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知名的小說包括《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到燈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間》(Jakob's Room)、《歐蘭朵》(Orlando),散文《屬於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1929年)、普通讀者(The Common Reader,1925年)等。
吳爾芙的父親是萊斯里.史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是當時顯赫的文學評論家及傳記作者,母親則是位優雅美女。1895年吳爾芙的母親突然離世,2年後,同母異父的姐姐去世,她在自傳《存在的瞬間》(Moment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凡妮莎(Vanessa Bell)曾遭受同母異父的哥哥喬治和傑瑞德•杜克沃斯性侵,15歲的吳爾芙因此遭受了若干次精神崩潰,其心靈的重大創傷也貫穿了她的一生。
1904年,父親過世之後,她和姐姐凡妮莎遷居到了布盧姆斯伯里(Bloomsbury),她們和幾位朋友創立了布盧姆茨伯里派文人團體。吳爾芙在1905年,23歲時開始職業寫作生涯,最初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撰稿。1912年她和出版人兼政治理論家李奧納德•吳爾芙(Leonard Woolf)結婚。1915年,她的第一部小說《遠航》出版,作品的創新、文字的華麗,深受評論界和讀者驚豔與喜愛。其後她的大部分作品是由自己成立的「賀加斯岀版」推岀,也發掘出版了許多重要作家作品,如艾略特(T. S. Eliot)的《詩集》。她常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法,與同時期的喬伊斯同為意識流的代表作家。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文化翻譯,批判理論,性別議題與華裔美國文學等。發表論文散見於中外學術期刊,如MELUS、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中外文學》、《英美文學評論》、《文山評論》等,著有《全球在地化的文化翻譯》(2016)、《不安於是:西洋女性文學十二家》(2011),譯著包括《反對愛情》(2010)、《勘誤表》(2007)等。