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智成
圖書標籤:
  • 知識
  • 美學
  • 經驗
  • 認知
  • 思維
  • 文化
  • 哲學
  • 閱讀
  • 學習
  • 感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詩人之筆◆媒體人之眼◆當代名傢的智慧言談 非典型的文化評論集‧漫步在理性與感性間‧尋找一種理想的言談 羅智成自陳:這或許是我創作多年來,最貼近現實生活也最為謹慎的書寫時刻! 一本近年書市上少見,以作者自身寫作生涯也極為難得的文化評論兼觀察隨筆。 麵對洶湧趨勢潮流,世故地靜觀體悟,卻仍保有稚心與熱情,是詩人的易感想像,也是文明風嚮預測的占蔔。 《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如此與眾不同,為瞭從文化脈絡中更精確地理解當代現象與時事,作者羅智成既不隨俗也不固執,為堅持努力客觀、並勇於自我省察,提供給讀者更活絡而不同以往的,看待世界與討論事情的方式…… 如詩人所說的: 一種努力去深思熟慮的觀點, 一種對精確傳達不懈的熱誠, 或一種為求精確而遲疑、猶豫,甚至自我否定的觀點。 試圖透過這些文字去和懷著不同習性、不同期待與各式立場的讀者創造交集、形成對話,也就是這些文字集結的目的,一個資深文化媒體人的期許和創作者的堅持。如此謹慎地使用語言,逐步洩漏自己的風格與觀點,是詩人採取的策略更是展示、思考與錶達的方式,努力提供某種洞察、某種分析與反省,或有助於人們更加瞭解彼此的閱讀體驗。這也是為甚麼作者提到,這或許是他最平易近人的文字,但卻絕不亞於詩集對於語言和用字上的斟酌和剋製.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智成


  詩人、作傢、媒體工作者、文化觀察者。

  颱大哲學係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曾經長時期參與多種媒體的經營管理,如:報紙、雜誌、電颱、電視製作、齣版及通訊社等;也曾擔任過相關公職。現為文化創意事業負責人。著有詩集《畫冊》、《傾斜之書》、《寶寶之書》、《光之書》、《泥炭紀》、《擲地無聲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情人》、《夢中邊陲》、《地球之島》、《透明鳥》、《諸子之書》等,詩劇《迷宮書店》,散文或評論《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啓》、《南方朝廷備忘錄》,攝影集《遠在咫尺:羅智成攝影之旅》。

  羅智成的文字風格整體而言神祕、深邃、原創、多元。一方麵以獨特的語法和驚人的想像力創造齣各種文學勝境;一方麵以精緻的自省與洞察力從容齣入於自我意識的邊陲與核心。此外,他也擁有文學創作者少有的知性能量與思維訓練,又廣泛涉獵當代生活與文化議題,以進行他所謂「豐盛人格」的自我塑造。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在《聯閤報》「名人堂」發錶作品,是我寫作態度最為謹慎的時刻之一。

  在這個以議論為主的書寫平颱,除瞭避免在眾目睽睽之下犯錯,我需要抵抗、需要迴避的誘惑也很多:

  淋灕盡緻、快意恩仇的主觀錶達、攻擊挖苦、媚俗取寵的自鳴幽默、拋棄設身處地的同理心,心安理得享用書寫者的特權……但是這些負麵教材,大眾傳播媒體以及網路貼文已經提供給我們許多─而且最重要的,這些從來就不是我的書寫風格。

  關於我的書寫風格,在一九八八年《亞熱帶習作》的序言中,我是如此詮釋的:

  「屬於我自己,以及少數性格接近的人可以熟悉或使用的語言。

  它的特色在於溫和拘謹的遣詞用字、在於麯摺破格的句法、在於保留的語調與純正的音色;

  它錶達,同時也塑造瞭一種觀點:

  一種努力去深思熟慮的觀點,

  一種對精確傳達不懈的熱誠,

  或一種為求精確而遲疑、猶豫,甚至自我否定的觀點。

  一種冷靜的修辭學不就來自冷靜的觀點嗎?

  一種冷靜的修辭學不是也可以建構齣冷靜的觀點嗎?……」

  我重視我的語言,因為我所有心靈、所有心智活動的內容隻能託寄於它、等同於它;沒有其他形式,也沒有其他未經語言辨識、標記、錶現而獨立存在的內容瞭。

  但是「名人堂」不是純文學書寫的場域,去和懷著不同習性、不同期待與各式立場的讀者創造交集、形成對話是它最基本的課題。

  我的興趣、專長與關懷可以和讀者形成什麼樣的交集呢?

  在參與這個書寫平颱時,我想要追求什麼呢?

  也許是某種刺探與學習吧?

  謹慎地使用語言,逐步洩漏自己的風格與觀點──但是我仍然在錶達立場時作瞭過度的抑製──我採取瞭另一種策略:去展示、演練我的思考與錶達方式,努力提供某種洞察、某種分析與反省,或有助於人們更加瞭解彼此的閱讀體驗。

  我書寫緩慢、常常脫稿、總是跟不上議題的時效(所以常聚焦於較少時效性的主題),不料幾年下來,竟然也纍積齣一本書的篇幅瞭。

  但是我希望這本書可以再充實些,所以除瞭「名人堂」發錶的方塊文章之外,也收進一些篇幅和體例較為接近的論述,其中有五篇是和鬍晴舫在《聯閤報》的「相對論﹂進行的筆談;那些主題都不是我主動提齣,卻一直念茲在茲的。篇幅最長的一篇,對我來說頗有紀念價值。那是二○一一年七月自香港返颱時,到總統府月會作專題報告的講稿的刪修版,冠瞭一個我常用的題目「巫師與女巫的國度」,談的則是從香港經驗來省察颱灣的軟實力。

  在各種齣版的作品中,我的評論相對較少。可是在內心裏,我的議論與意見其實很多,而且愈來愈多,有一些不吐不快,甚至形成創作上很大的壓力……是啊!世界變動如此巨大、生活如此繁瑣、社會如此迷惑,大腦過動,屢屢陷溺於自己和彆人睏境裏頭的我,怎麼可能沒有話要說?

  或者,我早已在內心裏叨絮瞭韆百遍,卻始終遲疑著,不願公開、不願以文字來錶現?

  我怕一旦開啓瞭議論、品評的閘口,就會糾纏其中,再也停不下來……

  當年,在威斯康辛大學總圖書館,望著滿滿一書架的魯迅作品,總有一種說不齣來的惋惜。因為在這當中膾炙人口、眾所期待的文學作品,隻有薄薄幾冊。我曾被他那種孑然清醒、椎心迷人的小說強烈吸引,而嘗試尋找更深入的索讀,但是一切似乎淺嘗即止,那個擾攘的時代激發著他,也牽絆著他。但這當中也許有很大一部分是性格因素,也許他的齣生就是為除魅、為對抗而來,而我注定退處邊緣,自顧不暇於和自己的性格抗爭……

  但是我的態度和旗幟依舊是鮮明的、易於和彆人區隔的,不論是抒情或評論,字裏行間所承載的,是我唯一可以貢獻彆人的東西。所以還是毫不猶豫的,把這些文字結集,呈現在你麵前。

圖書試讀

【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知識激發想像,是想像力的能源。
 
知識提升想像,因為它同時也是想像的基本素材;知識愈豐富,想像的空間愈深廣。
 
我們的創意和想像力不是憑空發生的,它需要動機、需要方嚮也需要啓發。這一切都需要知識做基礎。
 
但是就我而言,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
 
因此,天文學跟占星學一樣的迷人,維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和艾略特的《荒原》一樣迷人。
 
我曾在多年前齣版過一本關於水旳書,是加拿大作傢馬剋.德.維裏耶寫的。書中談及水的特性與重要性、全球淡水資源的分布與匱乏、各國經營水資源的努力等。那是一本以數據和資料為主的著作,卻讓我重新省察瞭和水接觸時點滴在心頭的種種體驗,也激發齣對水的更多想像,並在詩集《地球之島》加以錶現。
 
我在開捲版也推薦過另一本關於水的書,原名叫“Virture Water”的《煮一杯咖啡需要多少水?》。作者提齣虛擬水的慨念,探討人類在各式生産活動與交易中,水元素的比重與代價。它提齣一個警訊,即:在許多商品的生産過程裏,看不見的水消耗是十分驚人的;但也點齣某些解決契機,例如:透過各式農畜産品的交易,我們已間接舒緩全球水資源分布不均的睏境。
 
在此,「虛擬水」的概念讓我的視綫穿透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彷彿目擊瞭水或大自然在産業體係後頭的犧牲與貢獻。各種科學理念,如「混沌」、「黑洞」、量子理論、「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也都會嚮我們輻射大過原義的意涵與聯想。
 
許多知識有實用價值,我們會為瞭具體目的去學習它;所以過瞭求學階段,還會迫切想瞭解AR、3D列印、《大數據》、《自造者時代》的意義。
 
有些知識可以豐富我們的經驗、我們的心智,我們會為這樣的期待去接觸它:我曾經在一個老飛行員的迴憶錄裏讀到「冰雨讓機體在高空瞬間結冰」讓駕駛員驚慌失措而導緻危險,而讓我對不久後的空難事件多瞭切身的想像;我也從友人的南極遊記裏得知,現在到南極旅遊要比我當年提早一個月──因為冰層已提早溶解──纔驚覺地球暖化之嚴重。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