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節氣

舌尖上的節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當當網文學暢銷書!讀者感動推薦:這就是小時候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董克平傾情推薦!
  我們吃,不只是為了生存,更是生活的追求
  
  時間,其實是由「味蕾」累積而成的
  24節氣,24篇有料有味的飲食記憶
  關於季節,加上故事,能蹦出什麼新滋味?
  從散文詩詞、學術專業,回歸原始的土地記憶,多年來,「書生」劉學剛在文學間游走,最後於節氣吃食中,找回土地的親密關係。
  
  ★我們吃,是渴望與自然更近一點
  生活愈快,我們愈渴望慢,從吃開始,累積美好的意象。
  人是無法拋開自然而活的。生活和自然節律同步運行,對於季節的轉換和天氣的冷暖,從容不迫、堅定自如的應對。
  節氣是一種慢節拍,三百六十五天,慢慢食。
  在食物最好的時候吃,那是與自然最深刻的連結。
  劉學剛,來自魯中平原的小村莊,黃泥屋、青瓦房,與自然和土地關係親密的鄉路,讓人們對節令以及生機勃勃的細節保持著盎然的興趣。
  
  ★這本書,以飲食習俗鋪陳生命最初的味道
  驚蟄,春韭正當時
  穀雨,椿芽嫩如絲
  小滿,翠莢排碧珠
  小雪,地窖藏白玉
  
  新的時令到來,是極為盛大的事情,人們總是以特定的美食,來呈現土地上勞作的幸福和體面。例如:一到清明,母親讓孩子吃餅捲雞蛋;立冬的餃子,擇菜剁餡,舀水揉面,農村人家的整潔和端莊,盡在其間。

  食物有著生活中最豐富的表情、人家內心的喜悅和自足,那是自然之初的況味。
  
  追逐著最時鮮最當令的食物
  是一種飲食智慧,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
  在細嚼慢嚥中,人們感受節氣、勞動和豐收的關係
  領受大地對勞動者的持續眷愛
  
本書特色
  
  •優美生活隨筆,喚醒你的味蕾記憶
  •收錄時令食譜,感動的味道立刻學起來!
  •食令食材小常識,與自然的距離,更近一些
  
名人推薦

  《中華日報》副刊主編 羊憶玫
  《海星詩刊》主編、詩人 莫云
  靜宜大學台文系副教授 黃文成
  《乾坤詩刊社》社長、詩人 龔華
  《野薑花詩集》副社長、詩人 靈歌
  (依姓名筆劃排序)
  
  劉學剛的《舌尖上的節氣》,是一種獨特的節氣食遊,是對中國飲食文化的探詢和發現,在欣賞文字的同時,讀者也得到了一種味覺的享受。──北京聯合大學藝術總監、魯迅文學獎得主 農向東
  
  《舌尖上的節氣》這本書用節氣通知你,喚醒你對當令美食的追逐和熱愛,又以美味開啟一場味覺的壯遊,壯闊的是味蕾的豐富,更是文化的豐盛。吃的是美食,品的是習俗文化,一道菜、一篇文,皆須細細品味,情味自在其中。──浙江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港》主編、魯迅文學獎得主 榮榮
  
  飲食的節奏,先賢講的是:「不時不食。」,時,時節、季節也。在最恰當的時候吃最新鮮、最當季的食物,不僅是逐鮮尋味的最高標準,更是一種生活的情致與雅趣。《舌尖上的節氣》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是一本好看且實用的書。──《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中國的味道》總顧問、美食作家 董克平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學剛


  中國作協會員,一介書生,有作品在《詩刊》《天涯》《山花》《散文》《散文選刊》等刊發表,散文連續四年入選《21世紀年度散文選》《中國精短美文精選》《最佳散文──中國好文學》《中國年度隨筆佳作》《中國散文年度佳作》等全國年度權威文學選本。

  著有散文隨筆集《守望》《清澈》《路上的風景》《安靜的勇氣》等。

  現居魯中某小城。

繪者簡介

張風塘


  字法舜,號種竹者,當代著名中青年書畫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青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現供職於青島市文聯,負責青島市美術家協會的駐會工作,著有詩集《上升的太陽》,散文集《我的家園》,藝術評論集《半畝塘隨筆》。
 

圖書目錄

【自序】以時令美食開啟節氣食旅

輯一  春之嫩芽
立春,薦春盤
雨水,春芽知時節
驚蟄,春韭正當時
春分,最喜一畦菠菜
清明,冷食的味道
穀雨,椿芽嫩如絲
◎食四季.春(食譜)

輯二  夏之鮮果
立夏,櫻桃的歌聲
小滿,豌豆鮮
芒種,桑葚熟了
夏至,番茄的狂歡節
小暑,味蕾上的清爽
大暑,水果的美好「食」光
◎食四季.夏(食譜)

輯三  秋之盛宴
立秋,把秋咬住
處暑,食物是一種態度
白露,從草尖到舌尖的旅行
秋分,夢裡鄉愁一碗粥
寒露,美食的尋根之旅
霜降,歷練的甘甜
◎食四季.秋(食譜)

輯四  冬之暖食
立冬,好吃莫如餃子
小雪,愛上蘿蔔白菜
大雪,美食白如雪
冬至,來一碗
小寒,小吃滿街
大寒,美食節
◎食四季.冬(食譜)

*附錄:舌尖上的二十四節氣(時曆)

圖書序言

輯一  春之嫩芽
 
春天來臨。放眼看去,春天的田野橫平豎直,一行行的青翠,一畦畦的碧綠,像是春天寫在大地上的信箋。
 
小巧的提籃,擱著一些青青的菠菜,仔細看,那些菜葉分明是一支支生花的妙筆,書寫著雨的潤,風的輕,光的暖。
 
春天裡,去看看田野,滿眼的菠菜青翠欲滴,我們的內心汁水飽滿。葉碧翠,根紅豔,搭配著女孩纖細白嫩的小手,旁邊是一隻小提籃,綠盈籃,紅亦盈籃,綠的是大地,紅的是太陽,那該是最春天的一幅畫面。
 
〈 立春 〉 唐.杜甫
春日春盤細生菜,
忽憶兩京梅發時。
盤出高門行白玉,
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
杜陵遠客不勝悲。
此身未知歸定處,
呼兒覓紙一題詩。
 
▎立春,薦春盤
那位史上最坎坷的大文人蘇軾,一生仕途失意,屢遭貶謫,遠至嶺南儋州(現海南省儋州市)。幸好,一路上有詩,有酒,還有美味佳餚。這一年,他病了,以春盤盛了一些黃芪粥,啜食,以此撫慰愁腸,愉悅味蕾。「白髮欹簪羞彩勝,黃耆煮粥薦春盤」,這一天是立春日。時,蘇軾知密州(現山東省諸城市)。
 
▲薦春盤
蘇軾謫居的密州距離我的村莊不遠,大詩人的薦春盤【註1】是一種節氣食俗,始於漢代。東漢崔寔《四民月令》:「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生菜以盤裝之,謂之春盤,唐朝尤為盛行。杜甫是一個忠實於節氣習俗的信徒,他漂泊異鄉夔州(現重慶市奉節縣)之時,猶不忘在立春日以生菜的鮮嫩喚醒他的味覺和知覺,「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盛滿細生菜的白玉盤,猶如探出皇宮大殿的一枝梨花,在民間的大街上次第開放,那些托著春盤的美女,個個面若桃花,手如嫩藕。詩人撫今思昔,感慨萬千,呼兒覓紙,以詩歌的方式保存著大唐全盛時的立春場景。詩人心向太平,情系食俗,此詩亦有詩史的意義。
 
宋承唐俗,春盤是皇帝用以賞賜百官的禦品。據周密《武林舊事》記載,南宋宮廷所制玉盤價值萬錢,其中「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春盤之蔬食切為細絲,故雲翠縷紅絲。譬如韭菜,洗淨切段。粉絲泡軟,剪為小段。若有新泡發的黃豆芽,則尤為增色,洗淨即可,其長約一寸,形似如意,名之稱心如意菜。各色熟肉均切為絲狀,小肚絲、熏雞絲、烤鴨絲、鹹肉絲、燻肉絲、叉燒肉絲、醬肘子絲。其奢侈之處在于以美玉製作金雞春燕,有些搶戲的成分,但瑤燕呈瑞,金雞似鳴,可謂滿盤春光,翠縷紅絲皆是春。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