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的信仰:梭羅獻給自然的生命詩歌【全球唯一授權繁體中文版】

種子的信仰:梭羅獻給自然的生命詩歌【全球唯一授權繁體中文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Henry David Thoreau
圖書標籤:
  • 梭羅
  • 自然
  • 生命
  • 詩歌
  • 散文
  • 美國文學
  • 經典
  • 環保
  • 哲學
  • 田園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每顆種子都在嚮往天堂
那是一枚種子的信仰
__________

《湖濱散記》作者亨利・梭羅
留下謎一般的字跡、近萬頁博物觀察筆記。
沉睡一百二十五年之手稿
由梭羅研究權威布萊德利・迪恩
傾一生心力辨讀,編成《種子的信仰》
——如果梭羅仍然在世,
本書將是他夢想能夠完成的作品!

  梭羅齣版《湖濱散記》八年後,於四十五歲壯年辭世。他纍積瞭近萬頁、約兩百萬字未發錶之自然筆記,沉睡一百二十五年後終如種子衝破休眠,與世人見麵。

  《種子的信仰》一書,由「梭羅社會學報」(Thoreau Society Bulletin)主編布萊德利・迪恩(Bradly P. Dean)傾其一生投入辨讀,編選梭羅留下的龐大且字跡難辨之未發錶手稿,呈現這位詩人、哲學傢最後十年每日於林中散步所寫下的觀察和體悟。

  迪恩嚴謹的編選與考據,使此書得到極高評價,鹹認是展現梭羅兼治文學與科學最高成就之版本。書中精選梭羅生命中最精華之自然觀察筆記〈種子的傳播〉,與〈野果〉、〈野草與禾草〉、〈森林與樹〉三篇晚年最具代錶性之優美散文,展現梭羅深刻的自然哲思與生態洞察力。

  ★小小種子造就一片森林

  在可居可遊可寫的大自然中,梭羅不僅是嚴格的記錄員,也是自由的漫步者。他對熱愛的森林田野進行瞭純科學的觀察測量,記錄瞭百餘種植物種子如何通過風、水、昆蟲、動物等媒介進行傳播並生根成長的過程,詮釋瞭渺小的種子「造就一片森林」的祕密。

  他撿起跌落在地的果實,測量地上剛剛萌發的樹苗根係到底延伸到多長,他觀察鬆鼠和鳥兒的動靜,驗證B鳥確實將C果傳播到A地⋯⋯於是,我們見證瞭種子與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剛葉鬆長有薄翅的種子啓程飛行、黑柳裹著絨毛的種子遠颺而去、「勾勾纏」鬼針草種子暗箭齊發遠播四方、馬利筋密佈銀色絲綫的生命寶盒、植物艦隊搭上洋流飄洋過海、 鬆鼠是身懷絕技的種子搬運工兼送貨員、鳥兒們享用的夏季野果菜單;他一步一步測量不同樹種的樹林如何攻城掠地,橡樹苗、栗樹苗進佔鬆樹林裏成長,而奶牛和樹苗有著註定的恩怨⋯⋯⋯⋯

  「我對種子懷有大信心。讓我相信你有一顆種子,我就期待奇蹟的展現。」梭羅寫道,「隻要有一株馬利筋懷著信念結齣成熟種子,誰還會相信先知但以理或是牧師米勒所言世界末日將於今夏來臨的預言?」

  在大自然中,不是每一顆種子都能發芽,但正如他那充滿哲思的比喻,每顆種子都在嚮往天堂,即使還要很久,種子在體內攜帶著生長的潛能而繼續等待,那是「一枚種子的信仰」。

  ★自然是一本待讀的書

  梭羅將自己銘刻在荒野中,揉閤精確的科學觀察與詩意的語言;在這本有如地方博物誌、以細緻和嚴謹織就的大自然經緯裏,處處閃動著他作為一位偉大思想傢和詩人而播撒的種子。

  他寫道:「大自然的行事不會快過所需。如果她得生産一床水芹或紅蘿蔔,動作便顯得敏捷迅速,但如果是一座鬆樹林或橡樹林,我們看來像是緩慢或全然停滯,而她是如此從容而有把握。她知道種子除瞭繁衍後代還有許多其他用途。如果今年的每顆橡實全都毀壞瞭,或者鬆樹都不結籽,請彆擔心,她的來年方長。」

  梭羅讓我們看見——種子是美的創造,是生命的重生;而這片大地本身即是糧倉,也是溫床。

  在梭羅筆下,研究自然和認識自己,最終變成同一件事,藉由閱讀他的文字,豐富瞭我們自己的生命;本書也啓發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學習田野的語言、探究自然的奧祕。
 
  一個人若想活得豐饒而堅強,一定要在自己的土地上。
  我在這裏度過瞭四十個年頭,學會瞭森林與田野的語言。
  ——梭羅

本書特色

  ★梭羅評價最高之珍貴手稿選集,全球唯一授權繁體中文版。
  ★本書由梭羅研究權威、「梭羅社會學報」布萊德利・迪恩(Bradley P. Dean)傾其一生辨讀、編注梭羅龐大難辨之未發錶手稿,於梭羅身後一百二十五年首度麵世。
  ★收錄梭羅最係統、最完備之自然觀察,鹹認是梭羅兼治文學與科學最高成就之版本。
  ★全新譯本,特彆收錄【動植物專有名詞・中英文對照錶】。
  ★ 逾50張精美自然插畫、200種動植物之博物學觀察。
  ★ 封麵銅口細綫燙金,生動展現種子與大自然生命力。

【國際好評】

  ■《湖濱散記》中的哲學傢亨利・梭羅中,於此書變身為全神貫注的科學觀察者……這是普通讀者的真正樂事;跟隨他漫步在他熱愛的森林,發現土地有如榖倉和學校,又一次有機會聽到他精確而美好的敘述。——《齣版傢周刊》

  ■《種子的信仰》……是梭羅天纔的傑作。每一頁都閃耀奪目的洞見和智慧,以及他不知疲倦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天分。——《華盛頓郵報書評》

  ■……梭羅詩意而寫實地寫下對土地無限豐富性的贊美,他將土地比作榖倉和學校,不但有永恒的真意,也比以往更受人們歡迎。——《時代周刊》

  ■世上有不少重要的自然作傢、哲學傢、自然史學者、日誌作傢、政論傢,但從沒有一個人像梭羅這樣,能在他個人創作中完美地融閤以上這些身分。——《紐約時報》

  ■《種子的信仰》的問世,要感謝熱愛梭羅的編輯布萊德利・迪恩(Bradley P. Dean),他的誠實、精確、謙虛和少見的學術性眼光,讓我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梭羅。更重要的,如果梭羅仍然在世,這將是他夢想能夠完成的作品。——《波士頓環球報》

  ■梭羅是如此齣色的遣詞造句和使用比喻的專傢,即使在這樣一部科學的作品中,他都不倦地顯示文字的魅力,令人得到莫大的閱讀樂趣。——《今日美國》

  ■《種子的信仰》是一個個體生命研究自然與自然法則的登峰造極的钜著。在未來歲月裏,這本書必然被那些鍾愛自然史的人士奉為圭臬。——《新聞周刊》

  ■遠方,來瞭一位詩人。他傳遞瞭神祗的聲音,這聲音裏包裹著絢麗多姿的植物之美。——德國哲學傢、詩人荷爾德林

  ■這裏有極緻之美,每一天都是美的創造,都是自我的重生。——美國思想傢、文學傢愛默生

  ■《種子的信仰》無疑給讀者以心靈的治療:有機會再次聽到梭羅精確、美妙的聲音。跟隨他漫遊其心愛的樹林,並和他一同相信「土地是糧倉,也是學校」這一不言而喻的真理。——《齣版傢周刊》

  ■本書無疑會讓梭羅的仰慕者們更有理由認為,這個充滿張力而且完全令人著迷的文本,足以讓學者們重新評估他們已評價過的所有重要作傢。——美國《圖書館雜誌》

  ■本書[梭羅生前未發錶筆記]之齣版可稱為一件極其重要的文學盛事,絕對值得所有喜愛自然的讀者關注。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暖心推薦】

  李偉文・牙醫師、作傢、環保誌工
  硃慧芳・梧桐環境整閤基金會執行長  
  江慧儀・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總監、樸門永續生活設計講師
  郭華仁・颱灣大學農藝學係名譽教授、《種子學》作者
  陳瑞賓・颱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董景生.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  
  劉剋襄・作傢、詩人
  賴青鬆・榖東俱樂部農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美國著名作傢、自然主義者、改革傢和哲學傢。生於馬薩諸塞州康科德鎮,其思想深受愛默生影響,提倡迴歸本心,親近自然。一八四五年,二十八歲的梭羅撇開金錢的羈絆,在距離康科德兩英哩的華爾登湖畔自建一個小木屋,自耕自食兩年餘,寫就《華爾登湖》(或譯《湖濱散記》),於美國文學被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梭羅亦被稱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其文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國十九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

編者簡介

布萊德利‧迪恩(Bradly P. Dean, 1954~2006)


  為梭羅研究權威、「梭羅社會學報」(Thoreau Society Bulletin) 主編。曾編著多篇梭羅研究文章並齣版專著,因終生投入匯整編注梭羅龐大且字跡難辨之手稿,促成梭羅珍貴手稿一百二十五年後首度麵世。

  《波士頓環球報》盛贊:「布萊德利・迪恩的誠實、精確、謙虛和少見的學術性眼光,讓我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梭羅。更重要的,如果梭羅仍然在世,這將是他夢想能夠完成的作品。」迪恩以其特殊貢獻,於一九九三年獲頒「梭羅環境教育奬」。

譯者簡介

陳義仁


  颱灣大學財金係畢業,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班。譯有《博物學傢的自然創世紀》(果力文化齣版)、《外包災難》(漫遊者文化齣版)等。

動植物專業名詞審訂

唐炘炘


  輔大法文係畢,副修英文。曾任漢聲齣版社、遠足文化、環境資訊協會編輯,大地地理、鞦雨文化、小天下齣版社等特約撰文編採,並於社區大學開設生態課程,關注自然生態、社會人文主題。

圖書目錄

【序文】學習田野和森林的語言
文/蓋瑞.保羅.納邦(Gary Paul Nabhan,美國生態學傢、亞利桑那大學教授)
 
【導讀】梭羅的未竟之業
文/小羅伯特.D..理查森(Robert D. Richardson, Jr.,美國曆史學傢、生態學傢,哈佛耶魯大學授課)
 
第一部〈種子的傳播〉
 
★第一章:有翅膀的種子
‧剛葉鬆種子啓程飛行
‧從樹頂起飛的白鬆種子
‧鐵杉與落葉鬆的鬆子大餐
‧蝴蝶般的樺樹種子
‧無翅也能飛的赤楊種子
‧有如昆蟲薄翅的楓樹種子
‧水邊的榆樹和梣樹翅果
 
★第二章:因風而起的毛絮種子
‧風中的棉絮
‧不毛之地的拓荒者
‧白楊榖與柳堤的競爭
‧百摺不撓的黑柳
‧勝利之愛與同情
‧懸鈴木的降落傘
‧渺小的起源
 
★第三章:鳥是種子的另一雙翅膀
‧櫻桃,鳥的最愛
‧找到果子,就找到鳥
‧鳥兒的野果菜單
‧鳥兒之外的傳播方式
‧不勞人工栽種的果樹
 
★第四章:遠播四方的種子
‧順流而下
‧發射吧種子
‧乘著河水漂流
‧各懷絕技的傳播術
 
★第五章:草生植物・絨毛遠颺記
‧菊科的絨毛小球
‧飛越滄海的薊草
‧野火燒不盡的野火草
‧馬利筋的生命寶盒
‧染白鞦日原野
 
★第六章:種子搭便車
‧鬼針草發射暗箭
‧山螞蝗的長鋸子
‧牛蒡和蒼耳的芒刺
‧勾勾纏的琉璃草
 
★第七章:水生植物・種子漂流記
‧隨波逐流
‧動物送貨員
‧洋流裏的植物艦隊
 
★第八章:敵消我長的鬆樹與橡樹
‧鬆鼠的造林作業
‧鬆林是橡樹的天然苗圃
‧種子的生命力
‧嚮大自然交稅
‧鬆樹林裏的橡樹苗
‧橡樹林裏的橡樹苗
‧橡樹的最佳保姆
 
★第九章:為森林植樹的動物們
‧ 栗樹的祕密
‧鬆鼠搬運工
‧橡樹森林的創造者
‧山核桃之謎
‧鬆鼠的鞦季作業
‧嚴密看守榛果的鬆鼠
‧貯存種子的田鼠
‧功不可沒的鳥兒
‧地球錶麵佈滿瞭種子
 
★第十章:剛葉鬆與白鬆的接力賽
‧ 剛葉鬆是白鬆的先鋒部隊
‧酷愛陽光的剛葉鬆
‧取代橡樹的白鬆
‧混生林的誕生
 
★第十一章:殘根間的林地史
‧攻城掠地的森林之爭
‧康科德的森林史
‧人與自然的拉鋸
 
第二部〈梭羅晚年自然史作品〉

 
★第一章:野果
‧鄉土的滋味
‧野果的登場序麯
‧草莓,大地的第一抹紅
‧春天的莓果饗宴
‧高叢藍莓的沼澤風味
‧陽光下的矮叢藍莓
 
★第二章:野草與禾草
 
★第三章:森林樹木
 
梭羅生平與創作年錶
動植物名稱・中英對照錶
 

圖書序言

序文

學習田野和森林的語言
文/蓋瑞.保羅.納邦 (Gary Paul Nabhan,美國生態學傢、亞利桑那大學教授)


  在每個人的生命裏,總有某段時間或某個人,讓我們走上人生的軌道。我年輕時想過同時成為詩人和生物學傢,當時周圍的人——學業顧問、朋友和父母——都說,我必須在這兩種互不相容的事業選擇其一。麵臨這種文藝和科學之間的生涯抉擇,我的反應便是徹底的逃避:逃離他人,連續走上數小時,還有閱讀梭羅。大約在那時,某位友人提供我一個避居處——一間由雞捨改造的小屋。我在那裏隔離自己、寫作、鑽研生物學書籍,並在每天早晨閱讀梭羅日誌。

  那項晨讀儀式是我人生很寶貴的經驗。每天清晨,我仔細思考梭羅寫於百餘年前同一日的段落。在我從早到晚忙於作業的過程裏,梭羅的話語愈發鑽入我靈魂的土壤,就像某些芒草種子在發芽前扭動、鑽進大地那樣。不知怎地,梭羅便以某種方式改變我的人生,因為我能兼為田野生物學傢和作傢的路綫最終就從那幾個月的懷疑和艱睏浮現齣來。雖然,我又花瞭幾年時間在校學習生態學、文學和民族植物學,藉以釐清這條路綫,但我終於定下心來研究和書寫種子和種子在土壤、基因庫以及文化裏的保存。

  迴顧過去,我發現,梭羅言語的沉穩和他對自然秩序的持久信念,讓我得以停泊。經由閱讀梭羅日誌,我開始領會一個人如何融閤科學傢那種詳細觀察的能力和詩人對於語言的掌握。在梭羅身上,我首次看到有人不把詩歌和大自然經濟視為對立,而是設想一個橫跨兩者並能豐富吾人感官、內心和心靈的廣大生態。

  也因此,我個人對於〈種子的傳播〉這篇齣色的論文——即收錄於《種子的信仰》一書中——懷抱著特殊的情感。然而,這部經過一個多世紀纔得以齣版的著作很值得注意,不僅是因為這部作品撥動我心弦,更是因為它傳達許多重要訊息,其中一項,就是梭羅本人並未在藝術和科學之間做抉擇。寫下本書導讀並著有《梭羅:心靈人生》(Henry Thoreau: A Life of the Mind)的理查森(Robert D. Richardson, Jr.)談到,梭羅、愛默生和他們的同儕「並不覺得文學和科學之間存在『兩種文化』的分歧;這些人相信,研究自然和認識自己最終變成同一件事,此即文學所要錶達的目的」。從而,我們可以說,梭羅開啓瞭北美生態學的初步工作,而這部作品可說是仍持續發展中,由許多目前活躍的地景作傢和有文化修養的生物地理學傢繼續接手形塑。

  幸運的是,其他具有天份的個人沿著梭羅的道路前進,並在生態學和文學之間建造更堅固的橋樑——從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史坦貝剋(John Steinbeck)、艾斯利(Loren Eiseley)和卡爾(Archie Carr),到埃倫費爾德(David Ehrenfeld)、金索沃(Barbara Kingsolver)、誇曼(David Quammen)、喬治(Jean Craighead George)和派爾(Robert Michael Pyle)。這些人以富有創意的筆觸描寫他們在從事生物學研究時碰到的各種神祕生物、隱密的棲地和自然珍奇,並藉由讓我們接觸這些罕見的世界而豐富我們的生命。

  但諷刺的是,梭羅的純科學探究長久以來被許多人忽略,又被少數熟悉這些未齣版作品的美國文學學者所輕視。從《湖濱散記》(又名《華爾登湖》)齣版到他去世的這些年裏,梭羅大約四韆頁的日誌和他未完成的「歲時曆」或「康科德之書」,主要專注於當地自然史的詳盡觀察;梭羅這些較偏「技術性書寫」的內容,文學評論傢從來都不看重。比方說,《梭羅日誌核心》(The Heart of Thoreau’s Journals)的編者薛珀(Odell Shepard)認為,梭羅關於種子的探究為他畢生事業裏最好留著彆齣版的一章。薛珀指齣,一八五七年以後的梭羅日誌,沉迷於眼光狹窄而如學究般的追求:「從日誌的此處直到最後,我們看見梭羅身上的思想傢兼詩人,逐漸敗給他身上的觀察者。『像天一樣寬廣的視野』如今已被『縮得像顯微鏡一樣窄』,正如他曾經擔心的那樣……」。

  雖然梭羅總是努力擴展自身的生物學知識,但他偶爾也擔心如此沉浸科學將會損及他的藝術。一八五一年,他問道,「那是怎樣的科學,一麵增益知識,一麵卻又剝奪想像?」盡管如此,梭羅仍在往後十年裏繼續磨鍊他作為科學觀察者的技能,為其作品注入更多的精確度和權威性。一八五二年,梭羅收到一本阿薩.葛雷的《植物學手冊》(Manual of Botany),這時他終於擁有瞭能幫助他探究當地森林組成的工具。而在一八六〇年初,當梭羅取得達爾文《物種源始》一書,他纔終於得到關於演化和天擇的概觀,這為他的觀察提供更可靠的背景。

  正如文學批評傢對於梭羅的晚期科學寫作不予置評,植物和動物分類學傢也詆毀他早先關於植物和動物研究的嘗試。但是,大部分現代的科學傢都忽視瞭一點,即梭羅直到人生最後十年纔得到一些可靠的北美動植物分類檢索——因此,他早期對於各種生物的錯認是可被諒解的。即便如此,分類學從來都不是他的強項,這項「弱點」造成某些植物曆史學傢,像是安傑羅(Ray Angelo)在其《梭羅日誌的植物索引》(Botanical Index to the Journal of Henry David Thoreau)一書中,責難梭羅未能區分毒藤和毒漆,也不曉得康科德地區隻有一種雲杉。其他熟悉梭羅著作的科學傢也提到,他對常見動植物的田野辨識通常都有待商榷。

  然而,他們都抓錯重點瞭,因為他們都隻憑梭羅平庸的分類學技能來判定他作為生物學傢的錶現,但卻低估瞭他對動植物之間互動關係所具有的極其準確的生態洞察力。的確,從〈種子的傳播〉可見,梭羅是首位受到達爾文天擇和適應理論影響的英裔美國人。梭羅在一八五六年到一八六一年間的著作,不隻受到達爾文作品的啓發,也受到前達爾文理論傢的研究所影響,這些都清楚地預示瞭關於植物族群生態學和共同演化方麵的重要論點,而那些論點一直要到一九七〇年代初期,纔會在演化生態學裏得到清楚的交代。他對許多主題展開探究——種子藉由附著於動物皮毛、鳥類的載運、動物的取食和排遺,以及風力和水力運送而傳播的族群分布結果——那些主題現在仍是演化生態學傢關注的重要領域。他就肉質果實被動物搬運而傳播多遠的觀察,在一個半世紀後,仍因其精確性和對於動植物共生理論的預示而顯得重要。

  雖然天擇理論是達爾文和華萊士在離開溫帶森林、旅行至遠方的熱帶群島時開始萌芽的,但梭羅卻體認到,那些異國土地適用的原則,一樣可以在他居住地的動植物群落裏得到印證。梭羅就在自傢附近研究種子傳播錶現的演化適應,此舉遠遠超越他的時代。在往後幾十年裏,那些調查種子移動的生物學傢僅僅是在纍積各種透過季風、候鳥和水流,達到遠距傳播的極端個案。這類個案僅僅是英雄式的特例——例如十億顆種子中的一顆落在某座遙遠島嶼,並在剛形成的熔岩流上開始繁衍。對比之下,梭羅的方法包括驗證假設、進行田野實驗、為資料定量,並驗證B鳥確實將C果傳播到A地。他的探究更為閤理地解釋瞭百分之九十九的種子的命運,它們的傳播距離母株都不會超過幾百碼遠。

  這項刻苦工作的結果就是,梭羅靠著每天下午在自傢附近散步,逐漸闡明大部分種子傳播和樹苗演替更新的主要模式。他得知這些模式的途徑包括巧妙的推論;測量同種樹木之間的距離;計算、稱量和流放某些種子;注意有哪些種子纍積在被風吹積成的殘堆中、車轍和動物洞穴裏;在附近觀察築巢的鳥兒和哺乳動物能將果實搬運多遠。他用以探究族群生態學的獨特方式——即使以今天的標準來看,依然稱得上先進——讓他在自傢後院就能找到綽綽有餘的研究材料:「我永遠無法在拉布拉多半島的荒野,找到比康科德某一幽深處更多的野趣」。

  一八五六年,正當梭羅在為種子傳播和森林演替的文章進行研究時,他遇上瞭詩人惠特曼。惠特曼以美國本土代言人的身分與梭羅談話,儼然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為其傢鄉發言的獨特聲音。一年之內,梭羅的植物學研究就充滿以下這些譬喻:

  一個人若想活得豐足而堅強,一定要在自己的故鄉。我已在此度過這四十年,學習這些田野的語言,因此更能錶達自我。如果我到大草原去,我對當地的理解便少得多,而我過往的生活也不能讓我描述那些地方。對我來說,比起我去加州所能見到的大樹,這裏的野草代錶瞭更多的生命力。

  梭羅過世前的幾年裏,迷上瞭「學習這些田野的語言」。對他而言,森林是一本待讀的書:一個人隻需奉獻足夠時間來掌握其語法,學習其句法的節奏。梭羅對自然秩序的信念讓他相信,在所有植物形態底下有種深層結構,那是任何一位勤奮學者都能查明的。

  驚人的是,梭羅並非僅僅簡要記錄眼前的森林,而是探索導緻森林更新的那些過程。比起同時代的任何植物學傢,梭羅更能超越辨認樹種的階段——他不再局限於森林的名詞,而是進一步追蹤森林的動詞:也就是那些為花授粉或傳播種子的鳥類、囓齒類和昆蟲,以及所有形塑森林結構的媒介。

  這是一種深奧難學的語言。如同生態學傢亨利.浩威(Henry Howe)於一九八六年所坦言,植物與脊椎動物之間自古就存在著一種不安的關係,動物吃它們的果實,可能會消耗種子,也可能會傳播種子……在當今的森林裏,有多達百分之四十五至百分之九十的樹種所結的肉質果實,顯然是演化來讓鳥獸食用的。〔然而〕,既然種子普遍經由動物傳播,那麼令人睏惑的就是,我們竟然不清楚植物以種子散播有何優勢,而傳播種子的方法又是如何。

  梭羅以謙遜的態度,緻力學習森林的語言。他對康科德的森林瞭若指掌。日常的散步、經年纍月的土地勘查,還有跟其他當地自然學傢的交流,讓他知道每片新生苗木之間的距離和附近能結籽的同種樹木。然而,盡管梭羅對於在地地景擁有詳盡知識,但他之所以最終愛上這個研究領域,是因為其中充滿未知事物:「我不相信沒有種子的地方,會有植物長齣來;但我對種子懷有大信心。讓我相信你有一顆種子,我就期待奇蹟的展現」。

  「這大地本身即為榖倉,也是溫床。」梭羅這樣總結道。也許梭羅欠缺作為一個生態學傢的訓練和技術,但他以對土地動態的長期關注、以及他所擅長的隱喻性思維方式來加以彌補。梭羅談論種子的論述裏最優美的那些段落,都是他深厚的文學素養湧入科學的錶現。在那些段落裏,我們感受到他麵嚮大地時的那種精確和優雅:
  
  如眾所知,鳳仙花果莢隻要輕輕一碰就會像手槍一樣射齣種子,既突然又有力,總會嚇你一跳,即便你已有預期。那些果莢開火般地射齣種子。甚至在我帶著迴傢時在我帽子裏爆開。

  在堅果樹掉光堅果的一個月後到樹下檢視……地麵看來就像雜貨店前的平颱,村裏喜歡閑聊的人都來嗑著堅果和粗俗笑話。你會覺得自己是在筵席結束纔到,結果隻看到果殼。

  所有樺樹毬果的果鱗皆為三片狀,猶如典型的矛頭……但白樺的果鱗尤為有趣,形狀恰似展翅的大鳥,特彆像是飛越田野的老鷹,每次看見腳下的樺樹果鱗,總會讓我想起老鷹。

  梭羅就是乘著種子的翅膀飛迴瞭傢,並在過世前於自己傢鄉找到瞭平靜。雖然梭羅總是渴望前往世上最遙遠之地,而且總是遍讀博引各地素材,但他逐漸確信,他能在離傢最近處學到的,纔是最有價值的。文學史學傢若覺得梭羅不再於詩歌和崇高的哲學領域與華茲華斯和歌德競爭,那就誤解他的意圖瞭。梭羅並未背棄這些文學傳統,而是嘗試帶著這些傳統,去探究一種更艱深、但更恆久的語言——這,便是森林自己的語言。(蓋瑞.保羅.納邦)

圖書試讀

第一章:有翅膀的種子
 
★剛葉鬆種子啓程飛行
 
我們先從剛葉鬆談起。諸位讀者很可能都認識它那堅硬的圓錐狀毬果,這種毬果不用刀子很難從樹上採下來,它又硬又短,很適閤用來替代石頭。確實,羅馬人即曾如此使用。他們稱之為鬆樹堅果,有時則稱作「鬆樹的蘋果」。相傳羅馬執政官瓦提尼烏斯曾舉行一場角鬥士錶演來安撫人民,卻被民眾丟擲石頭。市政官早已明令禁止民眾在競技場投擲蘋果以外的東西;於是,民眾便以「鬆樹的蘋果」丟嚮瓦提尼烏斯。此舉是否違法,引起瞭爭議;著名律師卡斯凱留斯(Cascellius)被問到該問題時答道:「這鬆果,如果你是丟嚮瓦提尼烏斯,就算是蘋果。」
 
如果未被摘取,剛葉鬆的毬果就會待在樹上過鼕,往往甚至留置數年。你可以看到灰色的老毬果(羅馬人似乎稱之為azaniae),有時圍成一圈長在大樹樹乾離地兩呎內的高度,那些全是在二、三十年前,那棵樹年幼時結成的,真是經久不落。
 
在這種堅硬、多刺又富含鬆脂的毯果裏,包含約一百個兩兩成對的暗褐色種子,每對種子在多刺、有如盾牌的果鱗背麵占有一個單獨的空間。一片長約四分之三吋的薄膜或薄翅,從種子的一端伸齣,薄膜的末端叉開,夾住種子,有如一隻籠中鳥用喙咬住種子,一俟解放,就能飛齣去播種。
 
風聲已穿透毯果的果鱗,而種子也已準備好要利用風勢。據達爾文所述,康多爾談到,帶翅的種子絕不會齣現於不會張裂的果實。這類種子天生適閤飛行。這片薄翅獨立於種子,你可以將種子拆下再鏇迴原位,就像拆裝錶麵玻璃一樣。
 
陽光和風擁有這些果鱗密室的鑰匙,在次年或後年鞦天,「啪」的一聲將鎖打開,並且在整個鼕天持續進行。果鱗裏的種子全都露瞭齣來,那些既薄又彎的把手朝上、朝外迎風,風一陣一陣地拉起把手、將種子送走。倘若種子是在平靜無風的天氣被釋齣,就會快速鏇轉,直落地麵;然而,若是有風,種子就會飛嚮某一側。這些種子常讓我想起某些深腹形魚類——像鯡魚或鰣魚——這些棕色魚群年年進行短程迴遊時,總會將腹側和尾巴彎嚮某側,那般易彎的身體就像某種鳥翼或魚鰭,但並不是用來做各種持續性的飛行,而是在激烈水流裏控製方嚮。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