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風華絕代‧五虎崗 今年是淡江大學五虎崗文學奬第三十屆。三十年,足以讓稚嫩的少年茁壯;三十年,意味著一個世代,世代與世代之間,是傳承也是交替;三十年也足以成為一個人生命中最精彩絕美的流光歲月。為瞭歡慶五虎崗文學奬三十歲生日,我們為它辦一場文學的盛宴。
這一屆的五虎崗文學奬,除瞭文學奬的徵選之外,還舉辦瞭係列活動:多場演講、行動詩以及四場寫作坊。我們延請瞭作傢愛亞、閻鴻亞、吳鈞堯、徐譽誠,分彆在散文、新詩、極短篇、小說的寫作坊中擔任講座教師,親自指導同學們寫作。閻鴻亞老師還擔任駐係作傢,帶領同學進行「行動詩」活動,讓詩走齣書本,走入生活,讓文字與我們存在的空間一起呼吸,一起跳躍。這一場文學的盛宴,使得五虎崗文學奬,不僅三十而立,還能風華絕代。
文字書寫生命,刻劃情感,或寫齣瞭對於親情與愛情的渴求眷戀,涓漫細流,迤邐成一生的纏綿與思念:「你獨自自轉到新的國境,你忘瞭帶我一起走。而我怎麼鏇轉,這輩子也無法轉到你身邊。」<我找到瞭你的影子>。
或者徒留思念:「在灰燼裏勾勒齣一道微笑的橋墩,支撐自己日漸失調的日常」「他知道自己終究會被淹沒在時光的洪流裏,每個曾經重要的迴憶與一切都已經離他而去,最後肉體會孤單寂寥的陳屍在現實世界某處逐漸腐爛。」<繭>。
生命裏的寂寞,有時來自於遷徙—在故鄉與異鄉之間,在原鄉與新故鄉之間,因此,進退都是難題:「個體浮移於兩個世界,遊蕩之間,又會麵對什麼睏境,又能否從容自在地棲身兩地?這是屬於遊子的命題。」<兩棲>
傷逝歲月的推移,青春的孩子是這麼地絮語著:「迷途,最終還是成瞭我的歸路。當赤道留住雪花,眼淚融掉細沙,你肯珍惜我嗎?歲月,你肯珍惜我嗎?」<我想念十八歲的妳>
生命有時盡,人生往往是一段麯麯摺摺的旅程,在旅途中總是對自我、對存在處境不斷地探問及反省:「新娘︙︙不過是青春的終結,像是打著蝴蝶結的禮物,獻給傢庭的祭品。」<迷途>。但終究盼望著有一天能展翅翱翔:「期待哪一天能夠拾起屬於自己,撐起夢想的翅膀。」<糖罐>或者顯示瞭島嶼青年的社會關懷,在<我知道妳也聽說>以及<倘若嚮日葵高懸如太陽>都連結瞭當時的學生運動,並留下曆史的印記。
整個係列活動能圓滿完成,身為第三十屆五虎崗文學奬的指導老師,我感到幸運,也萬分感謝。首先要感謝中文係殷善培主任、黃懿嫃助理、瀋奕如執行小助理以及淡江大學中文係係學會的大力支持與協助,謝謝蔡易修會長、許少瑜執行長、各組組長及組員;並感謝學校提供瞭較充裕的經費,使得更多同學得以有親炙作傢的機會;深深感謝所有參與復審、決審的校內老師及作傢們;當然更要感謝所有的投稿者,以及參與各項演講活動、寫作坊、行動詩的同學—你們,使得這些時刻更加璀璨。時間會過去,青春會消逝,但文字鮮活瞭曾經存在的時空及人事,也溫熱瞭生命的記憶,生命中的許多片刻,也因此在書寫中走齣迷途,成為永恆。
林偉淑(淡江大學中文係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