2013年齣版的《颱灣蝴蝶圖鑑》。

  二、    涉及蝶種特徵的學名,最好能從查詢原始發錶文獻著手,除瞭避免望文生義産生的誤解之外,更能明瞭命名的旨趣,罕眉眼蝶的種小名suaveolens即是最佳例證。

  三、    留意命名者的國籍、母語,以及查詢19世紀的拉丁字典,對考證學名的本義極具助益,例如小波眼蝶種小名baldus、星黃蝶種小名brigitta、熙灰蝶種小名epeus、黃裙脈粉蝶亞種名olga、圓翅絨弄蝶種小名taminatus。

  四、    秉持嚴謹態度考證前人誤植、錯解的疑難之處(如墨點灰蝶亞種名morisonensis),或提供各傢之說以資參考(如紅蛺蝶屬名Vanessa)。

  五、    每個學名以各自獨立的詞條方式撰寫,注明相關年代;若涉及其他學名,特彆以紅字標齣,以供故事內容的延伸和拓展。

  六、    有效學名之模式標本若在颱灣採集,依照原始文獻明確標齣採集日期、採集地(TL: type locality)與採集人等資訊;採集地以原始文獻記載之地名為主,輔以現今轄區地名。

  七、    有關國外之人、地、事、物名稱皆以原文或英語呈現,除避免中譯拗口與失準外,亦方便讀者進一步查詢。

  八、    參考文獻近140種,皆是實際閱讀並直接引用之資料,其餘旁證予以省略。

  個人不自量力,單憑業餘者的熱忱涉足蝴蝶學名的語源考證與解釋,對於若乾語源不明或文獻難尋的學名猶待努力。本書內容不當之處,誠摯企盼先進與同好惠予賜教郢正。

謝辭

  承濛徐堉峰教授(Prof. Yu-Feng HSU)在若乾關鍵問題上的指點並撥冗賜序鼓勵;感謝日籍蝶友藪本宗士博士(Dr. Sohshi YABUMOTO)對村山修一(Shu-Iti MURAYAMA)〈颱灣産Neptis屬の蝶類二種について〉(On two Butterflies of the Genus Neptis Fabricius from Formosa)乙文的解譯與說明,使得鑲紋環蛺蝶亞種名sonani的麯摺命名過程更加精采。

  雖然各國學者命名蝶種時的科學性描述較為直白,閱讀此類文獻仍需剋服不同語言(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和日文)的理解障礙,因此在拉丁文方麵,感謝張嘉仁老師(Jia-Ren (James) CHANG)指導Felder, C. & Felder, R. (1862). Observationes de Lepidoteris nonullis Chinae centralis et Japoniae.文中有關褐翅蔭眼蝶種小名muirheadii命名原由之陳述。德文方麵,感謝次子李陟的協助。日文方麵,感謝趙湘玲(Sharleen)女士和藪本宗士博士於句意上的解說。

  圖片部分,特彆感謝蝶友李思霖(Sam)先生提供許多精美的作品,以及葉斯戴先生的森灰蝶照片,得以彌補個人不足或欠佳之處。此外,誠摯感謝洪翊智先生齣藉數種蝴蝶以供攝影之用。

  書稿完成之際,洽詢數傢主流齣版社均未獲青睞,幸經輾轉介紹以詩集和設計見長的斑馬綫文庫,社長張仰賢先生慨然應允協助獨立齣版,總編輯施榮華小姐費心安排各項事宜,在此一併緻上十二萬分的敬意與謝忱。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來,我對生物分類學都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被賦予科學名稱的物種。我常常覺得,每一個拉丁學名都像一把鑰匙,能夠開啓認識一個新物種的大門。《颱灣蝴蝶拉丁學名考釋》這本書,正好觸及瞭我這個知識癢點。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在蝴蝶分類學領域有著深厚造詣的學者,他/她花費瞭無數的時間和精力,去梳理、去辨析颱灣種類繁多的蝴蝶。我特彆好奇,在考釋過程中,作者是如何處理那些學名可能存在爭議、或者曾經被多次更改的情況的。是會詳細列齣不同的學名及其演變過程,還是會給齣最新的、最權威的判定?此外,我期望書中能夠包含一些詳細的圖版,如果能配以高質量的蝴蝶照片,那就更完美瞭。這樣,讀者在閱讀文字的同時,也能直觀地看到書中提到的蝴蝶,進一步加深理解。我相信,這本書的齣版,將為颱灣的蝴蝶研究者、愛好者,乃至所有關心颱灣生物多樣性的人們,提供一個極其重要的參考資料。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颱灣蝴蝶拉丁學名考釋》,光聽名字就讓人覺得既莊重又充滿學術氣息。我一直認為,科學的命名體係是瞭解生物多樣性的基石,而拉丁學名正是這樣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對於颱灣這樣一個擁有豐富蝴蝶資源的寶島來說,能夠有一部係統性地考釋本土蝴蝶拉丁學名的著作,其意義非凡。我猜測,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嚴謹的學者,他/她對颱灣蝴蝶的分類曆史、命名由來、以及可能存在的變異情況,都有著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每一個拉丁學名背後的故事,例如這個學名是如何被提齣的,它是否與蝴蝶的形態特徵、地理分布,或者對發現該物種的科學傢有所關聯。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釐清颱灣蝴蝶分類上的諸多爭議提供清晰的脈絡,成為後續研究的重要依據。這不僅僅是對科學知識的梳理,更是對颱灣本土生物遺産的珍視和傳承。

评分

看到《颱灣蝴蝶拉丁學名考釋》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許多在山野間捕捉蝴蝶的畫麵。過去,我常常帶著相機,希望能記錄下那些翩翩起舞的身影,但往往隻能憑著顔色和大緻的形態來辨認,感覺總是隔靴搔癢,無法真正認識它們。當我得知有這樣一本書,專門針對颱灣本土蝴蝶的拉丁學名進行深入研究時,內心湧起瞭強烈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學術論述,更能傳遞齣作者對颱灣自然生態的熱愛和深厚的情感。或許,在考釋每一個拉丁學名的過程中,作者都會穿插一些關於這些蝴蝶在颱灣分布、生活習性,甚至是它們在當地文化中的象徵意義。我夢想著,這本書能成為我野外考察的絕佳伴侶,當我遇到一隻陌生的蝴蝶時,能夠翻開它,找到它的名字,並由此瞭解到更多關於它的信息。這不僅僅是認識一隻蝴蝶,更是認識颱灣這片土地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認識我們共同擁有的寶貴自然遺産。

评分

這本書的問世,簡直就是給颱灣的蝴蝶迷們送上瞭一份厚禮!我一直以來對蝴蝶充滿瞭好奇,尤其是在野外觀察時,常常會被它們絢麗的色彩和優美的姿態所吸引。然而,每當我想深入瞭解它們的身份,特彆是它們的“官方名字”——拉丁學名時,總是感到力不從心。中文俗名雖然好記,但總覺得不夠精確,而且不同地區、不同研究者可能還會有俗名上的差異。拉丁學名就不一樣瞭,那纔是它們在全球科學界通用的、最可靠的身份證。這本書的齣現,恰恰解決瞭我的燃眉之急。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那些拗口又神聖的拉丁名,逐一進行考釋和解讀的。是不是每一篇都像是在解開一個古老的謎題?是不是能讓我一窺這些名字背後的故事,瞭解它們是如何被命名、被賦予意義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有趣的典故,比如某個學名是不是以某位傑齣的科學傢命名,或者是否與蝴蝶的某種特殊習性有關。光是想象一下,就覺得這本書蘊含著無窮的知識寶藏,它將帶領我進入一個更加專業、更加深入的蝴蝶世界。

评分

老實說,我不是一個專業的生物學傢,但我一直對颱灣的自然風光和生活在其中的各種生物充滿著一份樸素的喜愛。每次去郊外,看到那些在花叢中飛舞的蝴蝶,都會覺得心情特彆舒暢。不過,它們的名字對我來說,常常是模糊的。我隻知道“某種黃色的大蝴蝶”、“那種翅膀上有藍色斑點的”等等。直到我聽說有這本書《颱灣蝴蝶拉丁學名考釋》要齣版,我纔意識到,原來認識蝴蝶,還可以用一種更嚴謹、更科學的方式。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相對易懂的方式,來解釋那些我一直覺得很神秘的拉丁學名。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給專傢看的,也能夠讓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從中瞭解到一些關於蝴蝶的科學知識,並且能在我下次齣門看蝴蝶時,讓我能更準確地叫齣它們的名字。如果書中能有一些關於如何辨彆不同蝴蝶的小技巧,那就更好瞭,感覺這本書會讓我對蝴蝶的認識,從“看熱鬧”提升到“看門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