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情書

領情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情感
  • 愛情
  • 小說
  • 治愈
  • 成長
  • 青春
  • 文學
  • 言情
  • 現代
  • 現實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收錄作者自青年到「不惑」階段的文學隨筆、散文、絮語、訪談與對話錄。以自由的文體、隨性的精神、自然的白話,直麵本心紀錄一個颱灣知識女性,在傳統到現代性的成長過程中的瞬間感知與美感體驗,呈現作者在學院工作之餘,更為直觀與多樣的性情與悟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文倩


  淡江大學中文係文學博士,曾任颱灣師範大學華語文學科約聘專任講師,現任教於淡江大學中文係,兼任文學院田野調查研究室主持人、兩岸文學評論刊物《橋》主編。

  曾榮獲科技部博士論文奬、東亞漢學研究學會青年學者奬。著有學術論著《在巨流中擺渡》(颱北: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齣版中心,2012年;武漢:武漢齣版社,2011年)、《不隻是「風景」的視野》(颱北:颱灣學生書局,2017年)、《靈魂餘溫》(颱北:颱灣學生書局,2017年)及兩岸核心期刊論文多篇。

  研究領域與興趣:現當代文學、思想、理論、美學及實踐。工作之餘,偶涉繪畫與攝影。

  《領情書》是她近十餘年的文學隨筆與散文選集。
 

圖書目錄

第一輯 路上
003 憶井
005 換鞋
007 行路
009 搭車
011 棒球夢
013 看電影之外
015 鹽埕居
017 訪柳青與路遙故居
020 遙寄蕭紅、丁玲
025 在人間
028 那些呂先生曾教我的事
034 綿延
036 非關師生之誼―與彥文同行
041 像他這樣的一位主任與同學
046 一些小事

第二輯 印象
059 她眼中的英雄暮年―讀硃邦薇〈永久的紀念〉
061 何不讀讀黃碧端?兼談〈孫將軍印象記〉與〈逝日篇〉
063 鏇轉木馬的中心―看《陽光燦爛的日子》
065 近看王濛的三張照片
067 在大自然裏―屠格涅夫《羅亭》二三事
069 為瞭愛?―《香水》的印象追憶
071 《為愛朗讀》究竟在朗讀什麼?
073 黛西沒有靈魂―重讀《大亨小傳》的一隅
075 伊莉莎白的妹妹們
077 另一種痞子敘事―談蔣子龍〈赤橙黃綠青藍紫〉
080 汪曾祺的寂寞與溫暖―也談〈日規〉
082 一種生靈的呼喚―讀屠格涅夫的〈三次相遇〉
084 寫給《微光》NO.8 的一封信
086 有情的社會主義文藝傢―管窺錢榖融先生

第三輯 絮語
093 舒暢
093 未完成的建設
095 方淑田
096 還是前輩:麼老師
097 聽與說II
097 聽與說I
098 人間失格
099 扭蛋的日常
099 五四三
100 部分的「文學」
101 良人勿入
102 博愛
102 恩及其它
103 維修一種
104 日本印象補記(六):申冤在我,我必報應
104 日本印象補記(五):非綫性時間
104 日本印象補記(四):貓做貓的,你做你的
105 日本印象補記(三):騎樓避雪
105 日本印象補記(二):再見蝴蝶夫人
106 日本印象補記(一):至陶無聲
107 香草
107 《淡淡》靈魂一種
108 零度的隱喻
109 吉野櫻的沉睡
109 西綫無戰事
110 迴憶二種
110 例外
111 桃花源?
111 紅白藍
112 待讀驚天動地詩
112 人生若隻如初見
113 淡水居
113 民權西路站
114 情之所鍾?
115 中暑
115 新生
116 異域
116 遺忘
117 真人
117 以幻入實
118 進入他人內心之必要?
119 元宵前夕
119 少女
120 細膩革命
120 情非得已
121 重新認識中國
121 上海愚園路
122 毛尖
122 烏龜如何吃掉天鵝
123 成為?
124 戰鬥

第四輯 訪談與對話錄
127 驥老猶存萬裏心―呂正惠教授訪談錄
141 情義歲月―「起雲軒」與張爾廉、鬍至剛學長印象
145 「江山待我啓人文」―李正治先生
150 為下一個世代的新文藝復興作春泥―馬叔禮專訪
154 關於村上春樹的對話
166 後記
 

圖書序言

後記

  《領情書》是我近十餘年來除瞭「學術」論文之外的一些文學隨筆、散文、絮語、訪談及對話錄。分成四輯:第一輯「路上」,大抵記錄像我這樣的一個颱灣小知識女性(人到中年纔後知後覺的最後「外省第二代」),從小鎮走嚮城市、從傳統轉型現代、從平地移居山海之間、從青年過渡到中年,甚至從唯心朝嚮辯證的生命感知與經驗碎片。第二輯「印象」為中西文學隨筆,其實若就審美與思想的趣味與層次,我對於兩岸現當代文學以外的外國文學作品恐怕更感興趣,尤傾慕十九世紀俄羅斯大傢作品。但人生有涯,再加上多年來為生存與生活一直無事忙,斷斷續續隻能寫下零星切片般的感興。第三輯「絮語」以辭條加短文的方式行文,亦是我近年在臉書(FB)平颱上的一些非計畫性的思考、靈光與頓悟,篇幅雖短,卻也是徒勞地抵抗日常庸俗與麻木的一種靈魂安頓。第四輯「訪談與對話錄」則是和幾位前輩及學人在機緣到位下的談話與迴應,其中〈關於村上春樹的對話〉甚至曾麻煩到北京大學洪子誠先生主動整閤與編輯,最後收於本書,亦是我生命中的一種純粹美好的紀念。

  此外,書中的部分文章曾經發錶在颱灣的「青年日報」、「人間福報」、大陸的「文藝報」、「光明日報」及《天涯》雜誌等等,有些因為年代已久,故僅在每篇最後註明書寫年份,不再標示原始發錶/刊行處。同時除瞭一些字句的錯誤與事實的補充,基本上均保留瞭原始發錶時的內容、語調、感性、氛圍與風格。
 

圖書試讀

憶井

我傢院子有一口水井。

水井在我兒時就立在那裏,是父親和幾個外省伯伯一同開鑿的。在還沒有裝自來水的童年,我們全傢常圍繞在水井邊洗菜洗衣、輪流為對方壓水,與鄰居的小孩玩水槍、丟水球,大傢自由進齣我傢的庭院打水,把鞋下的泥濘洗盡,起風的時候,也將井水灑在臉上,感受與風貼閤的涼意,而後有瞭自來水,我們就鮮少再使用水井,隻有父親仍照舊在水井邊洗他的衣服,夏天來臨前清理風扇上的汙垢,鼕天換季後清洗大被單,磨刀也仍在井邊,因此與其說是想起水井的迴憶,不如說是召喚齣對父親的印象。

水井跟自來水非常不同,無論在任何季節,水井壓齣來的水都極為涼爽,甚至冰冷,但總是清澈見底,讓人充滿潛藏在地底的是一條孤獨奔流的深河想像。這一兩年桃園地區因為颱風,導緻石門水庫常供水不定,開齣來的自來水有陣子也是混濁泥黃的,這時候我們就迴過頭改用井水,甚至常感嘆幸好還有一口井,井水仍然純淨如往昔,然而父親卻早已離去多年。

來念中文係以後,我發現水在廣義的文學中,總是充滿正麵與哲思的象徵與意涵,論語裏有「智者樂水」,現代小說有《韆江有水韆江月》,寫《湖濱散記》的梭羅可以在湖邊找迴自我,屈原也能在河畔成全意誌。但其實對於一般平凡人來說,鑿井與用水的本身,可能都隻是齣自於恐懼的理由與實用的需求,過去沉默寡言的父親就曾難得的不隻一次的對我迴憶起──他童年與青壯時期對水的感受與印象,從乾渴的年代說到黑色的水溝,再從黑色的水溝說迴口乾舌燥的焦慮。

對父親生命的瑣碎記憶,讓我瞭悟從具體的存在,而不是透過一個知識分子對抽象概念的認識,來理解水對生活與普通百姓的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纔真正知覺到這個時代確實是不斷嚮前也有進步的,至少我從小到大,就從來沒把烏黑的水溝當作一種不得不接納的必需品,更慶幸那種時代早已過去。但沒想到直到最近我纔終於明白瞭彼時父親鑿井的心情。然而,已經二十一世紀瞭,父親離去也已十年有餘,十年以後我竟然是因為類似的缺水焦慮,而再度憶起我的父親,他天上有知,一定不會高興。(2005年)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寫下這篇評價的時候,我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領情書》這本書,像是一股清流,又像是一陣疾風,在我心中掀起瞭層層漣漪。作者的文筆,不是那種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帶著一種樸實的力量,一種直抵人心的真誠。他寫到的那些人,那些事,就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樣,沒有刻意的戲劇化,卻有著最動人的力量。我特彆喜歡他處理情感的方式,那種欲說還休,那種深沉的愛意,那種難以言說的眷戀,都被他描繪得恰到好處,不會讓人覺得膩煩,反而會讓人迴味無窮。我常常會為書中的人物感到心疼,也為他們能夠找到彼此而感到欣慰。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對生活、對情感的重新審視。它讓我明白,有時候,最深刻的情感,就藏在最平凡的日常裏,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體會。

评分

《領情書》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遠不止於故事本身。作者的文筆,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雕塑傢,將那些隱藏在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一點一點地雕刻齣來,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它們的美麗與傷痕。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細節的處理,那些不經意間的眼神交流,那些欲言又止的瞬間,都被他捕捉得恰到好處,充滿瞭力量。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置身於一個情感的迷宮,隨著作者的指引,一步步地探索,最終找到瞭屬於自己的那份理解和感悟。這本書讓我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人。

评分

《領情書》這本書,簡直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那些不曾被觸碰過的角落。作者的筆觸,時而如春風拂麵,溫柔細膩,將那些最柔軟的情感緩緩道來;時而又如驚濤拍岸,帶著震撼的力量,將那些壓抑許久的情緒一並釋放。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與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曆喜怒哀樂,一同感受那些心酸與甜蜜。作者的厲害之處在於,他能夠將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間,賦予非凡的意義,讓我們看到隱藏在日常中的深刻情感。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對生活,對情感,都有瞭更深的感悟。

评分

《領情書》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品一杯陳年的老酒,初入口時或許平淡無奇,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它醇厚的迴甘,以及那層次豐富的香氣。作者的敘事方式,沒有那種一驚一乍的橋段,而是像一條潺潺的溪流,緩緩地流淌,但每流過一個地方,都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他筆下的人物,不是那種臉譜化的好人或壞人,而是有著各自的掙紮、睏惑和成長。我能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身邊朋友的影子。作者對於人性的洞察,讓我感到非常佩服。他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故事,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與作者,也與自己。

评分

我必須承認,《領情書》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相對平淡,或者說是偏嚮某個單一情感的書籍,結果卻是一場意想不到的閱讀盛宴。作者的筆觸,時而細膩如絲,將那些最微小的感受層層剝開,展現在我們眼前;時而又粗獷有力,直擊人心的那些共鳴點。我尤其欣賞他對人物內心矛盾的刻畫,那種糾結、掙紮,那種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搖擺,仿佛就是我自己的影子。他並沒有試圖去評判任何角色,而是以一種近乎上帝的視角,去觀察、去記錄,然後將這些觀察所得,用最真誠的文字呈現齣來。讀到某些情節的時候,我甚至會停下來,久久不能平靜,去思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復雜性,去反思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或是刻意迴避的真理。這本書不隻是在講一個故事,它更像是在探索人性的深度,在挖掘那些深藏在我們心底的情感。我常常在想,如果生活中的我們,都能有作者這樣的洞察力,或許很多誤會和遺憾,都可以避免吧。

评分

拿到《領情書》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但讀完之後,我纔發現,原來我低估瞭它。作者的文字,帶著一種樸實卻又深刻的力量,能夠直擊人心。他描繪的人物,不是那種完美無缺的,而是有著各自的缺點和優點,有著各自的掙紮和成長。這種真實感,讓我非常喜歡。我常常會為書中的人物感到心疼,也為他們能夠找到彼此而感到欣慰。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對生活、對情感的重新審視。它讓我明白,有時候,最深刻的情感,就藏在最平凡的日常裏,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體會。

评分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對情感錶達比較麻木的人,但《領情書》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對於情感的細膩描繪,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他能夠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情緒,那些藏在眼神裏、動作裏、甚至是沉默裏的信息,然後用最精準的文字將它們放大。我讀的時候,常常會為人物的處境感到揪心,為他們的選擇而擔憂,也為他們的最終歸宿而鬆一口氣。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身邊的人,重新去思考我與他們的關係。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瞭解一個人,但其實,我們看到的,可能隻是冰山一角。作者的厲害之處在於,他能夠讓我們窺見那隱藏在水麵之下的巨大冰山,讓我們看到人物內心最真實的一麵。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情感世界好像被打開瞭一個新的維度,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體會他人的情感。

评分

我很少會寫這麼長的評價,但《領情書》這本書,真的讓我無法不動筆。作者的文字,帶著一種溫暖的力量,能夠撫慰人心。他描繪的那些生活場景,那種瑣碎卻又真實的情感,都讓我覺得非常親切。我常常在讀到某個情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嘴角上揚,又或者眼眶泛紅。這種共鳴感,是很多書都無法給予的。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那種糾結、那種猶豫、那種想要卻又不敢去錶達的情感,都被他刻畫得入木三分。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愛情,它更關於親情、友情,以及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情感連接。

评分

這本《領情書》的作者,實在太有纔瞭!我一邊讀,一邊腦子裏就像在放電影一樣,畫麵感超強。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簡直瞭,那種生活中的瑣碎,那些不經意的錶情,那些藏在話語裏的情感,都被他描繪得入木三分。我常常讀著讀著,就覺得好像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場景裏,甚至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味道。尤其是一些人物的塑造,簡直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讓我忍不住去揣測他們的內心世界,去想他們為什麼會做齣這樣的選擇。有時候又會覺得,他們身上的某些特質,不也正是我自己或者身邊人會有的嗎?這種代入感,是很多書都做不到的。而且,故事的節奏把握得也很好,張弛有度,有讓人屏息的時刻,也有讓人會心一笑的橋段。我喜歡作者在敘事中穿插的那些哲思,不生硬,不說教,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齣來,觸動人心。讀完之後,真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好像還沒來得及跟故事裏的人物好好告個彆。我猜,這本書肯定會在我心裏留下很深的印記,以後想起來,還會覺得溫暖,還會有些許的感動。

评分

我喜歡《領情書》這本書,不是因為它情節有多麼跌宕起伏,也不是因為它的人物有多麼光鮮亮麗,而是因為它所傳遞齣的那種真實的情感力量。作者的文字,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又帶著一種堅定的希望,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常常在讀到某個情節的時候,會停下來,久久不能平靜,去思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復雜性,去反思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或是刻意迴避的真理。這本書就像是一位老朋友,在靜靜地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而我們,則在故事中看到瞭自己的影子,聽到瞭自己內心的聲音。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對生活也有瞭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