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行飛三友記

游行飛三友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喬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游:泳於水中的族類,行:步行爬行陸地的生物;飛:飛翔天空的生物;游、行、飛三類同一時空內,不是隔離活動, 都在「生態系統」之內,也就是「生態人口」的一部分。所以記述下來是三者間參,不是分門別類的。筆者是筆耕一生的老人,所以不能也不想追尋游行飛三者的「智識部分」,只談「相處」,認識感受,下筆時難免心存歉疚,「食物鏈」頂的倮虫,為保育身軀,對於「三類」難免殺屠的「生之必要之惡」。下筆前先叩首領罪。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喬


  本名李能棋,1934年生,台灣戰後第二代作家。新竹師範學校畢業,任教中小學、苗栗農工等校長達28年,1982年退休專事寫作與評論。曾獲第三屆「台灣文學獎」(1968)、第四屆「吳三連文藝獎」(1981)、第十四屆「巫永福評論獎」(1993)、台美基金會「社科人才成就獎」(1995)、第十屆「國家文藝獎」(2006)、行政院客委會「客家文化終身貢獻獎」(2007)、獲頒靜宜大學「第一屆蓋夏論壇講座」(2010)、真理大學「台灣文學家牛津獎」(2010)。

  已出版「寒夜三部曲」(《寒夜》、《荒村》、《孤燈》)、「幽情三部曲」(《咒之環》、《V與身體》、《散靈堂傳奇》)、《情世界:回到未來》、《李喬短篇小說全集》11冊、《重逢夢裡的人:李喬短篇小說後傳》、《草木恩情》等。另有文學及文化論述、劇本、敘事詩等作品,其創作成果總計九百餘萬字。

  代表作「寒夜三部曲」等有英日文譯本,並由公共電視於2003年拍成四十輯連續劇,另有福台語歌仔戲、客台語舞台劇演出。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倮蟲
 
古人把動物分五類:魚為鱗蟲,龜為甲蟲,獸為毛蟲,禽為羽蟲,人為倮蟲──無羽毛鱗甲蔽身的動物。
 
地球上最頂尖的存在物──生物,人類大概最後出現,而演化最快是可證的事實。恐龍據說稱尊地球幾百萬年,其他動物並未滅絕;人類稱尊幾年不可知,可預料的是當人類把地球搞得不能生居,在人類毀滅之前後,必然把地球生界毀掉。這是容易預估的事況。當代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說:「星球創生高智能物種,對星球而言不一定是好事。」地球而有人類將是證明。
 
在二十世紀生態學概念普遍之前,都是以人為中心的存在觀;最極端的是亞洲漢人,憑其「好命」占有豐富的亞洲大陸優越條件,很早就型塑其「以人為中心」的文化哲學,認定「人能勝天」(自然),中國的災難,人類的災難遂加速成熟、發展。
 
實際上人類早期的思考模式是以自然為中心;自然很模糊所以進而以神為中心,這個神實際是自然的具體化──好把握有明確寄託。「人為中心」出現發展,結果「人格神格化」,神成為人的印章,人性橫行,人欲泛濫而且發展許多理論來支持。
 
老人我個人認為「人」是不會,也不能回頭了。簡單數據是:研發毀滅性武器(包括機器)的經費,百倍於生態保衛的經費,「人類的理想」一定可以達成的。身為人的一份子──老人我同為倮蟲之一沒有話說。可是禍及生界全體,真是該死該滅!
 
從生理解剖、神經脈絡系統、存活時間等層面看,倮蟲顯然優越超過「其他各蟲」多多,可是就地球與「各蟲」角度看,倮蟲的優越正是災難;生界唯倮蟲俱備「反省能力」,可是而今反省了什麼?早年讀基督教聖經,讀到神嚴禁吃食「分別善惡之果」,心裡甚為排斥。今天知道祂是對的。而從另一角度看,倮蟲之祖離開伊甸園是必然的生命界行程。總之,就是這樣了,地球毀於人類之手的可能性遠大於外天體的襲擊,這大概很難改變吧?
 
倮蟲的生殖、成長、營生、成家、生老病死跟其他生物基本上大都雷同,越來越不同的是複雜的心智大腦結構和生殖本能中,性的獨立運作,使倮蟲離開「他蟲」越來越遠。性有orgasm的結構,倮蟲開始造反了;反自然,然而,這時候的「自然」不知如何定義了。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