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粒粽兩岸情 董玥同學能有機會到國立颱南大學國語文學係交換,因緣來自幾年前該校張強校長來颱灣開會,會後主辦單位安排參訪颱南,邀我一起交流。午餐安排在我傢附近的餐廳用膳,當天剛好端午節前後;在新化老傢,每年母親都會親自綁粽子,讓子女們感染過節氛圍。我就把母親的心意,分享給來訪的朋友。張強校長得知,這是由八十六歲長輩親自料理的颱灣粽,特彆感動!從此以後,我們即建立起深厚的情誼!隔年我迴訪在淮安的淮陰師院,受到張校長熱誠的招待,也與淮陰師院簽訂學術交流協議,確立姊妹校關係;其後,更得到該校文學院李相銀院長的大力支持、推動,終於有淮陰師院的同學來國立颱南大學交換。
我母親今年九十一歲,有時還會問起上次來訪的大陸朋友狀況,張校長更不時捎來問候之情!這是兩代人的情誼!我們把相知相惜之情,升華爲對兩岸、兩校師生的期許。
董玥同學《颱灣紀行:大陸女孩在颱灣》,透過她流利、優美;感性又帶有冷靜觀察的細膩筆觸,如她所言:「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也許筆觸稚嫩,也許眼界狹窄,也許思想有些偏激。但是,這些都是來自我心靈深處的文字,不掩飾,不做作。也許,有些斷章,颱灣的朋友看瞭不爽,即便如此,我還是要說,我作文的初衷便是祝願颱灣和颱灣的朋友們的未來更加美好。」在衆多莘莘學子中,真是一位少數、難得有主見的女孩。
書中分爲觸摸颱灣、真正的颱灣,在南部、南大,我的颱灣大學、在眼睛裏旅行、夢境之南、我們不曾陌生、無處不在的人文情懷、九份夜色:越夜越美、遺世獨立的鹿港小鎮、戀戀阿裏山、滿滿的溫情、相遇是緣、觸碰「高壓綫」、遠去的眷村、颱南是一首舒緩悠揚的歌、邂逅「高冷男」、在颱北遇見宋傢三姊妹、遊中正紀念堂 無法消退的悵然、冷靜理智看「大選」、冷靜理智看「大選」、他們眼中那個失真的大陸、大陸人,你爲何妄自菲薄、颱北,空歡喜一場、在颱北街頭居安思危、兩岸交流,實力先行、淡然下的脆弱與不安、放下自衛,爲高素質點贊、他們厭倦沒有壓力的自由、小尷尬中的感動、冷冽颱北人與熱烈颱南人、「誌工」柏瑞、「春風」宛諭、颱灣老師的「中國情結」、與你相遇好幸運、在身份轉換中堅守理性與尊嚴、被「妖化」的大陸、用友情去填平那灣淺淺的海峽、當大陸直腸子遇上颱灣文縐縐、大陸人,你爲什麼不生氣、徵戰「繁體字」,我嘗到瞭樂趣、颱灣人,請收起優越感好嗎?、多一份理智 多一份希望、您是我遇見的最美風景、雅心慧質品如蘭、香香的美食 款款的深情、珠聯璧閤,兩岸故宮最好的結局、在颱灣遇見「中國製造」、「政治,跟我們民衆沒有關係」、走馬觀花「灣灣男」、懷抱同理心,纔能「一傢親」、颱灣:你的民主,我不懂、「大陸通」維真、本省人•外省人大陸人、「灣灣腔」:從不適應到陶醉其中、眷村,一群不應被忘記的人、寶島日常瑣事 捨不得離開、颱灣,我們不說再見、在颱灣逛二手書店、誠品書店:颱灣的文化風景、誠品書店:颱灣的文化風景、三毛:在大漠上歌唱的仙人掌、林海音:小格局裏的大氣派、小英子:永遠美麗在我的記憶中、《窗外》:讓童話不要醒來、齊邦媛:青春清澈如河、那片海•那座島•那些人。共計64篇,約130000字。
我不厭其煩的把內容篇目列齣,主要是真實的呈現全書的意涵。董玥的隨筆,不如說是日記、周記,短短六個月,居然能寫齣這麼多感受,有少女的情懷、來颱的熱情、同儕的友情、鄉親的溫情、憤怒的激情、祖國大陸的崇愛之情;對於颱灣的人、事、物、製度、人文、建設都有滿滿的闡釋,就一個大學生而言,誠屬不易,對於所見所聞的感受,真情的流露,有批判、有苛責、有抱怨、有憤怒;更有滿滿的愛,「愛之深,責之切!」這是我要錶達敬佩的地方!她不是人雲亦雲,也不是一廂情願,而是坦率的發抒。
身爲一位土生土長的颱灣人,在1992年踏上大陸那一刻,心理的憧憬,長江、黃河、萬裏長城、北京、故宮、琉璃廠、杭州、西湖、靈隱寺、大運河、蘇州、園林、寒山寺、南京、總統府、國父陵寢、上海、十裏洋場,時時魂縈夢牽的大陸神州,一幕幕映入眼前,但與處處可見,穿著中山裝的人群,卻是那麼親切又有點陌生,是同胞、是鄉親,還是……有點親又有點距離,這是兩岸時空所造成的氛圍,我完全可以體會董玥的心情,看看彆人,想想自己;恨鐵不成鋼。
經過二十多年交往,對於許多學界、民間的朋友,早已把他、她們當作親人,疏離感不見瞭,多的是更加理解、體諒;六個月也許太短,六年不算多,多交流、多麵嚮、多層次的參與,也許年輕人的盛氣會轉爲更親密的期盼!
董玥在全書付梓之前,托李相銀院長囑我幫她寫篇序,但顧炎武曰:「人之患,在好爲人序。」所以,不敢誇言作序,隻是把這段師生交流緣由,以及趕完一篇研討會論文,熬夜看瞭兩遍全書後的心得,略敘經過,爲兩岸交流的美好詩篇,作一見證。
◎國立颱南大學國語文學係教授 林登順
書於颱南新化(大目降) 2017年11月1日
序
一部觸及靈魂思想的情感之作 董玥,一位大陸女生,她以交換生身份來到颱灣颱南大學,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裏,除瞭圓滿完成課程中規定的學習任務,還洋洋灑灑寫齣瞭一部長達十餘萬字的筆記體隨筆,全方位、多角度地記錄瞭自己在颱灣學習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可貴的是,這部筆記體隨筆不是走馬觀花、泛泛而談的應景之作,而是觸及靈魂與思想、有感而發且深思熟慮的情感結晶。作者很年輕,人生正值花季,外錶看她仍顯稚嫩,但這部隨筆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文字錶達、謀篇佈局、素材的選擇和提煉等諸多方麵,都顯示齣與其年齡反差極大的成熟、機智乃至老練。作爲一名初齣茅廬、幾乎還沒有任何閱曆的大學生,董玥到颱灣後所處的政治文化環境,所麵對的局麵和挑戰,是如此敏感、尷尬、嚴峻,有時候幾乎劍拔弩張,令人擔心。即便是我們這些閱曆相對豐富、見過世麵的中年人,麵對那樣的局麵和挑戰,恐怕也難免惴惴不安、不知所措。可董玥的錶現之好,卻大大超齣我的想像。
衆所周知,由於政治和曆史的原因,颱灣和大陸雖都屬於中國,但自新中國誕生以來長期分割。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差異,造成兩岸之間長時間的敵意、隔閡與誤解,政治氛圍、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都南轅北轍,盡管兩岸實現三通已經多年,民間來往與交流漸成常態,但兩岸之間的冰棱幷未消融。由此産生的偏見,與現實生活、與兩岸如今發展的現狀和差距,形成瞭巨大的反差,尤其是一些颱灣人對大陸現狀的無知,一如井底之蛙,既可氣又可笑。
我是在2016年鼕天應邀齣任第七屆「包商銀行」杯全國高校大學生徵文散文組評奬評委時,從參評的作品中發現董玥的《颱灣筆記》的。長達3萬字的作品,也是所有參評作品中篇幅最長的。一般來說,我不大願意讀長篇作品的,尤其是散文。但董玥的這部長篇作品,卻讓我讀得津津有味,甚至血脈僨張!這部參賽作品,不僅文筆清新,內容豐富,涉及颱灣的政治、文化、生活等方方麵麵,其中有隔膜、誤解、碰撞、衝突,有對立亦有交融、友情與理解。尤其可貴的是,作者在與颱灣師生的交往中,麵對對方開始時的誤解、質疑,她不亢不卑,據理力爭,從容應對,理直氣壯地展現齣當代大陸女生的視野、見識、見解、高度、厚度與風采,有理、有據、有節,讀來新鮮、解氣乃至迴腸蕩氣。作者的視野、見識、見解和錶達時的分寸與風采,簡直不亞於一位成熟老練的外交官。可以說,董玥的這篇作品,讓我喜齣望外,因而開評審會時,我據理力爭,極力推薦,最終獲得瞭本次徵文二等奬、且排名二等奬首位。雖然未能按我的意願評爲一等奬,但二等奬的榮譽,已經體現齣多數評委的認可,同時也已經證明瞭這篇作品的價值。這部獲奬作品,後來發錶在我主編的《北京文學》2017年第4期上,也贏得瞭讀者的廣泛贊許。
如今,董玥將這部作品擴充成書,以《颱灣紀行:大陸女孩在颱灣》爲書名,交由齣版社齣版,這不僅是董玥個人的喜事,也是海峽兩岸齣版界的一件喜事,更是颱海兩岸之間文化交流的一件好事。我相信這本書的齣版,對於進一步推動颱灣與大陸兩岸之間的文化交流,對於促進兩岸民衆之間的互相瞭解進而消除根深蒂固的隔閡與誤解,冰釋前嫌,無疑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而對於年輕的董玥而言,本書的齣版,既是她勤奮與思考的豐碩收獲,也是一次很好的激勵。她的敏銳、勤奮與纔華,她那感性的文筆和理性的思考,都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寫作道路上,董玥的前程不可限量。
讓我們爲年輕的董玥祝福!
◎《北京文學》社長、執行主編 楊曉升
2017年11月30日寫於北京
寫在前麵的話 寶島颱灣是一個迷人的地方,兒時我就心存嚮往。在大陸就讀本科二年級時,獲悉學校與颱灣高校有交換生專案,我內心激動無比,欣欣然渴望之。經過過關斬將,層層選拔,我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瞭國立颱南大學,就讀國語文學係。雖然隻有短暫的半年時間,但是颱灣的人、颱灣的景、颱灣的風土習俗等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也留下瞭思考。功課之餘,我嘗試著用筆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也許筆觸稚嫩,也許眼界狹窄,也許思想有些偏激。但是,這些都是來自我心靈深處的文字,不掩飾,不做作。也許,有些斷章,颱灣的朋友看瞭不爽,即便如此,我還是要說,我作文的初衷便是祝願颱灣和颱灣的朋友們的未來更加美好。
◎董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