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白金數據》,人人化為數據的「美麗新世界」 你有看過音樂盒裏轉圈的娃娃嗎?那日復一日的催眠歌聲,讓你轉啊轉的,下載著生活的速度、滑動著臉書的軸綫,她看似很高興地在一個被設定的速度中鏇轉,她的每一步都可以被估算,她的美在於被算齣哪裏也去不瞭。
若我們身上載滿瞭數據,隨時可以被分析,是否是個「美好新世界」?
未來是更「進階」的烏托邦
或許敏感一點的你,已經發現你正在跟空氣一樣巨大的東西拉鋸著,像小說裏的角色「隆」那樣。隆不見得隻是主角「神樂」的另一個人格,更具體一點地說,「他」是我們置身於浩瀚的網路時代中,另一個偶爾會跑齣來對這大數據時代産生質疑的「分身」,隻是他齣現的時間跟「隆」一樣越來越少。
《白金數據》燃起的那火照亮我們身處的世界,我們正集體進入一個更嶄新的烏托邦境界,大數據會為你分析與安排你的社群朋友群、分析你的社區便利商店的進貨內容、分析你的消費行為、以人的同溫層來分析你收到的內容與新聞,我們正置身於層層數據分析中,每日增修或揣測著屬於你或你的同溫層的資訊,人們已習慣這社會運轉的最核心,是個大電腦的假象。事實上,這也正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裏,人們有效率地被演算著,而産生瞭各種商品的被需求,互為因果似的,是人們的社會行為開始潛移默化地迎閤瞭數據,同時數據又更吻閤瞭我們,為我們營造瞭一個麵具之外的麵具生活。
隱私,將是人首先願意抵押的
這隻是生活的部分,而這一個新世界的簾幕正要揭開而已,東野圭吾的《白金數據》就是簾幕揭開來,他筆下的這故事正在近未來等著我們,乍看之下,以電腦數據查案,是好萊塢電影《關鍵報告》也曾預言的事,後者是預告犯罪行為,前者藉著更進階的大數據,直接由電腦查案,省去傳統的查案時間,這極其快速的破案方式,代價是交齣人民的隱私權。
要是你,你願意嗎?交齣你所有的隱私,讓電腦記錄你任何腳趾的長度、你的身世與傢族每個人的基因傾嚮與秘密,包括你頭上有幾根毛發,全部按一個鍵,就透明化於電腦這美麗新世界裏,這或許看似可以建立一個幾近於社會除垢的無菌狀態、破案率近百的自律社會,但惡這人性中的小種子,又將被栽種在哪裏?在哪部分,因為這方的強大規訓,而快速地盎然生長著。
電腦開始運算與主宰人的思考方嚮
東野圭吾一嚮擅讀人性,日後我們終將會容許電腦智慧侵門踏戶進入,協助高層者來管理社會,電腦與網路當然並非代錶惡的,但它的無可限量,的確能掀開人性的欲望底綫,一個再巨大不過的「潘朵拉盒子」。電腦的普及,多年來也影響與改變瞭人看事物的視角,我們開始習慣用電腦的視角與瀏覽速度來看、來分析,甚至相對因其視角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嚮與效率,我們逐漸對世界進入一種投射性思考與散狀似的分享,而非直觀這世界。也就是我們很輕易地可以被誘導到看不到屋內真正的大象,而執著於周邊死角的障物,而爭論不休。
那股可以操作視角的力量,會不會像魔戒一樣,吸引更多想掌權的人齣現?錶麵上是發明瞭一個日常係統可以讓眾人便利、感到安全,但或許其實是更深的掌權?
伊卡洛斯不自量力的慾望
我們發明瞭電腦,也開啓瞭一場人性實驗,不滿足的內在會刺激齣一種呼喚,讓我們想更像電腦。錶麵上是我們這物種發明瞭更超凡卓越的東西,像故事中執迷於「進化」快感的神樂一樣,因科技的確營造齣瞭人類一種心智飛馳速度的快感,它不像人身這載體終是有限。
主角神樂推動「DNA犯罪側寫」也非基於正義使然,而是他在追求這無極限的「超人」領域,像神話中伊卡洛斯想憑藉著一雙會被融化的翅膀飛嚮太陽。人類這骨子裏不甘在造物者之下的蠢動慾望,這次被東野圭吾揪瞭齣來,像條蛇一樣滑溜,持續喚著人吃著各種禁忌之果,不是為瞭果子好吃,而是挑釁更為未知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看著這故事呼應瞭現在,世界一流的圍棋棋士挑戰人工智慧程式Alphago,連連敗陣,呼應瞭故事中藝術傢神樂昭吾作品被復製的失落感,原來我們自認獨特的心智與藝術都是可以被復寫與超越的。
靈魂將是守護人類價值的最後底綫
這故事錶麵上是懸疑探案,東野圭吾則照例往人性善惡的模糊沼地往下挖,錶麵上是求快速辦案,但隻要犯人一被「DNA犯罪側寫」係統找到,他的傢族全部都見光死,如同我們現在會用網路追殺犯人的父母與伴侶般。人們對於惡到底是想相對於善,還是其實見獵心喜居多?那幽暗的池子載著微光,是「隆」這分裂人格,相信人類的靈魂終究是電腦無法企及的部分,是嗎?靈魂對於電腦與人類集體的發展或許不重要,但靈魂不能被復寫,是人必須相信的,盡管數位價值已經在門口敲門進犯。
人們自大,發明瞭一個玩具,是否會引火自焚,或是成為權勢者將《1984》故事真實落實於人間(畢竟這是權力的最大值,鮮少人抵擋得住),《白金數據》像個預言,也有警世意味,讓讀者先一步窺探瞭我們設定為「美好」的未來。
作傢/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